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国研中心《工业4.0》报告始末及主要观点

2017-03-21 刘成军 造奇智能

“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

[ ZaoQ造奇产业新媒体 | 价值阅读倡导者 ]


318-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高层论坛]发起于世纪之交2000年,至今经历了18年的春秋。以国家智库之名,约请国内、国际政产学界齐聚北京,就中国、世界重大关切问题表达看法,激荡思想。

 


在论坛正式开始前的17日下午,专门有一场预热会议工业4.0课题发布会,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博世集团联合发布了《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下简称《工业4.0》)研究报告。

 


本次发布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石耀东主持。来自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大学、机械工业联合会、华为公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博世中国等机构的专家与会并参与讨论。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了解,《工业4.0》调研项目于20158月正式启动,由双方组织最高负责人、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和博世集团董事长邓纳尔担任项目负责人。

 

从整个报告发起、团队搭建及调研过程、报告发布所有流程来看,合作双方都非常重视,据了解,课题组专门组织团队成员奔赴德国、奥地利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德国博世集团中央研究院及其位于德奥两国的多个重要工厂、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机构,并与一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了深度交流,以此获得直接观感和启发。

 

2016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在《中国发展观察》第10期杂志上刊发了《对德国工业4.0的几点新认识》的观察文章,记录了在德国深入工厂一线考察和深度交流之后的新认识,笔者曾在[军观察]公号上转发过此文章,阅读量超过4000人次,属于此公号阅读量最高层级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

总负责人:李伟

执行负责人:隆国强

课题组组长:赵昌文

课题协调人:王晓明  宋紫峰

执笔:宋紫峰(石耀东、王晓明参与讨论)

 

《对德国工业4.0的几点新认识》中提到几个观点,笔者意向深刻。本文摘录几个“新观点新认识”:

 

1、  工业4.0更多是“进化(evolution)”而非“革命(revolution)”。很多一线管理者认为,工业4.0可以被视作精益生产方式的延续。

2、  要实现工业4.0,最关键因素是人,最难也是人。Bosch提出,对工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最终目的是给员工及管理者更好的决策支持辅助,效率提升最终还要依靠人的决策和行动。

3、  工业4.0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一线管理者认为,欧美国家要真正实现工业4.0,至少需要15年时间。

4、  工业4.0的应用进展,在不同行业中差别很大。在工业元器件制造和汽车制造两类行业发展较快,在医药制造等行业明显滞后。

 

以上新认识可能在现在看来没有那么多“重磅”或者亮眼,但这个阶段性报告所呈现出来的新认识都是实际中沟通、深入观察中总结出来,在2016年国内工业4.0火热疯狂的当口,不失为一股清风,为狂热的大脑注入清醒。

 

到了20173月,课题组进入课题成果意见征集及发布前的准备工作。据[造奇智能]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召开两场座谈会,约请业内专家及课题特约顾问,对《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备注:此为当时课题报告的名称)作最后修改意见征集。

 

据当时会议记录,Bosch中国区总裁陈玉东,业界专家郭朝晖、林雪萍、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等涵盖了产学研政代表人物与会,对工业4.0本质、适应国情、人才支撑及工业4.0方法等方面提出各自见解。

 

3月上旬紧锣密鼓的完善之后,本报告联合组织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博世集团在17日下午隆重发布。

 

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中国工业、制造业部门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未来十年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即是我国工业、制造业决胜转型升级的十年,也事关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

 

从整个完整报告来看,发起此次长达一年半的课题调研,清晰了解工业4.0对于德国的意义,旨在“如何从理念到体系借鉴德国工业4.0,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显得很有意义。”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也是远赴德奥、深度调研目的之所在。

 

对于每个国家来讲,制造业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如何基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实际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略国策及推进路径,考验着政府、智库及企业家们的智慧。

 

从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最终版《工业4.0》中,清晰描绘了中国制造业在工业4.0坐标系中的位置。一、“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2.03.0过渡的阶段”;二、“中国制造业尚缺乏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产业综合体”,这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尤其是“兼具各种能力的顶尖企业或产业综合体,导致在全产业链、全环节上推进工业4.0的能力依然欠缺”;三、中国制造业推进工业4.0的能力有限;四、中国制造业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能力不足;五、中国借鉴工业4.0推动制造业升级缺乏系统性的体系支撑。

 


基于以上制造业总体状态,《工业4.0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分别提出了宏观目标、微观目标及中观目标。其中,面向整个制造业的宏观目标是推动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包括增长驱动力、价值网络、智能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的子目标,力争2050年成为世界智能制造强国;针对微观企业来讲,主要是强化应用工业4.0相关技术,通过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改善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观层面主要聚焦于各个细分行业,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进行有区分的升级。

 

在报告的最后,课题组提出了“三步走”路线图。第一步利用3-5年的时间,着眼于“补短示范和全面追赶”;第二步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重点突破、缩小差距”;第三步在10-15年实践基础上,最终实现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全面超越”的核心追求。 


备注:关于《工业4.0报告》核心内容的缩微版,请查看[造奇智能]今天同期推动的文章。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