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坑孩子的3碗鸡汤,90%的家庭都中招

精读妈 爸妈精读 2020-08-25


了解精读妈本人最新动态

加精读妈微信:fushjd(进育儿群)


精读妈说:让孩子自由成长,从来都不是问题,没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父母无力的溺爱。


作者:一木(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和大多数新手爸妈一样,自从有了孩子,王姐就经常看各种育儿文章、听各种教育类的讲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鸡汤”育儿法,充斥在朋友圈:


别让孩子太听话。

好的教育是不吼叫。

孩子爱顶嘴,你应该高兴。


都说一胎照书养,别人的教养经验,看起来的确很有道理。可有时候实践起来,好像并不尽如人意。


前两天,孩子跟婆婆顶嘴时,丈夫觉得孩子欠收拾,王姐却指责丈夫不会育儿:“孩子会顶嘴是好事,他是在表达自己,你看这篇文章上说的。”


结果,婆婆觉得儿媳不尊重她,气得要收拾东西回老家;孩子觉得有人撑腰,越发调皮;夫妻俩也大吵一架,闹得不可开交。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育鸡汤,如果不能理智对待,就会陷入教育的误区,变“鸡汤”为“砒霜”,让孩子越走越偏。


就像下面三种最坑孩子的“育儿鸡汤”,你是不是还在喝?




 “孩子你真棒”


这两年,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孩子不能骂,要夸。你说他好,他就会越来越好,这叫正向激励。”


轩轩妈就很相信这一套。


所以,轩轩几乎就是在夸奖声中长大的,家里人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会说:“我们轩轩真聪明、真厉害,你是最棒、最优秀的孩子。”


在家里,轩轩是独生子,全家人围着他转无可厚非,可上幼儿园之后,人群里的他,再也不是一枝独秀了。


以至于自信心爆棚的轩轩,在经历几次游戏比赛失利后,再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连老师任何一句批评和说教,都会让他大哭不止,甚至不愿意再去学校。


其实,像轩轩这样的孩子,并不是个例。


面对比赛,赢了就兴高采烈,输了就大发脾气。


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别人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他的行为和心情。


不愿尝试没有把握的事情,看不得别人比他做的好




曾经那些在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夸奖,看起来是激励孩子的赞美,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没有节制的表扬就像匕首,逐渐削弱了孩子的抗挫力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 曾针对孩子的思维模式,做过长达15年的研究。


他发现,如果父母经常称赞孩子的天赋和能力,例如“你好棒!你好聪明!你真是天才!你好能干!”


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只在乎自己看上去是不是足够聪明


在面对困难时,则会选择放弃或是找借口逃避,不愿努力,也没有任何深入学习的动力。


同时,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夸奖除了会让低自尊儿童畏惧挑战,自我认同感更容易降低外,对于高自尊儿童来说,也容易让他们变得过度自恋。


亲戚家的孩子涵涵,人挺聪明,就是性格很差,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完全说不得。


为了让孩子听话一点,家里人都尽量哄着他,不管人前人后,都会给孩子留足面子,经常刻意说些夸奖的话。


以至于涵涵过度膨胀,常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比如平日里,他稍微做点什么事(像分内的家务),总要立即跑去长辈面前邀功,得到夸奖兴高采烈,否则就会又哭又闹。


如果身边的某个孩子受到表扬,他一定要与之对比,还要让别人承认,那个孩子哪些地方不如他。


又或者,取得一点好成绩,或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就忍不住到处炫耀,自我吹嘘一番;如果哪次没有做好,理由也是一大堆,觉得自己已经够不错了,还有很多人不如他呢。


心理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认为:


人生最危险的信仰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这将会导致他们有更糟糕的行为。


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才是最值得提倡的。


长时间的夸奖,孩子会失去正确的自我判断能力,如果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依赖别人的评价,那就意味着,人生的主动权,也将全部掌握在他人手里





“孩子,做你喜欢的事就好”


最近几年,“佛系”育儿法逐渐流行。


不少父母开始放手,还美名其曰 “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报那么多班干什么,小孩子嘛,快乐更重要”、“不要立太多规矩,管的越多,孩子越差”。


我们小区里就有个“自由成长”的孩子。


四五岁的小家伙,跟其他小孩一样,喜欢跟着妈妈一起在小区公园里玩。


不一样的是,这孩子不是追着别人的宠物猫、宠物狗踢个不停;就是拔花草、掰树枝;就连玩滑梯,也经常把别的小孩推倒,还会动手抢玩具。


面对大家的投诉,孩子妈妈则委屈地表示,孩子还小,这些行为很正常,哪有小孩不惹事。


既然想让他快乐长大,就得放手让他自由去探索,总不能把他绑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做吧。


让孩子自由成长,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就是父母无力的溺爱


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中讲到:


所谓爱与自由,不是在没有规则的条件下的教育,而是在有爱的环境中,让孩子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拥有自由的意志和思想,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形成自我约束力的教育过程。


想起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新闻,一名重庆的小男孩,父母对他的教育一直都是采取“宽松自由的政策”,希望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所以,尽管孩子在4岁时就已经开始打手机游戏,经常抱着手机不离身,父母也很少说教。


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越发沉迷网络,甚至觉得自己很有天赋,长大以后要当游戏主播。


6岁时,孩子无意间看到父亲发红包,就偷偷记下了账号支付的密码,仅两天就花掉父亲账户上的一万多元,用来买游戏中的角色装备,还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全部删除。



被发现后,孩子表现的很无所谓,面对这种散漫到只顾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不顾他人的行为,孩子父母也只能后悔,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现缺失,才导致这样的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这就意味着,想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形成自控力,那就不能错过“他律”的关键期。


小时候,立规矩、说教养、谈规则,长大后,孩子才能在安全的边界内,飞得更高更远,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就像高晓松对他女儿说:“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这句话在感动无数人的同时,也教育我们,“爱与自由”的前提,一定是让孩子变得“温暖纯良”。




 “宝贝,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比起“佛系”育儿,这一类父母,则更加看重孩子取得的成果。的确,成功有努力的因素,可不要忘了,努力从来都不是成功的全部。


当我们习惯用“努力就一定成功、努力就可以改变人生”的口号来教育孩子,把所有的成绩都与“努力”联系在一起,告诉他们:


如果没有好结果,别狡辩,你就是不够努力。

再努力一点,你就是第一名了。

这孩子就是不努力,他这么聪明,努力肯定能成功。


在这种畸形成功观的指导下,对孩子带来的伤害,才是不可预估的。


记得小时候,每次大考小考,成绩单一出来,考得好,父母就会到处炫耀。


如果成绩还不错,他们就会开始问:“xxx,这次多少分?你看看别人,能不能多跟她学学?”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值,等待我的一定是顿胖揍。


所以在上学期间,每逢考试前一夜,我一定会焦虑到失眠;所有课外竞赛,也是能躲就躲,不敢轻易尝试。


甚至到现在,做任何事之前,我都不愿意跟父母说,就是因为害怕听到:“加油,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看似是鼓励,实则却是满满的压力


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说努努力就能成功的,但那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去用心付出啊。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叶一茜说: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这个过程,他享受了,他展示出自己的实力了,我觉得就很好了。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孩子是否享受这个过程比他最终拿到什么结果更要重要。



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唯一可能,人生才不止一种可能。


告诉孩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信他会更加坦然淡定,也会更加有勇气,去尝试一切挑战,收获到更多的幸福感。


《失败的礼物》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从错误中得到的教益,对孩子来说是一份礼物,千万不要推卸责任。


一年又一年,我最好的学生,也就是最快乐、最成功的学生,都是这样的:父母允许他们失败,让他们为失误负责,面对错误时,鼓励他们尽力而为。


正如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家庭也需要有不一样的教育模式。


有的教育方法,看起来正确有道理,但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听之信之,是育儿过程中最忌讳的一点。


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作为父母,我们要认清自己,不被鸡汤左右,才能避免南辕北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现代育儿的意义

马伊琍、姚晨崩溃大哭:女人的这一生,太难太难了

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被踢出班级群: 孩子,请大胆成为有钱人

男子违章15次被退婚:女儿,我不要你嫁给“太勇敢”的男人

作者简介:一木,富书签约作者,90后教育工作者,喜欢读书,更喜欢尝试一切有趣的事,微博@一木EMU。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赞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精读妈↓↓↓

👇点击阅读原文,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