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纪录片打开文化传承新故事

广电时评 2024-03-06

文化类纪录片持续深耕千年中华文明史,挖掘并展现值得被传承、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时”的再创造转化与发展,既溯源又鉴今。



作者:李致颖 张雅清

数千年来,华夏文明何以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年来,《古今辉映 文萃西城》《三星堆 大开眼界》《千年陕菜》《王阳明》为代表的“京产”纪录片绽放荧屏,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内涵和表达,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价值。
以文化符号留存民族历史记忆。文化类纪录片围绕建筑、美食、文物等传统文化符号,在挖掘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过程中构成一种“看中国”的记忆迁移,有助于构建共情、共鸣、共振的共同体意识。
其一,地标建筑彰显千年古都文化。《定都》《地安门往事》等纪录片以北京标志性建筑为记录对象,展现钟鼓楼、地安门、天安门等景观的形制、特色与空间布局,建构起文化记忆中的时代影像。
其二,中华美食助力饮食文化传承。《千年陕菜》第二季围绕“陕菜有哪些”主题展开,从招牌小吃到百年老店,探索陕西美食背后蕴藏的悠久历史以及技艺传承,揭示陕菜能够延续千年的文化密码。
其三,文物考古解读遗产文化保护。《三星堆 大开眼界》聚焦三星堆出土文物及其发掘地,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追溯并探寻了三星堆的考古历史与文明样态,焕发出清晰有痕的遗产烙印与潜移默化的感召力量。
因而,文化类纪录片以符号形式来提炼中华文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风貌,更加生动且形象地构建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与叙事体系。
以经典形象探寻中华千年文脉。文化类纪录片以个体命运为叙事线索,通过高度凝练的角色演绎与史料展示,再现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境遇,继而塑造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经典文艺形象”。
采用“纪实+演绎”的方式,《王阳明》在角色与扮演者的“时空对谈”间,真实再现王阳明的人生轨迹及其心学思想的形成脉络,使得大众更好地窥见圣人的伟大和阳明心学的文化魅力。
《百年巨匠——启功》以还原启功先生的本真形象为建构原则,着力展现何以成为“巨匠”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生动且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近代书法艺术史,对更好地探寻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具有重要意义。
《古今辉映 文萃西城》聚焦文化创新下“人”的故事,以古今交融的记录手法,从京剧名家到革命先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西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文化类纪录片通过聚焦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在与观众构建的强烈共鸣感中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人文精神。
以技术融合丰富传统文化新表达。对于文化类纪录片而言,通过三维影像、动画演绎、数字特效等技术手段,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新化表达也更契合和引领时代审美趋向,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王阳明》追求电影化唯美风格,不仅采用ARRI mini数字摄影机呈现宽幅电影效果,也结合数字特技和三维动画重构经典历史场景,在光影、色调间营造“诗画合一”的文化感染力,凸显追求中国卷轴画的东方美学意趣。
《千年陕菜》第二季利用8K全流程制作,在超高清技术的加持下,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纹理质感以及细微变化得以清晰展现,并融入了超高速摄影、定格动画等表达方式,沉浸式勾勒出陕菜的特色的“宴席”与烟火生活画面。
《定都》融合多样化的表达手段,最大限度地真实还原为可视可感的历史现场,如以三维动画地图展现北京城墙的变与未变,以沙画形式具象化描摹北京“何以为都”的历史画卷等,为观众带来新鲜独特并具有科学气质的视觉体验。
可以说,文化类纪录片以技术赋能影像表达,在不断升级间多种形式互为援引,丰富了文化传承的纪实表达空间。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类纪录片在题材内容上持续深耕千年中华文明史,挖掘并展现值得被传承、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现时”的再创造转化与发展,注入文化自信的底气,突出民族审美特征和时代气质。

>>2023剧集观察:推进全方位创新,实现多方面突破

丨剧目

>>总局推优|25部新闻作品入选

丨推优

>>总局推优 | 《嗨,亚运》等37部纪录片获推荐

丨推优

>>泱泱中华的自信之基:《何以中国》以万缕深情,写中国底气

丨纪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用纪录片打开文化传承新故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