查看原文
其他

《律途法评》纳贤令:为自己做一份学生刊物

Legal Road 2021-09-18



我们准备做一份学生刊物,为我们自己。





我们是谁


本刊定名为《律途法评》,英文名Legal Road Law Review,本刊依托于Legal Road(李狗肉)微信公众号与社群平台创立。

Legal Road,是一个优秀法律人的聚集地,一个优质分享的汇总平台。我们成立于2020年1月,基于微信平台,通过严格审核机制,选拔优秀法律人才,搭建交流社群。我们试图破除信息壁垒,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打造法律朋辈的优质圈层文化,促进优秀法律人共同体建设。自成立之后,我们已经成功进行了了分享会计划、实习指南计划的实施,目的是打破信息壁垒,为法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和交流途径。


周报 | 李狗肉第一期周报

聚合力量 | 李狗肉的实习指南分享计划

分享会计划 | 法学生LL.M.留学申请圆桌会谈,助你斩获理想offer

(↑部分活动链接)


我们发现,当代法科学子面临着重重压力的包围,升学、毕业、实习、求职是我们诸多痛点最难以回避又乐在其中的人生阶段。但我们也坚信,是分享让优秀的我们不再孤军奋战。自社群创立以来,我们汇聚于此,讨论新修的法条和司法解释,讨论LexisNexis和Westlaw的使用诀窍,讨论实习的得失与哀乐,讨论未来的选择……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我们用青年学生的热情和温情温暖着着法条的冷峻和职场的残酷无情。



何为“为自己”而做的刊物


即将问世的《律途法评》,是对分享精神的又一次延续,也是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凝练与升华。在青年法科学子面对的诸多挑战和压力之中,有些是外部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和刺激,如信息壁垒、焦虑营销——信息分享的初衷即在于此;但有些挫折却是我们必须历经修炼方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学术写作、科研攻坚是高校学生的本职,也应成为优秀人才的本能。这条学术之路所必经的诸多坎坷,不仅是由于我们青年学子的畏难情绪高涨,更多还是因为这条路本身就密布着荆棘窒塞:


(1)科研过程到学术成果的幸存偏差:科研的沉没成本是相当惊人的,一次成功往往是以无数次的失败为代价的。青年学子有着初生牛犊的拼劲,却往往只看到成果的耀眼,以致满腔热血被劈头盖脸的冷水浇灭。所以,我们创办学生刊物的目的,首先在于帮助各位迷茫而又执着的青年学子一窥学术之究竟,为学术征途做好万全的预备。


(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方向错位: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身份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心态上的调整,也需要在知识专长和业务习惯上完成适应。不同的学识和技能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人才供求的错位其实是在所难免的困境。但不要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学校所培养的和市场所需要的,并不是抽象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每一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在我们的刊物里,我们所期望的不仅是学理或技能的激烈冲撞,还有每一个丰富且深刻的人格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小我意识同大我情怀的激烈碰撞:回望选择法学专业时的心境,相信每一位法科学子都有着自己的法治理想国。无论是正义、权利抑或人之尊严,这些赤子之心都是弥足珍贵的。然而,社会现实和经验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独善其身乃至明哲保身才是首选之策。在这片生活和现实的阴沟里,我们希望以文会友,为法科学子绘制一片璀璨的星空,偶尔抬头,探索宇宙浩渺之余,也可顺便缓解低头坐姿引发的肩颈酸痛。

阅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相异。观听殊好,爱憎难同。一份作品,尤其是学术类的刊物,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是没有市场的;但若完全地迎合读者,最终也将失去读者。我们认为适时推出的《律途法评》的,不啻为对作品与读者关系的一次探索:作品之内,皆是读者;读者之中,又蕴养着潜在的作者。一份“为自己而写、为自己而学”的刊物,不仅是组织者与编者的不竭工作动力,更会是全体社群参与者的生活慰藉、灵感源泉。


法学的路上很热闹,我们是被撒在路上的一个个小人儿,但从踏上路途开始,期望为中国法学发出哪怕一丝丝光的理想就从未停歇。




如何实现“自己运营”这份刊物


(1) 总体构想

我们将从电子期刊开始做起,虽然没有现有传统的纸质期刊那样的批准书号,但我们保证只会有这一点不同,我们有着同样对学术尊敬的心。


考虑到创刊初期投稿和审稿等诸多事宜,拟定本刊为一年四期的季刊,我们将在金秋九月、众多法学院开学之际推出创刊号(9月20日)。之后每一期将在每年九月、十二月、三月、六月准时面世。


我们只关心每一个真诚思考过的声音,不因你的身份区别对待。不论你来自哪所学校,不论你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影响稿件录用只有唯一的标准:来稿本身的学术价值。我们期待8000-12000字以内的言之有物的文章,鼓励欢迎12000字以上的优秀文章。


禁止一稿多用,这涉及到学术道德,但我们并不禁止甚至鼓励一搞多投。我们也做过投稿人,我们感同身受。如果您的来稿同时被我刊及其他期刊同时录用,请您不必顾虑,遵从自己内心选择,但请告知我们结果。


凡被录用稿件,视为向本刊无偿转让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汇编权等知识产权,我们也将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和作品完整权,不对主要内容进行修改。如作者不愿意稿件在“Legal Road”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后续推送,请在邮件投稿中注明。我们也将在您需要时并经您同意后提供您的个人联系方式,帮助您与更多学界同仁建立联系。


(2) 栏目与内容

在栏目设计上,我们希望兼扣学术、实务两端而执其中,以体现出我们对“为自己而作”期刊的构想:


A. 论文。论文与学术文章是不同的,请参看梁慧星老师的论著;同时希望一篇论文可以有一个命题thesis,请参看刘南平老师发表于《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的“骨髓”与“皮囊”一文。

B.  译文。要求版权无争议,来稿请附授权证明。好的译文也能带来令人兴奋的学术体验,我们十分欢迎经典或前沿文章的译文作品。因人力所限,本栏目目前仅收英文译文,来稿请附原文。

C. 实证型文章。无论何种形式,田野调查、访谈还是大量的案例分析,新材料或新方法都能生产出优秀的文章。

D. 实务型文章。在律师接触每一项新的业务中,都会进行法律研究,思考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法官遇到每一类新案件时,都会仔细法律推演,力求依法裁判的公平公正;还有检察、监察、公证、法务、公安,等等。无论是何种职业,只要是实务中的疑难问题、新兴问题,我们都欢迎您提供一份对解决问题卓有成效的答案。可参看《法律适用》、金杜研究院公众号文章。

E. 综述。写好一篇综述确实困难,令无数学术新人望而却步,但我们相信一篇好的综述具有千秋之功。

F. 法条评注。民法典出台前后我们看到学界进行了很多法条评注的工作,我们也期待您可以将自己对某一法条的观点与我们分享。可参看天同诉讼圈的“民商辛说”栏目,或其他关于评注的介绍。

G. 再写判决。你是否对热点案例有着自己不同的裁判观点?你是否对经典案件想有自己不同的论述?这一栏目期待有如此想法的你。早在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但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时至今日仍差强人意。我们欢迎遵循大陆既有裁判文书格式下充分说理、论证严密、引用准确的判决再写。

也许无法保证每一期都能出现以上全部栏目的文章,但我们保证全年四期中各栏目的全面均衡。在稿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专题组稿,使得大家在相同问题上进行更高效的思想碰撞。


(3) 编辑与审稿

创刊初期我们预计招募5-7名编辑进行全部审稿工作,具体情况取决于来稿数量。每一位编辑都会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提交代表作或撰写审稿意见的方式选拔产生。全部编辑将按照来稿内容分入三个审稿组:私法组、公法组和理论法组。在此基础上我们严格遵循三审制度,来稿经过主编初步筛分后,分给三名不同审稿人独立进行一审,通过一审的稿件将经过全体编辑二审,通过二审的稿件将被送往外审专家进行三审,最终确定录用。一审结果将在收稿之日起七日内回复,最终录取结果将在三十日内告知。

另需招聘1-2名精通office和公众号编辑运用的技术编辑。


(4) 暂行激励机制

凡申请加入编辑组并被最终录用者,可无条件加入李狗肉社群;凡稿件最终被录用的投稿作者,可无条件加入李狗肉社群。

我们作为自发公益分享性质的学生群体,暂时无法提供稿酬,但我们相信一个志同道合的社会和公开发布的分享平台会是吸引同道中人的最好理由。本刊不会以任何理由收取版面费,如有发现请联系李狗肉社群创始人邮箱 804224330@qq.com 举报。


(5) 对外交流

学术的生命力不只在于创新,还在于分享、碰撞。我们将逐步与其他编辑部建立合作机制,探索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谋求进一步发展完善。


加入我们

(1) 成为编辑。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简历、代表作,邮件主题“编辑+学校+本科/硕士/博士+名字+审稿组方向(私法组/公法组/理论法组)”。邮箱地址:legalroadlawreview@163.com。编辑录用采用先申请先录取原则,同时将通过邮件发送一篇测试论文并由您草拟审稿意见,综合上述材料全面考察。我们将在收到申请邮件起十日内联系您通知录用结果。

(2) 成为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来稿word版本,邮件主题“投稿+学校+本科/硕士/博士+名字+论文题目+具体投稿栏目“。 邮箱地址: 

legalroadlawreview@163.com

稿件录用工作全年进行,一审结果将在收稿之日起七日内回复,最终录取结果将在三十日内告知。本刊不设置截稿日期,但考虑到版面限制,部分录用稿件将会在第二期《律途法评》刊出。

(3)未尽事宜请联系:狄磊, leidee920@foxmail.com

《律途法评》编辑部

2020年6月24日


注:感谢中国政法大学赵铭杨同学提供期刊名称。本刊物名由社群成员提供并投票产生。


供稿 | 《律途法评》编辑部

编辑 | 芽原基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