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普知识

地衣

波特露露 波特露露 2023-09-23

院子里大雨中倒下的柳木上布满地衣和苔藓

地衣种类: 珊瑚样子的灌木状地衣Evernia prunastri; 贴着树皮的叶状地衣Parmelia sulcata;

 细须样子的Beard Lichen Usnea sp.

刚搬来的时候惊讶于这里到处是漂亮的苔藓地衣。不久后一位朋友从国内搬来,我在后院捡了布满地衣的枯枝当作珍宝带去暖房。大概也让房主有点懵。 

后习以为常。Pacific Northwest被称作地衣之乡,有着上千种地衣。这里有漫长潮湿的冬天。很适合地衣的生长。冬天在路上散步是常能看到的。他们和苔藓一起,像斑斓的毛衣一样裹住树木的枝干,或者毫不起眼的在树皮和石块上染上斑斑点点。

---笔记---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地衣类似苔藓,是种植物,在生命之树中位于藻类Algea和真菌Fungi之间。直到20世纪初,科学界才确认,苔藓和地衣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前者是植物,有根茎叶之构造;而后者非植物,是由真菌Fungus和藻类Blue/Green Algea合作形成的一种共生(Symbiotic)物态。菌丝是保护结构,并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有机养料。

地衣种类丰富(已知2万多种,相较苔藓的1.5万左右),颜色多样。它的颜色与构成的藻种类以及环境相关。所以到了田野里,也可以通过颜色来建立简单的认知关联。蓝藻多生在土壤,水体,冰川,高原等地;绿藻多在淡水,湿地,树林里。干燥地区颜色多灰,黄,潮湿地带多深,绿。(和植物类似,为适应不同环境,光照所需的吸收绿光的叶绿体种类数量有关)橙色地衣中用来光合作用的成分里叶黄素和胡罗卜素居多,多出现在光线强的地带。但也可能意味着土壤中有金属污染。地衣对空气质量敏感,也经常被用来检测空气和土壤污染。在空气污染的城市里,会很少见到。

地衣的寿命从十几年到十几个世纪不等。很多在极地的地衣每年只长0.1-1 毫米,一株十几厘米的地衣已在那里长了好几百年。

地衣根据生长介质主要分为
树生 Corticolus,
陆生 terricolous,

岩生 Saxocolous。

根据形态分最常见的有:
叶状地衣 foliose,(易剥离,常见于树皮树干)
灌木状地衣 fruticose,(多挂在树上)

壳状地衣 crustose。(多岩石)

绝大多数地衣不能吃,带黄色的多半有毒。

胡须状的Usnea可以吃。

---故事---

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个地衣研究者的小传。

Elke Mackenzie(1911-1990),1935年在英国自然博物馆工作时接触到地衣这个在当时还少为人知的物种并对富产地衣的南极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她争取到了参加Operation Tabarin的机会,那是一个英国政府派遣人马去南极考察并试图建立领土主权的秘密计划。Mackenzie在那里除了搭手建造,维护基地,驯养雪橇狗之外,一有空就四处搜索找寻地衣的踪迹。三年时间里,她收集了1030种不同物种,其中有865种地衣。当时的队员回忆说,即使他们中间对地衣最无感的人也开始对此产生兴趣。

她后来又去了加拿大。专注于名为stereocaulon的地衣分支。他们长在北方的森林里,硅质的基岩和公路边。不同的亚种之间形态比其他的地衣更难以区分。想象把参天大树缩小到一寸,再要从它们叶子的形状来辨别树的种类。

Mackenzie是迄今为止发现收集地衣种类最多的科学家,为地衣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她并不为很多人知晓。她终其一生想做一本地衣大全,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经济上负债之后,又不得不变卖一些自己的收藏。她长期受到性别认同带来的精神疾病和发声困难症的困扰。1971年60岁的时候,她终于做了变性手术,改名换姓,成为了Mackenzie 她自己。

40岁时她捐赠给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就已达3200件。已知有5种地衣以她的名字命名。

------

旅行播客《禁止携带》最新一期,李亚楠讲去到人迹罕至的格陵兰岛苔原上时,领路人说:我们这每一脚下去踩伤的,可能需要100年来恢复。 我无法把它看作一种脆弱,而实在是它的轻笑:100年算什么,不急慢慢来。


冷杉林里的树干,左上角细小毛茸的壳状地衣和挂满一身成熟的大moss

右侧多种不同颜色的壳状地衣,像是树干本身的斑纹

院子里桤木树干上的壳状,叶状,和一小撮灌木状地衣

家边的落叶乔木枝干上挂满灌木状Beard Lichen和苔藓。本地气候夏夏季温和,茂叶给地衣遮阳保湿,冬天长长的雨季里,地衣愉快地边呼吸湿润的空气边光合作用,一发不可收拾长得密密麻麻。 

邮箱底下的腐木也是地衣和苔藓的温床

False Pixey Cup and Shield lichen 

在华盛顿州的Umtanum creek那里发现这处五彩斑斓的山体。上面的壳状地衣种类丰富,在黑色的玄武岩衬托下更是美不胜收。不记得在那里爬上爬下呆了多久。靠近看,每一寸都是自然绝美的画作。要在无数的照片中选出几张真难。



注:

1.忘了记下查阅文献的来源。。。

2.地衣种类乃看图猜测,未经科学核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