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度鸡娃反而让孩子的成绩变得更糟?美国教育数据的社会学统计与反思

Editor's Note

来自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李昂然及其合作者的研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婚姻家庭研究 Author 李昂然

家庭教育与父母参与对教育公平产生深刻影响。在媒体的聚焦下,“鸡娃”式育儿成为了公众关注的重要社会现象。我们一般认为,网络流行用词鸡娃,即“父母给孩子打鸡血”,是指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在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给孩子安排高强度和密度和学习和课外活动,鼓励孩子不断地去努力拼搏和同辈竞争,获得教育方面的成功。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一概念的认知和研究还停留在媒体讨论的语境下,当前仍然缺少科学实证研究去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什么是鸡娃式的密集型父母教育参与以及其对儿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近期,通过关注美国家庭的密集型父母教育参与,笔者和其合作者研究了父母家庭教育参与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论文发表在顶级社会学期刊《社会力》(Social Forces)。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和狂热参与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外媒体和教育评论人经常使用“直升机父母”、“虎妈”这些词来形容父母教育竞争的狂热化。例如,“直升机父母”最早起源于1960年代,并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流行于美国媒体关于父母教育的叙述中。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去确保孩子在成长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导致孩子的自我成长空间被父母干预压缩掉。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出版了《虎妈战歌》一书,将“虎妈”一词送入到美国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在书中,蔡美儿描述了她是如何严厉地培养孩子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通过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竞赛,并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头衔,最后进入常青藤名牌大学。父母教育狂热化不仅在美国流行,近些年来,研究、媒体报道表明欧洲家庭教育领域的竞争也与日俱增。一般被认为比较佛系的欧洲父母,也会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热衷于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和学习能力。此外,韩国和日本的课外补习现象也非常流行和狂热。因为韩国和日本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父母对子女教育特别看重,应试体制下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导致父母教育投入非常之大。

那么,问题是,高强度和高密度的父母教育参与对子女的成长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其影响是否存在阶层差异?

大多数学者、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同意,父母教育参与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下,父母的积极参与被认为是提高孩子教育成果的最佳途径之一。从大量研究证明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投资对儿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中得到启示,美国教育政策制定者通过立法和各项推动举措,以增加来自不同阶级和种族/民族背景的家庭的父母参与。受此影响,“参与式父亲”和“密集母职”文化逐渐兴起。因此,父母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和认知发展迅速成为一种规范性社会行为。

然而,美国父母教育参与的显着增加的趋势并非没有受到质疑和批评。蔡美儿的畅销书《虎妈战歌》支持高强度育儿可以培养卓越成就并让孩子超越平庸的观点,引发了一场关于父母过度参与可能性的公众大讨论。怀疑论者质疑在各个层面增加父母的参与是否总是有益于儿童的发展。虽然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在父母密集参与的情况下,儿童的学业成绩比在父母参与程度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更差,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人员仍然挑战“越多越好”的假设,并强调两者之间的过犹不及的关联性,认为过度父母教育参与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会造成负面心理健康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关于美国过度父母教育参与的实证研究都集中在高中和大学生身上,即便我们知道在学前班和小学阶段,父母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更大。同时,定性研究学者认为,社会经济优势家庭比弱势家庭更有可能过度参与孩子的教育,提出了父母过度参与的可能性是否只存在于富裕家庭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父母过度参与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小学生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为了研究这些问题并填补实证文献中的空白,我们使用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早期儿童发展追踪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Kindergarten Cohort)的数据来检验父母参与程度的增加是否总是与儿童学业成绩进步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改善相关。我们的研究是目前第一个通过分析大规模且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明确探究高密度的父母教育参与是否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孩子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关于父母教育参与,我们测量了父母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包括父母期望、课外活动的投入和学校活动参与。同时,我们关注了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维度,包括测量阅读、数学,内化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分析多层线性混合模型,我们探究这些相关关系究竟是线性的、非线性的或在超过某个临界值点后改变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育参与会带来更高水平的学业成就和更低水平的内化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对于高密度参与,额外参与的边际回报逐渐减少,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回报的现象表明,与中等程度的父母参与相比,高强度和密度的父母教育参与并不能带来更好的回报和效果。此外,我们发现这种过犹不及的关系在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中基本一致,这表明父母过度参与和学生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具有社会经济优势的家庭。

尽管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了解和思考过度父母教育参与及其影响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笔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当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即使在我们的分析中控制了大量社会人口信息和学校信息变量,我们仍然无法对父母过度参与的影响做出因果效应的论断。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业表现无论是高成就和低成就都可能引发更多的父母参与。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父母都可能过度参与,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负回报。此外,我们对父母教育参与的测量可能存在偏误,只能捕捉到父母参与的某些要素。在研究父母过度参与时,我们不能排除其他形式的参与容易受到过度参与影响的可能性。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以往研究,我们认识到许多弱势家庭的父母因为各种限制,使其教育参与明显不足。然而,我们发现,父母过度参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适用于相对弱势家庭及其子女。因此,教育政策制定者在鼓励更多父母参与到孩子教育的同时,更加需要正确地引导父母合理科学地参与,与学校紧密的合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筑良好的环境,而不是使父母陷入焦虑之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教育不平等。





论文原文

Li, Angran, Simon Cheng, and Todd E. Vachon.2022.“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Testing the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Forces.https://doi.org/10.1093/sf/soac001



作者/译者

李昂然,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以及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关注在教育资源市场化背景下,家庭学校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其研究发表于Social Forces,Social Science Research,Sociology of Education,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Social Currents,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社会》等国内外同行评审期刊。



轮值主编:林晓珊(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审       核:罗  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编       辑:赵冬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图       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公众号

微信号|marriage-famliy

投稿邮箱|marriage_famliy@126.com


论文推介:

论文推介|中国的低生育率研究:现状与问题

论文推介|“当爹”也不易——生育对男性健康的影响

论文推介|性别越平等生育率越高?

论文推介 | 婚姻质量对多孩生育意向及生育二孩打算的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