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景报道: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在福州开幕

2017-09-10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冉文娟)10日上午,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中国福州开幕。

  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国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部分地方媒体负责人等近700位嘉宾齐聚一堂,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希望华文媒体人用手中的如椽巨笔,书写这不平凡的时代,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于伟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季星星在开幕式上致辞。马来西亚世华传媒集团董事张聪代表海外媒体致辞。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主持开幕式。

  裘援平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承载着华文资讯传播渠道,架设起中外互联互通桥梁,充当着中华文化传承载体,扮演着华社华人形象代言,提供着华裔族群的精神食粮,是各国华侨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是一支独具特色的国际舆论力量。

  于伟国说,遍布全球的海外华文媒体,是联系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福建与海外华文媒体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深化福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交流和合作,更好地联系侨胞,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推进“海丝”核心区和“一带一路”建设。

  郭卫民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渐成全球共识、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海外华文媒体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服务华侨华人、促进中外友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赵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等。

  开幕式后,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作题为《“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还将举办媒体高端论坛、平行分论坛、专题演讲、莆田主题论坛等活动,并将发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宣言。会后,与会代表将分赴长春、成都、济南、贵阳等地考察和采访。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日福州开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0243e3xd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晨冀海外华文媒体汇聚成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正能量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周乾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10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时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用手中的如椽巨笔,书写这不平凡的时代,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指出,纵观海外华文媒体两百余年的历史,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与祖国和家乡的命运紧紧相连,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中国的发展变化通过华文媒体广泛传播,在海外汇聚成一股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正能量。

  王晨在致辞中提出了四点希望:

  第一,让华文媒体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希望华文媒体做海外侨社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华人社区民族精神的构建者、华侨华人中文教育的涵养者,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让华文媒体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希望华文媒体继续发挥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发展,促进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更好地认识一个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中国。

  第三,让华文媒体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希望华文媒体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大力传播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让华文媒体成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继续发挥自身特点,为促进和回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加强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和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裘援平鼓励华媒

将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故事”传之四海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新社图片/  张斌 摄)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周乾宪)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3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从业人士齐聚一堂。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致辞中指出,华文媒体既是“丝路”理念、“丝路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也是“丝路”建设、“丝路”联通的参与者和记录者。

  裘援平表示,海外华文媒体承载着华文资讯传播渠道,架设起中外互联互通桥梁,充当着中华文化传承载体,扮演着华社华人形象代言,提供着华裔族群的精神食粮,是各国华侨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是一支独具特色的国际舆论力量。

  “你们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裘援平说,无论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时刻,还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时期,海外华文媒体从来没有缺席过,总是以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把记录历史的责任担在肩上。

  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将深入探讨华文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机遇与使命,全媒体变局中华文媒体如何创新,以及华文媒体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等议题。

  裘援平认为,华文媒体植根侨社、面向海外、影响主流,熟悉祖(籍)国和住在国,拥有在全球各地采集信息能力、中外政商学研人脉网络、兼容并蓄跨文化视野等独特优势。

  她表示,华文媒体在传播“丝路”理念、宣介“丝路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中,能促进信息分享、政策沟通、文化交融、民心相通,让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故事”传之四海。

  裘援平还透露,在本届论坛上,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官方网站改版上线,“一带一路”华媒协作云平台上线,“一带一路”华媒携手采访活动启动,“侨宝”客户端国别版开办,百家华文媒体入驻“华舆”客户端,进一步健全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为海外华文媒体新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增添更多力量。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主旨报告发布阐述华文媒体业态发展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主旨演讲。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 周欣嫒)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10日在福州表示,过去两年,华文媒体与全球媒介技术革新持续同步,进行着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媒体业态的深度变革。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当日在中国福州开幕,章新新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章新新分析华文媒体的变革发展,他指出,移动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进一步崛起;同时新兴的“内容生产者”,或是传统纸媒或广播电视向新媒体转型后的内容产业,正在日益适应新的传播形式,形成极具潜力的新业态。

  报告梳理了近两年世界华文媒体呈现出的新业态:

  东南亚华文媒体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媒介形式。在泰国,规模庞大的在泰、旅泰华人读者群,推动泰国华文媒体加速转型,逐渐形成了报纸、电视台、网站与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融合发展的业态;在菲律宾,以菲华社会为服务对象的多家华文新媒体项目轻装上阵,灵活运营,撬动了菲华社会传媒传统格局,带动传统华文报纸加大力度开拓新媒体业务,革新图存;马来西亚的传统华文媒体保持强势,新媒体从传统媒体借力,实现二次传播,形成了报纸成就网络、网络巩固报纸的良性互动。

  美国华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纷纷着力发展融媒体,但融媒体形势下的综合营销、受众互动、赢利模式等还未触及;新媒体和移动终端推动了加拿大百年传统华文媒体的变局,2016年,加拿大《世界日报》停刊,华文日报“三足鼎立”格局终结。应对变局,加拿大传统华文媒体主动调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影响。

  此外,欧洲华文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人力、内容、推介等多方面整合各自优势,增加竞争力;澳大利亚华文媒体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共融道路,集团同时经营多种媒介平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港澳地区新媒体对读者影响力上升,获更多广告资源;拉丁美洲、非洲新媒体发展势头良好……

  章新新介绍,为适应媒体变革,服务海外华文媒体,中国新闻社正努力建设“世界华文媒体资讯中心”,做大做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通过主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团结在了一起。


图片报道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在开幕式后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社图片/  张斌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出席并致辞。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季星星出席并致辞。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主旨演讲。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与参会代表握手。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作主旨报告《“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中)与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副社长(右)及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合影留念。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主持论坛。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前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前右四)、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前左四)等在开幕前和与会嘉宾合影。     (中新社图片/  张斌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新社图片/  张斌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与参会代表握手。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主持开幕式。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开幕。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与参会代表握手。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致辞。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章新新:华文媒体更深影响海外舆论热点事件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 周欣嫒)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10日于福州表示,华文媒体在海外涉华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设置者”角色,对所在国舆论与官方行为的影响力提升。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当日在中国福州开幕,章新新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章新新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各国华侨华人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都有较大提升,华文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积极互动,为华侨华人争取权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他指出,多起海外涉华事件中,华文媒体连通华人、所在国舆论及祖(籍)国舆论,不断反馈激荡,形成传播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事件的进展。

  章新新举例,2017年法国警察枪击华人致死事件,通过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引起中法两国舆论的极大反响,并升级为外交事件,国际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华人权益的关注和尊重。“传统华文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高效互动与传播,在促进事件积极进展上功不可没”。

  章新新还指出,通过现代电子化平台,信息传播实现了向特定的个人或不特定的民众传递,从而在华人社会中形成广泛参与的新议题。

  在美国“梁彼得案”审理过程中,华文社交媒体充分发挥草根化、互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成为华人互助声援、争取权益的推手;而传统华文媒体则为呈现事实、追踪真相、引导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章新新说,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互动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值得华文媒体从业者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郭卫民向海外华文媒体提四点建议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 冉文娟)“海外华文媒体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日在中国著名侨乡福州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郭卫民说,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探讨海外华文媒体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肩负的使命,顺应全球合作的潮流,契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渐成全球共识、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海外华文媒体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服务华侨华人、促进中外友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郭卫民向海外华文媒体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凝心聚力,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者。他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借助自身优势,广泛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和内涵,准确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各项政策举措,充分报道好重大标志性项目的落地推进,讲好各方共建共享的丝路故事,使华文媒体成为了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第二,把握机遇,做当代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他希望海外华文媒体以积极报道中国为己任,挖掘好当代中国这个新闻富矿,以符合住在国表达和接受习惯的方式,向广大华侨华人和各国民众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介绍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理念,为国际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打开一扇窗口。

  第三,坚定自信,做文明交流互鉴的促进者。他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坚定文化自信,顺势而为,借势传播、生动解读中国文化之内涵,传承发扬中国文化之精髓,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发展的活力,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创新合作,做国际舆论新格局的建设者。他说,海外华文媒体要积极运用融合发展的思维,不断推进自身转型发展,同时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提升华文媒体的传播能力和水平,增强华文媒体在国际社会中的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国际舆论格局朝着更加公正、平衡的方向发展。


章新新吁华媒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筑牢中华文化根基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 周欣嫒)“机遇无处不在,使命终应坚守”。在10日开幕的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旨报告,呼吁华文媒体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筑牢中华文化根基。

  章新新指出,华文媒体是信息的搜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具有媒体属性;同时,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媒体还拥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这决定了“一带一路”的理念传播及实际推进中,华文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华文媒体生于侨、长于侨,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主流社会”,章新新说,华文媒体能够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中国推向全世界;能够以“见证者”、“记录者”的视角,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和生动故事传之华社、传之所在国、传之四海。

  章新新同时指出,对海外华文媒体来说,有创新更应有坚守。他表示,“站得再高,根基要稳”,中华文化是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文化坚守是支撑华文媒体两百余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

  “文化是我们流淌的血液,给了我们自强的信心,但坚守不等于固守。”章新新强调,在文化的传播与对话中,华文媒体当不拘于语言,不囿于形式,不固步自封于自我文化的小圈子,不追求“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

  他指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族裔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媒体应当以开放的姿态、以包容的胸怀,为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


刘长乐:融媒体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

要有“人”有“IP

中新社福州910日电(记者陈悦)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10日在福州表示,在融媒体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人”,有“IP(知识产权)”

刘长乐当日在福州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并与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旺报》社长黄清龙、《世界日报》总管理处社长助理兼中国新闻中心总编刘其筠进行高端论坛对话。

刘长乐展望,融媒体的发展有三个趋势:在内容上,是文字、图片这些新闻内容的素材融合;在形式上,是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兴媒体合成一个平台;第三个融合则是在产业形式上有新的融合发展,如资本运作、兼并收购、企业的合并等。

他以三句话形容:所谓的传统媒体处在“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媒体的发展则是进入第三个阶段“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

刘长乐说,融媒体时代,全球华文媒体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现在,毫无疑问在中国有非常好的故事”,他说,关键是需要讲故事的人,“发现中国故事、优秀IP的专业眼睛。”

他并举例称,2016年,世界上20部最叫座的影片,其中16部是IP题材的改编,而中国最叫座20部影片中,则有14部是来自于IP原创的改编,可见IP的重要性。

他透露,凤凰卫视已签约了金庸先生全部15部小说的版权,将拍摄动漫和游戏,希望像美国的漫威公司一样,打造中国自己的“漫威人物”。

“我们相信中华传统文化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能够厚积薄发,让中国的故事更加好地传播到全世界。”刘长乐表示。


熊德龙:担负“新使命”,华媒亟需“新发展”

中新社北京99日电 (作者付强)“曾听过一个笑话,‘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办报纸’。”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笑着对记者说,话虽戏言,亦足见办报之艰辛。

  《国际日报》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了印尼首屈一指的中文大报,并连同更早创刊的美国《国际日报》等,构筑起全球性报业集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华文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为这份责任灌输了新内涵。”熊德龙说,“担负‘新使命’,前提是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他据此提出“借势、融合、善讲故事”三点建议。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报纸、杂志为主营业务的传统华媒普遍遭受冲击,但印尼《国际日报》销量却不降反增。

  “中国的崛起,为华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不仅是信心的增强,更有实实在在的机遇。”熊德龙援引印尼为例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印尼,当地民众渴望更多了解中国,中文热渐成文化现象;越来越多中企赴印尼投资、中国产品走入印尼市场,广告宣传需求旺盛。熊德龙说,“这些都是印尼华媒乘势而上的动力。”

  媒体融合在中国国内风生水起,海外华文媒体也不甘落后。在熊德龙看来,华媒融合发展应走多元化路线,除了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华媒还应与当地媒体及中国媒体“打成一片”。

  在印尼,《国际日报》与印尼文、英文媒体合作由来已久。“一带一路”建设与印尼相关行业的发展,印尼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多领域合作,此类消息借由当地媒体,于主流社会传播深远。

  在美国,《国际日报》交友广泛,最近更与美国第三大报《洛杉矶时报》达成共识,每周在该报开设天津、重庆等城市英文专版,随报纸同步发行。

  “如今办报不像从前了,现在可以借助中新社等国内媒体的信息平台,减少了信息采集的人员开支,降低了经营成本。”熊德龙认为,国内媒体资源是宝库,巧用、善用,华媒便“如虎添翼”。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华媒肩负的责任,也是其扩展读者群的助力。“关键在于‘接地气’,讲两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故事”,熊德龙说,“比如雅万高铁,既是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典型、令中国人骄傲,同时也使印尼民众受惠无穷;大家都爱看,就值得大书特书。”

2015年,由印尼、中国企业合拍,聚焦华侨华人在印尼生存发展、与中国血脉相连的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在梅州首发。作为剧中主人公的原型,熊德龙认为,此类剧集既宣传了华侨华人勤劳朴实、善良友好的品格,又展现了印尼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于两国观众间均可引发共鸣。“华媒应善于挖掘此类‘中国好故事’,助力自身发展。”

  由印尼侨胞收养、虽本身并无华人血脉,但熊德龙自小受中华文化熏陶,对中国情真意切,以“客家人的儿子”这一身份为骄傲。

  在熊德龙看来,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崇尚自由民主、与人为善的伟大民族,是推动世界文明的重要力量,而华文媒体则是将这些伟大品质播于四海的重要媒介。

  说到将于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的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这位“八朝元老”满怀期待。他坦言,传媒论坛常办常新,规模逐次扩大、议题愈加丰富、作用愈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华媒人眼中的行业盛会。“希望本届论坛再接再厉,为华媒发展指出新方向,启迪新思维。”


海外华文媒体欲借“一带一路”建设“成大器”

  中新社北京98日电(中新社记者 周欣嫒)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四年,世界华文媒体积极传递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践行媒体责任,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前夕,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如是表示。

  本届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透过代表们会前的言谈,可知华媒人已愈渐摸准时代脉搏,有意借“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使华媒“成大器”。

      助各方资源整合汇聚

  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指出,华文媒体常年扎根海外,“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因此,无论作为主导还是协助力量,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活动,华文媒体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华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单单是发挥报道作用,还要在此过程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侯培水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给华文媒体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令华文媒体的业务与影响力同步提升。

  香港《镜报》社执行社长徐新英表示,《镜报》积极利用报社的侨界资源,开展与部分往来密切的沿线国家的招商、交流与考察合作。“以缅甸为例,《镜报》已主办多场缅甸在港的招投推介会,赴缅考察也不下五次”。

      促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曾指,海外华文媒体对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有独到感受和认知,可以在不同文化中取得平衡与融通。希望华文媒体以符合当地表达和接受习惯的方式,向国际社会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

  荷兰《华侨新天地》副总编卢雅娟举例说,面对同一新闻事实,“中国企业收购荷兰电力公司”和“中国企业注资荷兰电力公司”两个标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字面感观讲,前者容易被当地民众视为中企控制基础设施,后者则凸显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税收。

  这一点,也是英国互动传媒执行总监陈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表示,待论坛开幕,将着重关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法”。

      实现资源、信息互利共享

  多位参会嘉宾指出,在共享经济日益活跃的今天,华文媒体也应紧跟潮流,实现资源、信息的互利共享。

  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对中新社“一带一路”华媒协作网十分感兴趣。他表示,该平台倡议“交流互鉴,抱团取暖”,无疑为“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连通互补、共同发展提供了优质范本。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黄栋星将在论坛期间作更多探讨。

  英国《欧洲商报》社长游海龙建议成立“一带一路”数据库。他说,数据库不以经济目标为前提,仅集纳华媒所在国有关法律、经贸、社会等信息,让对当地有兴趣或有意前往旅游、经商、生活、发展的读者有所了解。

      借势“一带一路”建设反哺当地

  秘鲁《公言报》总编辑孟可心介绍说,秘鲁人民经常问“中国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的?中国怎么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高铁、手机支付、快递服务发展成什么样了?”孟可心表示,“从总统到老百姓,都期望中国的高科技能成为秘鲁发展的加速器”。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共赢之路。华文媒体生于海外、长于海外,可借势“一带一路”建设反哺当地,为当地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多米尼加华侨总会秘书长卢永峰表示,如今,多米尼加华媒一面从祖(籍)国“引进来”,一面将当地一些资源通过华媒“送出去”。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历史机遇,让多米尼加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加勒比地区、中国乃至世界。

  让华文媒体畅所欲言、表达心声,这是论坛的初衷。章新新表示,希望论坛为华文媒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一带一路”机遇贡献更多真知灼见,开启华文媒体合作新版图。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嘉宾抵榕期待取经交流

  中新社福州99日电(记者 冉文娟)9日,受邀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海内外嘉宾陆续抵达福州。与会代表表示,希望在论坛期间与媒体同仁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各媒体发展创新的经验,赢得更大发展版图。

  此次论坛规模超过往届。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将围绕“‘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题展开高层对话,探讨华文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

  印尼《千岛日报》社长林豪9日一早便抵达会场,年逾八旬的他是本届论坛最年长的嘉宾。他告诉记者,在新媒体冲击下,印尼华文纸媒面临转型之困。此次参会,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全媒体格局下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更好地承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当下传媒业发展一日千里,海外华文媒体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家聚在一起探讨交流很有必要。”已是第六次参会的《欧洲时报》社长张晓贝是论坛的老朋友。他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为学习取经而来,期待在论坛中碰撞智慧,汲取灵感。

  委内瑞拉《南美新知》杂志社社长余腾波与论坛已“结缘”十年。他说,每一届论坛都令人耳目一新,议程设置也紧扣华文媒体发展趋势。他期待在论坛交流中擦出“火花”,达成合作意向。

  “经过这么多年的陪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为了海外华文媒体信赖的‘精神家园’。”西班牙欧华传媒社长陶辛夷表示,当下媒体的发展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希望听听同行们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福建是著名侨乡,历史上曾走出薛文礼、胡文虎等著名的华文媒体人。与会代表表示,应发扬前辈精神,承当起华文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老一辈报人不易,我们后辈应该牢记肩负的使命”,匈牙利《新导报》总编辑滕伟杰对记者说,作为华文媒体人,我们应当发挥自己扎根侨社、融通中外的优势,搭建中外交流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联系海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于10日拉开序幕。该论坛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是高层次、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会议。


图片报道


9月9日,福州,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会场,大屏幕上播放出1815年在东南亚马六甲面世的世界上第一份海外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工作人员在做开幕前的最后准备工作。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于9月10日在福州开幕。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9月9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嘉宾陆续抵达福州。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中)与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岑工(左)、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谢一宁等相见言欢。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9月9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嘉宾陆续抵达福州。图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右二)抵达会场。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9月9日,福州聚春园会展酒店,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工作人员笑脸迎嘉宾。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9月9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嘉宾陆续抵达福州。图为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中)受到中国新闻社美国分社社长彭伟祥的热情迎接。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     (中新社图片/  毛建军 摄)


9月9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在福州开幕,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代表陆续抵达会场报到。图为新西兰中文广播电台台长胡杨(左)与中国新闻社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陶社兰(右)交谈。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陆续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陆续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9日,受邀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海内外嘉宾陆续抵达福州。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9月9日,美国《侨报》总编辑郑衣德(左)与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夏春平兼副总编辑交谈。当日,受邀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海内外嘉宾陆续抵达福州。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9月9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在福州开幕,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代表陆续抵达会场报到。图为参加论坛的嘉宾代表领取论坛相关资料。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陆续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陆续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图为《澳洲讯报》社长徐启成关注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9日,海外华文媒体陆续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届时将有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前来参会。     (中新社图片/  王东明 摄)


9月10日,法国中文电视创始人姜鸽正在拍摄雕有“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字样的西瓜。当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来自葡萄牙的华文媒体代表在会前合影留念。     (中新社图片/  崔楠 摄)


9月10日,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左)与泰国《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交谈。


9月10日,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司晓红与西班牙《华声报》社长戴华东合影留念。当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     (中新社图片/  吕明 摄)


海外老报人的“新故事”

中新社福州99日电 题:海外老报人的“新故事”(中新社记者 陈悦 林春茵)

  “今天的报纸怎么没有更新?”自从马来西亚《国际时报》推出电子版后,一旦网站更新出现故障,李福安和同仁们常常第一时间接到读者的“监督电话”。

9日,李福安抵达福州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本届论坛10日将在福州开幕。

  李福安告诉中新社记者,很多沙捞越在外地、外国学习的青年,都关注着本地的新闻。在纸质媒体时代,很多家长要用剪刀加浆糊剪报寄给年轻人;自从有了电子版后,这些年轻人获取家乡信息就便捷多了。

  于是,一旦网站出现意外“停更”,这些青年便会通过留在沙捞越的父母来电话“催更”。

  《国际时报》明年将迎来创刊50周年,现任报社副社长兼董事的李福安在报纸创刊第二年就进入该报工作,已是海外华文传媒界耕耘48年的老报人。

  “《国际时报》是沙捞越第一家用电脑的报纸,也是第一家上网的报纸”,李福安说,新媒体的运用,突破了“纸质媒体”的局限性,让《国际时报》开拓出更多读者。

  他举例说,有些已经从沙捞越移居外地、国外的民众,若在纸质媒体时代,可能就此无法再获取报纸了,但有了新媒体,他们可以继续当《国际时报》的“粉丝”,关注沙捞越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国际时报》还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

  李福安告诉记者,在《国际时报》打理新媒体的,多为四十岁左右的“新生代”。他相信,新媒体的运用,不但能够为报纸拓展新读者,也能助力一代代华文媒体人的传承。

  除了媒体发展的“新故事”,李福安还有自己的回乡“新故事。”

  李福安是潮汕地区的客家人,从叔公一辈就到南洋打拼。他说,俗语云“十个过番的人,七个不在,三个活下来,一个半回来”;对“每一个过番的人”而言,还乡路都不是容易的事。

  在他的叔公一辈,5个弟兄过番,最终只有两个回乡,“还乡成为叔公最后的遗愿,他甚至留下一笔路费,尽管微薄,却是他的所有积蓄。”

  李福安的父亲亦19岁过番,“一直想回来,回不来”,最终竟成人生遗憾。

  但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铁迅速发展,交通日益便利,加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让海外华侨华人回乡路途变得更加通达。

  近年来,李福安回到祖籍国的机会频频,仅广东揭西老家,就走访了19次。他去“客家祖地”福建龙岩也不下6次,下个月还将率40余人寻根团到龙岩上杭县祭祖寻亲。他笑言,海外宗亲与“客家祖地”的距离“每年都在缩近”。

  这位老报人用“传承”总结自己的“新故事”:海外华文媒体的“坚韧”,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一次次走上还乡之路,则是对父(祖)辈愿望的传承。


“老九届”冰凌:

福州是故乡家园,华文传媒论坛是精神家园

  中新社福州99日电 题:“老九届”冰凌:福州是故乡家园,华文传媒论坛是精神家园(中新社记者张晓曦)

  “我是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老九届’了,从2001年第一届到今天第九届全程参加,这次论坛又在我的故乡福州举行,对我更有特殊的意义。”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对记者说。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于10日在福州开幕,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共600余位,其中470余位是境外代表。

  当天,刚刚抵达福州的冰凌,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谈起他的经历。“我9岁随父母从上海来到福州,在福州上学、插队、到工厂、到机关、当记者编辑,一直到旅居美国,在福州生活了30年,福州就是我的故乡,回到福州特别的亲切。”

  冰凌说:“福州是我的故乡家园,华文传媒论坛是我的精神家园。”拥有这两个家园,“那种深度的幸福感,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到。”

  冰凌回忆,离开祖国后,他还是几乎每年都要回到福州几次,且每一次回来都感觉到变化。在他看来,福州最值得骄傲的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这次下榻的饭店,当年全是农田,而现在已建起高楼大厦,”冰凌说:“40年前,我在新店的鹅峰村插队,当时觉得那里离福州很远,现在,福州的房地产开发一直延伸到山脚下。”

  谈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冰凌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论坛已成为海外华文新闻史上的“经典文化品牌”。

  冰凌说,论坛为广大华文传媒人提供交流的机会。海外华媒人的创业发展之路充满酸甜苦辣,尽管所在国家不同,但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在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上存在很大的共性。海外华媒人通过论坛这一平台,分享经验,共同面对问题,商讨解决之道。

  “华文传媒论坛还是华媒人在祖籍国的‘精神靠山’,是海外华媒人的‘精神家园’”,冰凌说,在这里,海外华文媒体可以找到归属感;在这里,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的角色获得认同。通过参加论坛,海外华文媒体会更加明确责任和使命,继续为促进祖籍国和所在国的交流沟通贡献力量。

  冰凌长久以来即倡导从高端发力促进文化传播。这一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冰凌也向论坛大会递交了论文。

  冰凌表示,“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纽约商务传媒集团也适时做了调整,“以跨国、跨界、跨媒体的独特创新模式,高端策划、大力推介、有效运作各种文化项目,高端推介中华文化的国际品牌,”冰凌说:“要以创新发展助推‘一带一路’”,海外华文媒体已经形成了一支传播中华文化的力量,未来要扎扎实实做一些实事。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冰凌说:“基础性的工作要做,高端层面的也要做。千万不能指望做几件事,靠几天功夫就把中华文化传播进西方社会,更不要简单奢望能快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

  他再次强调,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一带一路”,海外华文传媒不仅要从传播途径发力,更要从高端层面发力,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八旬海外华媒人叹平潭巨变:

昔日与世隔绝 今成了解当代中国窗口

  中新社福州99日电 题:八旬海外华媒人叹平潭巨变:昔日与世隔绝 今成了解当代中国窗口(中新社记者林春茵刘羡)

  “过去,平潭再穷,我也是平潭人;现在,平潭很富、很美,我还是平潭人。”前来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社社长林豪,9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感叹。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日将在福州开幕。祖籍福建平潭的林豪1933年出生于印尼,是此次出席论坛的最年长海外华媒嘉宾。

  说到家乡,已是八旬高龄的林豪老先生难掩回乡的喜悦之情。借参加论坛之机,他特地提前两天回到平潭小住。

  谈及家乡的印象,他说:“平潭绿了”、“平潭富了”。

  上世纪60年代,他曾重返平潭就读中学,对家乡当时的贫穷渔村印象深刻,“当年的平潭风大、树少、沙多,到处光秃秃。房子都用石头起的,一个晚上,风吹沙子能把半个房子埋掉。”

  近年来,林豪时常返乡探亲,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自贸试验区和综合实验区的平潭变化之大,令老先生赞不绝口。“树多了,小岛都是绿绿的。”林豪笑称,老家白沙镇现在没有“白沙”,只有“黑土”。

  来自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统计数据,佐证了林豪的平潭印象:当地近年持续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海岛生态修复工程和“五绿工程”,2016年完成植树造林5.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地绿化率为90.25%

  在林豪的记忆里,平潭过去“很穷很穷”,几乎与世隔绝。

  而今,平潭交通四通八达:通过“海峡号”和“丽娜轮”往返海峡两岸,平潭与台湾本岛形成“一日生活圈”。建设中的平潭公铁两用大桥,则是世界最长、中国内地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日前刚完成首跨钢梁架设。

  林豪的家乡——平潭白青乡白沙村,将与毗邻的白胜村联袂打造“海钓村”,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设船钓、矶钓、岸钓、海上游艇等高端海钓运动项目,发展民宿乡村旅游。林豪告诉记者,这些项目很快就将动工建设。

  “平潭是海外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林豪说。

  “近乡情更浓”,当前印尼华文纸媒面临转型之困,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促进印尼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愿望,成为他坚持办报的力量源泉。他表示,计划在《千岛日报》开设专栏介绍家乡巨变,并邀请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感受祖()国的发展。

  在林豪看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和谐发展的善意,“‘一带一路’支持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印尼,中印尼两国人民关系将更为密切”。


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唇齿相依,一路有你

  中新社福州99日电(记者 周乾宪)1815年,世界上第一份海外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东南亚的马六甲面世。正值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回首来时路,两百余年来,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道路辉煌与苦难并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唇齿相依。

  薪火传承两百年

  世界华文媒体诞生以后,两百多年间的发展道路曲折不平,有高潮,有挫折,也有沉寂。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专题报告中具体阐述了华文媒体在两百年间经历的四次大的历史发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报刊发表的大量言论,唤醒海外华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直接为华侨参加辛亥革命作舆论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投身到抗战斗争中,涌现了大量抗日报纸。

  二战结束以后,海外华文媒体空前繁荣,许多被停刊的报纸纷纷复办,同时又出现一些新创办的报纸。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增加,世界华文传媒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

  章新新说,海外华文媒体两百年所走过的道路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即始终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起落沉浮相随相伴。

  中国因素关乎华媒兴衰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两百年间影响华文媒体兴衰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国新闻社原社长郭招金曾撰文指出,那就是“中国因素”。

  中国国运关乎华文媒体的兴衰。两百多年来,中国从晚清政府统治下任殖民者宰割的弱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所未有地走近国际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贫弱之时曾是“无声之国”,华人在海外是“无声族群”。如今中国走向富强,要发声、要扩音,华文媒体有如大石压住的小草,破土而出,挤石而长。

  而华文媒体就像是矗立在海外的一面镜子、一个舞台,折射和演绎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让海外读者感受中国的文化和时代变化。许多华文媒体人以国际思维为中国注入新鲜血液,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正如章新新所说,海外华文媒体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华社和谐发展的助推器、促进中外互识和中外友好的纽带、世界认识中国及中国认识世界的桥梁。

  精神家园始终如一

  过去十余年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海外华文媒体与祖(籍)国之间息息相关的共同命运变得更加具象。

  章新新在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前接受专访时说,“两年一次的盛会,不仅是新朋老友的再次聚首,更是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

2001年论坛在南京首度举办,彼时华文媒体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此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从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一路走来,以其开放性、国际性、高层次,成为了海外华文媒体的“首脑峰会”。

  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总编辑冰凌参加过历届论坛,他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不仅为广大华媒人提供了学术交流、业务探讨的机会,也是华媒人在祖(籍)国的“精神家园”。

  印尼《印华日报》总编辑李卓辉虽已耄耋之年,仍亲自赴会。他说,这源自他对这个“家园”的思念、向往、感恩与回忆。

  感谢一路有你。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明日启幕,华媒人将带着特有的中华情怀、使命精神、国际视野和创新激情,再次上路。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主旨报告(全文)

9月10日,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福州举行。图为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发表《“一路一带”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主旨报告。     (中新社图片/  张斌 摄)

中新网福州910日电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10日在中国福州开幕,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作题为《“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

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新闻社社长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秘书长章新新

201791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榕城”福州延续两年前的“贵阳之约”,与各位媒体朋友再次相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新闻社对各位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侨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里又迎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新机遇。今天,我们以《“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为主题,在此举行第九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世界华文媒体积极实践,传递“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就全球媒体发展变局中华文媒体的变革与创新,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华文媒体的民族情怀和文化坚守,谈一些看法。

 一、全球媒体发展大趋势:融合与对话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革中,信息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科学技术飞速演进,媒体行业面临新兴媒体裂变式的发展,无论在世界何地,媒体变革无处不在,而融合是大势所趋,对话才能共生共荣。

1、国际媒体新格局: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媒体融合的趋势愈加显现,集中在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小屏”逐渐取代“大屏”,信息的流动在数字媒体之间碰撞。以手机为载体,社交网络四处延伸,构建了新的传播生态。

以美国为例。根据2016年统计的美国受众新闻获取渠道,2/3的美国人同时使用PC端与手机端获取新闻,但超过半数的人更喜欢通过手机看新闻。同时,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新闻,18%的用户属于社交新闻深度依赖型。在2016年底美国大选期间,社交媒体超越候选人的官方网站与邮件,成为美国人关注大选进程的主要平台。

互联网巨头及科技公司也开始热衷于瓜分新闻市场。2015年,Facebook联合九家媒体推出即时文汇,在新闻阅读领域创新用户体验;谷歌于2015年发布新闻实验室项目,鼓励新闻工作者使用系列谷歌工具;20159月苹果公司正式涉足新闻领域,推出了聚合类新闻应用Apple news;而Twitter也运用算法技术推出了实时新闻服务。

与新兴媒体跨越式的演进相对应,传统媒体却已无法回到从前的辉煌。“报纸”这一媒介的功能正在日趋弱化,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传统报业的出路之一,主要体现在网络和移动手机端的新闻收看。广电领域在这两年间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极力打造大型的内容聚合平台,同时争取成为数字化新闻的第一入口。

2、中国媒体新姿态:与世界握手

这两年,中国内地的媒体行业在融合式发展方面可谓大踏步前行。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加速媒体融合,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达7.24亿,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

在技术因素驱动下,中国内地的媒体行业生态改变,媒体融合逐渐迈向了“深度融合”阶段,从浅滩走向深水,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媒体“融合矩阵”格局初步形成。

2015年以来,中国内地的中央级媒体开始重新整合内部资源力量,打通不同传播介质的界限,建立类似于“中央厨房”“云平台”等的全媒体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目前,中国新闻社正按照“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战略布局媒体融合,推动适应融合发展要求的新闻产品、新闻服务创新,拟尝试构建“中央厨房”机制,探索具有通讯社特点的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内地的媒体融合发展是置于国际局势错综变化及世界媒体加速转型的大环境之中,中国内地媒体与国际主流媒体有对话、有竞争,与海外读者有交流、有碰撞,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话语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媒体“走出去”的态势愈发显现,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成为中国媒体与世界握手的最佳契机。

社交媒体平台是中国内地媒体向海外发声的一大渠道。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在利用国际社交媒体方面,手法越来越“炉火纯青”,在诸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上聚集了成百上千万“粉丝”。

据《中央媒体海外网络传播力报告(2016)》,在Facebook平台上,部分中国内地中央级媒体的粉丝数量、信息发布数量、单条信息被赞次数均已超过部分国际主流媒体。

如今,中国在世界上愈发被关注、被认知,这其中媒体的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态度调研主任布鲁斯•斯托克斯表示,皮尤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近几年国际形象提高。以美国为例,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喜欢中国的人已占大多数。

二、海外华文媒体新挑战:变革与创新

近年来,华侨华人新生代不断融入所在国家和地区主流社会,华文媒体不仅承载着华文资讯传播的传统,还日益成为中外互联互通的桥梁,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民族情怀和华人形象的代言人,更是全媒体变局下媒介融合、媒体创新的先锋。

最近两年,海外华文媒体业态呈现以下特点:

1、传播介质深度变革、交互融合

刚刚过去的两年,华文媒体进行着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媒体业态的深度变革。以移动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进一步崛起;同时新兴的“内容生产者”,或是传统纸媒或广播电视向新媒体转型后的内容产业,正在日益适应新的传播形式,形成极具潜力的新业态。

东南亚华文媒体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媒介形式。在泰国,规模庞大的在泰、旅泰华人读者群,推动泰国华文媒体加速转型,逐渐形成了报纸、电视台、网站与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融合发展的业态;在菲律宾,以菲华社会为服务对象的多家华文新媒体项目轻装上阵,灵活运营,撬动了菲华社会传媒传统格局,带动传统华文报纸加大力度开拓新媒体业务,革新图存;马来西亚的传统华文媒体保持强势,新媒体从传统媒体借力,实现二次传播,形成了报纸成就网络、网络巩固报纸的良性互动。

2015年以来,美国华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纷纷着力发展融媒体。全美发行的三家综合性日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美国《侨报》,都背靠日报旗舰,在原创视频、大数据和受众互动、自媒体平台等方面发力。一些本地华语电视台形成了传统电视+图文网站+网络视频的综合体,其中,美国中文电视最先迈出了脚步;在加拿大,新媒体和移动终端推动了加拿大百年传统华文媒体的变局。2016年,华文日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三足鼎立”格局因加拿大《世界日报》的停刊而终结。应对变局,加拿大传统华文媒体主动调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影响。

在欧洲,华文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人力、内容、推介等多方面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增加竞争力。以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为代表,部分媒体已建成纸媒、网站与移动终端多线并行的全媒体立体传播平台。

在港澳地区,新媒体对读者影响力上升,广告也获得更多资源。多个市场研究机构指出,香港投入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方面的广告,2017年将超越传统媒体;澳门的互联网普及率约为76%,民众对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在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正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共融的新的发展道路,以集团的力量同时经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平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

拉丁美洲的中国移民迅速增多,给华文媒体创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传统华文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音视频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而在非洲,传统华文媒体对新媒体的开拓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各国都出现了微信公众号,在第一时间发布侨社和当地重要新闻,吸引侨民关注。

2、境内外华文媒体互联互通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力提升,中国海外新移民的增加和“华二代”、中国留学生、海外游客的规模扩大,使得华文资讯传播在海外的价值得到提升。华文媒体不仅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更成为海外中国人、新生代华人与祖()国、家乡的联系纽带。在此背景下,境内外华文媒体的互联互通更加深入。

东南亚原籍广东、福建、浙江的华人数量众多,当地华文媒体看到了这一机遇并积极行动。广东、福建、浙江部分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与东南亚华文传媒签订交流协议,向其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信息,甚至免费制作反映地方乡情的版面,密切华人与家乡的联系。

菲律宾的华文媒体与中国两岸三地的媒体互动热络,多家华文报纸随报发行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报纸版面,为当地读者提供更多元的资讯。2016年,《海丝商报》在福建南安创刊,并同步推出《海丝商报•菲律宾版》,《石狮日报•菲律宾版》在马尼拉创刊发行。这也成为菲律宾华文媒体与中国媒体联手合作的两个最新案例。

欧洲的华文媒体也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欧中对话、助力互利合作。《龙报》与俄罗斯全俄影视制作中心、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传媒集团等当地主流媒体建立起合作关系; 2015年屠呦呦赴瑞典领取诺贝尔奖期间,《北欧时报》邀请瑞典本土专家、主流媒体参与有关中医的学术对话,深度传播中国文化。

在北美,美国部分报刊与中国媒体合作,不仅降低了营运成本,更提高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拿大近年成立了多个中文记者协会,组织中加媒体互访交流,并代表华文媒体和其他族裔媒体展开交流。

3、华文媒体更深影响海外舆论热点事件

近年来,华文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积极互动,为华侨华人争取权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值得关注的是,华文媒体在海外涉华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设置者”的角色,对所在国舆论与官方行为的影响力提升。华文媒体连通华人、所在国舆论及祖()国舆论,不断反馈激荡,形成传播链。

2017年法国警察枪击华人致死事件,通过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引起中法两国舆论的极大反响,并升级为外交事件,国际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华人权益的关注和尊重。而传统华文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高效互动与传播,在促进事件积极进展上功不可没。

过去两年,通过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论坛等现代电子化平台,信息传播实现了向特定的个人或不特定的民众传递,从而在华人社会中形成广泛参与的新议题。

震动全美华社的“梁彼得案”审理过程中,华文社交媒体充分发挥草根化、互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成为华人互助声援、争取权益的推手;而传统华文媒体则为呈现事实、追踪真相、引导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两者互动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值得华文媒体从业者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文媒体:机遇与使命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发展,信息传播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都必须迎接新的变革。在我们感叹“新闻难为、媒体不易”的同时,也请相信:机遇无处不在,使命终应坚守。

1、华文媒体的机遇:“一带一路”绘蓝图

2013年秋,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从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等方面,进一步描绘出“一带一路”的伟大蓝图。

海外有华侨华人6000多万,其中4000多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如今你们已然枝繁叶茂,盛开在两条丝绸之路的每个节点上。”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曾表示,广大华侨华人既了解本土也关注中国,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华文媒体是信息的搜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具有媒体的属性;同时,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媒体亦拥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这决定了“一带一路”的理念传播及实际推进中,华文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华文媒体生于侨、长于侨,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主流社会,能够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中国推向全世界;能够以“见证者”、“记录者”的视角,将“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和生动故事传之华社、传之所在国、传之四海。

20169月,中国新闻社发出倡议,呼吁全球华文媒体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华媒协作网,建立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机制。而在本届论坛上,“一带一路”华媒协作云平台将正式上线,开启华文媒体合作的新版图。

2、华文媒体的坚守:中华文化筑根基

近年来,媒体不断变革演进,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概念纷纷出现,媒体在不断追求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渠道创新、技术创新……但对海外华文媒体来说,有创新更应有坚守,站得再高,根基要稳,中华文化就是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事实证明,海外华文媒体并没有忘记这个根本,始终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两年前的贵阳论坛上,我们曾呼吁全球华文媒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今时今日,文化的根脉仍在不断滋长,华文媒体也日益成熟壮大,作为华文媒体人,文化是我们流淌的血液,文化给了我们自强的信心。

然而,坚守不等于固守,在文化的传播与对话中,华文媒体当不拘于语言,不囿于形式,不固步自封于自我文化的小圈子,不追求“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而应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族裔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媒体应当以开放的姿态、以包容的胸怀,为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

3、华文媒体的使命:民族情怀有担当

时代在变,媒体也在与时俱进,但华文媒体始终坚持书写民族情怀,葆有人文理想。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华文媒体的民族情怀,在此,我提出两点期许,与媒体朋友们共勉:

期望海外华文媒体生动讲述“今日中国”。

对海外华文媒体而言,中国不仅是民族情感所系的故土家园,同时也是不容错过的新闻富矿。但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对中国的报道仍存在片面的误读,甚至刻意的歪曲。

海外华文媒体长期浸润、深入了解中外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等状况,其在不同社会认知、文化传统中取得平衡与互补后的话语表达,往往更易于为东西方所接受。因此,让全世界更加准确、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的讲述往往至关重要。

期望海外华文媒体自觉维护“华人形象”。

华人社会是华文媒体扎根成长的土壤,族裔文化成就了华文媒体的优势和特色。除了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沟通交流等媒体传统功能外,海外华文媒体还具有凝聚社区、组织协调、维护权益等社会功能,是海外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

我们常说,华文媒体是华侨华人的精神食粮,维系着华族之根。坚守华人立场、维护华人形象是华文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华文媒体应该成为族裔发声的重要平台、权益维护的有效渠道、交流对话的双向桥梁,推动建设和谐侨社,使华裔成为受欢迎、受尊重、有尊严、有地位的族群。

亲爱的朋友们,在著名侨乡福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血脉乡亲聚首,倍感亲切与欣喜。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令人景仰的侨界先贤,他们的精神之光永不泯灭。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继承侨界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媒体变革的大潮中搏浪前行,勇担重任。

亲爱的朋友们,中国新闻社一直与你们同在。我们努力建设“世界华文媒体资讯中心”,适应媒体的变革,服务海外华文媒体;我们做大做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华文媒体联合体;我们参与主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开放性的华文媒体高层交流平台,将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团结在了一起。

亲爱的朋友们,“一带一路”建设为华文媒体的发展铺设了美好的未来,前行路上,请让我们携起手来!

谢谢大家!


第九届华文传媒论坛最年长嘉宾谈家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8psxub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完整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按日期搜索等功能。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周日无报。)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印尼欲联手日本开发南海 日本打造巡逻船意在牵制中国

声援缅甸穆斯林浪潮转向 印尼强硬派锁定佛寺抗议

今晨 佐科维与李显龙植树 纪念印新建交50周年

缅甸罗兴亚穆斯林大逃亡 印尼强硬派召募打圣战

印尼有望加入“金砖” 看看专家给的解释

印尼示威者集会:要求取消昂山素季诺贝尔和平奖

印尼总统佐科维参加宰牲节祈祷会

今日公共假期:三段视频告诉你什么是“宰牲节”

东运会闭幕 印尼奖牌总数仅排第五 国民自信倍受打击

印尼“人肉炸弹”在台做女佣时被洗脑加入伊斯兰国


 近期微信平台专稿 链接 

翁俊民:希望看到印中人民生活好起来

翁俊民携子孙回乡谒祖 为福建家乡捐资1.33亿元

自由港(公司)背后的重大秘密

中国学生在巴厘岛明屿善阁体验义工之旅

中国人在印尼做生意碰到的那些坑

立志做一名中文老师 ——印尼学生洪晶晶留学中国的故事

雅加达中资企业五人制足球赛顺利闭幕

新加坡第一家庭反目 “李氏王朝”如何走下去?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访印尼国际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莅临万隆

《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巴厘之窗》面向中国游客及当地相关产业经营者,主要介绍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