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善学者赢!中央媒体重磅点名深圳!这一次又赢得了全球掌声!

深圳梦 2019-10-08

近日,中央媒体新华社连续数篇长文报道走向未来的学习——全球视野下的“深圳奇迹”;告诉你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长这样!“洋学霸”也来淘“金”。这一次深圳这一次又赢得了全球掌声……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题:走向未来的学习——全球视野下的“深圳奇迹”新华社记者刘丽娜 蔡国兆 冯武勇


“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善学者赢。


       如果挑选中国现代化建设征程中的一个世界级学习型城市,很多海外人士的第一反应是深圳。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 






善学者胜,始终瞄准国际标准




“深圳充满‘全球思维的人’,他们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来深圳的教师劳拉·卡茨说,这座城市“快速、充满希望、潜力无限”。


站在城市的视角,深圳几十年向世界学习,在于擅长从多角度多层次“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毗邻香港、背倚南粤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深圳找准关键点,学习世界,取法乎上,在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城市中牢固树立自身所长。


“目前对人类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技术创新仍在信息技术。深圳已经是信息产业的全球生产、创新和交易中心。”深圳发展研究院院长吴思康说。


已经两赴深圳的“洋创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卡恩的看法如出一辙:“深圳是全球硬件创新的最佳地,没有之一”。卡恩目前正在中国筹划自己的第一个企业。


学习,让深圳出现了更多的第一。


信息科技、加工贸易、港口航运、生命健康……向国际标准学习,追赶超越,深圳形成了多个世界级的产业优势。


“我们不是社会的竞争者,我们是社会的引领者。”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作为扎根深圳的生命健康龙头企业,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在深圳华大基因总部,工作人员在基因测序实验室工作(2016年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学习,让深圳实现了更快的赶超。


连续24年,深圳出口额居全国内地大城市首位。


▲这是深圳盐田港(2016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目前深交所的各项指标在国际上已是前几位,在全国形成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市场集聚效应。”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利军说。


学习,让深圳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要有自信,要有眼光,要有决心和雄心成为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心。”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这样定位中国资本市场。




善学者强,把握“创新”金钥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深圳多年来的发展实践显示,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中国学习世界善于结合国情,将学习所得内在化、本地化、中国化。这一过程中,创新是关键。


学习与创新一体两面。学习可以促进创新,创新是高水平的学习。


曾经,国际舆论把深圳等同于“山寨工厂”。而今,华为、腾讯、传音、大疆……一系列深圳原创品牌在全球越来越响亮,世界早已改变对深圳的成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大报告的科学论断在这里得到印证。


过去五年,深圳连续入选国际权威的全球创新城市百强榜,是中国在关键领域领先的“枢纽”城市之首。


▲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2017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一名参观者经过华为公司展区(2017年3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城市排行榜》上,深圳多年居于首位,在高新制造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人口活力以及万人授权专利量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库分析显示,2011年至2016年,深圳的国际合作条约专利申请年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是日本东京的2.5倍,美国硅谷的3.6倍


▲参观者在“深圳大运软件小镇”园区内的柔宇科技公司观看该公司近年来获批的专利申请(2016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硅谷观察家、国际数据公司全球移动设备跟踪器项目副总裁瑞安·里思认为,从科技创新角度看,深圳和硅谷各有优势,形成互补。


随着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加快,深圳正在以新的方式探索源头创新,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深圳的创新力潜力巨大,将来对全球科技创新影响力将最大。”吴思康预言。




善学者智,变世界镜鉴为养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多年来,“深圳速度”是“中国速度”的代言。1980年至2016年,扣除物价因素,深圳GDP年增速平均达22.6%。2017年,深圳经济总量预计将成为继上海、北京后又一个跃入“2万亿元人民币”量级的中国大城市,相当于4个瑞典或波兰的经济总量。


从市民获得感看,深圳人均GDP超2.5万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正朝着更高收入阶段稳步迈进。


▲这是深圳市中心(2017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深圳人并没有在速度的光环中松懈。放眼世界,相时而变。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以国际为镜鉴,深圳敏锐把握“竞速时代逝去,竞质时代开启”的机遇,响亮提出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


放眼未来,深圳又富有远见地抓住了“标准”这一国际竞争的牛鼻子,全面构建“深圳标准”,率先创建标准化创新型城市。截至2016年底,深圳研制的国际标准累计达到1200多项。


富起来强起来的深圳不仅重视科技创新硬实力,也重视建设文化软实力。


大芬村,一个曾经的客家小渔村。


近30年间,大芬村从复制油画出售起家,不断升级创作、生产和销售链,成为全球商品油画的最大基地、融合中外的原创国际艺术社区。不久前,美国国会一个访华代表团慕名前来考察,惊异和感佩于中国原创艺术产业的活力。


▲游客在深圳大芬村油画步行街一家画廊选购油画(2016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大芬村的转型升级是深圳经济的一个缩影,”大芬美术馆馆长刘亚菁说,“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默默努力,经济不仅没有落下,反能保持领先,成为赢家。”


“城市代表未来。”美国知名专栏作家里奇·卡尔加德说,深圳是观察中国的一个最佳视角。


从最初只有3万多农民到1200万人口的大都市,从当年的“逃港潮”到如今的“回深潮”,几十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圳已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亮丽名片。国际观察家看到,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深圳在世界赛场砥砺奋进的强大推力。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人走进新时代的郑重宣示,也吹响了深圳这座改革创新之城迈向新征程的奋进号角!


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坐标

  这是2016年6月24日拍摄的深圳科技园片区。从主动融入世界,到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借鉴,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呈现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中国开放前哨的深圳,就是这种历史性变化的一个镜像。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一座城市的世界新坐标

  新华社记者刘丽娜 蔡国兆 杨骏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告。


  从主动融入世界,到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借鉴,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呈现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中国开放前哨的深圳,就是这种历史性变化的一个镜像。


国际创客的学习天堂




“这里有你想找的一切。”28岁的美国宾州大学研究生、墨西哥人瓦斯格韦斯步履匆匆穿过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一楼的“电子丛林”,来到楼上的HAX硬创加速器办公室,开始一天繁忙的创客工作。


楼下有土壤,楼上就开花。在这条“中国电子第一街”上,每一天,来自全球著名学府的创业者在这里孵化梦想,点石成金,走向世界。


▲这是2017年9月6日拍摄的深圳华强北赛格电子市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这些“洋学霸”眼中,深圳这座开放的年轻城市,是国际创客的学习天堂。


33岁的日本经济学者伊藤亚圣专门申请来深圳大学,潜心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他说,深圳“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城市氛围令人着迷。


在深圳龙岗区国际大学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已受聘来此。三年来,港中大(深圳)还牵手54家国际知名学府,打开了全球教育合作新局面。


在国际大学园的另一家学府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学,校长赵平说:“俄罗斯在理工科等方面希望增加与中国互动。”今年,这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重要成果的大学已正式招生。


▲2017年9月1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式开学,这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在开学典礼后自拍合影。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来自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暑期到深圳调研,他们不满足于隔洋观望,而要亲身感受和探究深圳成功的秘密。


全球高端知识人不断涌来。世界看到,过去五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新时代的全球化因子




“以往看华为产品,是看哪里在学习我们;现在看华为产品,是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瑞典通信巨擘爱立信公司的员工这样说。


华为,这家30岁的深圳企业,7年前进入世界500强,如今已经吸引197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合作,年收入60%以上来自海外市场。


▲这是2016年6月24日拍摄的深圳科技园片区。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深圳,像华为这样以世界为舞台的公司越来越多。更令人瞩目的是,许多年轻的深圳企业在悄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因子。


深圳的一张新名片——大疆无人机,其创始人汪韬就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弄潮儿。他在国内外都有求学经历,在深圳建立公司总部,吸引国际投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在北京举行新品见面会,大疆市场部品牌经理邓睿豪讲解大疆推出的“晓”Spark掌上无人机的手势操控调整位置等功能(2017年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深圳光峰光电,2004年从硅谷实验室起步,过去十年来建立了以1000多项全球核心专利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体系,开启了显示领域“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今年,深圳的公交系统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能源转型使这个城市环境更美。与此同步,在世界多个国家,深圳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巴已经成为当地一道新的风景线。


自2008年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评选的“设计之都”,深圳的文创设计已经跃入世界前沿。


今年9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深圳华侨城文化产业集团出品的原创虚拟现实电影夺得两项大奖,国际同行纷纷来寻求合作。集团总经理胡梅林说,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加上国际一流的新媒介应用,催生了深圳文化产业的新气象。


英中贸易协会总裁、曾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的卢墨雪赞叹,深圳具有“磁石”效应,这些年聚天下英才,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启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访深圳,印度总理莫迪说,他要以深圳为榜样改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说,要把该国的汉班托塔地区建成这个南亚岛国的“深圳”。


一城为镜,深圳的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经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从单向的学习世界,再到与世界双向互动,中国不仅注重自身发展,也愿意向世界敞开大门,分享发展的经验。


▲艺术家在深圳举行的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上展示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作画(2017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荷兰首相吕特两年前专程到访深圳。他对深圳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大加赞赏,认为深圳企业的创新对欧洲很有启示。与首相同行的荷兰商界人士表示,荷兰的发展离不开与中国合作。




生活就是“故乡”




对于很多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深圳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生产方式里,更融化在生活方式中。


“深圳开放而宜居,这里也成了我的故乡。”在深圳生活逾10年的美国人盖瑞·伊斯,在这里找到事业,娶妻生子。


三年前,伊斯学会运用“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微信,创建了蛇口区外籍社区生活公益服务号“蛇口日报”,如今已成为许多在深外籍人士的生活指南必备。每个星期花两天时间经营这个微信号,伊斯乐此不疲。


▲在深圳地铁9号线香梅站,乘客利用二维码扫码购买地铁车票(2017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有创意就来华强北。”常驻深圳赛格市场创客空间的德国发明家米歇尔·海瑟说,是深圳的开放环境与生活方式使他深深融入这个国家。“中国已经成了我的祖国。”


在深圳,创新的土壤,开放的空气,使盖瑞们、米歇尔们“获得感”盈盈,“幸福感”满满。


面向世界,开放进取,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的接续奋斗,深圳的现代化建设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年轻国家,深圳更是充满年轻活力。”海瑟被深圳的青春气质深深吸引。


透过深圳这个青春的城市,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特稿: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

  新华社记者黄堃 蔡国兆 刘畅

 “乔治,你知道传音手机吗?”

  “满大街都是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

  “为什么马拉维人那么喜欢传音?”

  “它拍照片好看啊,专门为我们的肤色而设计。

它彻底占领了这里的市场,

当然,还有主打高端市场的华为。”




世界指尖上的“深圳芯”

马拉维,非洲东南部一个内陆国家,经济欠发达。乔治·卡萨库拉,是当地最大传媒集团“时代传媒”的总编辑。他清楚记得,5年前来中国出差时,他曾信誓旦旦地想要买一部苹果手机回国。但在电子市场转了一圈后,他决定买两部最新款的华为手机。其中一部,一直用到今天。

  传音、华为、中兴这些深圳品牌,以及孵化于深圳周边的OPPO和VIVO等众多中国品牌,凭借独特秘籍,成为全世界许多人“指尖上的世界”。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正把深圳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关于未来的“土特产”

在瑞安·里思眼里,深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手机之都”。

  这位美国国际数据公司全球移动设备跟踪器项目副总裁认为,深圳及其周边区域已然是全球最大手机生产基地。

  国际数据公司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显示,全球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华为是深圳的,OPPO和VIVO在深圳周边,三星和苹果的大量产品及零部件也产自深圳。

  “这里可以找到关于手机的一切”。

  这话不是深圳自吹自擂,而是出自一对玻利维亚兄妹之口。当时,哥哥约翰尼和妹妹卡拉正在深圳华强北堆满各种手机零件的小铺前扫货,货品之多、之全让他们咋舌和感叹。

  深圳有数不清的手机零件生产商和供应商,产品涉及手机芯片、电路板、屏幕、外壳等各个部件。华强北则是这些零部件的聚集地之一。

  甚至有老外在视频网站上上传了一段自拍视频,他竟然用2000元人民币在华强北购买到全部零部件,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苹果6s手机。

  其实这并不新鲜。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很轻松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因为“手机就是深圳的土特产”,因为深圳拥有手机全产业链。这在全球独一无二。

  但在那位老外眼中,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视频中引用了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未来,已然就在这里”。

最为懂你的“深圳芯”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我需要的产品,是否懂得我的需要”。

  乔治·卡萨库拉说,传音手机之所以在马拉维受到青睐,正是因为它懂得人们的需要。马拉维人收入水平低,常常面对高端手机价格望洋兴叹,而传音手机价格亲民,功能却不打折扣。

  肯尼亚大学生卡哈维则认为,传音手机优势在于适合自拍,它可根据非洲人肤色特点对摄像系统进行深度优化,让黑色皮肤在相片中呈现出漂亮的巧克力色。

  讨巧设计的背后,是设计者的用心。有心,关心,用心,才能推动市场竞争力,催生技术创新力。

  即使在手机产业链的最高端——芯片上,深圳企业也在发力。通过十多年积累和创新研发,华为已逐渐打破手机芯片生产长期被外国企业占据的局面,实现了芯片自主化。例如华为新款手机Mate 10就使用了“世界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这是华为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拳头。

持续在线的“聚合力”

  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那是因为,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和认知世界的工具。

  但手机高度依赖互联互通的环境。深圳对此了然于心,深圳需要让世界“持续在线”。

  这些年,深圳的中兴等公司在拉丁美洲等地承建大量手机基站等通信设施,帮助当地人获得通畅的数据网络,持续在线,融入全球移动时代。

  不仅如此,在手机软件方面,深圳企业也在向世界提供一系列旨在打破传统电子壁垒的服务产品。腾讯公司微信支付亚太区运营总监郑红敏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到海外旅游,越来越多国外商家开始接受微信跨境支付,“目前微信支付已可支持1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规化接入”。

  “中国的手机产品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英国手机行业杂志《移动新闻》编辑埃利奥特·马利-古德巴恩评价说。

  聚合,需要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是思想。深圳从来不满足于产品本身,更注重源源不断的国际“智源”。华为已在俄罗斯和法国设立研究所,依托这两个数学强国的相关人才优化手机设计。腾讯在美国西雅图打造人工智能试验室,力图推动手机软件向智能助手发展。深圳龙岗区的国际大学园则吸引了香港中文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等高校在这里落户合作办学。到今年4月,深圳已经授牌成立4个诺奖实验室……

  当许多力量聚合在一起,就成为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力。

  手机,不过是一个缩影。

  从无人机到智慧家居、从核能航天到新能源汽车,深圳正用更多创新产品与世界沟通,它用自身求新求变的城市特质,让世界变得易于沟通。

  聚合世界的深圳,正在拉近世界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参与记者:张家伟、金正、周科)

“洋学霸”深圳淘“金”记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通讯:“洋学霸”深圳淘“金”记

  新华社记者彭茜 彭勇 马丹

缠绕的电线、闪烁的LED灯、堆积如山的电路板,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如同肆意生长的电子森林。

墨西哥女孩阿德里安娜·瓦斯格韦斯熟练地游走其间,寻找中意的电子元件。


“洋学霸”深圳淘“金”记

她把元件放在手心端详,感受它们的质感,如同在商场挑选一条心仪的裙子。

电子市场八楼,是另一方天地。美国硅谷式的开放办公空间,工作台上散落着千奇百怪的零件和半成品,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等的创客在此朝夕忙碌。这是美国知名硬件孵化器HAX的深圳大本营。

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瓦斯格韦斯一样,越来越多“洋学霸”选择到深圳淘“金”。他们用从电子市场淘到的元件,打造出第一台原型机。

深圳之于他们,是梦想实现的地方。

逐梦硬件“硅谷”

  创客圈里流行一句话:“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更是世界的深圳。”

  深圳正成为全球硬件创业者蜂拥而至的淘“金”地。每年1000支全球团队申请HAX硬件加速项目,最终30支获准来到深圳,享受免费办公空间、专家指导和十万美元种子资金。

  曾经,硅谷是许多创业者唯一的朝圣地。“那里的生态系统会自动增强你的公司、人脉和成功概率。”HAX创始人西里尔·埃贝尔斯韦莱说。

  “近来,我觉得深圳也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可以从别处来到这里,事情就会变得更好。这种情况就发生在深圳,这里就是硬件的‘硅谷’。”他说。

  这里有全球最发达的硬件上下游产业链、低廉的生产成本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

  华强北商圈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众多电子市场是创客的原料来源,也是“点子库”。

  “我能从市场售卖的耳机、扬声器还有很多此前从未想到的东西中获得灵感。”瓦斯格韦斯说。她发明了一种面向上班族妈妈的可穿戴吸乳内衣。

  而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众多代工厂、加工厂、PCB(印制电路板)印刷厂,则让创客可以低成本、快速度完成从产品设计、打样到生产等全部流程。

  “在加拿大做产品原型需7周,成本1万元人民币。在深圳不到一周就能完成,只要2000元。”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毕业生阿西夫·卡恩说。他正研发一种“万能”工业模具,通过电脑操控表面毫米级细针运动,瞬时变成各种模具形状。

  价格低廉意味着试错成本降低,卡恩说,这让他能充分尝试不同的新想法。

注入中国DNA

他们学会打开App叫外卖,他们习惯骑共享单车通勤,他们用微信和合作方沟通……“洋学霸”在中国式创新中酝酿自己的创新。

  “深圳的生活方式就是‘工作’,没有太多让你分心的事,对于初创企业是好事。”卡恩说。他刚学会用中文淘宝,便利的外卖、网购让他更专注于产品本身。

  埃贝尔斯韦莱说,外国团队要学习文化、语言等技能,被注入“中国DNA”。

  美国创业者威尔·卡耐因理解的“中国DNA”是自由与分享的创业氛围。他开发出一种移液机器人,代替生物工作者完成用吸管移滴液体的枯燥实验室工作。

  “我们Opentrons公司有来自中国的创新DNA。我们的产品采用了开源软件和硬件,这是来自深圳的灵感。深圳开放共享的创新模式是快速跟进新技术的最佳方式。”卡耐因说。

  深圳众多小工厂是中国“山寨”手机的诞生地。卡耐因认为“山寨”并非贬义,而是在前人设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新意。埃贝尔斯韦莱则将“山寨”文化等同于软件界追求自由与分享的“开源”文化。

  总有一些对科技潮流嗅觉敏锐的工厂主,愿意为创客稀奇古怪的灵感买单,进行小批量、低成本的试验性生产。他们笃信这些奇思妙想中正孕育着下一个华为或特斯拉。

联通深圳与世界

  旧金山,硅谷。

  经过在深圳4个月的加速,瓦斯格韦斯带着产品与其他20多支团队一起亮相HAX演示日。在深圳做出原型机并非终点,创业团队最终会向全球投资人推介公司和产品。

  “我们的产品帮助上班族妈妈更好平衡工作与生活,已收到很多美国医院的合作意向,”她说,“我特别推荐更多创客去深圳创业。”

  纽约,布鲁克林。

  当深圳的硬件团队调试机器人时,卡耐因正和纽约办公室同事制订新的销售策略,已有400多台移液机器人销往全球38个国家。

  “深圳这种‘开源创新’精神让产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卡耐因说。他希望这种精神感染世界更多的人。

  深圳,华强北。

  卡恩正与中国当地合作方洽谈,他希望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帮助一些中国企业提升模具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未来他的故乡加拿大也是目标市场。

  “一个由中外创业者共同建立的初创公司可以发挥各自所长,迅速扩展到全球市场,”埃贝尔斯韦莱说,“我觉得下一个真正的巨头公司将会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完美合作。”

  创业者们拥有不同文化底色,但速度、激情和勇于冒险是他们的共同语言。

  他们从中国市场得到启发,他们带着“深圳智造”走向世界。(参与记者:李雄鹰、唐霁、毛鑫、毛思倩)

来源:新华社记者 黄堃 蔡国兆 刘畅 彭茜 彭勇 马丹


来源:新华社(参与记者:冯俊扬、杨骏、彭勇、李大伟、周科、孙飞、唐霁、邓茜、马丹、孙鸥梦、王乃水、陈文仙、凌朔、孙浩、沈浩洋、黄堃、彭茜、闫洁、唐志强、金正、高文成)(完)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