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谅山战役 1979 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

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17-05-03

进攻,1979,中越战争的非专业检讨(下)



感谢朋友们予以一贯的支持和批评。这类文章比较小众,查阅、比较和汇总资料等工作繁杂,还请朋友们有空多为推广。

本号才疏学浅,书生意气,纸上谈兵。不到之处,信口之言,恳请方家见谅。如得幸参加该次战争的前辈的不吝赐教。不甚荣幸,致谢为先。



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系列》以开战、进攻、撤退三部分,分别独立成文,尽可能就笔者的知悉与判断,回顾那场比邻国之间的战争。标注完成的部分,点击即可观看:


《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完成)

《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下)》(完成)

《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完成)《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中)(完成)

《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下)(完成)

《谅山战役,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完成)

   《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待续)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


1979年中越战争,正是世界上最后一次最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这场战争参战双方的成败历来众说纷纭,“俨然是一座充满着哲学理论的迷宫,读者当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机械化制胜论”倡导者,英国前陆军大臣利德尔·哈特是这样理解战争的哲学。其实,这何尝不是1979年中越战争的概况。



旧报纸登载图片,欢呼胜利的中国军士兵。


中国军东集群在1979年2月26日到27日,完成攻击占领了越南高平、同登后,进行了很短的整备。东集群最高指挥官许世友肯定对这次短暂整备上报来的战损大为光火。开战直到这一阶段,东集群中国军遭遇了越南军抵抗,其顽强出乎所有兴高采烈准备大打胜仗的高级将官们的预料。


中国军战术单位和单兵在实战、战斗素质上和越南军对等比较,有很大的差异。在全面进攻的正面,这个差异最后几乎靠战损和重炮火力解决。而按照当时中国军指挥官们的素养,盲目崇拜和实施多次穿插、钳击等战法,在穿插奇袭上,因为缺失炮火支援,在地势、地形和植被复杂的地区,中国军的穿插部队几乎都遭遇过越南人的逆袭。


最为失败的,是期间越南军多依托复杂的地势、地形和植被,少数战术分队以三五人使用若干诸如火箭弹、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等对穿插部队战术奇袭形成的火力压制与包围。多有以营连规模进行穿插的中国军为此失去战力。


影响较大的战例是中国军121师预指暨后勤,在高平穿插于魁剥山谷遇袭。这次越南军队中国军穿插部队的逆袭,直接致使中国军300多名官兵和医护人员、民工伤亡(其中军人牺牲42人,负伤74人)、随军担任支援保障的广西民工四散逃命,该部军人也以溃逃方式脱离战场。丢失全部携带弹药、给养、器材、药品,直接造成了121师给养中断。其对作战部队战斗信心影响极其恶劣。而奇袭的越南军人数,至今不详。



魁剥山谷遇袭现场的地形图片,人数不详的越南军小分队奇袭了正在图片公路行军的中国军121师预指暨后勤一部。


战后,直到现在,官方的对2月17日到2月26日的中越战争检讨,描叙为:“消极防守,孤立地靠各个战略点迟滞解放军的进攻,而没有及时调动机动兵团进行反击以填补战线漏洞。结果在解放军的传统穿插战法之下,越军的防御体系被割裂,一点突破,即被合围。各个战略支撑点互不相援,只好各自为战。经解放军的优势兵力火力打击,这些支撑点只能是坐待而亡。而主要支撑点一失,越军的后续部队则再次面临解放军的穿插分割,造成恶性循环。”


这显然是关门冥想的想当然。越南军假设按照中国官方的战后评论的“正确”打法去对应中国军,恐怕在悬殊的炮火差距下,正面以有限的第3师、316A师去填补战线“漏洞”,不断以生力军支援所谓的防御支撑点,那么,中国军将毫无悬疑依靠数以十倍计的炮火优势,碾压越南军。


越南可不会把军事、国防当娱乐。什么海带打潜艇,雾霾镇卫星,人家真没这么傻。


战争间歇的整备,大致对比对方战损,可以判断出自己战役胜利的战损代价实在超过政治需要的底线。这种结果。这对东集群最高指挥官许世友和西山最高指挥部坐镇的统帅们来说,难以面对。宣布胜利,战损太大。幸好,依靠强大炮火优势,中国军还是牢牢掌控了战场态势。既然骑虎难下,当然就要策划继续进攻,以寻求宣布胜利的最佳契机。


在短暂的整备中,中国军最高统帅可能意识到以当时集结的战力和物资投入战场,一则基本到达消耗的极端。再行组织显然也无法在短期保障。二则以剩余的战力和物资,在越南主力野战军尚未从柬埔寨调回越南之前,一鼓作气,打下越南首都河内于中国北方的门户重镇谅山,形成外交和舆论压力,以减少战损的负面影响。继而,实现这次局部战争的战争目的。


打谅山,不过奇穷河。这便是中国军东集群下一步战争去向。谅山战役,1979年中越战争的最大规模的激战于是在双方短暂的紧锣密鼓准备后,开始打响。



谅山卫星地图(截图时间2017年1月15日),清晰可见,谅山周边山脉、河流走向、地势地貌。谅山距离广西凭祥市和友谊关的距离。截图引用说明一下:卫星地图似乎可以弥补军用地图上的战场细节,尤其地形地物变化的时效性远比军用地图好。具有战场的态势参考价值。


中国军在对谅山布兵上,以第55军、54军162师,加强东集群的重炮集群为正面,以43军和50军148师为东侧面的,对谅山的钳型攻击。在上地形图可以看出,正面和西面钳击攻势方向,似乎迂回绕过谅山西面次第的地势险要的扣马山、外马山,攻击展开的地势地貌比较舒缓。



谅山地形图,中国军选择的钳型攻击方向为正北面山谷和西南面山谷地势相对缓冲地带。基本也是按照谅山两条主要公路1号公路和4号公路展开。


谅山是越南北方六省之一谅山省的省会,毗邻广西凭祥市,北距中国边境18公里,西南距首都河内153公里。谅山市区热带山岳地区山谷盆地地形,奇穷河由东向西流,将市区分为南、北两块。谅山是越南北方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谅山省(非谅山市)是越北山地与平原的地理分界线,谅山省以南靠近红河三角洲平原,一马平川。


在冷兵器时代则意味着:“下谅山而越王降”。1979年的中越战争,谅山固然重要,但早已经失去“下谅山而越王降”的军事价值,更多则是政治和外交的价值。


其时,越南军以第3师为主力,早在1977年即开始谅山市暨全省的国防守备准备。1978年7月中旬开始,第3师及加强的1个炮兵团、1个高射炮团、谅山省队、市队等部队即进驻谅山。截止谅山战役开战,越南军完成110000以上立方米土石方,建设了近20000处战备工事。整个谅山市区和外围战术高地、山地均作了体系化的战役、战术守备的战前准备。


为此,谅山市守备体系成立统一的指挥部,由3师司令阮维商任指挥长,越南中央委员、高谅省省委书记黄长明任政委。这个统一指挥部集合了谅山当地民兵武装、省队、市队及谅山各县县队、公安、消防等等部门。这些资料显示,越南国情类似中国,两国战备风格也很接近。期间,为防备前苏联攻击北方边境,中国东北也有类似的野战军、地方武装和民兵联合开展的战备。


谅山门户同登失守,谅山则直接暴露在中国军远程重炮打击之下。在北方复杂的山地地理优势上,中国军也得以占据一些具有战役、战术价值的制高点。所以,越南军第3师于战前,收缩兵力,在守备谅山的布兵,主要围绕前期的战备体系展开,以外围、城防和谅山市组织防线。根据越南军第3师资料,其时,两次于美越战争激战战损撤编而重建的第3师,其时,齐装满员不到6000人,加强该师的炮兵、工程兵和谅山省队、市队、县队,参加谅山战役守备的战斗人员不超过20000人。


对于谅山市暴露于中国军攻击之下,越南军327师、337师又1个团等二线野战军则开始在谅山以南运动。谅山战役期间,越南军王牌军308师也在河内及以北区域运动。这部分部队均没有直接参加谅山战役。战后,个别传说所谓“谅山战役”打垮越南军王牌军,缺乏证据。


中国军对谅山依然是沿公路线,以钳击展开。以55军加强54军一部为正面主攻,以43军加强50军148师由东侧面钳击谅山。两面攻击总兵力,加上50军一部被调为该次战役的总预备队,参战中国军不少于8个齐装满员步兵师,估计95000人以上。在总结钳击老街、高平、同登等战役经验后,中国军东集群临战前重新编组,形成支撑钳击的两个承担战役任务的炮群,以及团、营各级战术炮兵。据战后中越双方资料,在炮火上中国军对越南军大致取得以不少于9:1的绝对优势。



中国军谅山战役主要攻击图。


这时,我们均为这场中国军准备的战役的战前军队部署感到遗憾。在1979年,在地形地貌如此如此复杂的狭隘的山地战场,在拥有绝对炮火优势的基础上,如此密集部署多达10万余的步兵,指挥官的企图是什么?对炮火打击的不信任?为达到战争目的需要付出的战损,和炮弹、时间、外交和政治比较,步兵价值最低?更可能,两个原因都有。


在这样复杂和狭小的战场,在炮火绝对优势下再密集投入重兵,如此“奢华”打仗,让一个小学生去当总指挥也绝有胜算!珍惜士兵,敬畏士兵,这是中国军队的将官们最欠缺的起码素质。比如誉为“军神”的林彪,张嘴一句: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这类话语,绝不代表指挥者的高明,只能够说,军队要想现代化,要想成为文明和伟大的军队,将官们不懂珍惜士兵,敬畏士兵是起码基础。


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信条,那不是将军,是莽夫!


很多人写过类似的中越战争。无外乎三类。最多是照搬官媒的大军所指,所向无敌。其次是一些猎奇。最心酸的一类是当年参战老兵,以自己视角,在战术层面上的回顾。虽然,我们可能都不是军人。但是,客观的地图在那,客观的战前准备也比较翔实。在那么一片狭小的地图上,拥有绝对的压倒优势的炮火一方,再投入10万人,冲锋去和仅可能2万的对手厮杀,可见战场主官心理上,不是过于失去自信,就是过于迫切贪图最简单模式取得的战功。


2月27日,清晨,细雨,大雾。


上午7点50分,中国军炮群首先开始攻击。这次炮火准备,仅10分钟。随即,炮击延伸,中国军以6个团,在坦克引导下,开始对谅山外围越南军守备线发起第一波冲锋。谅山战役由此开始,即有疑问:在陌生异国战场,炮火准备仅10分钟,能够破坏谅山越南军体系化守备?一次性在狭隘的战场投入上万的步兵冲锋,韩战之后,世界多有战争,何处可见?其三,炮火准备10分钟即开始延伸射击,没有部署部分炮火实施徐进弹幕合同步兵冲锋,足见当年炮兵素质尚且不如二战的美军、德军。


当然,炮火准备10分钟,且在步兵发起冲锋没有徐进弹幕合同,也存在一个客观可能:经过前两天的鏖战,中国军炮火猛烈,消耗过大,炮群随攻击前移越南境内,后勤无法支撑猛烈的炮击。这个推论在于谅山战役后期“万炮平谅山”,后来,可能得到后勤保障,中国军的炮火更为猛烈,成为中国军占领谅山的绝对主力。


以万人规模的冲锋,似乎没有重点。这让人想起革命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打平安城的台词:打富贵仗,不分主攻助攻,全他娘的主攻。于是,谅山战役之初,冲锋的中国军攻击目的不清晰。《战争论》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决定性的打击点就是兵力的作用点。向决定性的打击点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如此简单实惠的用兵法则,在谅山战役之初,中国军并没有实现。担负中国军正面攻击的主力师163师,由北向南沿公路线发起攻击性冲锋,沿途能够控制公路的高地均有越军以高射机枪、火箭弹及火炮、轻重机枪组织火力阻击。最后,不得不呼叫炮群火力支援,该师才得以突破防线。



谅山战役最后阶段的战场地形卫星图。右侧高地即为扣马山。西南侧则是奇穷河。


据老兵自传的这次攻击记录,该师一个主力团因为反复和越南军缠斗,午后,因大雾大雨,承担攻击扣马山主峰的该团集体迷路。最后,不得已,靠炮兵猛轰扣马山主峰引导,该团才算结束无聊的缠斗,回到主攻的战场。


历来,谅山战役记叙文字颇多,真假难以确认。事实上,中国军最终以炮火突破了越南军苦心经营的守备体系。战后,越南军认尤其第3师的师史记载,当时越南军上下均没预料到中国军如此猛烈的炮火打击。


即便如此,在谅山外围数公里不等的若干绵密的、地势地貌复杂,植被茂密的战术山头和高地,均有越南军顽强抵抗中国军发起的人潮攻势。越军军占据了各个山头和高地,依托地形,以迫击炮、火箭筒和高射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居高临下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使得中国军战损加大。此后,中国军调整战术,开始以坦克引导冲锋。


中越战争的中国军步兵和坦克的合同,成为这场战争中国军尴尬的战史。因为缺乏合同意识和准备,一旦实战,坦克里面无法和随同作战的步兵形成即时的战场沟通协调,均要通过通讯设备和上级沟通后,再行协调。于是,步兵冲锋无法呼唤身边的坦克火力支援,而坦克面对抵近的越南军步兵手持火箭筒,只好默然挨打而无法呼唤身后的步兵掩护。


1979年中越战争的所谓坦克大战,不谈也罢。



(长按添加,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人性崇尚自由


最后,中国军炮群可能在午后得到后勤保障,突然加大了炮击的烈度。炮群一方面开始对纵深进行长时间的压制性炮击,一方面发射大量燃烧弹。压制性炮击断绝了越南军后援,燃烧弹则对深藏茂密植被和工事的越南军造成伤亡,也为步兵于大雨大雾里发起攻击,提供了目标。此外,炮群采用了类似徐进弹幕的战法,炮兵观察哨随步兵冲锋,引导炮击向前以200米距离推进猛烈炮击。


虽然不如徐进弹幕这般精致,但是,猛烈的炮火在这场战争中,首次开始和步兵合同——此后,两山轮战,中国军步炮合同在战术上,则几近完美。


密集炮火推进,随后200米,是炮兵观察哨和步兵的人潮攻势。大概,这就是谅山战役中国军得以在战役中开始控制主动权的根本原因。至此,战至下午,仅不足2万人的越南军,处于被分割态势,几乎无法对中国军攻势如潮进行有效的抵挡。中国军得以完全清肃了谅山外围。


3月1日,9时30分,第55军直炮团、163、164、165师炮团、炮26团合计二十多个营的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这便是后来传闻的“万炮平谅山”的战史。这次总攻的炮火准备时间长达30分钟,据说发射炮弹1万余发。


瞬间,地动山摇,谅山市区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 谅山通讯、水电系统被摧毁,守军开始慌乱。越军第3师在这天也开始转移指挥部和调整主力撤退南渡奇穷河,此后,该师在奇穷河以南依托三个高地,组织谅山南城的防御。午后,中国军55军主攻的各师全部突入谅山市区。剩余就是巷战。1979年3月1日的中国军,眼里的谅山只有军人。坦克、平射炮纷纷进入谅山市区,稍遇抵抗,便是枪炮猛烈攻击。中国军全部占领谅山,再无悬念。



中国军突入谅山市区。


谅山战役的最后巷战,对于守方,效果不大。但战后城市一片废墟,非常惨烈。也说明,未来战争的巷战,只要攻防凭借炮火优势实施无差别攻击,守方将绝无优势。巷战,这一战法,不宜提倡。


中午12时,中国军55军164师491团3营冲入了省府大楼,在楼上升起了中国军旗帜。随后,谅山市公安局、国际旅行社等地纷纷攻克,各路中国军会师于奇穷河大桥。战至3月2日晚,越军的零星抵抗被肃清,谅山北市区全被中国军队控制。


此后,中国军开始大量拍摄占领谅山的新闻照片。中越双方为谅山战役成败开始在国际打起了舆论仗。就中国军占领谅山,越南政府则宣称,越南军主要防守奇穷河以南谅山新城区。这条新闻,成为中国军东集群南渡奇穷河攻打谅山以南,并且往奇穷河以南推进5公里的原因。


3月4日清晨,大雾,在猛烈炮火准备后,沿袭炮火掩护攻击的战法,开路,中国军55军、43军等部组成六个突击集群对奇穷河以南发起攻击。缺兵少粮的越南军第3师据守南岸防线顽强抵抗。这次攻击,是中国军东集群在谅山战役战损较小的攻击。


集结在奇穷河以南的越南军第3师,则集结主力、依托工事,进行浅纵深防御的抵抗——这正是现在中国官史最爱评价越南军战斗力和战法的战例。可想而知,在完全没有炮火优势的态势下,正面和中国军打大兵团攻防,苦战不退的越南军第3师遭遇猛烈炮火打击,几乎失去战力而最后退军。至此,谅山为中国军彻底攻占。



越南军王牌军308师一个战术单位,其武器配置在当年超过中国军同单位配置。


攻打奇穷河以南,传闻东集群最高长官许世友独断。但是,在明白这场战争的最高指挥部在北京西山,明白这场战争的典型为外交和政治服务的性质,即可明白最终决策打过奇穷河的,不可能是历来最服从长官命令的许世友的独断。反之,越南方之所以宣称,越南军主要防守奇穷河以南谅山新城区。借以激怒中国军,可能有二:


其一,守备谅山与奇穷河南岸的第3师不是孤军,越南军327师、337师又1个团等二线野战军暨越南军王牌军308师,均在这段时间,于谅山和河内之间运动。似乎有诱敌深入,扩大战争,以寻求国际社会和前苏联直接支持的企图。然而,越南军对双方前敌战力评估出现误差。中国军在不到一天内攻占谅山,且进攻不足5公里,随即撤军。越南军为此付出了第3师几乎丧失战力的惨重代价。


其二,其时,在前苏联顾问团的建议下,越南军开始以前苏联帮助下空运其主力部分撤军回防河内,同时,前苏联以编成师规模的新式武器已经运往越南军列装。只要中越战争一旦扩大到谅山以南而进入红河三角洲平原地带,中国军再无撤军的便利,也无绝对把握一战而下河内。加之越南北方山区交通不便,补给线拉长的劣势将会逆转。


在战略层面上,双方的博弈,中国军在谅山战役打过奇穷河后见好即收,一如后来撤军。颇为高明。战后,很多官史动辄以攻下凉山而越王降的老故事和越南河内震动,胆怯,在当时均无根据。越南王牌军308师也根本没有投入谅山战役。在战略层面,谅山战役以中国军全面占领河内往中国的北方门户谅山,而宣告胜利。同时,越南军也以付出不到1个师的代价,扩大了中国军的战损,并且换回苏联军援,也可看着局部的胜利。


谅山的占领,使得中国军在开战以后,首次取得了占领越南重镇的政治与外交的优势,并且凭借这个优势得以拜托战损过大的阴影,继而终于有了脱身退军的契机。这是中越战争中,中国军最具价值的一战。然而,这也是现在中国军最忽视的战例。在中国军界名校石家庄步校的《世界经典战例》系列,赫然有1998的抗洪抢险、2008的汶川抗震抢险,但却无1979年的中越战争。当然更无谅山战役。


(至此,1979中越战争进攻篇结束。谅山战役后,中国军宣布撤军。撤军过程中也出现很多战例值得检讨。包括中国军成连建制的部队投降越南军等。敬请朋友们关注)


更多精彩请关注(点击可看)


塔山战役系列    淮海战役系列   金门战役系列   长平之战(上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