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何以成为“语文课文收割机”

胡海智 当代江西 2023-12-14

江西,为何能成为语文课本里的“常客”?她有何魅力让游客“近悦远来”?


前不久,央视新闻连发3条推文推介江西,人们忽然发现,原来江西才是妥妥的“语文课文收割机”。小时候反复背诵的许多千古名句,竟然写的都是江西。

江西不仅人文荟萃,风景也堪称一绝。江西籍大家巨擘灿若星辰,写入教材的江西风景令人沉醉。难怪网友感慨:这辈子总得去几次江西吧!

江西,为何能成为语文课本里的“常客”?江西有何魅力让游客“近悦远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江西,三面环山,一面向水。有山、有水,必有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李白一生5次来到庐山,写下了40多首诗词,对庐山的喜爱可见一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上册)枕江而立的滕王阁,千百年来引无数人登临饱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引发无数共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上册)稼轩居士闲居江西留下的作品,至今脍炙人口。

……

不仅如此,钟灵毓秀的赣鄱大地哺育出了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朱熹、姜夔、汤显祖、宋应星、詹天佑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或文章或诗词或事迹被写入了各年级语文课本,成为无数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江西山水真吾邦。美哉,江西!

龙虎山风光。

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我国四川和江西,向来是产生大文学家的所在。”江右文脉流淌千年,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单就文学而言,江西可谓“名家巨擘贤材荟萃,鼎钟野瑟相激百世”。

江西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千百年来江右文脉盛行的秘诀又是什么?

经世致用治学之道。“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江西文化繁荣,应归功于教育事业的发达。尊师重教、奖掖后学,是江西人的优秀传统。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成就了江西良好的学习风尚。

“江右书院冠华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誉满天下,培养了大批道德文章俱佳的名士。教育的兴盛也推动了科举的发达,“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一门数进士”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等成为美谈。

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文坛英才荟萃、名家辈出,如群星璀璨,光耀中华。不仅如此,每当国家危难之际,江西士人总有舍生取义之举,表现出铮铮铁骨。文章与节义并重是江西士人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以诗而言,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黄庭坚创立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诗体,王安石创半山体;以词而言,晏殊开创“西江词派”,姜夔创立格律词派;以文而言,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时人盛赞江西:“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

以节义论,南宋洪皓出使金国,被拘十五年而不忘故土;宋末元初,江万里全家投“止水”拒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谢枋得一门忠烈,毁家纾难,谥号“文节”……这些名士的事迹和品格流芳百世,给江西留下了光彩照人之笔。

艺术造诣独领风骚。黄庭坚的书法注重险峻和古拙的气息,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明代汤显祖高扬“性灵”旗帜,创作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剧作“临川四梦”;明末清初画坛奇才朱耷,号“八大山人”,开创清代以来的大写意画派;清代蒋士铨精通戏曲,被称为“乾隆曲家第一”。

除此之外,弋阳腔、采茶戏、兴国山歌、傩舞……宋明清时期的江西艺术领域成就斐然。一个个文艺奇才叱咤风云,一批批文艺巨作迭出,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不朽篇章。

美丽的婺源。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礼服让人眼前一亮。这套名为“星耀”的服饰,包含了青花瓷和牡丹等元素。白与蓝的主色调象征着中华体育精神,而青花瓷则闪耀着浓浓的江西元素。

在历史上曾留下深刻文化印记的江西,在新时代如何承担起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文化华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又该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探究文化“追溯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知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文明探源和历史研究。前不久,《江右文库》首批成果“方志编”问世。这是江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对秦汉以来至1911年的江西文献做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江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孕育了万年稻作文化、三千年青铜文化、千年陶瓷文化、千年书院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遍布。唯有寻根问底、探源溯流,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不断推动赣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中秋国庆假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一件罗汉陶瓷雕塑成为当地最火爆的打卡点之一,因雕塑作品衍生出的表情包,“无语菩萨”强力“出圈”,在网络上刷屏。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5万余件的珍贵藏品中,一件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雕塑被一群年轻人热烈追捧,让许多本地人表示“很突然”。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过,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历史是不断延伸的。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也是未来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不仅仅是为了观察过往、知晓前事,也是为了认识现在、定位自身,更是为了展望未来、满怀希冀。

让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让传统文化有温度、接地气,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兴趣,从而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推动文化“走出去”。在景德镇举行的2023战略传播论坛上,200余位中外嘉宾共话文明交流互鉴,零距离感受沉淀千年的陶瓷文化。约旦驻华大使说,“陶瓷不仅是艺术,更代表着文化”。泰国驻华公使衔参赞坦言,“深感景德镇不仅是江西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文化对外传播,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铿锵有力。承办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等文化交流品牌持续打响,《用china讲China》《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新时代,江西的文化更加频繁地走向世界,江西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地传播海外。

行走在赣鄱大地,在万年遗址前探寻人类早期文明、在千年汉代文物前一睹神秘真容、在百年革命圣地前感悟红色文化魅力。越是徜徉其中,越会深切感受到,江西文化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香,越品越有味道。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译者
千年古村的重生密码
94岁“不躺平”的章金媛
瓷博会里遇见不一样的景德镇
王卓超勇闯九道生死关
最美乡村讲好体育故事
“捅”落敌机的上高老兵
为神山烈士寻亲记
乡村旅游的破圈之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