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情感化,以心交心,荣成法院顺利执结两起房屋腾退和借款纠纷案件

威海法院 2021-05-22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推动学习成果向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转化,威海法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难事,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工作。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荣成法院两个典型案例,一起看看法院干警们是如何用真情感化,以心交心,为群众解忧的吧!


1
细节入手觅踪迹,教育感化促还款
执行法官双向发力促执结




今年年过七旬的张某为人忠厚善良,乐善好施,年轻时曾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靠着经商办企积累了财富的他没有忘记“先富带动后富”的精神号召,对于周围生活困难的亲友,他始终乐意慷慨解囊,借款接济,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虽然大多数亲友都能信守承诺即使还款,但仍有少数借款人一拖二赖三躲债,原本家境殷实的张某并未在意,但天有不测风云,晚年张某生活困难,在多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将两名欠款最多的借款人诉至荣成法院,后经法院判决,二被告应偿还张某借款本金及利息合计4万余元,判决生效后二人并未履行,故张某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收案后,承办执行法官刘宁认为,案件时间跨度大,当事人情况复杂,因此,刘宁决定具体分析、逐个击破。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他却在工地住?


对于第一位被执行人范某,通过翻阅卷宗和线上查控,刘宁发现范某基本可以戏称为一名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可供执行财产和联系方式的“三无”被执行人,如果用惯常视角来看本案已经陷入僵局,执结必将异常艰难。

难道真的无法破局?

思忖一二,刘宁认为一定有线索没有被挖出。于是,刘宁再次和申请人张某会面,二人对案件经过重新复盘,突然,张某的一句话引起了刘宁的注意:“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申请执行前,那时候他承揽了点小工程正在工地干活,我去他租住的民房找过,但态度很恶劣,给我赶了出来,再这之后工地完工他就消失了,手机也换号了......”

有门!

根据掌握的情况,范某打工所在的楼盘施工周期一般较长,凭借以往经验判断,范某必定在施工单位和租住区留下过痕迹。于是,刘宁和干警们立即出发,兵分两路寻查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通过范某的房东以及工友,刘宁等人找到了范某的联系方式和现住地。

戴上安全盔,出示执法证,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刘宁找到了正在指挥施工的范某,一见法官干警亮明身份,疑惑的范某自知理亏,表情凝重,但嘴上仍在狡辩:“法官同志,我和老张都是多年的朋友,我也想还钱啊,但是现在手里真没钱啊,别看我包点工程,都是贷款买的原材料啊......”

未等范某继续“哭穷”,刘宁立刻“打断施法”:“行了范某,来这之前我们已经跟开发商了解过了,每笔工程款他们都按时发给你,为了躲避执行你还让他们打到别的账户,要不要我们把打款明细给你看看?我们再向你强调一次,你的行为已经构成规避执行,如果继续负隅顽抗,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拘留甚至是追究拒执罪!”

范某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执行干警已经对其了如指掌,面对严肃释法,范某最终无力反驳,表示愿意履行判决,不久,张某收到了范某的2万多元欠款,首案执结。



衣带渐宽终懊悔,

重树诚信女婿来把欠账付!


相较于范某的隐匿遁走,案例的第二位被执行人徐某情况就更为特殊,因为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徐某因病住院,人虽可以找到,但如何善意的将案件执结到位,考验着执行干警的办案艺术。

与前者范某一样,经过查控,刘宁发现徐某名下的财产也是空空如也,为了确定徐某的病情属实,同时也为了挖掘其他办案线索,刘宁顺着张某的指引,私下来到徐某所在医院了解情况。通过与徐某主治医生的对话,刘宁确认了徐某的情况,正当其准备离开医院返回单位时,正巧遇到了徐某的女儿女婿,为了推进案件执结,刘宁准备从温情的角度尝试解开这起陈年纠葛。

“小徐,你们父亲徐某的官司应该你们也有所耳闻,咱们都常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然他现在抱病在身,但多年前帮助过他的张某现在也是陷入困境,咱先不说法律上的严明法条,就单从做人道理来说,人要讲知恩图报,诚实守信,做儿女的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老父亲背上一个‘老赖’的名头吧……”

文质彬彬的小两口听完刘宁的一番说辞,略经商议后,女婿随即表态:“刘法官,我们替老爷子把钱还上,您说的对,做人要知恩图报,更得讲诚信,现在我们也为人父母,得给孩子树立榜样!”至此,案件顺利执结。


拖欠数年的欠款被悉数追回,为表感谢,近日,张某来到荣成法院,将一面印有“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锦旗送给刘宁,感谢他们在执行工作中巧思妙解、戮力执行的为民决心。



2
民房腾退顺遂,老人安享晚年
案件执结背后闪烁柔情光辉



半路夫妻搀扶行,老汉辞世房不宁


2000年初,知天命年纪的李大伯刚刚张罗完女儿的婚事,眼看早年丧母的孩子,在自己的拉扯下成人成才、嫁为人妻,李大伯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懂事的女儿考虑到父亲含辛茹苦,多年未续,孤单一人又身体欠佳,于心不忍的她便为父亲寻找起了老伴,后经人撮合,李大伯和同村丧夫的王阿姨相识,并很快领证结婚,成为半路夫妻。

(涉案房屋)

年龄相仿,旧为相识,相亲如宾的老两口互相扶持走过了十多年岁月。2014年初,百病缠身的李大伯与世长辞,因生前未立遗嘱,其和王阿姨居住的民房成了主要遗产,而纠纷的起点也始于此。原来,王阿姨再婚前也育有一女,亦成家立业,因此,在李大伯去世后,其女小李认为王阿姨应搬离房屋,故其希望进行遗产分割。但王阿姨表示,李大伯虽已离世,但自己名义上仍是小李的继母,有权继续在老屋里居住,而支撑其产生如此信念的原因在于,王阿姨的女儿远嫁他乡,其在荣成已无依无靠。双方争辩无果遂诉至荣成法院。


继女后妈打官司,清官得断家务事


案件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涉案房屋归小李所有,王阿姨按房屋作价应分得2万元财产。但判决生效后,王阿姨拒绝履行,坚持住在涉案房屋内,无奈申请人小李只得申请强制执行。

拿到卷宗,面对着“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刘宁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会撕裂亲情,更会激化矛盾。果然,来到王阿姨家,还没进门老人情绪便已激动,眼见老人情绪激不稳,不宜采取进一步措施,刘宁便与干警先行离开,在村中调查询问,寻觅案件突破口。

从村民口中刘宁得知,王阿姨之所以不愿搬离房屋,一方面的确是亲生女儿不在身边,无依无靠,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王阿姨觉得心里委屈,赌气不搬。原来,嫁给李大伯的这几年,王阿姨和一家人相处融洽,生活上任劳任怨,特别是李大伯身体每况愈下的那些年,她忙前忙后,照顾有佳,可没想到李大伯尸骨未寒,小李却有心将她搬走,这才让其心灰意冷。

(申请人小李在执行现场)

摸清了问题的命门,刘宁立刻与申请人小李取得了联系,面对刘宁所掌握的情况,小李并未否认但仍希望“速战速决”。有鉴于此,刘宁语重心长地劝道:“小李,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你们这样的非原生家庭,现在我们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将其搬离,但都在同村居住,这样生拉硬拽地撕扯不仅仅是扯断了你们的亲情,更让彼此的面目难堪,逆势顺办,虽说她是你的继母但终究陪伴过你的父亲,照顾过你们一家人,念在以往的亲情上我建议你们待情绪缓和后再从长计议,毕竟十多年的情谊不是一张诉状就可以割裂的,你说呢?”

面对着情理相依地劝说,小李也受到了触动,思忖再三,最终表态道,愿意让王阿姨还住老屋。后来,按照小李和王阿姨达成的和解协议,法官对该案进行了终结。


缘来缘去波澜起,温情执行解困局


春去秋来,王阿姨在老屋住的安逸自在,然而,事情的拐点在2021年春出现:因涉案房屋处于新规划的村庄主干道上,必须拆迁,作为房屋产权人的小李虽已签署了拆迁协议,但王阿姨对老屋旧情难舍,故土难离,得知此事的刘宁再次前往村里来做老人的工作。

(刘宁对被执行人王阿姨进行劝导)

今时不同往日,当刘宁再次与王阿姨相见,老人的态度和蔼了很多,但对于老屋的留恋和未来的迷茫,还是让老人犹豫不决,迟迟未表明态度。当断则断,刘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地劝导老人:“阿姨,距离上次‘登门拜访’已经五年了,虽然有判决在手中,但在上次调解后,作为晚辈小李这些年也没有再让您搬家,用行动体现了对您的尊重。但现在到了不得不腾退房屋的时候,咱这房屋已经影响了工程施工,老屋难舍,但日子终究要往前看,希望您换位思考,体谅一下大家的难处。”

(被执行人签订协议,履约腾退)

最终,在刘宁和干警们的耐心劝说下,王阿姨点头应允,搬离了生活了近20年的老屋,小李也和老人的亲生女儿另寻了一处房屋,将老人妥善安顿。至此,一件牵扯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案件顺利执结,而这背后是执行干警的铁汉柔情,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善意执法。


来源:荣成法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