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声III (24) || 大连理工大研究生自杀:我们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吗?

园地作者 一枚新园地 2021-02-19


题图:农场旁,我每日跑步时经过的乡间小径。(摄影:作者)

我们所有人,一生中,都可能会有那么一些日子,仿佛身处黑洞中,看不到一丝光亮,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扛下去了。



我们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吗?


愚石 | 文


昨日早上醒来,看到一条消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红烧土豆叶”10月13号凌晨,发了一条告别微博,然后,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个悲伤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又一个研究生被导师剥削到承受不了,以至于选择放弃生命?但,仔细读完他的微博后,我发现,他只字未提被导师压榨,也没有任何在许多人看来值得付出生命去抗争的“大”事。


从他的这份相当于遗书的微博中,我看到的是:对于导师的长篇大论有抱怨,也提到老师的授课质量差;实验设备不稳定,所以无法得到理想的数据;因为疫情耽搁了时间,如今又被告知数据无意义;当初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如今因为数据不过关可能延毕,辜负了家人的期望,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废物”……

但同时,我也透过这段几千字的微博,看到了一个幽默风趣又善良的年轻人的形象。比如他回忆第一次与导师见面时的情景时,和最近自己吃圣女果会拉肚子的情形联系起来;又把老师的讲课质量差和扔在垃圾桶里的酸奶联系在一起;描述时好时坏的实验设备时的语言极富画面感,竟然让我忍俊不禁;最后,提到了器官捐赠,提到了之前美团上的公益捐助,也祝愿家人朋友顺顺利利、国家繁荣昌盛。

我还在他这份“遗书”下面的留言中,看到他的同窗回忆大家在舞团活动中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他应该不是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人。

看到这里,我更加为他惋惜。在一路残酷的竞争中,能够读到研究生的孩子,绝对称得上天之骄子。熬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眼看着就要踏上人生的“金光大道”了,到底是什么事,能够把一个正值青春年华、即将迎来灿烂未来的人,逼得离开人世呢?

仔细想一想,我觉得,他是因为可能无法如期毕业,也无法满足家人给予自己的要求——家人希望他回去考公务员,他却被论文所需的数据困住了——而最终感到绝望的。

更进一步地说,他无法看清自己的前途,极度缺乏安全感。几年前,因为就业形势不好,他选择了读研,当时大概是以为毕业时,形势会好转的;谁料,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就业不仅没有任何回暖的迹象,还因为自己的实验数据不过关,连按时毕业都几乎变成了奢望。

其实,这个问题,也正是现今大部分的年轻人深受困扰的——十几二十年的学海生涯中,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激励孩子们用功的理由,大都是“书读得好,才能考个好大学,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或者,“进了大学就轻松了”之类,
仿佛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奔着好工作去的,或者大学就如同保险箱。所以,如果大学期间遭受了挫折,或者只要毕业前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好工作”成了空中楼阁,孩子就会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统统失去了意义。

然而,我们能因此责怪家长或老师吗?我觉得不能。因为他们说的,的确也是事实——先不提买房,单单想一想如今在任何一个城市租房的价码,就足以让你清楚一份“好”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清北毕业生去应聘街道办的工作,我丝毫不会奇怪,也不会责怪他们年纪轻轻就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即使这样的工作,或许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因为你首先得养活自己,稳定的收入,就是保障。

我也不会责怪类似“红烧土豆叶”的年轻人选择轻生,是他们的抗压能力不够。虽然,他微博中透露的一桩桩、一件件,看上去也许都是小事,但我们不是他们,无法知道,究竟是哪一根稻草,使他们最终迈上了不归路。

只是,这样的悲剧,我们已经看得太多,扼腕叹息之余,我也在想,难道就不能尝试着,给这些年轻人一个宽松些的环境,以减少悲剧的发生吗?

譬如,可不可以多给年轻人一点时间,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不必“一气呵成”,而是稍微慢一点,比如,大学毕业后不急着考研究生,而是在工作中,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后,再根据需要进修?如此,他们才更有可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提高的是什么,
努力的目标越清晰,前行的动力才会越大;

或者,在更早期的教育阶段,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从而更好地与高等教育及职业生涯挂钩,而不是课余不得不奔波在为了考试而设置的所谓的“兴趣班”之间;

又或者,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是只限于人生的最初十几二十年,学历和文凭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更需要追求的,其实是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的先生是美国人,本科专业是历史。成为教书匠后,一开始教的也是历史,后来觉得,自己更喜欢农科,因此,申请了农科的研究生课程,毕业后,一直从事农科教育。如今,他在我们得克萨斯州方圆几百英里的郡县中,已经成了有名的资深教师,经常有其他学区试图劝他跳槽。现在,已经拥有丰富的学校工作经验的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进修校长培训项目。

而我家大女儿,年纪和“红烧土豆叶”相当。她在高中二年级时,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父亲一样,从教,因此,当时她就选修了诸如教育基础理论之类的课程。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中工作。经过实践,她明确了更加细分的职业方向,如今,又申请了母校的研究生。现在,她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累,但因为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所以,也乐在其中。

而我们家唯一的男孩子,现在正在读大学二年级。自小他就喜欢鼓捣拖拉机之类的农机装配,从九年级上高中开始,就多次参加各种农机装配竞赛。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他的大学改成全部网课,于是,他干脆一边上课,一边在附近的一个机械设备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因其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老板给他开的薪资不薄——工作仅仅三个多月后,他就已经用自己的收入,买了一台二手房车。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今天,2020年10月15日,他刚刚决定休学一年,开始在这个公司的全职工作。之前他申请的大学专业是野生动物管理,因为最初计划的职业是fish and game warden(渔猎管理人员),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实践,他发现自己更热爱的仍然是农机设备工程,而且,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在与我们商量后,决定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以便更加充分地掌握第一手信息。他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或许一两年后,他也将拥有自己的企业,而我们对于他的决定,是非常支持的——年轻人,不必把自己拘泥在校园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如鱼得水,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

所以,设若年轻人能真正从兴趣出发,选择专业方向,而不仅仅是迫于就业的形势,做出“功利性”的选择,他们会不会快乐一些,悲剧是不是会少一些呢?或者,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好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也想对年轻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当你觉得绝望时,请相信,道路并不只有眼前的这一条。
我完全理解,我们所有人,一生中,都可能会有那么一些日子,仿佛身处黑洞中,看不到一丝光亮,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扛下去了。如果你正好处于这样的困境中,相信我,偶尔的认输、妥协,并不可耻,你也完全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也不必因此觉得自己软弱无能。

更重要的是,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爱着你,大胆地求助、呼救,他们不但不会责怪你,还会觉得庆幸、感激。而你自己,一旦撑过了这段似乎“暗无天日”的时光,无论当初多么狼狈不堪,再回首时,多半会淡然一笑——原来,也不过如此。

最后,以一首我无意中看到的一首波斯的小诗,与大家共勉:


       
这,亦将过去

作者:佚名(波斯)

非你所愿时,请记住,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安然待之,无惧将来。

春风得意时,也请记住,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欣然纳之,尽欢此刻。



【作者简介】愚石,客居异乡的农妇,兼职教师。三餐围炉,四季跑步,五味阅读,六神知著。一枚园地耕耘者。



一枚写在后面:


愚石是我们一枚园地的才女,作为方方日记的接力者之一,她曾经用她的笔每天一首诗词,致敬给后来的接力者们以及一枚园地的耕耘者们,也曾在园地分享过她的坎坷婚姻路,告诉每一个在婚姻的泥沼里挣扎的人: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可惜这两篇文章最后的版本,与园地之前的200多篇文章一样,现在都无影无踪了。万一哪位有读者正好有保存,请加我微信发给我。多谢。

昨天一枚园地重生之后,愚石也重新拿起她的笔,为重生的园地,新生的我们,写下了这一阕《一剪梅 贺园地枚开二度》:





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在看”和转发,让更多读者可以找到我们的新家:


扫码关注:一枚新园地


 

(本文编辑:一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征稿:


《民声》、《说事儿》、《武汉故事》,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 (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民声III (23) || “因为你与我同在” - 重生的园地,新生的我们
园地精彩回顾(1)|| 最美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

方方日记接力之28: 方方日记是一份珍贵的档案 - 愚石
一枚: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方方日记接力编辑手记)






一枚新园地

我手写我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