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约不上武大敦煌展,看这些纪录片一样震撼


敦煌,是清末民初在中国西北部荒漠中发现的千年前人类宗教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近一个世纪风靡全球的国际显学。


武汉大学、敦煌研究院主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百余件珍贵展品“出窟进山”,共展出极具代表性的敦煌文物、壁画、复制洞窟168件/套。



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万林艺术博物馆(含三楼咖啡厅)7月27日起暂停开放,8月3日(周三)恢复开放。期待已久的小玩内心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今早立马预约了,坐等中签👀


即使看不了武大敦煌展,线上云看展(http://wenbo.gao3d.com:3000/wwwroot/enter.html)/观看纪录片也一样震撼;先看纪录片再看展,也会有更深层的认知。



《敦煌》


该片从敦煌的传奇发现讲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和文化宝藏,诉说了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也记叙了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摄像机对准敦煌和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将那些被遗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主创人员力求奉献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面纪录敦煌地区1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敦煌:生而传奇》


纪录片沿着东汉到现代的历史脉络讲述着属于敦煌的故事。观众看到了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也看到了名垂青史的大英雄,看到了狼烟四起的王朝战争,也看到了繁荣辉煌的丝绸之路。



片中选取的五个故事,抓取了千年敦煌的成长阶段与转折点,有百废待兴之际,亦有佛教鼎盛之期,勾连出丰富而有层次的动态历史景观。


每一个故事都能够带给观众直观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推动历史的无数双手,揭开了辉煌敦煌的传奇面纱。



冯小刚配音、艾美奖跨国团队精诚制作、中外学者联手解读在《敦煌:生而传奇》中,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仅能帮助观众沉浸其中,体味历史的厚重感,也能带领观众从故事中抽离出来,俯瞰历史全景的面貌。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


大唐时期,佛教文化兴盛,石窟,大佛营造不断,但规模最大的,唯有莫高窟。在现存的492洞石窟中,约有半数建于唐代。



莫高窟中烨然生辉的中华文化,乃是世界工艺美术之极致,同时莫高窟中还存有大量的古文书,可谓艺术性,学术性兼备。



今次,包括为公开的石窟在内,将为观众呈现30洞石窟的美之全貌。首次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并公开30个洞窟的敦煌壁画




《敦煌画派》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重新发现,中古时期一千多年的壁画、彩塑改写了中国绘画史,引发了当代中国画家长达70年的“本土西行”。《敦煌画派》用大量史料和现场采访,真实展现了20世纪中国美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敦煌画派》甄选了莫高窟横跨10个朝代的经典壁画和雕塑精品,由中外一流的敦煌学者和美术家作权威解析,高度提炼和归纳了敦煌艺术精神,为敦煌画派立言立论。



让敦煌图案走进当代工艺美术设计,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这是常沙娜教授60年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父亲、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毕生的夙愿。




《敦煌伎乐天》


《敦煌伎乐天》是国内第一部集中展示敦煌古代音乐舞蹈遗存及演变发展的纪录片。该片系统挖掘整理了莫高窟、榆林窟壁画中数以万计的古代乐舞图像,全面展示了中古时期上下1000多年间中原和西域的音乐舞蹈发展历程,生动再现了佛国世界和世俗乐舞的壮丽景象。



在浩瀚的壁画人物中,伎乐形象是舞蹈造型动作最丰富、最生动的精华部分。所谓伎乐天,就是在天宫演奏音乐,载歌载舞的乐伎。



在敦煌壁画中,手持琵琶、边弹边舞的画面达数十幅,塑造了各种独特的平面“舞弹”造型,特别是背弹、拧身横弹、反弹等舞姿造型。




《我在敦煌》


《我在敦煌》是一部聚焦心在敦煌、工作在敦煌、生活在敦煌的人文群像。他们有因热爱敦煌文化而受到召唤,投身敦煌的年轻人,有莫高窟的守卫者,还有世代居住于此的农耕原住民。



纪录片就是想去探究每个人心里的敦煌,探究芸芸众生是如何守护心中的“净土”——敦煌,又是如何被敦煌所守护。本片采用纪实的手法,长时间沉浸式跟拍,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开始,看他们如何劳作,如何爱,如何坚持,如何取舍。



如同敦煌绝美壁画里描绘的大量的世俗生活,那些千年前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时间流转至今天,依然深烙着敦煌的文化印记。那一份独有的人情味和烟火气,那一份深入骨髓的坚守和乐观,是每个人心中共同的敦煌




《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看了这么多纪录片,有谈河西走廊历史的,有说敦煌文化沿革的,也有探讨石窟壁画的,但是专门拍敦煌美食的你看过吗?每集通过不同的主题溯源敦煌美食文化,串联地道的美食制法和动人的人文故事,还原敦煌千年传承的人间烟火



在敦煌藏经洞文献及敦煌壁画中,有关饮食的史料达到700多种,从食材、菜肴、佐料、调料、饮品、瓜果,到餐具、餐制、歌令、酒令……无一不备。



这里不但荟萃了东西南北各种饮食品种,还吸纳了各种不同的饮食礼仪,成为华夏饮食文明的“活标本” 。纪录片正是为了带领大家溯源敦煌美食文化,将这份跨越千年的美好献给大家。




《敦煌乐器·乐从画中来》


2018年4月起,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开发项目启动。该项目历时8个月,由全国各地的民乐制作大师仿制敦煌壁画古乐器97种,245件,将壁画乐器图形做成实物,“复活”千年敦煌音乐盛景。



基于此次乐器复原制作,本片记录了乐器由图形成为设计图纸,再成为实物用于演奏的全过程,讲述了琵琶、花边阮、箜篌、雷公鼓等敦煌壁画乐器的前世今生,成为这项抢救性复原开发工程的见证。



这一部重点是敦煌乐器的复原。琵琶、阮咸、筚篥、雷公鼓、古筝、箜篌、方响、胡琴等等,敦煌壁画里的乐器根据史料被复原,音乐与绘画相连,延伸了敦煌无穷的魅力。




真正的敦煌,敦煌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正是每一个个体对敦煌的坚守和传承,才是敦煌得以穿越千年而始终光芒四射的根基。


纪录片观看方式WANFANTIAN

关注我,在公众号后台

回复“敦煌纪录片

即可获得观看链接


出品:玩翻天

本文为玩翻天综合整理

部分图片源自商家及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

玩翻天小管家微信号:wanfantian8







95%的森林覆盖率,送来了23℃的高山凉风南北坡茂盛的绿植,造就了空气湿度50%的山原环境走在山里,大概会连皮肤都变得水水润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