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

磐怼怼 小白学视觉 2023-09-19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霍华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183095/answer/2303712231

先限定范围,在中国读博,在中国就业。
我几年的观点也是读博要看兴趣,对科研没兴趣不建议读博。读博宽进严出,读博高风险低收益等等。

工作几年后,我现在的看法完全变了。首先要认清事实,在劳动力、资本、技术几个经济基本要素中,中国是劳动力过饱和,欧美是劳动力短缺,这就使得中国和欧美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出非常不同是社会形态和就业形态。

今天才看到个新闻,美国教师短缺,居然允许校车司机和餐厅员工做代课老师,而在中国那个学校的教师岗位不是分分钟卷爆了。



中国的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劳动力过饱和的状态。一方面,中国经济减速,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减弱,而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每年会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一方面,城市化率还将从65%提升至80%,这也将促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进入城市的就业市场。

经济学里有一个信号模型,即用一个信号来高效区分劳动力,给劳动力打上标签,帮助企业快速筛选。而学历就是最有用和最受认可的信号,你有本科学历,自然就战胜了大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前50%,有研究生学历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的前10%,有博士学历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的前1%(现在博士每年入学10万,毕业六七万)

在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学历信号也许没有那么大价值,因为哪里都缺人,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就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如在美国护士的收入高于大学教授。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哪有那么爱卷,读个卫校当个护士收入就比教授高,谁一天想着去读博士当教授呢?

在劳动力过饱和的国家,学历信号的作用就非常非常大了,因为哪里都不缺人,但凡好一点的岗位和单位,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竞争。那么这个时候,有博士学位一方面可以避开很多竞争,如要求仅限博士学位的岗位。一方面可以在竞争中自然甩开别人半个身位。
大多数行业(互联网等除外),同专业内,博士的待遇就是优于硕士优于本科,所以读博是有收益且明确的(能不能读出来是另外一回事,这里不讨论),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润的能力,既润不了国外,也转不了专业。对于大多数人,在他们眼前,读博就是最优的无风险获利机会。如果不读博,直接在本专业就业,由于行业发展早已饱和停滞,在厂里或者工地干几年,也毫无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大多数人,在他们眼前,读博就是最优的无风险获利机会(这里的无风险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获利是有把握的,不是指读博能否毕业的风险)

作者:商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183095/answer/2179834990
高估了读博的收益,低估了读博的风险。

读博(尤其直博)是典型的高风险低回报的玩意。本科、硕士学历比较差的同学读博可以刷一刷学历。第一学历就很好的去读博,最后除了名头可以唬唬人也没啥了。

我估计大部分人想读博的出发点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于是把读博视为一种改变人生的手段。并不是从读博的风险收益出发作出的决策。

真正有必要读博的是有能力且有意愿成为科研工作者或是高校教师来推动社会进步、教书育人的人。但是这种人在今天的博士生中的比例应该很低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183095/answer/231915531
最开始还是要啰嗦几句免责条款,还是要例行劝退读博的。
  • 不热爱未来所研究的东西,一律劝退。
  • 单纯觉得“学术很高尚”,而不热爱研究工作的,一律劝退。
  • 本科生刚毕业申博,对上述问题确实不好确定。不知道是不是热爱学术的,申博时请选择nice的老板,和与业界方向相近的老板。不要选方向虚无缥缈,好给学生画大饼的。

  • 体制内行政管理岗的三门干部,由于本单位混的不爽想读博的,不但劝退,还要给两个巴掌。你个写了多年八股公文,微积分都拿不起来的东西,能拿的起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还是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少做梦了。有时间多塌下心思考虑考虑如何为人民服务,别搞那些权力斗争,然后斗不过拿读博当逃避,烂透了。
  • 一直在事业单位/央企技术岗的,读个在职博士倒确实不错。首先还是有概率能读下来的,其次读不下来也就成为某野鸡公众号《正学风!xx大学yy名博士被被清退!》的一员罢了,不会影响生活。

免责条款讲完了,正式回答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想读博了?经过我长期的观察调研和与各种出身的博士生交流,大概有以下原因:

正如@霍华德所说,中国现状就是卷,本科能做的工作由于过卷只能设定博士门槛。很多时候不得不读博。不过我可以反过来讲的更积极一点:由于国情原因,如果是在国内就业的国内985(& some 211)博士,受到的是包含工业界,政界的全口径优待。不但有更好的待遇,而且就业路径并不像一些海外答主所说的窄,国内博士就业路径反而会比硕士本科更宽。 这是国外(以下代指美国、日本,别的国家答主不了解)所不具备的。

博士说话要讲真凭实据,大概列举一些出路,说了就见分晓了。

1.进入政府 (公务员与行政管理类事业编)
我把他放在前面,并不是认为这是一条好路。而是用来证明中国博士的宽口径的。
公务员对博士其实优待不高。比硕士本科强的就是定级高 。从早年选调来讲,一些中部省份会给副处级待遇(三四级调研员)。现在多数是定正科(主任科员)。这里还有一点实际情况,不是所有人都是曹大佐一样的三清团,如果本科城院,硕士杭电,往上读个浙大博士,再参加选调或人才引进,怎么也算条路,虽然是条烂路。
我们举个更明显的实例吧,杭州市钱塘区事业编人才引进。博士生定管理岗七级(相当于正科),硕士生就是八级(副科)。博士安家费是硕士的两倍。


有些人说,你想考公务员,为什么读博士?这其实就犯了个几个脱离实际的错误:

①人不是一睁眼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多数是在前进中才醒悟的。我在美国时都见过(中国籍直博)博二学生跟导师说以后不想科研了。当已经被捆在博士车上的时候,去中国政府就职是一条性价比不高但还能让你体面下车的路。

②大城市公务员不是那么好考的,本科毕业就考考几年也不见得能考上。考小城市容易,但比如和我一样老家就是省会的,宁可走人才引进去行政类事业编、国企甚至没编的党政储备人才,也不可能考个县里的正牌公务员。很多人才引进项目是限定top985学校硕博的。

比硕士多读了两三年,拿到博士学位,只是从副科变正科,已经是性价比很低的选择了,但政府的大门仍然还对博士开着,这是中国就业难能可贵的地方。

2. 军队文职

这两年新兴的一条路,类似2017年左右的选调,还没被卷到极限,比较有潜力。
从这开始,博士相对于其他学历就有绝对的优势了。大量博士岗位是免笔试的。没有笔试就意味着博士可以花更少时间精力准备上岸。
当然一般人肯定卷不到中央军委去,但也必然不会像某些人想的整天跟大头兵为伴。一般来说博士最适合,岗位最多的还是军校、军医院、军科院下属研究院所、武警消防研究院所等等。

以军校为例,博士去军校一般授少校,和普通高校一样讲师职称。在京的话户口的肯定也是标配,下面举例的这家还解决北京(郊区的)住宿。一样做科研,从我接触的几个人来看(当然,都是EE专业),拿的课题肯定不如985,但比二本纯摆烂强太多了。

不过军校对文职的身体素质还是有基础要求的,虽然不高,但大学体育课上的都费劲的大胖子或者基础病患者肯定不行。


如果是管理岗位,与公务员类似,不再赘述。

3. 中央企业 (包含强势的地方垄断国企,和未改制的工业界科研事业单位)

中央企业是最欢迎博士的,性价比相对来说也是最高的。

管理岗参考公务员,外围参与混改的市场化机构参考民企。因此在这里只谈核心机构(垄断业务)的技术岗。有两点属性是其它选项比不了的:

一是或多或少做点技术,二本本科文科生在考公上会成为博士的强力竞争对手,但这里他们想干也干不了。

二是不需要真正去卷做尖端技术,精神上比民企轻松,很多时候作为甲方需要你的名校博士title唬住人。这个有点类似咨询公司。
博士对比硕士的优势:
①定级高。博士去哪都是定中级职称。我有同龄人本科毕业就去了某铁路相关央企,才刚评上助工(初级),你敢信?
②工资比硕士高不少。
③更本质的,编制层次高一层。举个不改制的,有事业编的基础研究所的例子。没改制的事业单位每年也不会有多少事业编制,所以一般只给博士:
“企业编制”:对正式工直签劳动合同的一种包装说法,区别于劳务派遣

部分改制的,我听说过有博士才能直接直签正式合同,硕士第一年签劳务派遣的。总之就是身份差异化,方便一旦效益不行了甩锅。
之前跟本实验室的硕士交流时候感觉特别明显。我觉得还不错的某单位,一问身边的硕士,给硕士的待遇怎么这么差。其实我也就比他多读了两三年。而且两三年也许往死里干能把钱搞来,但编制和职称真搞不来。
4.高校 (包含学术界的科研事业单位)

尽管非升即走让其性价比跌至冰点,并发生了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邯郸路事件),高校毕竟还是只有博士才能拿到入场券。
去小城市高校,大薅一笔安家费,是另一个方向的可选项。当然,这个选项属于体面的退出学术之路。


5. 民营企业
博士当然可以去。本科也可以去,就看谁有市场竞争力。
但总体来说,博士初始待遇肯定高,比如华为给博士的白菜价就有16级。如果大家都非天才少年,那普通博士的开价一定比普通硕/本要高。

其实有趣的是,本问题下目前200多个回答,土博和海外博士是两个风格。说博士是窄口径的,多是海外博士。

仍然按照上述出路一项一项分析。
1. 进入政府

国内博士去政府的还是占一块的,尤其文科。工匠倒霉,考不了。
海外博士放在这真的难以想象。有吗?确实有,但太少了。
留学生一定花了比土博更多的钱。尽管国内国外读博都是全奖,但日常消费,房租总是花更多钱的。举个在美国的例子,吃个Panda也要快10刀。国内体力劳动者15人民币路边盒饭管饱(如下图),而且比Panda不知道好吃到哪里去了。这种“花了很多钱,克服了很多困难念书一定要国内付出的少比混的更好”的心理就很难再接受去政府。也就家里有矿的水硕能接受。
我当年在美西租的$1240一个月的房子,还是share一个house,每人一间。要是单间公寓可能得$2k。美东能便宜不少,不过我自己是没经验。
国内集体宿舍很不舒服,但胜在一个月100人民币。


硬要考的话,也确实受限制。比如政法委下属的机关,待遇确实不错,但走国家公派去留学的都不行。
部分地区选调生开始排除海外学历(虽然主要目的是排除水硕):
注:党政储备人才,俗称合同工。

2. 军队文职:

经一位朋友提醒,海外学历未必不能报,当然限制确实特别多。如果有需求的话:
1.很多岗位是要求国内985/211/一本甚至二本学校报考,这种就从政策上堵死海外学历了。
截图至2021年军队文职招考计划
2.可能仍然得先电联下对应单位,问下海外学历是否能够过政审。有公派经历6个月以上经历的也需要询问下。

3. 中央企业

管理岗参考公务员,家里有矿的海外硕士特别多。
外围混改的市场化机构参考民企,看实力。
垄断业务会受限制。还说EE专业,要谈垄断业务,CETC的岗位占相当一块。显然CETC无论是核心领导岗位,还是做做ppt陪领导出差的混子岗位,海外博士都几乎无法进入。
外贸类央企还是有明显优势的。

4. 高校

这是为数不多海外博士在制度上占绝对优势的出路。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勿忘邯郸路啊。姜文华就是Rutgers学数学(统计学)的海外博士。。。。
至于去三线城市底边高校薅安家费,还以姜为例,姜从Rutgers毕业以后先做了一站博后,又去苏大Tenure track了两个聘期,绝对从心理上接受不了去差高校。
一个最有力的对比是,当年和他一起拿校长奖的本科同学王伟叶,后来只是读了复旦的土博,毕业后早早去了上海控江中学当数学教师,现在成为了骨干,说王比姜一个杀人犯混的好百倍不过分吧。
另外加一条,美国高校也一样有军工项目越来越多的趋势,本来不接军工项目的组开始接军工项目,因此开始拒绝中国籍人士的申请。最近如果申请美国(无论博士,博后还是访问学者)应该都有这个感觉。这就加剧了“想出出不去,想回回不来”的现状。

5. 民企

用实力说话的地方,肯定能去。
但如前所述,海外博士明显付出了更多经济成本、精力成本甚至安全成本。再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人未必能接受。
更重要的是,现在所谓高新技术民企对劳动法之践踏是纯纯的恶心人,我都不去,我怎么好推荐海外博士去。

海外博士的优势还是在【出国】这件事本身,比如拿身份等等,如果回国就业在政策和心理上难占优势。此处引用@A.Lupin的回复:“除非是想留在国外或者对职业早有规划,不然土博绝对是性价比最高,容错率最高的原则。”CC98上我看过更攻击性的论断,我就不贴出来了。总之这点确实是目前各方面反映上来,本版本就业的共识。

如果有人难以接受,我换个角度说也许你能理解:中国并不缺人,反而是人才过剩。中国缺的是少数科学技术带头人(有帽子的,少数真正的人才),但真的不缺一般的博士。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需要博士的岗位,显然国资单位解决国内学生的就业率是重点,而且国内985多多少少更好控制,“忠诚”一些。

所以海外博士们有的会说"博士只能去搞学术"。因为海外博士严格来说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在海外(美国、日本)压根不存在“现在很多人想读博”的现象,比如日本的著名的“博士離れ”。
只有中国有这个现象,就是因为国内985毕业的博士在国内就业,相对于硕士来讲,就业范围更宽,进同一家单位待遇还确实香很多。

中国博士在国内就业的宽口径到了什么程度,除了进路多,甚至还意味着退路多。真的一点都无法前进的,大不了按照上述几条路回老家,进入体制内取得一定社会地位(反而是城市越小越有地位,一线城市体制内只能说比一般路人强罢了),忽悠个二本毕业一辈子没见过博士的小城姑娘结婚生娃,体面无伤的“归隐山林”。正如@Zpuzzle的回答提到的:“对于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博士来说,在不挑就业地域的前提下,能获得一份普通城市的体制内工作还是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的。

但在美国不是,美国2%的人有博士学位,就业路径已经定死,美国的博士可能是窄口径,比较专,基本就只能匹配学术圈。要走退路,很难想象海外博士(中国出生)愿意就职于美国逼仄角落,并取得较高社会地位,尤其是在择偶上能取得降维打击优势,过上普通红脖子那种难得糊涂的生活。很多时候只能把日子过成破釜沉舟了。


作者:Zpuzzl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3183095/answer/2316659899
关于读博这事,这个问题下面一堆人都在说,想挣钱不要来读博。
然而,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的统计数据,都清楚无误地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历与收入都是呈现强正相关性的。而且,博士的职业稳定性也往往强于本科与硕士。

什么叫职业稳定度呢?比如说在一个大公司里,本科生能应聘的基本都是基层岗位,研究生一般可以应聘到中层岗位,而博士一般都是研发、管理类的高层岗位(是高层岗位,不是高管)。这样,即便未来公司因为经营问题而裁员的时候,大概率被裁的也是基层岗位。

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国内的职业环境对博士不算太友好,但博士的退路也比本科生多些。比如,我们都知道国内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年龄限制一般是35岁,但仍然有很多事业单位、国企对博士的年龄要求可以放宽到40岁甚至45岁。(像很多中小学、偏远地区的高校、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一般年龄上会对博士适当放宽)。也就是说,博士到了40多岁还有可能进高校当老师,但若是一个硕士到了40岁才毕业,恐怕找工作都挺难,更别说进高校了。

在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迫啃老或失业的本科生屡见不鲜,但失业的博士却真的很少。比如这两天一直在引发热议的华中师大就业报告,本科生的合同就业率是47%,博士是83%,本科生的未就业率是26.2%,博士则是13.9%。这个数字也说明,博士的就业竞争力也的确更强些。
当然就不同的专业而言,博士之间的收入差别很大。哲学博士毕业后的收入,未见得有计算机的本科生高。但在同专业内部来说,博士所能获得的收入与就业机会,大概率是比本科生要高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211博士入职的起点,很有可能就是同专业绝大多数本科生奋斗的重点。
在过去,经济较好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可以借着行业发展的红利赚更多钱,但在如今的形势下,高学历所带来的确定性,要远远超过行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比如说在2022年的当下,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再创新高,教师编制考试的激烈度也在上涨。可即便如此,却还是有很多学校在招聘中采取的是本科、研究生笔试+面试,博士只面试或直接引进的招聘政策——这其中还有许多二三线城市的重点中学。类似的,很多地方的国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对博士的招考要求也都比较低。
之前老杨叔在某个问题的回答下,谈读博的价值时曾经说,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即便是在未来十年内,对于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博士来说,在不挑就业地域的前提下,能获得一份普通城市的体制内工作还是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的。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是很难的改变。
当下博士的就业难,在于绝大多数博士都还是想进一二线城市的大企业或好的科研单位,所以竞争比较激烈。但在一二线城市之外,如果说只是为了就业的话,博士的可选项其实还是挺多的。

其实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以提升竞争力都是很常见的做法。特别是对很多第一学历不算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能选择的具有较高确定性的出路之一。

当然,读博也存在不确定性,毕竟不是所有的博士都能毕业。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读博是个出路。而现在读博的难度之所以看起来高了很多,也是因为博士招生人数本来就不算多,只要申请或者考试的人稍微一多,就会让竞争变得特别激烈。再加上有意愿读博的人,至少还有一定的学术基础,脑子也不算笨,这种情绪就更容易传播。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