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观丨一文读懂美国文明的基因

维罗阳光 2023-11-30

为什么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过一个君主?




我们亟需从“文明”角度

重新认识美国

钱满素




美国文明的基因可以说是欧洲文明中的英国传统挪到北美荒野后,在适应当地环境后结出的果实。它是一批已经高度成熟的人类,带着一套高度成熟的思想,有意识地去创建的一种他们意愿中的文明。


从“文明”的起点


今天,我们来聊聊美国,从文明的角度,从它的内部,其本身的产生和发展来认识它;而不是从外部,从国际政治中去评论它。

说起“文明”,我们联想到的当然是人类,因为文明这个词只用到人类身上。

何为“文明”?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的生存形态。

大约五六百万年前,我们的远祖和黑猩猩在进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终于演变为人类。再后来,不知道为何原因,但想来不外乎求生存,他们中的一部分冒险走出东非大裂谷,散向地球各地。

所有生命遵循的不二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在适应各地环境的艰苦卓绝的生存斗争中,人类逐渐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生存策略和生存形态,演化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

虽然不同种族在外貌上看来相差很大,其实在基因上几乎没什么不同,仅仅千分之一吧,大家都是人类的分支。

不同的文明一开始都是适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远祖们根本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人类在适应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行为和思想方式,这些就是最初的文明基因。称这些为基因,就是它们决定了后来的发展,后来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性、国民性。

亚欧人为什么能统治地球,地理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美国文明的与众不同之处


每个文明都是独特的,美国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最年轻的文明,那么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区别就来自它形成的方式。

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是散居地球各地的原始人类进化而来,都是以原始部落的方式开始的,所以必然带有原始的等级痕迹。原始人类的生活十分简陋,看似平等,但绝对是有等级的,对史前社会的考古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人殉。

但是美国文明的基因,可以说是欧洲文明中的英国传统挪到北美荒野后,在适应当地环境后结出的果实。它是一批已经高度成熟的人类,带着一套高度成熟的思想,有意识地去创建的一种他们意愿中的文明。

如果不是因为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人类大概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改造一个旧社会比创建一个新社会要艰难得多,发现澳洲可以说是另一次机会,以后地球上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美国在开发西部的时候,又许多次地重复了这个过程,他们按照东部最初13州的模式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州,这在特纳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中的重要性》里说得很详细。

这是一个复制、克隆的过程,就这样把美国文明的基因从大西洋沿岸一直播撒到太平洋沿岸。美国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同种同族的移民聚居区,如唐人街、小意大利等,但一开始就不允许按照种族或母国来建州。文明的一致有利于维系美国成为一个完整国家,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决策。

人不能选择时代与出身,但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或许有人会说,英国移民前早就有印第安人原住民了。没错,如果欧洲人没有发现和移民美洲,如果印第安人能够从容地慢慢发展他们自己的文明,那么肯定也遵循同样一些规则,所以应该与旧世界的文明相差不会太大,也就根本不叫美国文明了。

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国文明,指的就是最初由英国移民发展出来的这种文明形态。这样说只是一个事实判断,完全和种族考虑无关。

因此,现今的美国文明可以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特殊机遇,英国移民,特别是清教移民,充分利用了这个机遇,他们带着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去北美创建了一种新的文明。

强调英国移民,就是美国文明虽然受到各国移民的影响,但其基因在形成之初主要是受英国文明的影响,二是受英国移民政策的影响。新大陆发现时,南美比北美发达得多,但西班牙葡萄牙移民带去不同的文明种子,形成了现在的拉美文明,显然相差很大。



美国文明“约”的概念


从文明基因的重要性来看,认识美国文明应特别重视建国前那150年的殖民时期,因为基因在那时就孕育形成了。

移民们带去了欧洲发展到当时的文明,但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富于创新的移植。这点在清教徒创立的马萨诸塞殖民地最为明显,他们是有意要建立一个区别于英国的政体。

因此,弗吉尼亚詹姆斯敦的英国移民虽然在时间上早于他们,但清教徒对美国文明所做的贡献却远远超出他们。清教徒们的思想和信仰,才是美国文明的种子。

清教徒---美国强大背后的真正密码

这个关键的种子就是“约”的概念。它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知道《圣经》就是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的。

新教是宗教改革的产物,清教是新教中新一轮的改革派。新教否定罗马教廷的至高无上权威,以《圣经》取而代之。“约”最初讲的都是与上帝的约,清教徒移民新大陆后就是依照约的概念来全方位地建立新社会。他们的“约”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恩典之约”,即信仰之约,是信徒与上帝的约,信奉上帝,因信称义。

二是“教会之约”,即信徒彼此自愿立约来建立独立的教会,共同礼拜上帝,过基督徒的生活。

三是“政府之约”,就是将约的做法延伸到尘世,通过立约来组建政府,管理世俗生活。

《五月花公约》以及后来所有的公约、合约、盟约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凡是涉及到多人的行为和组织都是通过立约产生,立字为据,来达到其合法性合理性。

1620年,100余名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

这种办事的方式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无处不在,贯穿始终,到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时,早已成为全体民众约定俗成的传统。

“约”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一、立约人。“五月花公约”是“吾等签约人,……陛下之忠顺臣民”;宪法开头是“我们,合众国的人民”;

二、立约的目的。“五月花公约”是“为维护秩序,谋求生存”;在宪法里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

三、约的内容。“五月花公约”是“结为民众自治政体”,制定颁布法律等等;宪法中就是其具体条款;

四、各方保证遵守服从;立约人签字为证。宪法是代表们一个个签完字后再拿到各州去批准的。

那么立约后,大家是否能认真对待这个约,这个合同呢?撕毁合同、违约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但美国好像有守约的传统。

这大概又要追溯到早年清教徒,他们自认为是和上帝立了约的,他们能平安到达北美,就证明上帝同意了这个约。和上帝的约自然马虎不得,哪怕灵魂一闪念也瞒不过无所不知的上帝。所以,这些虔诚的教徒非常认真地按照他们理解的上帝的话来做,唯恐违了约,受到上帝严惩。

毫无疑问,他们是从内心深处相信的。清教徒从掌权开始直至消亡,居然没有腐败,这就是真信仰的证明。他们创建了“约”的传统,也创建了守约的传统,直至今日,美国人对立约还是很认真的。



美国文明的两大特点


美国文明的两大特点——自治和法治,在我看来,都是从这个“约”的概念里衍生出的。

先说自治

第一,约是当事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只要不是城下之盟,约就应该是双方或多方自愿签订的,不受外界强制干预。人们要做一件事,小到商品交易,大到建立政府,都是立约而成。可见,约是民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方式,是自治的基础。

第二,在立约中,就像在贸易中,立约各方是相对平等的。当政府是人民立约所建时,人人都清楚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这和君权神授、替天行道就大不一样。

美国的自治源自教会的自治。教会的自治是新教的重要创新,罗马教会是个庞大的金字塔组织,层层指挥,层层服从。

宗教改革冲破了这一权力结构,信徒们只要相互认同,便可立约自组教会。各教会间彼此平等,自己管理自己,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这是空前的制度创新。

殖民时期的新英格兰镇议会就是典型的居民自治形式,实行小范围的直接民主。虽然四百年来美国政府的权力扩大了许多,但自治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美国,联邦和州是两套政府,宪法第四条就是专门界定联邦和州的权力的。华盛顿DC那个是联邦政府,除非涉及州际关系,或州和联邦的关系,否则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州政府事务。

美国的州长市长都是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各州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条件是不能和合众国宪法相违背。所以美国有的州有死刑,有的没有。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是分别征税的,所以一个美国人要给不同的政府纳税,还要选举不同政府的官员,总统是唯一一位全体美国选民选举的官员。

可以说,美国每个州都是自治州,地方政务均由当地人民自理,联邦主要统管国防、外交、州际事务。美国人通常反对大政府,他们已经习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了。

假如美国总统飙车,他会被逮捕吗?

再说法治

自治不是为所欲为,必须遵守一套共同的规定,立约人必须守约,约才能成立。约的条款就是法,法治就是用一套明文规定的法则来治理国家。这个法必须高于所有人,只要有一个人可以逍遥于法之上,就不能称为法治。

所以潘恩在《常识》中就感慨地说:“在专制国家,王就是法;而在北美,法就是国王。”这句话非常概括,这一颠倒就颠倒出一个现代国家。


宪法就是个约,是全体国民立的约,要改变它必须由立约人重新立约,这就是修宪。因为政府是宪法产生的,所以政府自己不能修宪,总统不行,国会不行,最高法院也不行,它只有司法复审权,是解释宪法之权。

修宪必须由专门的制宪会议,或各州议会来做,这才符合权力授受的逻辑关系。

快四百年了,美国人对待约和法的态度从未改变过。宪法也有两百多年了,为适应时代发展,修宪27次,但宪法的权威仍然至高无上,是否违宪仍然是衡量所有制定法的金标准。

九位大法官权力无比,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美国最终都会成为一个法律问题在最高法院获得裁决。这种宪法至上的做法在西方法治国家中也是不多见的。

直到2000年,布什和戈尔在大选中因为计票问题僵持不下,是最高法院一锤定音。凡是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很少有不服从的现象发生。

法官之所以能够独立判断,不受行政权力干扰,就是因为宪法规定,他们一旦就职,只要尽忠职守,就能继续任职,没人能开除他们。

所以,法官们不必看行政权力的眼色。某个总统任命的最高法官,却作出不符合他意愿的判决,则毫不奇怪。



美国的政教分离的原则


政教分离的原则,是美国立国后才正式确定的。宪法第六条规定,“合众国政府之任何职位或公职,皆不得以任何宗教标准作为任职的必要条件。”第一条修正案又规定,国会不得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

尽管大部分美国人自称信教,但美国确实没有国教,所有的宗教场所都是由信徒自己筹款维持的。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一国策同样也是发端于殖民时期。在马萨诸塞殖民早期,温斯罗普 带领清教移民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信教是强迫性的,教会和政府密切配合,统管居民的思想和行为。

罗杰·威廉斯是个异端,他强烈主张政教分离,因为他看到了宗教若和行政权力搞在一起,很容易以宗教正确的名义来镇压异端,造成灾难。宗教改革给了信徒自己阅读圣经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肯定了个人判断的权利。

威廉斯认为,宗教是良心良知的问题,由于人的堕落,能够确认真理的只有上帝,而非教会,更不是政府,他们无权判断信徒的信仰,政府应该退出信仰领域。

政教能够分离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因为基督教将人的生活分为属灵的和属世的两个国度,尘世是一个世界,灵魂是另一个世界。尘世是暂时的,灵魂才是永恒的。

政府退出宗教领域,就意味着它退出信仰和思想的领域。政府只有执法之权,无权监管民众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能在美国存在,因为只要没有违法,政府就无权禁止。



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美国一建国就是一个世俗国家,宗教不再进入政治领域。那么世俗化后他们怎么思想呢?他们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效用轻理论,实用主义是美国唯一的本土哲学。

解决问题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对待理论,他们完全是依据其 实际效用来评判和使用的,从来不受理论束缚。

看看美国宪法,其中没有任何法定的指导思想,全部都是具体规定,主要是权力的分配。虽然制宪者们并非不知道当时一些流行的政治理论,但他们并不认为任何一种理论能永远应对人类社会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时代在变,如杰斐逊所言,世界永远属于活着的人,每一代人都必须适应新情况,依据对社会有利的原则来灵活应对。所以他们留有余地,让宪法能够通过修正案来与时俱进。

美国历史上很少出现理论之争,一是因为宪法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人们坦然处之。二是美国人根本不那么关心理论。在美国人心目中,看重的是法律,是效用,是实际问题,很少在理论上较真。

理论上较大的争论还是和宗教有关,最有名的就是1925年的斯科普斯猴子案。当时田纳西州立法禁止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凡否定上帝造人,说人是由动物演化而来就定为刑事犯罪。

中学老师斯诺普斯因为教授进化论被告上法庭。曾任国务卿的平民党领袖布莱恩出庭为田纳西这条法律辩护,这算是一次理论上的辩论,吸引了全国的目光。结果是斯诺普斯被判有罪,布莱恩在法律上赢了,但同时也赢得了他未曾想到的一片嘲笑。




被忽视的史观与智慧

美国文明的五大基因

先知书店




美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她诞生时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文明,后来更是被视为自由的“灯塔”和世界的“山巅之城”。然而某种程度上,对于国人来说,关于美国文明的细节却长期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

钱满素说:“美国文明的基因可以说是欧洲文明中的英国传统挪到北美荒野后,在适应当地环境后结出的果实。它是一批已经高度成熟的人类,带着一套高度成熟的思想,有意识地去创建的一种他们意愿中的文明。”

刘军宁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会结出什么样的制度果实。如果自由的价值,在人的心中扎根,自由的制度就会在社会扎根。”

每个中国人,都应花点儿时间精力了解点美国这个国家。我们有一千个理由去了解美国文明,没有一个理由弃之而不顾。美国文化早已经渗透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不了解美国,不足以谈世界。而下面介绍的这套译丛,正是不容错过的了解美国精神的好书。


《逃离英格兰》

“被遗忘的美国国父”传记


提起美国国父,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先贤们。

然而,在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无可替代的人物,他奠定了美国建国的理念,和美国人底层的精神结构,他就是被誉为最不该被遗忘,但却长期被忽略的美国国父——约翰·温斯罗普。

温斯罗普是“美国梦”的起点。

1630年,温斯罗普带领一千多名清教徒,从英国来到北美的马萨诸塞湾。上岸之前,温斯罗普发表了著名的“基督仁爱之典范”的演讲,阐释了他的理想信念:“我们将成为一个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目光将注视着我们。”

温斯罗普缔造了美国的政治基因,正是温斯罗普的努力,马萨诸塞州殖民从英格兰文化中走出来,蜕变出美国独自的精神传统。

本书是国内首部出版的温斯罗普传记。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美国精神的真正源头。


《脆弱的联合》

洞悉美国兴衰的根源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原本松散的邦联合众为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确立。国家初立,美国究竟应该选择哪条发展道路,这关系到美国的未来,然而开国国父们之间产却生了巨大的分歧。

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引爆了激烈的“杰汉之争”。

汉密尔顿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的富强,美国人的个人自由也将无从谈起;杰斐逊认为,国家富强固然重要,但是美国立国的价值观,个人自由更加重要。

这一现实性冲突,不仅是美国的问题,更是所有现代文明国家的难题。这本书则呈现了美国国父们的初心:无论如何争论,也必须坚守原则,始终在文明、有序的框架内讨论问题。

不难发现:当个人自由与国家能力达成脆弱的联合时,美国繁荣强大;当一方压倒另一方时,美国就走向了衰弱。

阅读本书不仅读懂美国国父们的初心,更能洞悉美国兴衰的根源,从而理解当下美国社会变化的深层逻辑。


《半片面包》

美国权利法案的智慧


半片面包 好过没有面包,既然我们无法保护所有权利,就让我们先保护能保护的权利。”如果没有“半片面包”,美国很可能再次回到“印第安时代”。看似朴素的道理,却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决定性时刻。

作为一本讲“美国权利法案始末”的书,《半片面包》绝不只是讲历史故事,作者还将权利法案的渊源,追溯到曾作为美国殖民者的英国历史上,亨利二世改革时大小陪审团的诞生,这比1215年《大宪章》还要早;向下则讲到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因此,本书也是理解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必读书。

历史上很多国家,鄙夷“半片面包”的智慧,热衷于通过改天换地直接追求“整片面包”的乌托邦式叙事,极端情况下,甚至承诺“免费的面包”,但结果却是“既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换来了贫穷与衰败。

现实中,如果无视“半片面包”的智慧,那么,已经得到的“半片面包”和些许自由,也很可能再次失去。可见,捍卫我们的财富、权利和生活方式,更需要“半片面包”的智慧。

本书作者利维是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宪法史专家,因此,其专业性、可读性俱佳。


《处女地》

读懂美国精神的神秘内核


认识美国西部,才能认识美国的灵魂。西部作为一种象征,不仅建构了美国人的民族精神,也影响了美国现实社会的进程。

西进之路实际上承载了美国人追求经济平等和自由、构建美利坚帝国的梦想;而西部大开发本身要面临的“野蛮”与“文明”、“传统”与“创造”、“旧思想”与“新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则塑造了西部开拓者的特性——既粗鲁又乐观,既异想天开又求实敢干,既怀有极端个人主义,又强调秩序、结社和自治——这既是西部故事中美国人的特性,也是近当代美国人典型的民族特征。

《处女地:作为象征和神话的美国西部》这本书创新性地使用“神话与象征”的研究方法,将文本分析引入现实,试图在文学记录、历史故事和大众文化中找到“美国精神”的编码。

“环境会塑造观念,而观念同样也能改造环境”。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就取决于两者之间有效的互动。书中充满详细、丰富的文本案例和分析,更加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本书是阐释美国民族特性的重要奠基作之一。


《新英格兰遗产》

发掘整个美国进程的清教起源


山巅之城——一个被美国“清教徒”造就出来的象征,它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作用于整个美国历史进程。“清教徒”即便是一种贬义也仅适用于美利坚合众国,而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因此,若不了解“清教徒”的遗产,不可能理解美国的本质。

在一个以民主和未来定义自己的国家,清教徒既代表了神权政治又代表了过去。那么,为什么美国历史上清教徒被当作国家先驱来赞颂,他们的感恩节成为国家节日,五月花成为国家象征?为什么这些不宽容的辩护者被誉为自由的捍卫者?在所有移民群体中,为什么在美国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是清教徒?总言之,为什么清教徒是美国意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伯克维奇指出,清教想象对美国文化具有持久又永恒的塑造力与影响力,“美国的神话就是创造了新英格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America”作为神话的持久威力以及“America”作为象征的强大政治作用。

耶鲁大学教授埃德蒙德·摩根评价此书:“历史学家常感觉到大觉醒与革命、爱德华兹与爱默生、清教徒的山巅之城与美国扩张的显性天命间存在某种关联,但都无法进行具体描述,伯克维奇提供了概念上的连接……写的是最高层次的思想史。”

了解“美国”意义的由来,《新英格兰遗产》当为首选。

无论赞颂美国还是斥责美国,首先应当客观了解美国。很多国家一直都追随美国的脚步,试图通过学习美国、模仿美国的制度,造就下一个“美国梦”,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美国。

历史不仅证明了“只模仿技术,不改革制度”行不通,还证明了“只模仿制度,不注重观念地基”的“唯制度论”也行不通。

后发国家学习美国,只看到了美国的技术成就和制度优势,却忽略了深厚的观念奠基和传统土壤。只看到了美国近两百年的腾飞,没看到其背后刻入骨髓的西方千年文明沉淀和信仰根基。美国是现代文明的价值内核,关心美国也是对我们自身文明进程的关心。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钱满素主编“美国文明经典译丛”(5册),这套书包含了五大主要的美国文明基因,这些正是被东方忽视、甚至被遮蔽的史观与智慧。

这套译丛,不纠结于定义和概念,不求大而全,而是重回美国文明史上关键事件的现场——山巅之城的理想、建国之初的路线之争、权利法案始末、西进运动的象征,新英格兰的精神遗产。

读完这套书,即使对美国历史和政治完全不了解的读者,也可建立起一套理解美国的可靠的分析框架,以及理解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逻辑。读懂美国,就从这套书开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还可一并选购“钱满素主编作品集”):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