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云制造’之路”

2017-02-22 造奇智能刘成军 造奇智能


【编者按】:在2月20-21日举办的2017工业互联网峰会上,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分享了航天云网试水19个月之后的效果和心得,“取得了初步效果,有了一些感悟,坚定了信心,开阔了思路”。



在21日下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上,航天云网副总经理柴旭东对航天云网的业务结构和运行逻辑进行了讲解,结合起来看,能够看清这19个月的发展脉络和成功。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


 

2015年,GE向全球制造业企业开放Predix平台,业界对于“工业操作系统”的期待怀着不同的复杂心情,一方面,“1%的威力”已经凸显其潜力价值,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红利”的制造企业必须要抓住这次产业机会;另一方面,平台的规模属性带来的风险与其收益旗鼓相当,越使用越依赖,以至于无处可逃。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巨大投入和战略性前瞻布局,不是每家企业敢于操盘的。


所以,国内智库也有成立中国自己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呼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在人民邮电报刊文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制高点,主张旗帜鲜明地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作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谁控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谁就具备了实时跟踪、优化配置甚至是全面掌控全球工业制造业发展命脉的实力。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全球领导权竞争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基于自身优势和行业资源、产业积累,央企航天科工推出“航天云网”,俨然从一开始就是“国家队”;拥有三一强工业背景的树根互联推出“根云”,宣称打造“最具客户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亦毫不示弱,在互联工厂样板基础上打造COSMOPlat,欲成为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

 

关于工业互联网模式,仍在探索期,[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将持续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化。

 

任何事物发展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理念,[航天云网]依托的是“云制造”理念。

 


何为“云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团队自上80年代从两化融合开始,在2009年提出了“云制造”理念,在国家863支持下开始做试点。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智慧化和新兴制造技术智慧化的快速发展,他们2012年就开始把云制造也推向了云制造2.0。

 

李伯虎说,智慧云制造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的模式就是由原来的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基于泛在网络以人为中心,互联化、服务化、个性化、社会的一种智慧制造新模式和新手段。



智慧云制造概念模型就是有制造能力、制造资源、有制造云池,有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一个核心支持就是知识和智慧,为了达到给制造资源的提供者和服务者和运营这进行服务,它必须有接入和接出两个过程。所以,云制造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基于各类网络组合的人、机、物、信息融合的新型制造互联网。另外,李伯虎院士阐述了云制造技术的六大特征:

 

制造资源和能力数字化:就是把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属性和静态、动态行为等信息要转变为数字数据模型以进行统一的分析、规划和重组处理。第二、把制造资源和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以后,形成一个用数字化技术控制、监控、管理的制造资源和能力,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管理软件等等。

 

互联化:就是要把物联网和CPS技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最新信息技术,把我们的软件制造资源和能力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透彻的接入和感知,来支持全生命周期的活动。


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把物理制造资源构成多个相互隔离的封装好的虚拟器件,多个物理制造资源和能力也可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第三个就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再通过服务计算技术进行封装组合,形成制造活动所需要的按需使用服务。也就是说,通过云制造资源能力的按需组合服务,实现分散资源能力可以集中使用。通过它的按需拆分服务,实现集中资源能力可以分散使用。

 

资源和能力的协同化:通过协同化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这些云制造服务的模块能够全系统、全生命、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协同。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构造所谓虚拟的企业组织。


制造资源和能力的智能化: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来支持整个系统两个智能化,一个是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一个是制造资源能力本身有一个生命周期,从它的结构件一直到完,所以为这两个生命周期服务。这就是目前云制造系统跟以前的信息化系统有什么不同。


服务化:云制造服务对象是制造企业的用户和制造产品的用户这两个用户。具体的服务有认证、设计、生产、加工、实验、仿真、经营管理。产品出来以后,运营、维修、集成都是服务。它的特点也就是说按需动态架构,互操作、协同、网络化的异构融性的横向纵向的集成,超强、快速、无限能力,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制造,这就是云制造技术的服务特点。




当大央企在云端“遇见”万千中小企业

 

与GE走大企业大集团的应用路径不同的是,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对中小企业的青睐。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表示:在中国制造业体系中存在着97%中小企业,他们的特点是缺少资金和技术实力,无法独立开发云平台,这样反而可以借力大型企业开发的公共云平台及其所整合资源,实现快速进化,不至于落后被淘汰。同时,这也意味着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用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的话说就是“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云制造’之路”


高红卫认为,私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心情更为迫切,接受新事物的阻力更小,创新意愿更强烈,创新阻力最小的企业最容易从传统制造时代过渡到云制造时代。而经营业绩好、企业发展成就卓著、市场地位牢固的大型企业,最有能力和资源,但是数据显示它们运用工业互联网方面不积极、不主动,甚至犹豫不决。

 

从2016年航天云网的注册用户与活跃用户证实了高红卫的判断。在所有60万注册用户来看,90%以上的都是私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发生在航天云网的主要业务集中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计量检测、产品试验协作,以及工业品采购、其他业务6大类。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大央企通过自身资源牵引超大数量的长尾中小企业,一方面不断利用自身优势和众包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三哑”改造(哑设备、哑岗位、哑企业),并提供各种云化能力和工具;同时,与中小企业的互动也不断的柔化自己庞大的“身躯”,当大型组织持续融入中小企业的灵活基因,也会变得轻盈而美妙。

 

2017年,航天云网将继续深耕中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市场,预期将达到100万数量级的注册企业。同时启动工业大数据及其应用业务,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数据与平台安全性。

 

航天云网副总经理柴旭东在之前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我们实际上采取了类似于消费互联网的一种模式,围绕适应互联网经济尤其是已经逐步开始的共享经济模式,在企业层形成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共享与网络效应,为企业能够通过网络使得产品和技术配置实现交易、并能充分使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为此,在未来业务构成中,航天云网将借鉴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做法,针对在云端注册的企业开展信用认证,强化在线交易主体的合法与合规;同时为了促进交易顺畅和安全进行,将启动云端第三方支付与金融服务,目前这两项重要工作正在筹备中。

 


航天云网将走向何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国家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作为央企,航天科工和航天云网承担着推动“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制造业落地,深化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担负着国家对于制造业平台上的“双创”计划。航天云网希望能够在工业互联网上云端重构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实现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和利益共赢。


在笔者看来,航天云网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围绕云端产业生态,逐渐形成由国家推动向市场与商业驱动的转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共赢生态,实现航天云网平台演进。

 

交易平台:包括形成线上交易闭环,做大公有云和国际云企业数量和交易规模,深耕潜力的垂直行业门类,携手更多地方政府及园区,落地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双创平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支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开拓更多线下创业空间,自筹和募集更多资金推动产业并购和创业投资;


智能化服务支撑平台:包括协同制造云软件、云端企业信用认证、云制造质量星级认证、云端第三方支付及金融、工业互联网学院教育等。



——————————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共建共享智能制造生态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