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记忆!这些百年老街,载满了武汉人的故事

行政区 2022-04-01


武汉的城市面貌一直在变化
但许多老街依然按着自己的节奏
日夜承载着武汉人的故事和回忆
记录着这座城的变迁
.......





花楼街作为汉口保存时间最长的老街之一,就是汉口的缩影。


池莉在《沧桑花楼街》中曾这样描写过花楼街:


“武汉人谁都知道汉口有条花楼街。从前它曾粉香脂浓,莺歌燕舞,是汉口繁华的标志。如今朱栏已旧,红颜已老,那瓦房之间深深的小巷里到处生长着青苔。无论春夏秋冬,晴天雨天花楼街始终弥漫着一种破落气氛,流露出一种不知羞耻的风骚劲儿”。


就是这样一条街,可追溯到1861年甚至更早一些时候,花楼街名字的由来并不是花街柳巷的附会,是因为这里的建筑多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雕花图案,故被赞为“花楼”。


晚清以后,后花楼一直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名牌名店林立。


九如斋的辣子油、菌子油,十足湘江风味,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金同仁中药号,位列汉口十大中药店之一;老四季美号称汤包大王,莫不是名噪一时的名店。


▲1920年代的花楼街,汉口最繁华的商业区


到1980年以后这里成了老旧棚户区。近20年来,花楼街一直在面临拆迁,随着一栋栋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这里的老武汉生活也渐渐远去。


不过,如今的花楼街仍然保留了不少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建筑,比如花楼街38号的源昌丝绸号、花楼街10号的太平会馆旧址等等,值得大家去寻访。




同兴里隐藏在汉口的闹市区,但又不是那么“出名”,200多米长的巷子被胜利街和洞庭街夹在中间。一南一北一头连着洞庭街,另一头连着胜利街。


这里原本是清朝大买办李子敬的私人花园,1928年前后,由生意大户徐、沪、刘等16家在此建楼,前后共历时4年,才于1932年形成现有的规模。以美好的愿望称之为同兴里。




除了李子敬的私人花园,这里还有白俄茶商的府邸、法国领事馆等,集中了武汉古老的院落,许多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漫步在这条古巷,依稀还能瞧见这些老建筑当年的风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映的电影《最好的我们》中,女主耿耿的家,就位于汉口同兴里,电影里这条最接老武汉地气的街道,也被拍出了满满青春的味道。






最具有汉口特色的地方,不是龙王庙,也不是江汉路,而是泰宁街。就像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夫子庙,汉口的泰宁街才最能反映汉口的世俗、民情、价值观。


泰宁街曾是武汉有名的和最大的旧货市场,如今的泰宁街经过拆迁改造,旧货集市已不复当年盛况,但前段时间小编刚和朋友去过一趟,依然有不少二手商铺在营业,逛着逛着也依稀能拼凑出它鼎盛时期的模样。


M+商场与泰宁街仅一街之隔,喧闹的商场里卖着最新潮的时尚单品,而这条街上卖的都是比人年纪还老的老物件,除了各种旧书、连环画,老式的电话、相机,二手衣服、首饰,甚至是写过字的明信片、作业本,有主人的自行车行驶证和学生证......只有想不到的,没有见不到的。


如果你逛完泰宁街再去隔壁商场走一走,会有种恍如隔世的魔幻感觉。






洞庭街的位置绝对属于汉口的热闹地段,贯穿原英、俄、法三国租界。


洞庭街上有不少老建筑,走在街上会不时被某幢老建筑吸引,驻足欣赏以至忘记了时间。


“洞庭街81号”是1885年建成的前法国领事馆,历经百年之后,这栋老房子已经变成了私人住宅。



这栋老房子里诞生了世界顶级的小提琴——刘明坚制作的琴,帕尔曼等世界顶尖小提琴演奏家都曾演奏过。院落的大花坛里种满了栀子花,每到初夏,栀子花开,洁白一片,香彻满院。
武汉的爱乐者将“洞庭街81号”形容成是一所住满了瑰色美梦的房子,更有人曾给了它一个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有音乐声飘出的老房子”。


再来说说洞庭街86号,这是一栋精致的俄式别墅,由上世纪初期的茶叶巨商李维诺夫建于1902年。



如今这里成为了冷军的画室,每年春节前后这个百年老建筑里的画室都会聚集一些中国艺术界的大家:冷军、郭润文、石俊、刘昕......都是国内少有的千万级油画家,而他们每年正月的“聚会”被外界称作“正月画会”。
在洞庭街随处走一走,与你擦肩而过每栋建筑,都可能大有来头。



武汉斗狠最有名的老街绝对是洗马长街,这个名字据考证是明代皇帝(具体哪位万岁爷却是没有考证出来)钦定的。


从字面上看,这街一定长且阔:街可洗马!实际上,洗马长街在汉阳,仰龟山兮望武昌,东倚大江沿江走,南抵长江大桥旁的洗马长街一点都不长,500米而已。


▲铁门关


去洗马长街很是便利,公汽从长江一桥桥头站下,或者坐去汉阳滨江年夜道一线的车到“铁门关”站下车即是。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里的“铁门关”是可以走上去登高赏景的,从铁门关下来,就能看到古晴川阁的庭院,不徐不疾的走到晴川阁,从回廊上倚栏眺望:大江如带,莽莽苍苍,重楼交错的远方。


▲晴川阁




黎黄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划入汉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当局修筑此路。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命名为黎黄陂路。


今天,黎黄陂路两侧仍保留了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街巷都没有喧嚷,也没有这座滨江大城的火辣,只有那些略显狭窄但充满着近代风情的西式马路,只有鳞次栉比的欧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静的院落,让人联想沧桑逝年。


在这条 600 多米的街道上,逾百年老建筑的历史根深蒂固,而随时间流淌又有新的枝叶繁茂生长。


老建筑里,新画廊、咖啡馆、文身店、甜品屋、隐蔽小菜馆统统被本地人纳入接待外地朋友的私房地图里。


它隐秘又美丽,是真正老汉口的模样。




1916年,湖北督军王占元想在花楼街与后城马路间辟出了一条新路,目的是让繁荣的花楼街有个更方便的出入口,于是,交通路就这样诞生。


被称作文化一条街的交通路,在《书香武汉》里被这样写道:


老武汉人都知道交通路,那里是书店最为集中的地方。那里的古籍书店、 外文书店、科技书店以及新华书店或紧邻或对面,为不同需要的读书人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很多的星期六,我从大学回家,过江后便绕过江汉关,从江汉路上穿过, 直接去交通路,在书店的书柜边看书时,经常可以碰到熟人。于是大家便都说“世界真小”。



作为书店最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旧书摊,古今中外的书籍和报纸、刊物都在经营范围之内,一面收购,一面出售,售价都很低廉。


1954年前,除了新华书店外,还有生活书店、上海书店、联营书店、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以及其他经私营改造的书店,就连邮局都把文化类业务(如集邮门市、报刊门市)开在交通路上,密度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这条曾经书店如云的老街已经消失,成为了老武汉人的记忆。




除了以上
武汉还有很多
有历史、有故事的老街
汉正街、胭脂路、长堤街、
统一街、一元路、保华街......
有的百年如一日
有的正在改扩建
有的已经消失在城建中
……
·END·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掌上武汉出品


湖北人是如何走到一起来的

中国最霸气城市!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