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园林·刊首语 | 2019-02

点此关注▶ 中国园林杂志 2022-05-17



棕地修复与设计


2009年,在我开启棕地再生领域博士研究的初期,无论是与风景园林专业的专家沟通,还是向政府相关部委及环境工程领域的领导专家请教,得到的第一句反馈基本都是“棕地是什么?”10年间,不仅“棕地”这个概念在中国逐渐被认识和接受,政府、行业与相关专业对棕地污染修复与再利用领域的关注热度、实践探索与研究推进更是发展迅猛。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土壤污染问题所带来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是响应人民大众随着经济水平升高而日益提升的环保意识与对美好人居环境需求的呼声。


2018年“世界土壤日”中国活动的主题为“土壤污染防治”,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同期在南京召开。我有幸作为规划设计领域的唯一嘉宾受邀参加“城乡空间规划、绿色金融与修复科技创新”论坛并发言。论坛嘉宾来自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政府投资建设单位、科技园区管委会、民营环境修复企业、世界银行专员、资深环境修复国企和高校大数据实验室等。棕地再生的复杂性与长期性要求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合作的特征愈发凸显。10年前,当我希望向资深土壤修复专家求教如何促进跨学科合作时,得到的是“我们不需要合作”的回答。而在2018年的论坛上,最后的对话讨论环节中,一位环境修复公司的专家大声呼吁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以使规划设计领域人员能够在早期参与到棕地的修复改造决策过程中。作为棕地再生领域发展的亲历者,能够听到来自环境工程修复行业这样的呼声,心情是激动而复杂的。在全行业的努力下,风景园林专业在棕地再生领域的价值与贡献正在被逐渐认识,然而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准备?


30年前,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SD)举办的“制造场地”国际会议第一次把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介绍到北美,第一次邀请石油企业代表来GSD进行学术交流,第一次把棕地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术会议的核心议题。在此之后,棕地成为众多重要景观项目的对象,包括悉尼和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景观都市主义,尽管本身在学术界饱受争议,但棕地以其复杂性与大尺度而成为其中备受关注的探讨类型,美国清溪垃圾填埋场的改造更是被列举为“成熟的景观都市主义作品的代表”。在项目类型上,国外棕地再生实践除了常见的工业闲置地、矿业废弃地与垃圾填埋场,还包括军事用地、废弃机场,甚至墓地等。由于法规标准相对健全、行业分工与职业制度相对成熟,风景园林师在项目中的角色是相对明确的。项目团队基本由多专业的人员构成,污染的勘测与修复由专门的环境工程团队负责,风景园林师需要统筹各方信息以服务于最终的场所营造,常常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终于开始实施,但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还在修订或制定的过程中。棕地再生项目的团队构成可能千差万别,设计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能由很多主观而随机的因素决定。有机会参与其中的设计团队,也可能因为从未接触过此类项目而感到力不从心。


在棕地再生领域,中国风景园林师所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责任也更加重大。我们也许可以从2个方面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本期5篇主题文章也以此思路进行组织),一方面聚焦于风景园林的专业内核,包括对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趋势与未来可能研究方向的把握;以及专业领域的实践,如垃圾填埋场封场再生策略的探索、废弃工业用地与医院的改造更新。另一方面是要更加有意识地关注可能的外延领域,如新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对城乡绿地系统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带来什么机遇,从区域的层面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相对独立的场地改造产生合力,以贡献于更大范围的开放空间与生态系统构建。


中国的棕地再生领域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广阔。正如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新上任的詹姆斯·海特(James Hayter)主席在他为本期特别供稿的文章最后所说:“与其将城市棕地视为遗留下来、被抛弃和不受欢迎的地方,不如说它们反而是风景园林领域中令我们的城市更加人性化和更具有绿化价值的瑰宝。”





-End-

《中国园林》新媒体部

校对 | 李旻

排版 | 姜嘉琦


2019年的主题已经确定,主题文章和封面照片同时面向大家征稿,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019年全年期刊9折订阅和2006—2017年期刊5折优惠活动正在进行,点击图片进入官方微店。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扫码或长按关注

欢迎订阅《中国园林》

邮局订阅(代号:82-217);

关注微信公众号订阅

官网订阅:http://www.jchla.com/?Index_Dingyue.html

咨询电话:010-68325020、010-88382517

定价:48元/本,576元/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