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浸式“入坑”,一起考古中国丨文化传承进行时

广电时评 2023-10-22

开栏语:文脉悠悠,风雅延绵。以文艺促传承,广电视听领域的创意之作持续出现,于生生不息的传承发展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广电时评特推出系列报道《文化传承进行时》,打开大小屏,看见悠久而绚烂的文化中国。


今日刊发第一篇:考古中国。



作者:圆子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年来,广电视听领域相继推出了一批聚焦中国考古工程的纪实节目和文化节目,将公众对考古的认知和热情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潮。


这其中,《中国考古大会》《寻古中国》《探秘三星堆》《良渚》等一系列制作精良的考古类视听节目对此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作品不仅多视角解读考古工作进展和考古人故事,而且通过知识问答、考古人分享、新影像技术等多样形式,趣说考古。


跟随镜头“入坑”,探秘考古一线

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宣布重启祭祀区考古发掘。此后,在主流媒体接连报道中,一批出土文物终于显露真容,掩埋在历史烟尘中的三星堆文物“一醒惊天下”。


以三星堆考古为主线,《探秘三星堆》《古蜀瑰宝》《又见三星堆》等多部纪实节目回顾了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的历史,展现了其中的曲折不易,透视考古人的工匠精神。


《探秘三星堆》对三星堆这次的新探索进行了全景记录——见证考古现场挖掘出青铜大面、丝织品、金器、玉器、象牙等文物,展现考古舱、超景深显微镜等考古“黑”科技,三星堆博物馆展示三星堆宝藏现世的那一刻……全片在室内陈列与室外考古双重视角交织下,带来三星堆“再”醒惊天下的故事。



对三星堆宝藏进行细致展现,《古蜀瑰宝》各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时空交织的双向线索中,既展现出古蜀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厚重,又描绘出古蜀文明在地理版图里交流传播的辽阔与广博,并运用细腻的视听语言,娓娓讲述震撼人心的古蜀瑰宝背后鲜为人知的瑰丽故事。




解读古蜀文明密码,《又见三星堆》以伴随式记录的方式,对准发掘进程中的亮点、谜点、难点,全景呈现三星堆此次新一轮考古发掘过程。拍摄过程中还采用了穿梭机、飞猫摄像机、鱼竿摇臂等新技术手段,以及三维动画等表现形式,生动细致展现新时代考古工作的新亮点。


图片来源:四川广播电视报官博


图片来源:四川卫视官博

距离四川广汉三星堆1800多公里外,有着与三星堆文明相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纪录片《良渚》也“追根溯源”,细腻入微地解析了探方之下的文化密码,为观众构建了一个雄浑、壮丽、生机的良渚意象。


图片来源:CCTV纪录


写意之外,镜头大量捕捉考古实证内容,在多位考古学家、科学家采访中,讲述了八十多年来,四代考古人接力发掘研究良渚文化的艰辛历程,呈现出关于“良渚文化”最新深入的研究成果,以及良渚文化巨大的历史价值。


还有《寻找古老的中国》聚焦国家文物局推出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用考古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城子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代考古人对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运用大量三维动画展现灿烂文明。



考古人引路,“走”进考古现场与日常

考古过程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被考古遗址文物,另一个则是挥动洛阳铲,拨开尘雾和泥土的考古人。


《考古公开课》把课堂“搬进”演播室,邀请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博专家以及文化学者担任主讲嘉宾,讲授考古知识,讲述历史故事,揭秘考古现场,带来一堂堂深刻又生动的考古公开课。



以不同考古时期为单集线索,《发掘记》把镜头对准考古遗址现场,通过对考古工地充满好奇的实习生、经验丰富的考古技师、几十年献身于考古工作的考古大家、潜入海底去触摸历史的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多面展现,“再现”考古人的真实生活,让作品透露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如何将历史类纪录片做得生动有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是众多从业者关注的议题。《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就此进行了“大胆”尝试。


全片依托于旁白推进叙事,让考古人作为故事的主角,用年轻人的社交语言刻画考古工作者形象,记录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日常生活。节目还从不同场景中捕捉考古人鲜活生动的心境,以趣味化的方式实现知识点的输出,也为枯燥的考古工作增添了生活温度。



以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修复、考古研究及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三对“师徒”的日常与技艺传承为故事核心,《敦煌师父》不仅带观众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更将镜头对准了坚守大漠深处的敦煌守护人,多彩敦煌的传承故事里也刻画着中国人对历史文化、技艺的传承之愿。



新技术、潮表达,身临其境“看”考古

新技术手段正让沉睡的珍宝“活”起来、“动”起来。


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中国考古大会》,通过考古历史知识问答,考古领域专家、一线考古工作者讲述考古经历,深入浅出地解读蕴藏在文物之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保证专业性、知识性的同时,节目还结合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将考古现场“平移”到演播室,提升节目的趣味性。



针对每个考古遗址设置不同的XR扩展现实场景,结合VR、AR、AI、8K、裸眼3D等前沿技术复现各大遗址“原貌”,节目在“场景塑造+任务闯关”模式下,让嘉宾“穿越时空”去到历史“现场”,将厚重的历史知识变成可看、可听、可触碰的互动,在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中,解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激活历史文化的新活力,《闪耀吧!中华文明》走进历史现场的方式新潮且有趣。节目加入悬疑解谜、国漫的形式,融入CG特效、国漫动画等技术元素,让嘉宾们深入三星堆古遗址、秦始皇陵、唐长安城遗址、南海1号、殷墟、敦煌六大文明考古现场,探索文博秘境,对话各大博物馆馆长、一线考古队队长、文博考古历史专家,挖掘中国古代文明与历史文化。



考古是一门讲“故事”的学问,纪录片《甲骨王朝》采用“小”体量和“厚”内容的制作模式,多维视野“解读”古老文字的厚度和温度。形式上,借助历史与现实时空的场景连接展现甲骨文字在空间发展上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让镌刻于片片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复活”;内容上,依托多元文化视角,借助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科技,对古文物进行虚拟复原,视觉化“还原”雕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切。


已播出《古滇记》《古蜀记》篇的《寻古中国》系列纪录片,则在文明纵深处探寻、解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片中有对文物进行360度环绕体采集,也有运用自由视角、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运用,通过主持人实景出镜、CG制作,“重返”历史现场,带领观众沉浸式探寻古滇、古蜀文明,在散落的古迹和珍贵的文物中“拼合”历史原貌。



考古不止,探索向前。中国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考古活动也频频“出圈”,随之而来的考古题材视听内容也尝试在多元叙事,多重视角,多样形式中,记录考古工作的重要时刻,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讲述“何以中国”的东方智慧。


>>沪产剧十年,掀起“大江大河”的奔涌

丨研评

>>“新品牌”各有绝活 | 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

丨关注

>>编剧龙平平谈如何“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丨论坛

>>《中国智慧中国行》热播,让理论掷地有声

丨评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