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午的报告中午解读,这场吹风会有深意|两会直观

赖晨璐 直新闻 2024-03-08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中的一句重要论述极具风向标意义:“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再次迎来了全国两会。国计民生,纵横交织,计将安出,举世瞩目。某种意义上看,“政策取向”是否具有一致性,决定了社会预期的稳定与否。“预期”二字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同样作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预期的形成又源于认知的建立,认知则构建在普罗大众对信息传播接收的过程中。因此,“预期管理”的重要性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预期的管理,既是经济学也是社会学,既是心理学更是传播学,却从来不是形而上学。它在政策制定者与施策对象之间的每一次对话中,在庙堂与江湖的心领神会,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相向而行。

政策如春风,落子须有声。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当天中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并答记者问。

上午《报告》中午解读,这场吹风会有深意。抓第一落点,观传播后效,正是对“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忠实贯彻。

国务院研究室(简称:国研室)是直属于国务院的办事机构,承担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其主要职责之一,便是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策之政策”,是风向标更是施工图,断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供各自解读的“阅读理解题” —— 政策越明确、施策越精准,方能谈得上“可预期”。由《报告》的主要起草者负责解读《报告》是为“原汤化原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外界“心领神会”。

民众对黄守宏并不陌生。公开资料显示,黄守宏早在1993年就在国务院研究室从事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工作,农村经济与农民工工作是他深耕的第一个领域。从幕后逐步走向台前,历次国新办发布会见证了这位“60后大笔杆子”的成长历程。2016年3月,作为当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的黄守宏就出席国新办发布会,解读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答记者问;2019年底,由他主编的《2019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对策》丛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前夕,黄守宏现身总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黄守宏 图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这为我们《报告》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强总理主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讨论,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修改《报告》,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鲜明特点

黄守宏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所谓“上接天线”,是《报告》把准政治定位,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这可以说是今年《报告》最突出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所谓“下接地气”,是《报告》把准社会脉搏,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回应了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企业的关切,各项政策和举措符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企业。

第二,《报告》上下贯通、融为一体。《报告》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社会各方的诉求、意见建议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转化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具体的任务书、施工图和政策清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是总基调、大盘子、大政策,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是具体愿望和诉求,这些都需要细化实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报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一项项具体的政策举措,这样就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企业、群众的愿望诉求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报告》实事求是、务实平实。“有的记者朋友在现场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报告》,可能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刻。”黄守宏说,今年《报告》遵循报告的文体规范,力求平实朴素,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讲去年的成绩,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做渲染;讲去年工作突出年度特色特点,也没有面面俱到。部署今年工作着重讲新安排、新举措,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需要持续实施的重大战略,尽可能做了精炼概括。

征集活动收到40多个国家的网友建言

据黄守宏介绍,《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基础就是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稿子形成后又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征求意见,今年发出4000多份,从中梳理出1100多条意见建议,还通过新闻媒体、微博、论坛等整理了网民的意见。

黄守宏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期间,累计收到网民建言160万条,中国政府网精选了1150条有代表性的建言进行梳理。征集活动中,还收到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网友建言,包括投资人、经济学家、教师、医生等,他们对在中国投资兴业、签证办理、来中国旅游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黄守宏解读,征集活动中大幅增长的国外网友数量和留言数量,从侧面反映出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中国、看好中国,愿意通过合作与中国人民同行。起草组按照能吸收尽量吸收的原则提出修改建议,按程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写入报告。

今年实现5%的GDP增速
“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黄守宏表示,这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国内国际形势,包括需要与可能,可以说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制定的。

黄守宏称,从当前需要看,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今年就业压力较大,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200万人以上。根据就业跟经济增长的对应关系,或者根据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大体测算一下,要实现就业目标,经济大体上需要保持5%左右增速。当然还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需要。

目标能否实现?黄守宏认为,今年实现5%的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他表示,这一段时间,不光是国内,一些主要的国际机构,包括IMF和其他一些组织以及一些经济学家,都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做过预测,并进行了相应讨论,同样见仁见智。

一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包括去年实现5.2%的增速,背后的基本动因没有改变,而且很多方面在显著增强。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包括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等。比如这些年新动能在快速发展,一年比一年增强,新能源汽车短短十多年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去年产销量超过900多万辆,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二是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去年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在趋于弱化。比如,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方面,去年通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取得积极成效,房地产投资销售总体有所好转,当然有些情况还在变化,地方债务风险整体得到缓解,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步伐也在加快。

三是去年以来采取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政策效应今年在持续显现。黄守宏说,从财政金融状况看,中国政府负债率不到60%,金融总体稳健,宏观政策还有较大空间。为实现这个目标,报告中提出很多重大政策,如果说将来中国经济遇到超预期的冲击,或者国际环境发生超预期变化,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储备工具。

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
“整体来讲是适度的”

财政赤字率是反映财政政策力度和财政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黄守宏指出,这些年中国的赤字率一直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我们只有在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时的2020年、2021年超过了3%,前些年都是在3%以下。去年年初安排预算的时候,赤字率是按照3%安排的,四季度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这个国债是计入赤字的,所以赤字率算下来就提高到3.8%左右。

黄守宏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实际和去年年初预算水平是一样的。虽然和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之后比较降了一些,但是整体来讲这个水平是适度的。这样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 为何中国总能完成目标任务?

黄守宏指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中国总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发展目标、提出的重要政策走的是群众路线,发扬的是民主,寻求的是最大公约数,所以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民意基础,而不是少数人在那里闭门造车。

黄守宏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了党心、民心,充分体现了党心、民心交融,这是民意共鸣的报告,也是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意志愿望和要求的报告。相信经过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一定会变成全国人民的共同遵循和自觉行动,一定能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提出的目标任务也一定能够完成。



作者:赖晨璐,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排版:郑志佳,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午的报告中午解读,这场吹风会有深意|两会直观

赖晨璐 直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