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学生跑路这件事,符合人性,却不符合道义【CK47】

2017-05-14 CK47 校长运营圈
大家好,我是校长运营圈专栏作者CK47。


最近,青藤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老师秘密拉拢青藤其他老师,计划暑假出去单干。不幸的是,他的计划因我们的提前发现以流产告终,但这并没有降低多少青藤的损失——他的大部分学生都被他带走了。


青藤历史上这种烂事也不是没有,但都没什么影响,不过这次不一样,因为这个老师是青藤带学生最多的老师,例会夸,年会夸,各种宣传也是他。


先看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吧。


全文共计4600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目录

一、事件回顾

二、自我反思

三、行业呼吁



事件回顾


4月24日,开完会,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老师把我叫到一边,偷偷和我说,听说数学A老师和运营B老师正在拉拢其他老师,打算暑假把学生带走,还给我看了信息截图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有点惊讶,但并不意外。A老师这样的情况估计好多机构都会有,课教的不错,学生也不少,但是由于个人性格和能力问题无法进入管理岗工作,所以越来越没存在感,抱怨逐渐增多。B老师就有点意思了,学历很高,但工作能力一般,在很多岗位上尝试过也没有做出突出的成绩,我和UncleW还一直为了B老师的工作安排发愁,总感觉现在的岗位上浪费了他的学历。其实很早前就有老师和我反应过B老师有问题,说他热衷于和各个老师联络感情,不过我一直没当事,毕竟自我感觉B老师和我们关系“很不错”,不可能做出坑自己的事吧。


看来自己还是too young


既然有截图坐实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当天是周一休息日,我出门给正在休假的UncleW打电话,把这个情况一说,他也懵逼了,一分钟没说话。后来决定先不声张,因为不知道涉及多少人,晚上大家开会说吧。


当天晚上开会,又找相关人把信息核实了下,确定没有冤枉人,决定第二天动手。


25号中午,我和UncleW先去找运营B老师谈。UncleW脸色很难看,毕竟他和B老师天天接触,工位很近,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估计不会太爽……



B老师进屋的时候,屋子里的气场低到了冰点,他基本也明白怎么回事了。最后还是我在谈,UncleW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我也怕他控制不住动起手来太丢人现眼。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其实就没啥好撕逼的,很快谈完,我回其他校区工作,UncleW监督B老师删除微信和qq的工作信息(运营工作,这类信息比较多比较重要)。这个环节,让UncleW彻底震惊了:人怎么能黑暗到这个程度。


B老师不光把青藤所有老师都加了qq,还按学科分组管理;不光在职老师,连离职老师都不放过,给离职老师单独拉了群,经常在里面骂;他们把联络的老师单独拉了群,我们所有的运营资料,包括试卷,活动计划等,都会被备份到这个群里。更搞笑的是,他们还会及时对青藤的运营核心运营数据进行评价和讨论,比如“今天青藤去XX地推了,效果不好,问题是什么,我们怎么改进”。这复盘,怕是比我们自己做的都好。


群里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最近暂停拉人,人多嘴杂。


教育机构,啥信息想保密都太难了,毕竟女人多啊。


接下来,是A老师。当时我们已经通知教务紧急停了A老师当天的课


当UncleW处理B老师的问题时,老邢(合伙人之一)给A老师打电话(防止他们提前联系串谋),叫过来谈点事。不明就里的A老师还不知道反革命行动已经失败,还装的和没事似的。


开始A老师还和老邢诅咒发誓说没有的事,后来UncleW赶了过来,证据一摆,A老师立刻没话说了,整个人都在抖。后来都是UncleW和A老师在谈,具体情节我不知道,但当天晚上UncleW回复的结果是:A老师良心发现啦,承认自己做错事啦,愿意认错云云。


我们当时对A老师的态度是很怀疑的,但UncleW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不要记仇要包容,A老师在青藤创业之初就在啦,谁没有犯错的时候,他就是一时没找到方向,心思迷糊了,想明白就好了,他很真诚的认错。我们对他的关心也不够也有责任,而且也和他说他的期权和股权都折成钱给他等等。


本来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过了几天等来的不是A老师的道歉,而是学生的另外一个消息,A老师在青藤附近租了教室开课,并且把大量自己的学生都拉了过去


还真是人心叵测啊。


自我反思


很多正当的不正当的报复措施都想过,最后都劝自己,算了, 就当上了一课吧。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放纵A老师的很多个人行为。A老师之前教学数据和学生人数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老师,过去的一年之所以爆发,和去年初升高时期青藤的力推关系很大。因为当时A老师自己辞去管理工作,专心做教学,而且A老师是创业元老,我们比较放心,就给A老师在讲座和排课上很多照顾。随后,A老师逐步提出了自己学科品牌的概念“超人数学”,并且在自己的社群和社交网络上进行大力推广。在这件事上,当时我们是鼓励的,UncleW甚至和A老师说,社群做到一定人数,就给A老师注资开独立公司运营



2、其实后来一些问题逐渐浮现了,比如A老师发现凭自己的能力很难为他人带来有效的流量,也就能给自己转化几个学生,这时候青藤的运营部门想在他社群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活动他是非常抵触的。慢慢A老师的个人品牌推广行为越来越花哨,有些甚至比较敏感,比如把自己的小班课做成直播课,或者录制课程视频在青藤内部进行标价售卖等(没有经过公司允许)。


前一阵青藤生物组组长和我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只要某老师对学生足够负责,别的制度啥的不遵守我也能装瞎。在对待A老师的问题上,我们也犯了这样的错误。由于把A老师做的很多事都和“对学生负责”联系起来,在他的很多行为上我们都采取了“装瞎”的态度。不光个人品牌推广,还有排课、课程内容设置、教材使用等等。种种放纵的结果是给他了一种“没人能管我,靠自己就能活”的感觉。我们调查了一下,他所谓的个人“招生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大部分新增新生都是青藤内部学生转班或扩科而来,真正的从自己的社群、靠个人品牌影响力转化的并没有多少。


3、当时紧急叫停了A老师的课,当天晚上我们就安排了相应的老师接班,但结果并不理想。这里不排除A老师在学生中的舆论优势,对学生们说一句“别了,我可能再也看不到大家了”,再骂青藤两句,表达下自己被机构长期压榨的委屈及愤怒,单纯的学生绝对会群情激奋的跟他走,这时候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绝对是正义的化身,而且学生绝不会想老师这么做本质上无非是想多挣点钱。家长倒是都看得明白这些烂事,怎奈高中生主见太强,即使我们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本学期剩余课时学费全免,大部分家长的回复也是“虽然希望孩子继续在青藤学习,但是还是要问孩子的意见”。


虽然这么说,但是在接替老师的设置上还是有问题的,A老师是一个上课比较有激情的男老师,而接替的三个老师均是女老师,而且上课风格和A老师差距较大,没有给试听的学生熟悉的感觉,学生的心理落差自然较大



4、A老师为什么会从值得信赖的创业元老走到这一步?客观的说,青藤也是有责任的。应该说,青藤的管理风格和制度设计原则都是有问题的,就是太过于注重平均,太强调“家”的概念,怕某些老师受委屈,对顶级老师的关注不够。原来青藤以一对一业务为主,老师创造营收的能力差距不大,但这两年青藤逐渐转型,班课营收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涌现出一些带班能力强的名师。而我们薪资体系并没有适应这种变化,虽然工资也会随着老师的带班人数和数据上涨而上涨,但增长幅度还是落后于老师创造营收的上涨幅度了,最明显的现象是老师带的人数不断增多,虽然老师的课时费变高,但老师能拿到的课时费占学费的比例却变小了。这时候,难免老师有想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革了班课薪资制度,增设了满班奖金,制度如下:



解释一下,就是按照老师某个班的续班率——退课率和班级人数二维指标综合评定老师的数据,每半年(寒暑假学期末)发放满班奖金。以上奖金指的是该班每节课老师能拿到的额外奖金(每节课一个半小时)。


通过这样的激励,能够让数据好、学生多的名师在学期末拿到相应的奖金激励。


5、这次事件,带给了我对四线城市教培行业重新的思考。一直以来,学而思新东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发现,四线城市也许永远也出现不了真正的新东方和学而思。新东方在四线城市也有校区,但普遍做的不算太好,学而思还没进入三四线城市。这两个机构名师出走的事发生的更多,但貌似对他们没有太多伤筋动骨的影响。这是因为,在一二线城市,他们的招聘难度非常低,每年有大量的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补充进来。虽然这些毕业生和名师比还是有差距的,但他们的成长速度足够快,而且一二线城市大机构的教师基数大,能够建设很完善的人才梯队。所以,一旦名师出走,留下的空缺很快有有能力的人补充上去,新东方学而思没必要为了留住老师开出太高的工资,所以我们诟病人家的“高离职率”可能在人家眼里根本不是事,养一批老人,得多花多少钱?


而在四线城市,即使是大机构,也面临很大的招聘难度。以“伪大机构”青藤为例,之前以一对一为主营业务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基本招来的老师培训后都能上岗。但是转向班课后,忽然发现招聘太吃力了,按照以前的标准招来的人都不行了,如果提高标准,就无人可招。在教培行业,大家都承认,真正的名师是招出来的,而不是培训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四线城市班课机构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名师,不能让名师出走速度比名师招聘速度还快,哪怕付出更高的成本。



可能有人说,高工资,养名师,这不就成了乐课力模式了吗?纯教师合伙制的乐课力模式能否跑通我是怀疑的,但我觉得四线城市机构针对各学科1-2个顶级名师的教师合伙人制度是可以探索的。之所以机构愿意让顶级名师拿走大比例学费,不光因为机构顶级名师最容易出走,更因为,顶级名师对下面老师的稳定性辐射作用很强——只要顶级名师在,其他老师就会知道即使自己想带学生走,也没那么容易,因为顶级名师+机构优惠能够留住大部分学生。


行业呼吁


道理说完了,想谈谈自己心里的想法。


大多数行业很难清晰评估一个员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从而员工一般不会拿自己的工资和给公司创造的收益做比较,以此衡量这个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而教育行业则不然:老师会清晰的看到,机构收了多少钱,给自己开了多少工资,这个比例是多么低。老师会愤愤不平:所有的收入都是由老子创造的,凭什么机构拿走了大部分?!


老师们看不到(或者不想看到)的是,机构的利润也就百分之十几。老师们想“学生交学费全部归功于我”的时候,也不会想,当初运营人员冒着暴晒发出一张张单页、被一个个家长拒绝,当初教务人员熬夜排课、为了咨询都吃不上饭,当初机构为了给大家招学生,对入口班全部免费,而没有给大家少开一分钱工资。


我从来都觉得,人有追求当然是好的,只是这个追求,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



工作这几年,有不少离职老师都和我谈过,累了,不喜欢,想换个活法,我能留的留,不能留的,带着祝福送走。也有老师直接说,想创业,自己也想做一个机构,说未来要超过青藤。我其实很高兴,因为我总觉得敢闯敢拼的人总是值得鼓励的,青藤发展太慢留不住你是青藤的损失。既然你觉得这个平台不适合你,自己闯没问题,无论我们是否在同一个竞争环境。我们的竞争者太多太多了,还怕多一个吗?


但是,你不能带走学生,不能向老东家抹黑脸、下黑手


我告诉招聘部门对社招老师的第一条考核准则是,骂老东家的,不要,要带老东家学生来的,不要。


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为我觉得,在这种人面前,青藤也会很快成为那个倒霉的老东家。


借校长运营圈这个平台,也希望呼吁全行业能够正视这个问题,抵制这样的行为。这种事并不光荣,虽然不犯法,虽然没人能拿你怎么样。


但要知道,人性重要,道义更重要。 


家长为何因3元钱与我大发雷霆?到底谁的错?【UncleW谈首问责任制】

为什么一起来的同事当上了教学(教务)总监,而我却还是专员?【UncleW】

北京新东方优能如何把班课教师离职率控制在10%?【小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