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动态 | 上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李枫在新闻发布会上(图片来源:东方网)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上海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在会上解读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这项技术指南于今年6月9日发布,2021年7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是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首个获批发布的行业标准,详见:《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首个行业标准发布》。


上海市在2035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随后又制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被列为我国“多规合一”改革创新成果之一。


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了上海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情况,及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有关安排。随后,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介绍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有关情况。


以下为李枫解读指南内容摘录:


    人民网:现在说的社区生活圈和过去经常提的居住区、居住小区有什么不同?在规划上有什么新特点?


  李枫:传统“居住区”“居住小区”以人口规模(也就是千人指标)来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带有一定计划分配特征,强调居住这一单一功能,对不同社区中不同年龄人口的不同需求响应不够。“社区生活圈”是以人的活动和需求为核心,通过居住、就业、养老、医疗卫生等不同功能的有机组合,在生活圈这一空间范围内得到生产生活休闲等基本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社区生活圈既是体现物质空间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体现感知空间的邻里圈、社交圈,是规划设计思路从计划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在以前标准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创新:


  一是主动适应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从居住区到社区生活圈,体现了社区的复合功能。工业化时代,城市被当做一个机器,工业区、居住区各个“零件”分开摆放。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生产、生活、生态需要在空间上统筹。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单元,将工作、居住、生活、休闲等功能在社区层面相互融合,相当于用“针灸”疗法,激活城市细胞,增加了城市的活力,适应未来城市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相对传统标准,社区生活圈补充了就业引导、住房改善、公共安全等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重点配置社区服务、日常出行和生态休闲等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还提出了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的配置要求。构建社区生活圈,以15分钟为时空尺度,使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就近就地得到满足,在步行便利的范围内可获取,相当于打造一个个“微城市”。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从源头上减少职住不平衡、钟摆式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三是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生活圈。指南既有城市社区生活圈,也包括乡村社区生活圈,针对乡村社区特点探索构建“乡集镇-村/组”两个社区生活圈层级。要注重社区的多样性、地方特色和社区的成长性,要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居民需求,立足地方实际,评估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化确定各类生活圈服务要素的内容和指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社区生活圈,分析发展阶段、人口特征、用地条件、环境因素对服务要素内容的影响程度,明确内容和指标的差异化导向。


       澎湃新闻:这次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对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做了详细指引,下一步我们将如何落实,有什么机制来保障这个指引?


  李枫:为更好推进《指南》实施,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一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机制。发挥“多规合一”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的体制优势,实现从自然资源调查到空间规划、土地管理的全链条统一管理,规范社区生活圈规划的现状评估、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等工作程序。现状评估阶段,要结合城市体检工作,全面评估社区生活圈实际建设情况与服务要素需求;规划方案阶段,针对各类问题明确社区生活圈的发展目标和关键策略,完善各类服务要素内容,补足规模缺口;实施行动阶段,形成分阶段建设目标和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建设行动等政策要求,推动项目实施。


  二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商、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首先是部门协同,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一同组织规划评估和实施行动;其次是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协同做好规划实施,政府负责组织公众参与、需求调查、规划协商等工作,并可以引进投资主体,委托专业公司参与公益性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在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公众参与,需要广泛征求在地居民、企业、社会团体和相关部门、专家等意见,特别是社区居民的意见,积极向公众宣传推广相关成果,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


  三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管理,定期评估。鼓励搭建各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规划众筹平台,运用智慧技术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时监测服务要素的运营情况和需求反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进行管理,定期开展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及实施计划。


  中国日报:像世界上一些国家也提出15分钟城市的口号和概念,与我们提出的15分钟生活圈有什么不一样?


  李枫:西方一些发达城市,如巴黎、墨尔本等也提出社区生活圈的理念和做法,强调社区在作为功能基本服务单元、基本生活单元、土地利用混合和功能复合单元的作用。可以说,打造健康、安全、绿色、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活,体现绿色、低碳、韧性、高品质等价值导向,已成为全球城市的广泛共识。


  中国的城市社区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城市和镇的数量相对偏少,城市人口多,特别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人均用地紧缺,中国的邻里文化和西方国家也有所不同。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政府组织宣传发动的能力强,广大市民改善社区环境的意愿强。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在社区生活圈建设方面行动较早,开展了一些积极探索,成都、广州、杭州、西安等大中城市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2021年上海空间艺术季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主题,就是希望利用空间艺术季这个平台,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相互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通过《指南》的发布和艺术季的互动,总结推广上海等地社区生活圈实践经验,在分享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使我们城乡社区建设更加体现中国的特点,符合中国实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城乡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

|内容来源网站: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推荐阅读


部委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

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等两项行业标准的公告发布

部委动态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注!广东省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附通知全文)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