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悼念父亲高瑞章 / 文:高学鹏

高学鹏 教师之声 2021-07-13

欢迎您关注  * 《蓝天教师园地》




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风采

     ———悼念父亲高瑞章

高学鹏

 

 

2018年2月13日夜8点46分,父亲安然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父亲是位普通的农民,一生普通;但他在患病中嘱咐我们替他上交一笔一千二百八十六元党费确令我们真得感动;父亲那刚毅自强、孜孜好学、勤于耕耘、奋发作为、淡泊名利、严于自律、胸怀崇高、乐于助人、忠厚善良、爱好高雅、爱家爱党、乐于奉献、信守道德的精神真得永远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一、


父亲出身贫苦,是个刚毅自强的汉子。他生逢“水火灾年”:1933年7月23日,父亲生于地灵人杰的浩瀚的洪泽湖畔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时洪水泛滥之后、庄稼颗粒无收、搬迁逃荒讨饭、军阀战火纷飞、土匪横行猖獗、时局动荡不安。动荡不安的乱世使父亲在童年时失去了5位亲人:他的父亲高秀伦、他三伯父高秀领、他的祖父高安邦、他的祖母朱高氏、他的弟弟“明”。


国灾家难的磨炼,洪泽湖水的滋润,生就了父亲刚毅自强。父亲和长他3岁的我的姑母高兰英与我奶奶张高氏相依为命,艰辛地建设着忠爱的家。年仅6岁的他为维持生计,就雇给了富人家放牛放马。父亲曾告诉我,虽当时不到7岁但要放两条水牛一头马,实在不易;一天下来,常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有时因为护牛马还会遭比自己大的人欺负,有好多次头上被打、肿成疙瘩。刚学放牛马时,不会骑牛马,常会从牛马身上摔下来,有两次差点被摔死。但父亲坚持学骑学放,一直学到主人家满意。写起这段,我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

 

二、


父亲孜孜好学,是勤于田园的耕耘者。1940年,父亲8岁时跟本庄本家高大忠念书。父亲曾说,那时教的多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内容。由于高大忠一边教书,一边做点“翻筐底”的小生意,一年后高大忠就不教了。凄苦的生活使父亲的学业中断了。后来父亲时断时续地到梁园、到孙台读到了高小就再也没有上学。父亲虽说上学时间不长,但他常利用给他大伯家放牛(以牛工换人工)、干农活的间隙里自学提升文化水平,因而奠定了他成年后多年担任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基础。农民的孩子离不开土地,父亲小小的年纪就过早地承担起放牛种地。他从早到晚,从春到冬,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全力以赴地劳作于田间场头;以艰辛的劳动来获取那难以让人吃饱的星星点点的粮食充饥。父亲曾多次说过,他早年逃过荒要过饭,住的是芦苇搭建的茅草庵子;是野菜、草根、树皮养活自己活了下来;往事实在不堪回首。

 

三、


父亲奋发向上,是同龄中的优秀。他遗传了上辈的睿智,传承了上辈的勤劳务实。干一行,会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好一行。凄苦不幸的家境虽对他身心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但他奋发作为。建国初到1957年他历任当地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队长、大队财粮委员等职。1958年7月被县工业局招考,录用到县机械厂工作。1959年元月份,因工作需要调县钢铁厂工作。1959年8月份,因钢铁厂下马调县交通局工作,任路段负责人。1960年4月份钢铁厂上马,因是钢铁厂骨干,又调钢铁厂工作。


1961年元月份钢铁厂又下马,劳动局安排他进双沟酒厂工作。因时逢国家为了克服3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暂时经济困难,实行“精简下放”干部和职工。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回乡务农。(1966年县劳动局发给他补偿费86元)。回到家乡后,几十年来,他一直担任大队治安主任,一直是大队党支委三大员之一;他多年带人参加过县内县外的水里工程建设:纲跃河、孟沟河、柳沟河、西溧河、老汴河、濉河、淮河等水利工地上都留下过他坚实的劳动足迹。在积极倡导、大兴乡办企业的热潮中,他领办、创办了全乡唯一的村办企业:村造纸厂;他亲任厂长。在乡造纸厂危难之际,组织上调他任乡造纸厂厂长;他与工人们一起将一个频临崩溃的企业起死回生,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赏。他多次被评为“先进水利劳动者”、“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

 

四、


父亲淡泊名利,是心怀敬畏、严于自律的模范。父亲曾多次向我说过,官怎么叫“大”怎么叫小,“大”就是要看淡名利,多为人民做事,多做好事。他曾说,他一辈子有很多次晋升的机会,但都没有刻意地去争取,而是喜欢让贤于人、喜欢顺其自然;他一辈子掌管过集体经济很多次,但从没有占集体便宜的想法。经济困难时期,他做过多年会计,稍稍争取就可能做一把手;下放回农村后,一直是大队3人党支委之一,也有过任一把手的机会。但他一直默默无闻地无怨无悔地忠诚于一把手,为领导为组织整日忙忙碌碌地分忧。


在做会计、做纸厂负责人、带人外出挖河、带人出差期间,有很多方便可以占集体便宜。但他从未占一丝一毫。他说连出差采购回来报销叫随便报的时候也从未多报分文。有时为了节省集体经济,连住宿都住亲友家中。人在世上最难处理的也许就是两个字:钱和情。可父亲处理得都十分理性而令人敬佩。这与他严于自律的秉性是分不开的。他做过农村一些所谓的“小官”,身高1米76,面貌端庄俊秀,才智不逊他人;他有过可以放纵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他胸怀崇高,对钱对情都能始终坚持严于自律,终身不做有损集体、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因而赢得了乡里乡亲的一致好评。

 

五、


父亲乐于助人、善于处事,是待人忠厚的善者。在村中父亲是村人眼里有文化、有涵养、会处理人际间关系的德高望重之人,因而村中遇上事情常会找父亲商处。父亲曾说过,他曾助人说合拯救过三个频临崩溃的家庭。有次,他的领导因到一生产队辖区内割草喂牛而遭一性情火爆的生产队员没收了工具;是这位领导请他化解了尴尬与纠葛。他与我86岁健在的母亲一生恩爱,病危中我母亲常与他耳语牵手。可以说,我母亲一辈子钟爱他,这不仅是我母亲的贤惠与伟大;这也与父亲善良、忠于家庭、重视亲情、处理亲情关系心地细致、微妙有着紧密的关联。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紧缺。


农村穷得连衣服都难有;那时父亲常出差淮阴、蚌埠、上海。每次出差归来,他都带回一两袋蛇皮袋装的城里旧衣服分给亲友乡邻。家中若有个好菜,有包好烟,有瓶好酒,他绝不会自己一人享用,而是视招待他人为最大开心。即便在年老时,也常会将亲友买给他的糖果饼干送给村邻。有一次,我看他特别伤心地用他那因痛风折损、关节疙瘩隆起的僵硬的手指拨弄着饼干嘀咕道:人老啦!什么都不值钱,我送人东西估计都没人要了,因为人会嫌我老了脏!我听后无比的感伤难受。父亲还曾是位摸鱼的好手,那时,村中摸鱼的人常会聚集我家屋前,与父亲一同去摸鱼。每次摸鱼凯旋归来分鱼时,为首的父亲总是将大鱼多的分给别人。幼小的我埋怨过父亲,为啥将小的少的留给自己大的多的分给别人。父亲总会说,别人比我们家还穷,多给他们一点是帮助人。若自己贪占大的多的,谁还会与你一起合作呢?

 

六、


父亲性情高雅,是爱书、爱音乐、爱文字富有生活情怀的智者。父亲自做大队治安主任到他卸任一切职务后,一直都是村中文字的好手,俗称“笔杆子”。当年,村中不论是参军入伍的,还是推荐上学升造的,他都为之写过材料。经他笔下推出的人有的后来成了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有的成了大学生、公务员;甚至有的成了省市县乡级的干部。


父亲即便在晚年时身旁也不离四件东西,那就是书籍、放唱机、本子、笔。他听过的放唱机远不止三个五个;他看过的书,足足装满几个大的纸箱子;他写的日记也有数十本数万文字;70多岁时,他还写了近万字的家史草稿,为族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80多岁时,虽然手上被痛风折磨得关节疙瘩隆起,写字不便,但仍然坚持读书笔耕。在临终前的二十天前仍持之以恒地看书、写字。读书、听歌、写作成了他晚年最开心的最浪漫的事;对书、歌与文字的热爱他如痴如醉,令人惊羡不已。

 

七、


父亲育人有方、言语寡而有度,是个有忍耐、有思想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当家中来客,父亲常将我喊到客人身边与之交流;在那青黄不接难以度日的季节,他常叫我随奶奶去溧河西岸亲友家借粮;在母亲季节性的晕病发作时,他总会叫我和二弟用小床抬母亲去医院治疗;当我不满20岁刚刚工作、还不会做事的时候,他就将我弟妹上学、求人购物、建房批地等家中琐事叫我担当。现在想来,这是他有意培养、锻炼做长子的我的能力。我感谢父亲,是父亲对我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我的生活和做人能力。


他平时言语不多,常会以肢体语言让我去感悟领会,而不直白,这也许是他教我启发我要我学会感悟。记得有次他在县城,我问他回乡下有没有钱用,需不需要再给钱时,他竟然用手不停地将五角钱反复地摩挲暗示我而不直说。从没有主动向儿女要过钱物。一般人都酒后话多,而他即使醉酒也从不多言,常是低着头闷声不响地默默忍受。


我问过父亲,酒后怎能忍住不言的?他说,言多必失,该忍要忍呀!身为长子的我当有时处事力不从心时会一句半句地嘀咕:姊妹弟兄个个都成家立业啦,我也没有必要再去过问了。他听后总会用锐利的目光直射我,逼使我全力承担起长子的责任。有时别人的观点与他相左时他从不多言争辩而至多是默默地哼几声。他虽寡言,但当教育我们时,有时也会尽兴地滔滔不绝:“凡语要三思,沉默是金;要学会感恩、谦让、尊重、总结、宽容;要信守道德、与人为善;要懂得规矩,信守原则,讲究分寸;要学会反思自省;要努力学习、多学习书本、多学习他人”。这些雕刻在他心灵石碑上的语言,他不厌其烦地多次讲来教育我们。

 

八、


父亲爱家、爱党,是个只顾奉献、不计得失、心怀大爱的人。我们姊妹弟兄十人(早年夭折2人),由于当年生活的贫穷,营养的极度缺乏,我们出生后母亲无力用奶水养活我们,而是靠父亲低三下四地扭曲自己性格地求人买点小米熬成米粉来喂养我们。在他十分忧愁困难时,竟有过将我两个小弟弟送别人抚养的念头。可见养活8个子女成人是多么的不易和艰辛!母亲每当说起这些,常会说可怜呀可怜!是靠你父亲低三下四地求人才保住你们一个个生命。我每次听后现在写来泪水都禁不住地迷糊了眼睛。我还问过父亲,你为啥要放弃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回乡务农?他哀叹地说,那不仅是响应党的号召,也是我看到在那“干部一百块,不如一挑菜”的饿死人年代,如不回家,估计家中弱女幼童的你们奶孙五人(那时我的弟弟妹妹都还没有出生)会被活活饿死。听后,我再一次地潸然泪下。


父亲是爱家的,也是爱党的。他自上世纪5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党的事业。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当有人说:“你为党兢兢业业地干实事一辈子,也多年是大队党支委三人之一,可你却因没有三大员的实职而领不到补助,你怎不找找多少给一点呢?”听后他常是笑而不答;上世纪70年代末,当政府落实有关“精简下放”人员政策时,有人劝他上访找找,看能否再安排工作或给点经济补助时,他总是说不找也有饭吃,不给党和组织添麻烦啦!他始终忘却自我,忠爱党组织。他去世后,我们在收拾他遗物时,发现他珍藏着三本不同时期的党章和多本工作和生活日记。有本党章里夹着一个旧的深色信封。信封中装着他省吃俭用留下来上交的1286元党费。我们遵照他生前的安排,及时地将他这笔党费上交了基层党组织。

 

九、


父亲和普天下的农民一样,只是名普通的党员,一生普通;但他的一生却又是富有风采的一生。他不仅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也惊起了上苍的动情。父亲80岁后有过两次“骨折”,每次骨折住院期间,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都自发亲往看望慰问。父亲去世讯息自发传开后,我们虽遵照父亲生前安排:不受礼金,缩小影响,减少吊唁人员,简化吊唁程序,不麻烦他人;但自发吊唁的人数多得仍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拄着双拐的村民莫某、90高龄的严某、80高龄的张某、石某,村邻中的百余人,地方政府和领导,生前亲朋好友数百人敬献了花篮和花圈;村中后辈和父亲生前关爱帮助过的人在父亲灵前长跪不起,泪如雨下;宿迁文化名人、诗人、本村乡亲莫某饱含深情地写了嵌名挽联:忠厚传家,德高望重传祥瑞;子孙满堂、品正言慎铸华章;远住北京,出差珠海的我的表哥徐某在春节期间机票车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不辞辛劳地从珠海匆匆赶回吊唁;出殡时,自发吊唁的人群自发地位列路旁将灵车送出小区大门;骨灰安葬时,天空落雨,雨点打湿了人们的衣襟。

 

父亲!安息吧!愿您在天之灵佑护着我们家人健康安全!兴旺!和顺!人才辈出!全家幸福!愿您在天之灵佑护着我的亲朋村邻安康快乐,团结上进!愿您在天之灵佑护着我们的国家前程似锦,繁荣昌盛!我们将永远怀念您——伟大的父亲!

 

写于2018年3月16日清明节前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作者简介】

高学鹏,

      江苏泗洪人。中学高级教师。热爱文字。2011年起至今,在省市报刊媒体上发表数十万文字。其中小说数万字。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金陵译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启事

《蓝天教师园地》征稿启事


  当我不再忧伤(外二首 ) / 文:郭凤霞

【父母教子故事】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


【中师生故事-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文学园地 -专栏】父 亲  / 文:侯贤祥

【文史专栏】在该死的笛声中集体失眠 / 文:蔡林秋

【域外掠影-专栏】瑞典:一个制度和文化超自信的小国 

【教育探讨-专栏】 四名高中生课堂上喝酒,是什么让老师不管不顾?


【我的师范母校-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中师生之后,谁来统领基础教育的讲台?/ 谢新茂教授

【文学园地-专栏】苏联白鸡蛋和小人儿书/ 文: 醉卧蘭亭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3.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欢迎关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和学习的朋友们赐稿;

4.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5.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各体裁中文原创)

2) charlesy2008@163.com  (外文翻译类稿件)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我们曾是中师生》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蓝天教师园地”交流群:

    3. “蓝天英语同行园地”交流群:

    4.  “蓓蕾花园”交流群:

    

    5.朗诵专家团队:

《蓝天儿童文学》面向全国组建朗诵专家团队,欢迎各地朗诵和评书播讲爱好者朋友加入。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加微信时请注明“朗诵专家团队”。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蓝天教师园地》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码

你可以长摁下面二维码给作者打赏,

同时请注明您的姓名和作者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