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2017-06-08 施道红 TOP办公研究院


今天,我们很荣幸收到NEXT学院 +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邀请,与Perkins+Will, SOM, JWDA等业内同行一起,就“产业地产”这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流非常精彩,FTA第一时间整理了施道红先生的演讲内容,与没有到场的各位进一步交流。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想象一下:如果产业社区是一块铁的话,我们如何才能把它打造成一个磁铁,吸引人才与产业呢?



01

基于城市群的产业定位


产业社区的核心并不是空间载体,它的核心是产业,产业才是你的产业社区区别于其他任何社区的关键要素。所以对于任何开发/经营方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定位,做什么样的产业?为什么做这个产业?这个产业的前景如何?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你对于整体系统趋势的把握。


但这一前期的工作,很多产业社区都忽略了。所以当我们百度“中国新区”的图片时候,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大尺度的、冰冷的城市景象——


1:同质化严重

2:难以形成产业聚集的生态系统

3:留不住年轻人,逐渐丧失活力、竞争力。



那产业社区如何找到自己的大定位呢?

我们的思路是——基于城市群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来看北京市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



会发现:两个区域的面积相差不多,但北京的总产出只相当于东京的14%,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东京圈的人口为4200万,北京城为2700万。


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东京的都市圈有4200万人,但是核心主城大概也就是1000万人,东京主城周边更多的是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东京旁边的中小城市数量,是北京的很多倍。


如果大城市周边没有众多的中小城市数量,那就说明它存在较为严重的‘一城独大’现象,区域经济优势难以突出,工业企业的发展大都坐落在主城,而主城的成本偏高,结果就是既抬高了地价,造成产业成本的上升,削弱竞争力,同时又加剧了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城市的产能效率也难以提高。而如果在特大城市周边进行发展中小城市群,产业能很好地进行迁移,既能减轻特大城区的压力,也让这些企业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


而我们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城市的产业布局逐渐从大城市走向大城市群。



麦肯锡城市群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


这些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8%的外资。


所以在确定某个产业社区要引进什么样的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之前,我们建议要清楚当地城市的定位,有了大城市的定位,才能够去延伸到产业社区的产业定位,做好了产业定位,我们才能做好它的空间定位。这就是定位的三位一体 ⬇️



02

打造产业集聚的磁极


说了产业定位,我们来说一说如何打造产业集聚的磁极。

首先抛出一个观点:

人才吸引人才,产业吸引产业。



由于行业的关系,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企业,中型的小型的大型的。所有的企业,在选择企业入驻地的时候会考虑这样一个关键问题:

我入驻的这个地方,是否能给我公司带来业务上的成长?


如果有一个强联系的合作伙伴入驻了某个产业社区,那它的上下游极有可能会过来,因为产业聚集将降低供应成本,提高研发协作能力,并相互协助构建熟练的劳动力等,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选择,并形成协同增长。很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硅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附近聚集了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是与谷歌有强合作联系的大小公司。


如果是一个对于研发人才要求非常高的企业,他可能会选择在研发机构附近去落位,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接触到业内的人才。比如位于Mission Bay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它的附近有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医疗大健康公司,这些公司看重的就是洛杉矶分校能提供的研发资源与人才资源。



当然,企业还会考虑到交通、园区周边的配套、是否有相匹配的生活方式及成本;还会考虑在这里入驻,是否能彰显企业的形象风格,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与工作方式等等。


但,如果单纯地因为税收优惠、政策补助而入驻的企业,我们看到的“装修指标”表明,这些公司应该不会太留下。所谓装修指标,就是公司在装修上的投入度与认真程度,如果一个企业它花了比较大的代价去做装修,那么他对于这一个地方是有长远的打算的;但单纯靠税收政策而被吸引入住的企业,“随便”装修的居多。


同时,不同区位的产业社区营造产业聚集的磁针的要素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比如:在城市的中心圈层,如果要聚集产业,成功的要素就是:交通、人口流量、文化氛围等。但在周边的卫星城,能影响产业聚集的要素就是:区域交通、产业培育政策环境、生态环境特殊、配套设施等。


举一例子:前几年,我们受凤凰集团的委托,开始做浦西世博会地块的城市更新规划。




在深入项目地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2010年世博会期间,这片土地上每天会有100000人,很多人都有排队10小时进一个场馆的回忆。但是在我们去调研的时候,世博区空无一人。



要知道,这块地占据绝好的地理位置,里面的建筑全都是大师操刀,但是,这里没有任何事情在发生,空无一人。


这不禁让我们质疑:城市,真的会让生活更美好么?

或者事情的真相应该是:产业,让城市更精彩。


如果没有产业,人们不在这里“产生价值”,也自然不会定期到这里聚集,自然也不会产生任何定期的消费…… 空无一人的世博园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没有产业。



产业吸引产业,有了产业聚合,形成生态系统,营造社区环境,才能真正激活城市,释放价值。所以,在凤凰汇浦西的规划中,我们特别强调将凤凰集团的产业导入,将生活方式导入,创造出产城人真正的融合的城市魅力区。





03

产业社区的空间营造


有了产业定位,那么承载产业聚集的载体,对留住产业及人才、培育产业有着关键影响。


纽约市在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中指出:

今天人才与资本的流动在城市之间创造了激烈的竞争,我们正在争取最好的想法和最有能力的员工。为了实现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助力有才华的企业家和企业成长的环境。


太睿智了,试想一下,大疆如果不在深圳,可能成功吗?



我相信不可能!深圳给到大疆发展的养料(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给到开放度相当高的文化氛围。我前几年去深圳,几位创业的伙伴告诉我,他们感觉到这个城市“爱”他们!这对我震撼太大了,我爱上海,但是上海是否爱我,我不确定。


那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企业成长的环境呢?我们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设计原则,今天以浦江智谷为例,跟大家分享几点:



整个浦江智谷由东、中、西3个地块组成,整体规划面积约1100亩。我们做的是二期与三期。


1、基于运营的设计,营造产业生态,

营造产业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诱因之一就是:


连接

Connect


我们以人工湖为中心,将建筑单体绕中心湖景布局,并彼此形成围合的空间组团。就这样,错落的建筑构成了新的城市天际线,各组团内部又形成了私密的庭院空间,让企业的员工之间能在“庭院”里不期而遇,通过生态去实现更多连接。



连接的前提是——“看到”与“被看到”,所以我们以“人”的尺度为本,设计了驳岸和林地,形成充满自然野趣的滨水空间,点缀了交流和休憩的开放空间,并结合滨水环境设置了景观游步道,增强了体验感。



哈佛商业评论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多样性孕育创新,并能推动市场增长


有研究称:一个城市,如果其规模是邻近城市的10倍,其创新能力就不只是后者的10倍,而是17倍;一个规模是小镇的50倍的城市,其创新能力是后者的130倍。城市其实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每个物种的数量在互动中达到平衡。


多样性越强,说明系统越强大。


所以,我们在这个产业社区里配备了会议室、展示中心、员工餐厅、健身房、咖啡厅等配套设施,打破了传统园区单一的模式,丰富了8小时之外的生活空间,创造出各种多样化的“场景”,你可以在这里野餐、散步、戏水,进行各种活动,多元性激发了人们的交流创新。


46 33314 46 15536 0 0 3459 0 0:00:09 0:00:04 0:00:05 3459

2、品质是最大的时尚


我们相信,品质才能创造经典,经典既是最大的时尚,也是对地球母亲的一份尊重。有数据显示:


如果我们在建筑上提高40%的品质,将减少地球16%的污染和能源消耗,而由此提升的生活质量,远不止40%。关注品质减少了对地球的负担!


在浦江智谷的外立面上,创造性的使用3D打印石材,使颜色和纹理更自然生动,且降低了建筑能耗;双层中空玻璃在塑造现代气质的同时,兼具了采光、隔音、保温等功效;防腐木格栅构架不仅环保耐用,而且大大增强了形态的表现力。



中庭与空中花园、景观阳台相结合,在保证采光、通风的同时,促使建筑内外空间的融合。中庭空间被水、石、竹等元素妆点,展示了浓郁的中国情节和建筑话语姿态。


园区内采用光伏玻璃、智能照明系统、中水回收系统等措施,能有效改善园区内部小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节能示范。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建筑全部采用十项节能的技术建造:


1、 外墙外保温系统

2、 地源热泵系统;

3、 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 ;

4、 全新风置换全热回收系统

5、 楼板埋管系统;

6、 外遮阳卷帘系统 ;

7、 LED节能泛光照明系统;

8、 双面LOW-E中空玻璃

9、 屋顶绿化;

10、 雨水收集系统。


这使它获得了德国环境署在海外授予的第一个节能建筑认证。



在这样一个指数时代,每一年都会发生巨变,行业变化太快,公司起落也是平常事,所以现在规划好的产业定位,等3年之后完全做好,市场绝对会完全不一样。产业地产的产品一定需要聪明地快速配合市场,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程度地试探市场、进而引领市场。


产业社区的打造也需要“精益”,需要最小可行性模型。在不少成功的案例中,我们的策略是在一开始用大约3500平米的面积快速做出示范区,启动招商。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营造产业社区,也不仅仅是华丽的建筑,而是要找准定位,真正要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让产业吸引产业,人才吸引人才。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工作环境中实现最大的价值!


如果你在产业社区等问题上想与我们交流?请毫不犹豫地联系我们!电话/微信:13482764916.




关于办公及产业,也许你会喜欢

打造都市经济圈的铁三角

中白工业园:“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园区典范

全球最绿色的商业写字楼! 

引入了Google这样的龙头企业,为啥这座城市还是没有活力?

成就尔湾的7大要素 

探秘全球最牛的黑科技诞生地——MIT Media Lab

最大的城市总部群 - 亚马逊西雅图

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 -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全球最绿色的办公大楼 

这个产业社区凭什么有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

全英国最棒的产业社区!

办公空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想要更多案例,赶紧关注我们,点击案例合集。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我们的兰院长期待与您交流: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TOP办公研究院是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它是The Office Project (办公计划)的缩写,我们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研究与工作空间相关的一切,覆盖城市、建筑、室内三大维度,助力设计打造出更健康、绿色、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

TOP的发起方是FTA,FTA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用技术与艺术设计激励人心的产业社区,截止2016年,FTA完成逾1690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是国内公认的产业社区一体化设计专家。


在为更多人打造健康的、能激励人心的办公空间同时,我们也重新调整了FTA的总部办公室,更符合,希望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游牧”或“定居”的方式使用这个空间。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134827649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