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吐鲁番历史

行政区 2022-04-01


吐鲁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颗明珠,也是全国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颗明珠之所以耀眼,不仅在于它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全国知名的葡萄等特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史前文明

吐鲁番,这个位于东天山南侧的盆地,即使是从地球演变史的角度上看,也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角落。因为自从这个星球演变出生命以来,小小的吐鲁番盆地里便生机勃勃,生物进化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直延续到今天……     

是的,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吐鲁番盆地80%——90%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耀耀童山,但今天的荒芜,并不代表着昨日的贫瘠,也不意味着明日仍将为造物主所遗忘。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放大到每一千万年为一个单位,就不难发现,现在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只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而已,其他绝大多数时间这里都是生灵们为绿色笼罩着的极乐园。    

在盆地各处分布极广、储量巨大的油田、煤田都是地质时期海洋生物和陆生植物非常丰富才能形成的。桃树园子发现的相貌有些丑陋的水龙兽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先祖,印证着“一切事物在初级阶段都是不完美的”的哲理。    

水龙兽分布极广,连南极大陆上都发现有它的化石,是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佐证之一。说来也难以置信,这块地处内陆深处干燥盆地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地层中发现的古鳕鱼化石由于是新的品种,被命名为“吐鲁番鳕鱼”。火焰山深处、噶顺戈壁、觉罗塔格山脉出土了众多以“吐鲁番、火焰山”命名的古生物,如吐鲁番兽、火焰山龙、吐鲁番巨犀,无不展现出这里各个地质时期一幅幅勃勃生机的壮丽画卷。    

从考古发现来看,吐鲁番虽不是人类的起源地,但从4万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这里就已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在远古时期,人类衣不遮体、居无定所的情况下,吐鲁番冬日的暖阳一定对他们充满了温馨。相比之下,盆地夏季的酷热便可以忽略不记了。那时的盆地较现在要温暖湿润许多,有不少体形较大的食草类野生动物生活在盆地内的荒漠草原、沼泽湿地,以及周边的山区,如猛犸象、野骆驼、野马、野驴、鹅喉羚、盘羊、北山羊等,当然也有如新疆虎、雪豹、狼、野猪等猛兽出没,生活在盆地内的人们使用打制的石叶——端刮器石器,狩猎食草动物,抵御掠食猛兽的侵袭。    

这样的生活大约一直过了三万年,一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才有了较大的改观。    

由于弓箭、飞石索这类投射武器的出现,使人们不必和猎捕对象贴身肉搏,既保障了自身的安全,又提高了效率,狩猎生活变得更有保障,结果是人群的数量增加、体质的增强,吐鲁番盆地里细石器遗址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旧石器遗址,就是最直观的说明。但使用细石器工具的这一族群到距今四、五千年前,可能是无法适应环境的骤变,盆地气候在地球这一时期的一个小冰期里变得干冷,野兽动物大量消亡,使过度依赖狩猎——采集业的他们遭受了灭顶之灾;或者是拥有操控青铜冶炼技术的游牧文明进入到盆地,消融了这个使用细石器的史前文明。    

由于缺少对那时人类遗骸化石和生活遗迹的发掘研究,他们是何人种?来自何处?又迁向何方?和使用青铜器的人们是否为同一文化的种群,这些问题迄今尚无法判明。考古学家们除了对他们的细石器工业有所了解外,其余的信息都一概不明了。其实,不仅仅吐鲁番盆地是这样,在整个新疆地区都存在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和青铜时代的无法衔接这一考古谜团有待后人的解答。    

2.境域变迁

西汉时期,吐鲁番盆地内有车师前国,其疆域包括招哈和屯(今吐鲁番市亚尔镇)、哈拉和卓(今吐鲁番市二堡乡)、鲁克察克(今鄯善县鲁克沁镇)、勒木丕(今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拉木村)。附属于东师前国的有:狐胡国(位于柳谷,今鄯善县树柏沟)、小金附国(位于纳呼,今鄯善县西盐池)、车师后城长国(位于连木齐木,今鄯善县连木沁镇)、车师都尉国(位于雅图库,今鄯善县赛尔克甫沟北口)、郁立师国(位于苏贝希,今鄯善县吐峪沟北口)。车师前国疆域包括今吐鲁番地区现境的大部分地区。    

东晋咸和三年(328)前凉设高昌郡,下设高昌、横截、田地3县,境域包括今鄯善县境和吐鲁番市东部。    

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灭高昌,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5县,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与今地区境域基本相同。    

唐咸通七年(866),回鹘大酋仆固俊建立高昌回鹘王国。王延德《使高昌记》云:高昌回鹘王国,“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元史·巴尔术阿忒的斤传》云:高昌回鹘王国“北至阿术河,南接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西临吐蕃”其辖区东起哈密、伊吾,东南至酒泉,西同吐蕃接壤,北至吉木萨尔、奇台县。    

明代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今吐鲁番地区都在其疆域内。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曾设辟展办事大臣、吐鲁番领队大臣、吐鲁番厅,管辖区域包括吐鲁番盆地,并兼管罗布淖尔事务。民国2年(1913),吐鲁番厅改吐鲁番县,其范围含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全境,属焉耆道;鄯善县属迪化道,民国9年(1920)改属焉耆道,民国22年(1933)属迪化行政公署。至民国27年(1938),3县均属迪化行政公署。各县境域与今无相同。    

新中国成立后,3县先后属迪化专署、乌鲁木齐专署、自治区直辖县。1969年吐鲁番、托克逊划归乌鲁木齐市,鄯善县划入哈密地区。    

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下辖吐鲁番县、鄯善县、托克逊县3县,东西长约300千米,南北约240千米,总面积约6.97万平方千米。    

3.建置沿革

交河故城沟西台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交河故城所在地在距今约1.5万~2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类活动、居住。    

交河故城台地还出土了距今3000~4 000年的彩陶文化遗存,其形制和风格受中原彩陶文化影响较大。    

春秋末期,交河出现姑师(车师)国。    

据《汉书·西域传》载,秦汉时期吐鲁番盆地有“车师前国、狐胡国……”又据《西域图志》载:吐鲁番盆地境内有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郁立师国……西汉时,车师前国臣属匈奴。    

汉元封三年(前108)汉将军赵破奴率数万骑破车师。以后汉与匈奴又多次争夺车师。    

汉神爵二年(前60),匈奴败降,车师归汉,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车师隶属西域都护府。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置戊己校尉驻车师前国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务。    

汉永元三年(91)以后,戊己校尉由交河迁高昌壁。    

汉永初元年(107)后,罢西域都护,西域又绝,车师前国又降匈奴。    

汉延光二年(123),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500屯柳中。第二年,班勇攻占交河城,击走匈奴,车师复归汉。    

曹魏黄初三年(222),遣张恭为戊己校尉赴高昌屯田。    

西晋太康元年(280),车师前王遣子入侍。    

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在高昌设郡,并设田地县、高昌县,乃新疆设郡县之始,隶沙州。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前秦灭前凉,以杨翰为高昌太守,车师前国仍踞交河,吐鲁番盆地属前秦。    

前秦太初元年(386),吕光建后凉,高昌、车师属后凉。    

后秦弘始二年(400),敦煌太守李嵩建西凉政权,被后秦封为高昌侯,车师前国和高昌属西凉。    

北凉玄始十年(421),北凉灭西凉,任隗仁为高昌太守,车师前王附北凉。    

北魏神麂二年(429),车师前国归附北魏。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沮渠无讳攻破高昌,自称大凉王。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沮渠安周联合柔然破车师,车师前王车伊洛等后举家迁魏都,车师前国亡。    

北魏和平元年(460),柔然灭高昌,灭大凉,立阚伯周为高昌王。自此,吐鲁番盆地进入以汉文化为主体的高昌王国时期。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至太和二十三年(499),高昌先后立张孟明、马儒、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王国先后依附柔然、高车、突厥,臣服于北魏、西魏。    

隋开皇元年(581),隋王朝与西域诸国包括高昌王国建立了亲密关系。    

唐武德元年(618),唐王朝建立,第二年高昌王国入贡唐朝。    

唐贞观元年(632),高昌结好西突厥,与唐朝为敌。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灭高昌,在高昌王城设置了西州,初为西昌州,州下置5个县:高昌县(后改为前庭县)、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蒲昌县,辖区与今吐鲁番地区基本相同。唐在置西州的同年,在西州治所设置了安西大都护府领辖东自龟兹、西达波斯22个督都府和118个州地。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安西大都护府迁到龟兹。唐永徽元年(650)复撤回西州。    

显庆三年(658)再次迁到龟兹,西州改设督都府。    

唐天宝元年(742)唐设安西、北庭节度使,改西州为交河郡。    

唐贞元六年(790),吐蕃攻占西州。    

唐咸通七年(866),回鹘大酋仆固俊攻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吐鲁番盆地属高昌回鹘王国。高昌回鹘王国先后臣属于宋、辽、西辽。宋嘉定二年(1209),高昌回鹘王国臣属成吉思汗,改高昌回鹘为畏兀尔亦都护政权,保留领地。    

元至元二十年(1283),元在高昌设和州(哈喇和卓)宣慰司。    

元至正十年(1350),吐鲁番盆地分柳中、火州、吐鲁番3部,元皆设“达鲁花赤”监之。    

元至正七年(1347),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    

明洪武元年(1368),明朝建立柳中、火州、吐鲁番万户府。    

明景泰元年(1450),吐鲁番地区也密力火者并火州、柳城称王,首府安乐城(今吐鲁番市东部)。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阿黑麻占领吐鲁番称汗。    

明庆隆四年(1570),吐鲁番境属叶尔羌汗国。    

清康熙十九年(1680),准噶尔部控制吐鲁番盆地。乾隆二十年(1755),清灭准噶尔,吐鲁番盆地属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在今鄯善设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隶甘肃布政司。    

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辟展办事大臣为吐鲁番领队大臣,移同知都司来驻,由乌鲁木齐都统节制。    

同治九年(1870),阿古柏占领吐鲁番,光绪三年(1877),清收复吐鲁番。    

光绪十二年(1886),设吐鲁番直隶厅,辖今吐鲁番地区全境,隶镇迪道。直隶厅分4乡、21个庄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辟展巡检改为鄯善县,隶属吐鲁番厅。    

中华民国初年,吐鲁番地区境内仍沿袭清建置。民国2年(1913),吐鲁番厅改为吐鲁番县,辖今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境域。民国1年至民国26年(1912~1937)吐鲁番县属焉耆道,民国27年(1938)以后吐鲁番属迪化专署。民国初年鄯善县属迪化道,民国9年(1920)属焉耆道,民国22年(1933)属迪化行政公署。民国初年设托克逊分县,属吐鲁番县管辖,民国19年(1930)升格为托克逊设治局,民国25年(1936)置托克逊县,隶焉耆行政区,民国27年(1938年)隶迪化行政公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均属迪化专署,后改为乌鲁木齐专署,1958~1969年为自治区直辖县,1969~1974年吐鲁番县和托克逊县划归乌鲁木齐市,鄯善县划归哈密地区。1975年,成立吐鲁番地区,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    

4.行政区划沿革

(一)、清代区划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封额敏和卓为世袭郡王,享有领地,实行扎萨克制,辖区内实行八旗牛录制。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置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    

乾隆四十四年(1779)辟展办事大臣及同知移至吐鲁番,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境内军府制和扎萨克制并存,领队大臣管辖10牛录,扎萨克郡王统辖15牛录。    

光绪十二年(1886),清政府设吐鲁番直隶厅,辖今吐鲁番地区全境,隶镇迪道,下设东、西、南、北4乡、21个庄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鄯善县,隶吐鲁番厅,下设辟展、树柏沟、汉墩、连二工、连木沁、南梁、北梁、吐峪沟等     

8乡台,各乡台设乡约。    

(二)、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2年(1913)撤吐鲁番厅,设吐鲁番县。民国17年(1928),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县下设乡,改乡约为农官。民国22年(1933),新疆省政府推行县、区(乡)、村(街)制。民国25年(1936),置托克逊县。民国33年(1944),新疆省政府推行乡镇、保、甲制。    

1949年,吐鲁番县共有3镇9乡、68保、95甲;鄯善县有2镇、5乡、24保、196甲;托克逊县有1镇、3乡、20保、120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1、1950年区划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3月,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先后废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权。3县共建区12个、乡48个。吐鲁番县辖5个区、16个乡;鄯善县辖4个区、16个乡,托克逊县辖3个区、16个乡。    

1950年,吐鲁番县辖5个区,1956年增至8个;是年,又将第七区和第八区撤销,分别并入第六区和第四区。1953年城关区改为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    

一区(亚尔区)辖4乡,二区(艾丁湖区)辖4乡,三区(沙河子区)辖4乡,四区(恰特喀勒区)辖4乡,五区(胜金区)辖2乡,六区(二、三堡区)辖4乡。    

1950年,鄯善县辖4个区1953年新增2个区,共辖6区、19乡。1956年,一区成立东巴扎回族自治乡。    

一区(城关辟展区)辖5乡,二区(连木沁区)辖2乡,三区(鲁克沁区)辖4乡,四区(吐峪沟区)辖3乡,五区(达朗坎区)辖3乡,六区(七克台区)辖2个乡。    

1950年,托克逊县下辖3区16乡。    

一区(托台区)辖6乡,二区(伊拉湖区)辖6乡,三区(河东区)辖4乡。    

2、1958年区划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县相继撤区建社,共成立17个人民公社、3个镇和2个园艺场。其中吐鲁番县辖7个人民公社、1个镇、1个园艺场;鄯善县辖6个人民公社、1个镇、1个园艺场;托克逊县辖4个人民公社、1个镇。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辖3县、17个公社、3镇、2个园艺场、1个棉作试验场。    

吐鲁番县辖五星、艾丁湖、红旗、胜金、火焰山、七泉湖、葡萄共7个公社和吐鲁番镇、红柳河园艺场、棉作试验场。    

鄯善县辖东风、红旗、东方红、红星、前进、火箭共6个公社和鄯善镇、鄯善园艺场。    

托克逊县辖红旗、前进、跃进、先锋共4个人民公社和托克逊镇。    

3、1984年区划     

1984年,吐鲁番地区开始撤社建乡工作。先后共建18乡、8镇。1985年吐鲁番撤县建市,1986年撤吐鲁番镇,成立高昌路和老城路两个街道办事处。    

吐鲁番市辖亚尔、艾丁湖、恰特喀勒、胜金、二堡、三堡、葡萄共7乡,七泉湖、大河沿2镇,高昌路、老城路2个街道办事处及红柳河葡萄开发公司、棉作试验场。    

鄯善县辖辟展、吐峪沟、鲁克沁、达朗坎、连木沁、迪坎、七克台、东巴扎共8乡,鄯善、火车站2镇和鄯善葡萄开发公司。    

托克逊县辖托台、伊拉湖、博斯坦、河东共4个乡和托克逊、库米什、库加依3镇。    

4、1995年区划     

1995年底,吐鲁番地区的2县1市共辖有10镇、15乡、1个民族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葡萄开发公司、1个棉作试验场。    

吐鲁番市辖亚尔乡、艾丁湖乡、二堡乡、三堡乡、葡萄乡、胜金乡、恰特喀勒乡、七泉湖镇、大河沿镇、老城路办事处、高昌路办事处。    

鄯善县辖辟展乡、达朗坎乡、迪坎乡、吐峪沟乡、东巴扎回族乡、鄯善镇、鲁克沁镇、火车站镇、七克台镇、连木沁镇。    

托克逊县辖夏乡、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托克逊镇、库米什镇、库加依镇。    

(注:资料来源《吐鲁番史》《吐鲁番地区志》《世界的吐鲁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