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成果不保,明朝丧失最后机会 | 九维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7

 

1582年,即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

 

20岁的万历帝接过张居正手中的权力,算是亲政了。

 

以万历帝的能力,想继续推行改革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保住张居正改革的成果,也不错。

 

问题是,张居正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在那样的时代当然值得赞扬;但这种将天下安危系于一人的体系,又太靠不住。

 

张居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在庞大的官僚集团和乡绅之中,真正敬张居正,认为他做得对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怕张居正,慑于他的威势不得不认真干活;另三分之一的人,则是直接恨张居正了。

 

张居正生前,靠着皇太后的信任,大太监冯保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卓越能力,趁皇帝年幼,行使着皇帝的权力,可以镇住那些利益集团。

 


但他去世后,情况不一样了。

 

张居正去世后第四天,他手下的一个重要骨干就被参劾,免职。紧接着,参劾张居正的奏折也出现了。

 

这时的万历帝,对张居正这个神一样的男人,还是敬畏的。他惩罚了带头参劾张居正的人。

 

但随着参劾张居正的奏折迅速增多,万历帝的心态开始起变化。

 

在这些奏折中,万历帝发现张居正也曾不择手段,干过许多破事烂事。张居正在万历帝心中的光辉形象开始塌陷。

 

另一方面,作为初掌大权的年轻皇帝,万历帝心中邪恶的报复心理开始抬头。

 

如前文所说,万历帝从小被太后管得严,从小怕“大伴”冯保,更畏惧张居正。即位当皇帝的前十年,万历帝始终生活在张居正的影子里,好吃的不让吃,好玩的不让玩,一毛钱权力也没有。

 

现在自己当权了,而张居正又确实做过许多不地道的事,出于幽微的心理,万历帝终于决定清算张居正,走出张居正的阴影。

 

很快,万历帝剥夺了张居正生前获得的全部荣誉、封赏,甚至将这个老师掘墓鞭尸;万历又抄了张居正的家,抄完家后还把门封死不让张居正的家人出来,生生饿死十几口人,包括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张居正生前提拔、重用的人,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或被免职,或被降职……

 

报复之恶劣,连他的另一个老师、张居正生前的对手之一申时行也看不下去了。在申时行的力谏和舆论的压力之下,万历帝才停止了迫害。

 

但这一折腾,张居正的十年改革成果,丧失殆尽。

 

明朝不是没有过机会。张居正改革便是好机会,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但万历帝埋葬了这一切。所以后世学者评价,明朝,实亡于万历。

 

万历帝后面还有三个皇帝,但世间已无张居正。那三个皇帝只是混吃等死,等最后时刻来临而已。

 

最后讨论个问题,张居正当然知道商鞅、吴起等变法者的下场。宋朝王安石下场较好,但那是因为宋朝是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如果把王安石放到明朝,下场也好不了。

 

那以张居正的学究天人,他没有想过自己和家人的下场吗?他进行改革的初衷是什么?

 

大家比较公认的,张居正当然不是传统儒家所标榜的道德之士,但他确有儒家经世治国的责任感,一种对天下的责任感。

 


张居正小时候,见《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所以当他立朝后,不计个人毁誉,勇于任事,是顺理成章的,是他的初心所在。

 

熊十力先生就评价说: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前识远见,并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又真能担当起来的,只张居正一人而已。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明朝的最后机会:改革的能与不能

 

埋雷:无节操弄权,张居正如何获得皇帝般的权力?

 

借力打力,张居正的步步高升路

 

 开放,让世界财富流向中国——张居正初展才略

 

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为明续命50年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