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千千万万遍”

果叔 果叔的杂货铺 2021-07-13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之前,果叔对阿富汗的了解仅限于塔利班、战乱和穆斯林。尽管是我们的邻国,果叔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的首都叫喀布尔。那里有有趣的斗风筝比赛,有孩子们快乐的童年。阿米尔擅长在斗风筝时切断别人的风筝线,而哈桑则擅长追风筝,他不用看也总能知道风筝掉落的位置,然后追到战利品。这原本很快乐,却因为随后那件不堪的事改变了两个人的轨迹。贪婪、恐惧、背叛、愧疚和救赎贯穿全书。我们可以从上帝视角对人物进行评价,但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究其本质,我们的大多数也不过是凡夫俗子。




《左传》中有一则小故事: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夫人武姜生大儿子寤生的时候因为是脚先出来,头后出,她险些丧命,从此一直讨厌大儿子,并取名寤生(即逆生),后来甚至还想谋害他。国度不同,时间跨度不同,人类的方式却是相通的。主人公的母亲在生阿米尔的时候因为难产而死,从此阿米尔的父亲对阿米尔一直很冷漠。缺乏父爱的阿米尔总想得到父亲的认可,直到他拿到那个蓝色的风筝。代价是哈桑的受辱,亦是阿米尔埋在心里一辈子的结。


他的父亲,一位成功的地摊商人,会开办孤儿院,对待仆人阿里像兄弟一样,甚至冒死在俄国人枪口下救一位陌生的妇女使其免受侮辱。却也是他,和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以阿富汗人最不齿的方式侮辱了他所谓兄弟一样的阿里。


阿富汗的司机、抗击苏联入侵的老兵法里德,一开始误以为阿米尔是个黑心商人,对他心怀不满。不久之后他了解到阿米尔的真实目的,化敌为友,在喀布尔一同救出了索拉博。


大多数人,似乎都不是那么非黑即白。



“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辛汗的一通电话,让在美国的阿米尔再次回到阿富汗。尽管内心挣扎,在得知真相之后,终于去了喀布尔,救回他的亲侄子。回到美国后也在巴基斯坦边境白沙瓦投建孤儿院,开始做慈善。阿里诚心对待阿米尔一家,哈桑在受辱甚至被逼走之后却依旧去守护他称呼“少爷”的房子。结果是什么?哈桑和她的妻子因此而死在街头,他们的孩子索拉博被塔利班侵玩。好人真的会有好报吗?也许吧。阿米尔呢,他受到惩罚了吗?或许妻子索拉娅的不育算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可以谴责阿米尔一家,但作者写书并不是让我们代入仇恨:我们或许也经常在道德的边缘摇摆不定,换做是你,会放弃优越的生活,相爱的恋人,体面的职业,因为一个电话去冒险,去救赎你曾经犯过的错吗?



“要是我拿这个打你,你会怎么做啊?” 

  “还手啊!”我咆哮着。哈桑看看胸前的污渍,又看看我。

“起来!打我!”我说。“还手!”我大喊,我希望他还击。我希望他满足我的愿望,好好惩罚我,这样我晚上就能睡着了。

当我终于停下来,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哈桑浑身血红,仿佛被一队士兵射击过那样。然后哈桑捡起一个石榴。他朝我走来,将它掰开,在额头上磨碎。

“那么,”他哽咽着,红色的石榴汁如同鲜血一样从他脸上滴下来。“你满意了吧?你觉得好受了吗?”他转过身,朝山下走去。 

我任由泪水决堤,跪在地上,身体前后摇晃。

果叔读到这段,是全书最难受的部分,甚于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生而为人,是矛盾的结合体。我们每天忙碌,赶路,我们掩饰自己的情感,只敢在日记本里写下自己的故事。可谁又不想拆下面具生活?人非圣贤,生活依旧要继续。


悲伤而不失希望。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最后,愿世界和平。




/往期文章推荐/


你是否也曾向往“边城”

若你心中也怀着对古朴生活的向往,不妨也来这里

翻过《围城》,遇见人间最美好的向往




如您喜欢,还望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