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9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交观察

昨天你们看到的那份小作文极不真诚

茶坊掌柜 石庄大茶坊 2023-09-21 06:02 Posted on 江苏

昨天,有一个名为《网红老师的双面人生》的文档在如皋人的微信群中广为传播。

这是一篇很奇怪的小作文。你要说他语文水平高吧,好多语句不通,“倡议书”三个字用得莫名其妙,你要说它语文水平不高吧,又成功点燃了大众的情绪,造成了广泛的传播。

看完这篇小作文,我的第一感觉是不真诚。

现在人家实名举报,都是拿着身份证对着镜头的,书面举报签名按指纹也是标配,你要怕个人隐私泄露,完全可以把签名部分打上马赛克。有签名和没有签名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署名,他里面举报的几点,没有展示任何的证据。比如说老师打学生,声称数次被家长看到,家长平常看在学校么?老师知道家长在,还打学生,脑子坏掉了?有被打伤的照片或者诊断证明么?孩子否认被打,就说孩子说谎,这老师有什么魅力能让孩子这么维护她?

插一句,如果孩子在外面被打了,在家长面前都不敢承认,坚持说谎掩饰,这难道不是说明家庭教育彻底失败了么?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存在,我认为首先应该检讨和反省的是家长。

说老师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有没有人站出来举证?没有证据,指名点姓的说这些恐怕不大合适。

当然,我指出这份小作文存在的问题,不是为那名老师背书,我不认识她,也不知道她的品行如何。我的观点仅仅是这份小作文极不靠谱。

这个事情闹到这一步,有赢家么?这名老师不管怎样说,名声都已经毁了。那些孩子呢?只要他们还在如皋境内,还有几个老师敢认真管他们?

小作文说以前孩子作业不好默写不好老师体罚,这件事发生后,以后老师大概率不会再管你作业什么状况,学习好不好,发现问题,最多口头轻描淡写几句结束。你的孩子学习好不好对老师的影响能有多大呢?

他们声称“数名学生家长已经进行了内部沟通和MZ投票,认同上述情况,要求更换班主任兼职语文老师”,数名学生家长究竟是几名?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你们究竟有多少人,能代表所有的学生家长?

你们少数几个人对老师有意见,凭什么以这种方式把全班人都裹挟进去?你们不在乎自己孩子以后的成长环境,凭什么把别人的孩子也拉下水?

如果这名老师自身真的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只要证据确凿,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处理。只要你摆的事实过硬,你举报到教育系统人家不处理,还可以往纪委送,往媒体送,还有诸如国务院大督查之类的途径,非常方便。

我怀疑写这份小作文的人是不是真的学生家长。即使是真的家长,做出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爱孩子,真的出于为了孩子好的目的,也很难说。

对于这样一桩轰动全城的事情,我觉得该分两个方面处置。一方面主管部门应该找相关班级的家长调查,这个老师有没有真正过分的地方。如果有,依法依规处置,如果没有,也应该给大众一个交代,还该老师一个清白。另一个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也该认真调查一下写这个小作文的人,他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指名点姓写了这许多究竟有没有过硬的证据,如果有证据支持他的观点是一说,如果拿不出证据,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恐怕也应该依法依规予以处理才妥当。

这样一篇漏洞百出的小作文为什么能轰动全城?因为它利用了人们对子女教育的焦虑。

现行的教育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的,但这些问题并不像有些人信口说的那样比以前严重。

事实上,教育上很多的情况和以前相比,都有了极大的进步现在初中上普高的升学率大概在50%——60%之间,在我们当年,这个数据远远比现在低,至于高中考大学的录取率就更不要提了。

为什么面对教育的问题,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更容易焦虑呢?这其实和生育率有关。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这个孩子读书不行,还可以指望其他的孩子。但是现在普遍的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他读书不行,考不上高中,那可不就等于天塌了么

我们当年,家长遇到老师是时候,大多会说:我家这孩子要是不听话,老师你尽管打。现在不同了,好多家长因为受过了相对系统的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百般挑剔,甚至看不惯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没用。

好多的东西,确实不是十全十美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法接受的。只是很多人心里一点存在了某种想法,就会觉得现存的教育制度极其不合理,和学校和老师的相处就会变得非常拧巴,在这个前提下,孩子的学习会是个什么状态,可想而知。

如果家长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表达出对学校的不满,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又怎么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认真学习?

在这里我要普及一个观念: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有用,而是远远不够用。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学好学校里教的知识,还应该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以后,再看现在的学校教育,就不会那么苛刻了,好些事情就没那么别扭了。家长和老师和学校之间,甚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很多。

当家长和孩子发自内心认可“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有用,而是远远不够用”,孩子就会真正感受到现在努力的意义,他就会认识到学习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他就会发自内心地生出对学习的热爱。

这个时候,很多的问题和麻烦应该就不存在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速来围观,如皋某局原副局长卢玉兰(已判刑)位于水绘园旁边的豪宅将被拍卖
一女子涉嫌“帮信罪” 被南通警方刑拘!
你看,你看,那些发财的脸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