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菩萨是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来对待众生?

鬼脚七 禅者Changer 2020-08-23

▲香海禅寺

作者|鬼脚七

微信公号|taobaoguijiaoqi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老子》

大概意思是:“圣人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以百姓的心作为自己的心。

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不善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了。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得到‘信’了。

圣人莅临天下,会收敛自己的欲望,让天下人的心都变得浑朴。老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而圣人呢,则把他们都看成小孩子一样。”

真正的圣人,是百姓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圣人以百姓心为心。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菩萨以百姓心为心

有一次深圳的领导在华为公司视察,问:“你们企业需要深圳做什么?”

任正非回答说:“深圳之前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不干涉企业的运作。”

他说得比较委婉,背后的意思是:什么都别做!这很符合“无为”。

圣人常无心,他们真是这样,以百姓心为心。具体是什么样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这么说的: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是这么说的:“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àn])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佛经中的文字多让人感动啊。这就是菩萨的“以百姓心为心”。

▲峨眉普贤菩萨

“糊涂”的常不轻菩萨

接着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德”通“得”。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这好理解,也易做到。但另一部分呢?

老子说:不善的人,善待他们,他们也会被感化而变得善良。不守信的人呢,信任他们,他们也会被感化,而值得信任了。

问题是:万一他们没被感化呢?

太有可能了啊!太容易相信人,人善被人欺啊;有人一辈子都喜欢骗人,从来没改过......

曾经,苏东坡说佛印禅师是一坨屎,而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我看你就是一尊佛。”

再讲一个《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里的故事:

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来,其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非常久远,但在像法时期,很多比丘变得十分傲慢。

这时有一位比丘(比丘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僧人),对人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礼拜是什么?磕头啊。

那些人不理解,问:“你为何如此?”

比丘回答:“我非常尊敬你们,不敢有所轻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行菩萨道,将来都要成佛。”

这个比丘就是释迦摩尼佛在因地修行的一世,当时人们都叫他常不轻菩萨。

这位常不轻菩萨够“糊涂”吧。如果你周围真有一个圣人,你可能会觉得他在生活中确实糊涂。

他有时不分善恶,有时还不识好歹,有人故意害他,他也不计较。不善者,他善之;不信者,他信之。

其实,善待不善的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善”;信任不守信的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信”。这就是圣人的行为,他觉得所有人都挺好,他并不期望他们变成什么样……

天下皆是庄严佛土

接着看,“圣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焉,为天下浑其心。”

这个“歙歙”,一般解释是收敛欲望的意思。我倒觉得还有一种解释,歙歙表示“乐呵呵”的意思,因为圣人觉得一切都挺好,所以成天乐呵呵的。

在凡夫眼里,这个社会充满尔虞我诈,但在佛眼里,天下皆是庄严佛土……哪怕那些不善不信者,圣人依然觉得人家不错。

人皆有七窍,所以“百姓皆注其耳目”。耳得之则为声,目遇之而为色。

说得很形象,人们在生活中,最关注的就是“自己”,吃住穿得如何,拥有和失去了什么,别人对自己评价如何.......

▲释迦摩尼佛重返人间


圣人把百姓当成小孩子看待

而圣人是什么样子?圣人不关心自己,他以百姓心为心,而且“圣人皆孩之!”圣人把百姓都当成小孩子来看待!

皆孩之!皆孩之!皆孩之!

做过父母的人都有经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热了就给他脱衣服,冷了就给他加衣服,饿了就给他喂奶,拉了就给他换尿布。

这就叫“父母常无心,以婴儿心为心”。

父母觉得婴儿是“善”还是“不善”?觉得婴儿是“守信”还是“不守信”?一个还在蹒跚学步的小孩,弄坏了一盆花,父母觉得他“善”还是“不善”,是“守信”还是“不守信”?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能理解之前圣人的行为了。因为圣人把天下人都当成小孩子看待!

问题又来了:这不是胡扯了,世上的那些人,哪一点像小孩了?他们贪得无厌、自私自利;他们尔虞我诈、损人利己;他们好名好利、纸醉金迷!

说得没错,但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像小孩。一个真正成熟的有智慧的人,会如此么?

小时候,我们的玩具被抢时会哭。长大了呢?爱情丢失了会哭;事业失败了会哭;身败名裂了会哭……

在圣人眼里,爱情、事业、名誉,不一样是我们的玩具么?我们这些人跟小孩有什么区别?

所以,在生活中,圣人看上去是糊涂的。他没有私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良的人,他善待,不善的人他也善待;守信的人他信任,不守信的人他也信任。

当然,圣人不是真糊涂,而是他把百姓“皆孩之”!


生活中如何落实

真正的问题来了:知道了又如何?实际上做不到啊!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向圣人学习!

以后遇到路边的乞丐,有零钱就给一点吧,不用分辨他是不是骗子。你的给予本身就是“善”。

以后如果有人伤害了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当他向你道歉和解释的时候,你就相信他,你的相信本身就是“信”。

以后遇到有人在公交车上吵架,你就劝一劝吧,不要管谁对谁错,就像劝小孩子吵架一样,你的行为,可能会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惠能大师说:一念悟,众生即佛。

有人说:问题是我不是圣人!和他们一样,我也还只是个“孩子”啊!

不一样。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孩子,而你知道了!你知道自己是孩子的那一刻,你并不是孩子。此时,你看众生,都是孩子!

Changer邀请您每晚21:00,

我们一起共修15分钟,

让我们一起震撼共修!

共沐佛光,同沾法喜,

共同回向,福慧安康!

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建君
审稿|政潮 王宇琳
以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疗愈关系、滋养生命,就在这场「爱我中华养生营」

原创|寂静法师:只有找到这个,生命才有真正的依靠!

82版《西游记》凭啥秒杀“大片”?带你了解不为人知的幕后细节!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好运、健康、平安、财富的最简修持方法!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