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嗯,来!你都不要放过抄袭!

2017-06-20 抄袭菌 抄袭的艺术



抄袭的艺术所有文章均针对现象

而非针对个人,请勿对号入座

共同维持良好环境,从你们做起

   注:

本文一经发出,很大可能会被删

因为之前发过的塑料袋就被强行删除了

提前说下,本文也会涉及塑料袋

在这里,“塑料袋”不光是关键词

说不定有一天它还会变成敏感词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记得加我微信:brrrrrra

本文原创,如有雷同绝壁是你抄袭

本文没说抄袭,客官自行判断,多看图少bi bi


近一个艺术家在站台的展览在朋友圈刷了屏,其实抄袭菌最近很忙(好像一直这样说呢,呵呵)一直没有更新公号,当然还因最近介于政策下的一批封号吓得抄袭菌也不敢更新了。但是这个忍不了,这是赤裸裸的讽刺艺术圈里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美术馆、藏家等没有出过国、看过好作品吗?




抄袭菌看到媒体报道的这里差一点吓出翔💩,

连总理都要来站台了~

流弊👍👍👍



。。

。。。

废话少说,直接怼图

王恩lai, 一个落地扇和另一个落地扇,装置,尺寸可变,2017


⚡️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1998

Zwei Ventilatoren(两个风扇)


都是一个插电、一个没插电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

罗曼·希格纳1998年展出的这两个风扇

视频时长:33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13192f6cut&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附送大批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风扇: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牌


其实还好多,这里就不放了





王恩lai,铝板与铜水 装置 184x61x61cm 2017


《铝板与铜水》中,他将融铜水由上而下浇透层层的铝板,被高温融化的铝丧失了其最初的形态,与铜水一起向四周溅射,冷却过后铜和铝最终形成了飞溅花瓣状的新物质


⚡️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2012年上海双年展 行为 装置 坠落一个巨大的装满蓝色油漆的木球


2012年上海双年展中,西格纳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高达一百多米的烟囱顶部坠下一颗巨大的盛满蓝色油漆的木球。木球落到地上炸裂开来,木屑飞散,颜料四溅。安置于烟囱两端的摄影机将坠落过程记录下来,替代人们日常的眼睛感受着惊心动魄的一幕。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沙柱


1972年的《沙柱》中,沙子从一件设置有5层的阶梯式的架子上自上而下流动,沙子通过每层隔板的中间的孔洞向下流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质量的变化,重力在每一层隔板上形成不同的沙堆或沙圈的形状。。。

1981年,他将沙子流动的装置放大为楼层之间沙体的流动,他让沙堆从四层开始自地板的孔洞依次流向下层,流动的沙柱连接着屋顶与地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新的沙堆。


部分文字资料引自:李笑男,物质的过程史 ——罗曼·西格纳的艺术,致谢http://blog.artintern.net/article/923135




王恩lai,临时关系,落地扇、雨衣、T型尺、椅子,2014



罗曼·西格纳 (Roman Signer, Beim Chef /With the Boss),2009



看来王恩lai童鞋很喜欢罗曼·希格纳童鞋啊

😍

这里抄袭菌要强调一下

免得有些喷子又上来叫~

抄袭菌可没说人家抄袭哈

人家可能只是真很单纯的喜欢

罗曼·希格纳

罗曼·希格纳(Roman Signer),他是当代艺术圈内著名的疯狂科学家、喜剧大师,以幽默的、充满迷幻的、异想天开的作品被人所知,并以行为的方式颠覆并且重新界定我们对雕塑的传统理解。

1938年出生于瑞士小镇阿彭策尔(Appenzell),儿童及少年时期成长于圣加仑(St.Gallen),并至今在当地生活与工作。是瑞士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曾在苏黎世和卢塞恩的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并在华沙的美术学院进修。他参与过的主要的展览与合作项目包括在凯赛尔的Documenta 8、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Swiss Pavillion、敏斯特雕塑大展、第9届上海双年展、南特的HAB画廊、柏林的汉堡车站现代美术馆、马斯特里赫特的伯尼芳坦博物馆以及纽约的瑞士学院(Swiss Institute)。



OK,其实到这里杀器还没有上来

下面你要准备好接招了哈



王恩lai,K11浪潮,电风扇、垃圾袋、控制器、钢架等,2015

K11 Wave, electric fan, garbage bags, controller, steel, 2015



这件是王恩lai童鞋为chi K11美术馆《bagism包·当代》展览特别设计的作品,他在作品自述中写道:


作品的材料由日常化的垃圾袋与排风扇组成。轻薄的垃圾袋在风力的作用下会膨胀到它的最大体量,而看不见的风也会借此现形,通过控制作品的启动顺序呈现出充满变化的波浪矩阵。我并不在乎材料本身的符号含义,而是更加重视物质属性的内在逻辑,使之脱离原本的功能语境,在互相干预下生成新的关系。


王恩lai,《CAFA空洞》电风扇、垃圾袋、脚手架、控制器等,2015

Cavity in CAFA, electric fan, plastic bag, scaffold, controller,2015

王恩lai,浪潮,排风扇、垃圾袋、控制器等,2015

The Wave, electric fan, plastic bag, controller,2015

王恩lai,Sanya浪潮,电风扇、垃圾袋、控制器等,2015

The Wave in Sanya,electric fan, plastic bag, controller,2015

王恩lai,Bonn浪潮,塑料袋、排风扇、控制器等,2015

Bonn Wave,plastic bag, extractor fan, controller, 2015



⚡️



Nils Völker – One hundred and eight, 2010


我们当然要看视频了啊!!!

视频时长:2分10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19dx07p4&width=500&height=375&auto=0



SEVENTY FIVE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Taiwan), 2012

 FORTY EIGHT 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 Birmingham (UK), 2011

SIXTY MuCEM, Marseille (France), 2017

32 × 6 Musé d'art et d'histoiree, Saint-Brieuc (France), 2017

ONE HUNDRED FOURTEENTollwood Festival, Munich (Germany), 2015

TWELV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2016

SIXTY EIGHT 21_21 Design Sight, Tokyo (Japan), 2015


我们当然还是看视频的啦!~

视频时长:3分45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16tdgzfv&width=500&height=375&auto=0


EIGHTY EIGHT #2 MUDAC, Lausanne (Switzerland), 2013

EIGHTY EIGHTGewerbemuseum Winterthur, Winterthur (Switzerland), 2012

NINETY SIX OÖ Kulturquartier, Linz (Austria), 2014

SIXTY MuCEM, Marseille (France), 2017

Nils Völker and Sven Völkers – Capture, 2012

1/2 EIGHTY EIGHT Accademia Albertina, Turin (Italy), 2013

THIRTY SIXArt Lab Gnesta, Gnesta (Sweden), 2011


尼尔斯·沃尔克(Nils Völker)是一位位于德国柏林的艺术家,以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点而着称:物理计算,机器人,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和机器艺术家。

 

Völker 1979年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东部的阿伦。 2004年,他毕业于魏玛包豪斯大学的通信设计。 同年,他搬到柏林,开始担任自由通信设计师。正如他所说,很多巧合使他成为一名媒体艺术家。


从2010年开始,这位艺术家开始上演一系列名为“编舞呼吸”的作品。主要的是,这些安装由不同尺寸和材料的衬垫矩阵组成,在受控节奏中充气和放气。

一件比其他的代表这个系列。他的一百八十个安装是由普通的垃圾袋制成,充气和放气的控制节奏。这项工作已经多次展出,并已在网上广泛刊登在书籍和杂志上,这是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充气/放气垫的整套系列的出发点。该装置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曼海姆,伊斯坦布尔和海牙展出。。。


其中最大的是由“Captured”(2012年)与SvenVölker合作的252枚银色垫子,其后是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台北的关都美术博物馆,温特图尔博物馆,MUDAC洛桑,科勒斯艺术博物馆和林茨的OÖKulturquartier。最近的作品包括19世纪(2015年),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的装置,由Groningen(荷兰)的临时艺术馆M0Bi组成,由天花板上悬挂的19个巨大的金色垫片组成。和喷泉(2012),他的第一个公开的互动艺术品,仍然是中国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永久收藏的一部分。


(由于抄袭菌外语比较差,只能用Google翻译翻译了的,大家凑合看看意思就可以了)

艺术家个人官网:http://www.nilsvoelker.com



抄袭菌只能只能这样说

看来王恩lai童鞋更喜欢沃尔克童鞋啊




王恩lai,临摹,镀锌铁板、照片,2015


作品说明:王恩lai童鞋在网络上看到了这张通风管道的产品宣传图片,他觉得这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作品,所以就像对待大师的经典作品一样依照原比例和材质临摹了这件“作品”。就像对待大师的经典作品一样依照原比例和材质临摹了这件“作品”。就像对待大师的经典作品一样依照原比例和材质临摹了这件“作品”。


⚡️


Charlotte Posenenske, Series D Vierkantrohre (Square Tubes), 1967. Configured by Rirkrit Tiravanija.

Vierkantrohre (Square Tubes) (Series D), 1967

Series D Vierkantrohre (Square Tubes), 1967, 
Configured by Rirkrit Tiravanija, 2010. 

First installation view from Charlotte Posenenske, 2010. 

Series D Vierkantrohre (Square Tubes), 1967
Configured by Ei Arakawa, 2010.

Installation view from Charlotte Posenenske, Artists Space, New York, 2010.


Charlotte Posenenske(夏洛特·波西内斯克)

(1930-1985)

在1968年离开当代艺术之前是德国极简主义者,致力于研究社会学。 她的作品曾在杜拉塞多夫Konrad Fischer Galerie(1967),法兰克福(Galerie Dorothea Loehr),1961年,1966年和1968年的个展,以及Cologne(1986)的Galerie Paul Maenz画廊展出。 她的作品最近在文献12(Kassel(2007))和In&Out of Amsterdam:1960 - 1976年MoMA(2009年)的概念艺术旅行中出现。 Posthumous个人展示包括Galerie ak,法兰克福(1999/2000),Wolfgang Tillmans展览空间伦敦桥梁(2007年),柏林Galerie Mehdi Chouakri(2007年和2008年)以及纽约彼得·弗里曼公司(2008年))。 她的专著是由Hatje Cantz于2009年秋季出版的。






王恩lai,《瀑布的演进》肥皂、钢管、木板、水泵等,2016

TheEvolution of Waterfall, soap、steel tube、wooden board、 water pump, 

2016


⚡️



2013年秋天,日本艺术家Kohei Nawa在爱知县,完成了他的私人艺术展——“泡沫”。通过一间黑洞洞的屋里填满了涌动的泡沫,营造了泡沫云般的风景。

大量的泡沫云朵分别从地上的八处不同位置升起,就像云朵在另外一个黑色空间里不停涌动。

Nawa使用了清洁剂,甘油和水来制造泡沫,这三种材料的配比,做了很多实验,最终调制出合适的量,使泡沫保持形状还不受重力的影响。

Nawa在解释过程时说到,“液体轻微的震动,一个个小泡沫争先恐后的跳跃出来。然后泡沫聚集,覆盖了液体,自发的形成了泡沫云海。大量上升的泡沫连接到了一起达到饱和,但会继续膨胀,并铺开一地,泡沫偶尔也会损失。”

http://kohei-nawa.net

名和晃平  Kohei Nawa

名和晃平197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2003年毕业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雕塑系,并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从对外层或皮肤的感知开始,名和晃平将物质转化为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象征其观察和思考。2009年开始,他就将其位于东京伏见区的全新工作室SANDWICH作为大本营。2011年成为在东京都现代美术馆举办过个展的最年轻艺术家。名和晃平被誉为日本最受瞩目的新星之一。


其实名和晃平还有另外一套作品被某些艺术家模仿抄袭,下次我们有空时再来扒一扒。





王恩lai 《玻璃,橡胶球与捆扎带》 240x45x120cm 装置 2017


⚡️


Jose Dávila, Joint Effort (2014)

José Dávila  Joint Effort, 2014

Joint Effort 2015  Concrete, boulder and ratchet strap

Joint Effort 2015  Concrete, boulder and ratchet strap


墨西哥艺术家何塞·达维拉(Jose Dávila)




王恩lai《射灯、铁皮桶与碎玻璃和摇头》尺寸可变 装置  2017



⚡️



Eli Blasko(pinterest上显示为此艺术家作品,因英文太差但又多番查证后觉得可能不是)或为其他艺术家作品


Kyle Bean & Aaron Tilley


摄影师Aaron Tilley来自伦敦,摄影经验已超过十年,脑洞奇特的他,收到Kinfolk杂志的邀请,和导演Kyle Bean合作来创作一系列令人感到紧张的“恐怖”时刻摄影作品,该项目通过镜头来强调“期望”与“反映“之间的关系。

/




推荐艺术家

王恩lai

1989年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及生活于北京。2013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5年获得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2015年华宇青年奖提名艺术家。


近年主要个展包括:《临时关系——王恩lai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7);《动静——王恩lai个人作品展》,艺术8,北京,中国(2015)。

近年群展包括:《另一种选择-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16);《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2016);《第三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论坛暨装置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16);《枪与玫瑰——中国当代艺术展》,波茨坦艺术空间,德国(2016);《墙势力——首届墙报艺术家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现在将来时,波恩当代艺术馆》,德国(2015);《移动|驿动——从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到香港相遇后的改变》,Kll美术馆,香港,中国(2015)。



你以为结尾抄袭菌要说点什么作为总结?

别逗了,我才不会呢~

我们一路奋战,

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好玩的罗曼·西格纳视频

因为视频只能加三个,所以想看这个视频回复关键词:“”,获取视频,保你不会后悔!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我是抄袭菌,我们下次见咯👋


近期文章:


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懦弱抄袭会笑

抄袭君微信:brrrrrra

投稿邮箱:chaoxiart@126.com

声明:图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一并致谢,并客观发布。其余原创,本文不代表“抄袭的艺术”任何观点,转载请务必与后台联系,盗文引起的举报和纠纷与本号无关,看完别忘了四件事:打赏、评论、点赞、转发哟,科科





PS.因辛苦码字,本号随时被封

为躲避追杀,赚一笔是一笔


📱

⬇️

iOS 用户快速赞赏通道

长按二维码赞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