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潇 | 一堂烟云

三七二十艺 三七二十艺 2023-05-03




常潇

山西运城人

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国家画院在站博士后

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

文化部中国文艺促进会博士工作委员会委员


changxiao.arthub.cn






《五柳居舍》  34x68cm  2018





绘意成形 妙释情怀

——论常潇的青绿山水画



文 / 姜坤鹏



在当代青绿山水画家中,常潇是一位新秀。生活中,他温文尔雅、外慧内秀;艺术创作上,他孜孜不倦,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他着眼传统,反复思忖题材、笔墨形式;又于继承之中有探索,着意整合与重构自己的意象山水。



凡人皆能感受山川自然之美,作为画家,常潇的青绿山水,并非纯粹的自然之境,而是将“眼中之山”不断融为物我一体的“胸中之山”。从“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熔铸了他的思想、趣味,以及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解读。闲暇时的常潇,经常在纸片上画草稿,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推敲画面元素的布局,比如山的高低、远近、虚实等。其时,他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上,以虚静之心照物,心与物冥为一体,既是推敲画面构成形式,更是抒发“自我”内心情境。有了胸中之山的构思,画家“得之于心”并“应之于手”。





和怡仙居》  34x65cm  2018




在题材上,常潇着力描绘湖山景色,高人隐士、山涧垂钓等阔远的景观。技法上力追传统,细致刻画山、石、树木。尤其是对山石的表现上,常潇将其符号化、意象化、装饰化。这种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图式同时带有“抽象美”和“具象美”的因素。常潇一方面在“笔道”中“模拟”自然中物像的大致轮廓,另一方面“笔法”中饱含着自身独立“抽象美”属性。


乍一看常潇的绘画,对于山石表现,看似具有“一致性”,但仔细观察确有精到之处。画家努力追求线与线之间的和谐,如线的虚实、疏密。在用色上,为了增强画面色墨晕染的效果,赋予作品深远的意境,常潇对色彩的透视、位置用心布置。他也巧妙利用水墨易洇的优点,尽量降低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采用花青、赭石、头绿多遍罩染,使画面获得厚实并通透、坚实且明快的视觉效果,画面尽现温蕴俊秀之美。





《松高白鹤鸣》  34x67cm  2018





《江夏纪游》  68x68cm  2018




常潇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超越俗世的清雅与幽微,构图饱满。画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草、一涧一溪等每个细节都耐人品味。幽幽远山,山石树木,慑人心魄,让人如临仙境,产生无限向往。“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画家虽居于小小的画室之内,但是却在方寸宣纸间,以笔墨变为“卧游”之具览山水胜迹。


有的作品描绘临秋登高远望之景。画面上群山耸立,江河浩淼,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茅居村舍,行船渔者等,刻画精细,意态生动。画面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对于树布置和刻画,有主有次,相互映衬;树之干、枝、叶表现技法各异,表现出“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之意境。丛林掩映之间,碧波江水之上,或有流水觅知音,或有品茶会知己,趣味盎然,让人浮想联翩。




《苍松千岩浮云万里》  70x170cm  2017




《景台观云图》  69x206cm   2018




因此,从“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再到“手中之山”,常潇的作品塑造青绿山水画当代表现形态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山水的本色回归;他用重新整合的绘画语言传递了当代青年画家的山水情怀,其画风既洋溢着清丽工整、温蕴俊秀之美,又透露出阳刚雄伟、博大雄浑之境。




《峡江云帆》  46x68cm  2018





Arthub x 常潇






Arthub:请问您为什么选择青绿山水作为您创作的主题?

常潇:其实我一开始也是从文人画入手开始学习的,大学几年的学习主要钻研“四王”山水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临仿明四家、宋人山水,起初阶段很认真,很刻苦,也打下了一定的国画基础。当时临摹的作品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也逐渐成为班里同学学习的榜样,给我很大的鼓励,现在想来,兴趣、信心和坚持是我画过程最大的感悟。

研究生阶段我主要学习近现代画家的作品,萧谦中、吴湖帆、陈少梅、张大千都有临摹过,近代海派画家的山水作品我都有仔细研究并做过心得笔记,黄宾虹山水画的构图布局对我初期的山水画创作也有过直接的帮助,陆俨少的山水画我更是做过反复的临摹,他的画册和《山水画刍议》是我的枕边书,对我影响很大。通过对近代画家作品的临摹研究,使我对山水画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的山水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硕士毕业以后,在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上,我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就是自己现有的创作水平总是不能表达我内心中感知到的山水境界,文人山水画的优点我能感受到,但限于自己的修养和阅历不足,使我无法发挥,而其积习却严重制约了我的进一步提高,在困惑了很久以后,决定从青绿山水开始突破,青绿山水的严谨、精致、经营对我的山水画创作有直接的帮助,从中受益良多。后来又有缘跟随薛亮先生进一步学习青绿山水画,才使我真正走上了山水画学习的专业道路。




《嘉木繁荫》  56x102cm  2018




Arthub: 您如何看待青绿山水在当下画界的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常潇态度啊。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地位和影响力,从当下的市场和拍卖青绿来看,青绿山水画很受市场追捧,价格也高。但我觉得浅绛和水墨山水也同样很好,我画浅绛山水也有很多朋友喜欢,归根到底,只有画好了才是最根本,青绿山水能给人更多的视觉美感,而浅绛和水墨山水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只是我们需要改良它,去掉文人画的缺点,发扬它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性情加以完善,同样可以受到更多的认可。在浅绛和水墨山水上,我也一直在不断创作实践。青绿山水只是山水画的一个种类,对于画家而言,是否会选择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主要在于画家的性情和兴趣,而非其地位和市场,否则很难达到艺术的高峰。




《江云飘素练》   34x136cm   2017





《沂山高隐图》  45x102cm  2018




Arthub:您觉得在创作中的难点是什么?您认为如何走出传统的窠臼做到创新?

常潇:我认为绘画创作难在内涵,就是你想在画面中反映自己什么样的艺术主旨,又如何灌注到画面中。其实很多画面都是“无我”的状态,对于画家而言,就是完成了一张画,至于画跟画家有什么精神内涵的关系就很难说了。优秀的画家可以把自己的有内涵的审美带入到画面中,也是一种很大的成功,使得画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一看即知是某画家的作品,然而我认为宋元山水画的高标并不只在于它特有的审美方式法则,更在于它独有的文化内涵。

至于创新,我一直认为应该是基于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就像几千年来中国画的文脉一直是有序传承的一样,当下创新也应该是有根基的,否则如果完全创造出一种新形式来,那就不是中国画了,那么如何创新呢?继承传统绘画优良的一面,比如笔墨、形式、意境的表达;完善其不足的地方,比如色彩运用、程式画法的局限性等,以外来的艺术形式为补充,并结合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进行创作。





《湖山揽胜图》  49x180cm  2019




Arthub: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您的创作有影响吗?

常潇:我觉得艺术是自己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它,人感觉生存的更加有意义哈。其实我当下的绘画创作内涵主要是以传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为主导的,我画山水主要关注两方面因素,一是美的形式,二是美的内涵,我认为有内涵的形式才可贵,仅为形式而形式必定止于末流。而画面的内涵正来自于画家的阅历和修养,甚至于人生观、世界观。我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所接触的都是国学、儒学,深研至极,乐此不疲,在画面中也必然会有直接的反映。


Arthub:您今后的艺术追求和发展方向希望是在哪里?

常潇:绘画一途,我坚持至今已十多年了,尤其喜爱中国画,山水花鸟,每日临池不辍,苦之乐之,已是生活状态,不可或缺,至于未来如何,不得而知,以后的艺术追求可能会因人因时而变,但我想,对于绘画喜爱的这份初衷应该是可以一以贯之的。





其他作品赏析






《瞿塘春醉》  70x138cm  2018





《瞿塘春醉》局部




《云海千载苍茫》   34x136cm   2018










END





往期回顾:



李增国 | 做艺术思考上的入侵者


颜秉卿 | 我羡慕那种一气呵成的画家


路丽黎 | 为美好编织一幅画


高中华 | 突破“挪用”艺术的边界


刘佳玲 | 宣纸纤维是她的末梢神经



戳这里,阅读原文更多艺术大咖资讯在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