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叫张爱玲

果叔 果叔的杂货铺 2021-07-13


我是不大喜欢读张爱玲的书,因为太压抑,太世俗,看得太透彻。读张爱玲的书,如同身临那个纸醉金迷却又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切都别无选择,一切又似乎理所应当。纵然看得太清,却也仍旧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因而纵使不喜欢读张爱玲的书,却难以不喜欢张爱玲。


毕竟,这是一个二十几岁便能写出《倾城之恋》的传奇女子。


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并非都是冰清玉洁,写白流苏的故事,开端便氤氲瘴气--一家二十几口人合住在一栋房子,剪个指甲都会有窗外的人偷看。从幼时起,她的世界便太过拥挤。故事的另一位主角,继承家业的范柳原,私生子的身份让他不愿相信爱情。两个自私的男女,一个浪子玩累了,回了头;一个遗孀决心去赌,赌赢了。成全了他们,代价却是倾一座城。倾国倾城本是美好憧憬,张爱玲却是把人看得透明透亮。所谓一见钟情,大部分时候也只不过是见财色而起意而已;终成眷属,有时亦只是相互妥协罢了。工于心计、细细打量与碾转腾挪,把感情放在秤砣上摆上价码待价而沽,不过是交易而已。


“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


一语道破多少辛酸。一个大龄离异女,一个风流浪子,平凡夫妻对于他们过于奢侈。地位的差异和各自怀揣的小心思,使得两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经典的可怕在于,即便穿越了时间与空间,亦难有太大不同。从民国到共和国,无论女性地位,还是社会形态都有很大变化。但是经典之所以有魅力,正是它无论放在哪个时代,本质的东西还是无情地摆在那里。忙碌的大多数,何尝不是张爱玲笔下那些个忙着谈恋爱而非恋爱的饮食男女。一座城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与范柳原。所谓倾城之恋,并非因恋倾城,而是因倾城而成就了这段恋情。


点上一炉沉香屑,听着传奇里的故事。纵然伤感,却又结局完满。二十出头的张爱玲,已然站在看山还是山的高度。果叔最喜欢书中那句“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饱含幽怨与娇嗔,似恨非恨之中带着一丝期许。胡琴咿呀咿呀地拉着,诉说着苍凉的故事。成熟的代价,是变得更理性,却也少了些奋不顾身的勇气。离过婚,受过痛,世事通透,但在某个时刻,却还能回到那个纯真年少的自己。


如此爱玲,怎能不爱。




注:张爱玲,著名华人现代小说家。李鸿章曾外孙女,爱玲以英文名Eileen译音。张与大自己29岁的德裔美国人赖雅结婚,赖雅逝世后,张在美国终老,享年74岁。




/往期文章推荐/


徒步雨崩,一半磨炼,一半天堂

你是否也曾向往“边城”

又是一年红叶祭






与其独乐乐,不如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