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颁布《断酒肉文》的“菩萨皇帝”梁武帝,晚年是被饿死的?

释善哉 觉悟号 2023-11-30

梁武帝是饿死的?

大家对梁武帝应该很是熟悉,他贵为君王,却崇敬佛教,护持三宝,解经释论,多次舍身为僧,制断酒肉文,提倡震旦宜素食……可谓世间明君,佛门功臣矣。

然对他人生之最后,想必大家也耳熟能详:惜饿死矣。

果真如此吗?

文/释善哉



梁武帝生平概况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时代南梁开国皇帝,庙号高祖。

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寿终86岁,长寿皇帝中,位居第二。

萧衍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据《南史•梁纪中•武帝下》记载:“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

萧衍不仅勤学,又多才多艺,学识广博,《梁书》卷三《武帝本纪》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

萧衍还勤政爱民,登位天子,改革时政,国家兴旺,经济繁盛,颇得人心。

钱穆于《国史大纲》云:“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亦云:“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习儒、奉道终信佛



萧衍最让人熟知的,是他的宗教信仰及归信佛教后对佛教的巨大贡献。

萧衍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述三教诗》,《广弘明集》卷三十一)。

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舍道。

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

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

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

萧衍本人归佛后,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

在萧衍发表《断酒肉文》前,汉传佛教“律中无有断肉法”,他把佛教五戒中的不杀生引申为素食,颁布了《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自己也行素食,开启了汉传佛教素食的传统。

圣严法师在《律制生活•佛教的饮食规制》中亦谈到此:







“制断肉食,皆出大乘经律,小乘国家未能见到大乘经律,故未断除肉食。

即在我们中国的佛教,从东汉开始,直到梁武帝时,所有的僧侣弟子,均未断除肉食,到了梁武帝舍道信佛,听了《涅槃经》以后,便极力主张素食,从他本人开始,并劝一切僧俗佛子,皆断肉食,他以朝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所收的效果,自然很大。从此之后,中国佛教的素食主义,也就形成风尚了。”







到了晚年,萧衍经常日食一餐,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

他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的牺牲,这是有违儒家礼法的,但他坚持推行。

他还正式受戒,据《续高僧传》卷六记载,他于天监十八年(519),“发宏誓心,受梵网经菩萨戒”。

萧衍本人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

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

他的佛教撰述,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单独列出)、《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槃经疏序》《断酒肉文》《述三教诗》等。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

他对外国僧人的译经,非常支持,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僧伽婆罗传》,《续高僧传》卷一)。

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

萧衍和国内僧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

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

他还广造寺院,所建寺院,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在萧衍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由于梁武帝对佛教的至诚奉持与大力扶持,后人称他为“菩萨皇帝”。



梁武帝是饿死的?



无论是学术文献,还是民间传闻,说到他的最后一着,都认为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叹恨含悲,饿死台城,凄惨至极”。

一代明君,一位心地善良,多有懿行,又虔诚奉佛的修行人,最终竟以如此而终,令人扼腕叹惜。许多人由之而辟佛教,疑因果。

那么,他的最后,果真如此吗?

笔者对此多有疑惑。后查阅资料,方知饿死之说,谬矣。

首先,周安士于《万善先资集卷三·辨惑篇》言:







“考之《通鉴》,侯景攻陷台城,见武帝在太极东宫,神色不变。景不敢仰视,退告王僧贵,有‘天威难犯,不敢再见’之语。

上鸡子数百枚……焉有数百枚鸡子在旁,而可称饿死耶?噫,仲尼之世,作史者已无直笔,安望末世史官,不随俗为毁誉乎?”







又云:






“定业难转,内典中具言之。台城之变,无容致疑也。

志公禅师将示寂,诣内殿别帝,帝大惊,因问国祚修短。师不答,但指喉及颈示之,盖指侯景也。帝不悟,又问。

师曰:‘老僧塔坏,则陛下社稷亦坏。’师灭,帝为建塔于钟山,工既毕,帝忽思曰:‘木塔其能久乎?’命易之以石,冀其久远。拆塔甫完,而侯景兵已入矣(见《护法论》《金汤编》及《旧通鉴》)。数之前定如此。”







再者,《资治通鉴·卷一九五》,言梁武帝终时,自语“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第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于《竹窗随笔·正讹篇》专门评论“梁武帝”一事,其文曰:

“史称武帝好佛,饿死台城而佛不救;因此病佛,此讹也。武帝味道忘食,常持一斋;或遇政冗,则漱口以过。临终不食,乃其平日素守。且御宇五旬,历年八秩(当时已86岁),功满意足,安坐待尽,正视死如归,非饿死也!

侯景见帝,流汗噤口,摄于神威之不暇,岂能致之死乎?

后人辩者,以饿死为宿业,此论虽是,但未知饿死二字,乃嫉佛者过为之辞,欲借以阻人之进耳!今此发明帝不饿死,足破千载之惑!”

由上所述,可知饿死之说为谬,灼然无疑。原因总结如下:

一、武帝平常即日中一食,临终不食,乃其平日素守。

二、侯景攻陷台城后,入宫见武帝,见到86岁高龄的萧衍高坐在太极东宫皇位上,神色不变。

武帝没有说一句话,侯景就已经汗流浃背,不知所措了。

侯景行以臣子礼节,并立即退出了武帝的寝宫,回首对他的心腹之人说道“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王者之气吧!这不是我所能拥有的”。

侯景始终不敢枉杀梁武帝,只是把他软禁起来,并再也不敢觐见梁武帝。

三、萧衍身旁有侯景献的数百颗鸡蛋,岂有数百枚鸡子在旁,而可称饿死耶?

四、定业难转,内典中具言之。台城之变,无容致疑也。

五、言“自我手得,自我手失,亦复何恨”,可知他当时之平静,安详,并非含恨叹悲。

由上可知,梁武帝视死如归,安坐待逝,非是饿死矣。

同样对饿死之说持反对观点的,今有弘化社杂志2009年第4期所载《试论梁武帝崇圣护教的因果观》,作者佛子批判武帝饿死之说,证明其为误传、讹传。

同时,文中还说武帝所谓数次于寺庙舍身为奴,宫内皆以大量金钱赎回,亦是误讹,因为寺庙没有奴隶制度,因而没有收人为奴,可以钱赎之说。只是武帝去住几天而已。

另有台湾释谛融法师,因看到某杂志社出一书,提及到“梁武帝被禁而饿死”,觉其误以欲以明之。

于是写信给此杂志社,期以更正。信不长,却情真意切,现附录如下:







梁武帝是饿死吗

敬启者:阿弥陀佛!

后学对贵社推行种种之教化事业,颇感欢喜,祈愿贵社能保住初心,广益有情。今年,后学恰有一因缘阅读到莲池大师评论“梁武帝”一事,始知历史上所谓被侯景拘禁饿死之事,实待商榷。其文曰:“史称武帝好佛,饿死台城而佛不救;因此病佛,此讹也。武帝味道忘食,常持一斋;或遇政冗,则漱口以过。临终不食,乃其平日素守。且御宇五旬,历年八秩,功满意足,安坐待尽,正视死如归,非饿死也!侯景见帝,流汗噤口,摄于神威之不暇,岂能致之死乎?后人辩者,以饿死为宿业,此论虽是,但未知饿死二字,乃嫉佛者过为之辞,欲借以阻人之进耳!今此发明帝不饿死,足破千载之惑!”(《莲池大师全集七·正讹集》“梁武帝”页4103)武帝日中一食之事,可参《大正藏》52册。唐道宣律师撰集之《广弘明集》卷四,其曰:“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十九年日唯一食,永绝辛膻,帝茹素向道之心情,可参其撰之《净业赋》。”(梁武帝常年日中一食,八十多岁时,功满意足,视死如归,安坐待逝。)以上拉杂数语,实仍待发心者深入研究此一史事。而贵社所印《历史感应统纪语译》一书,207页亦提及“梁武帝被禁而饿死”,末学私忖,倘若能将此一史事澄清,岂不美事一桩?然末学才疏学浅,杂务阻业,故望诸大德发心为之。坊间,乃至学术界,对佛教的认识不深刻,亦难真切,以往曾有南华大学教授颜简文者,撰《梁武帝》一书(东大出版),然末学未曾拜读,亦不知其论文方向。有心深入此事者,或可考之。冒昧提笔,还望海涵。顺颂时绥

释谛融合十







以上即是本僧对于“梁武帝饿死之说”此一迷雾的层层剖析,查阅许多资料后,吾心释然许多。期望此番努力,能还历史以真实。
文章来源丨磨镜台
图片来源 | 十愿
今日推荐

🔗世界离我们很近丨正慈法师:带着目的的旅行,本身就是一本书

🔗为困境师父和老人的冷暖全力以赴丨他们竖起大拇哥,放在心口,深深鞠躬......

🔗做一个幸福的敲钟僧!明海法师2005年日记

🔗功裨学界!北京大学湛如教授英文著作《随方毗尼:敦煌佛教律仪文献研究》在荷兰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