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人“大兵团”推进!天寒地冻不停歇,热火朝天忙施工

广州铁路 2024-03-31

2月24日15时25分,溜放车辆缓速沿着衡阳北编组站驼峰向下稳稳滑入预定的股道,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4组新缓行器成功“牵手”,换上“新装”,衡阳电务段衡阳北编组站驼峰缓行器大修施工圆满完成,迎来龙年“开门红”,为铁路运输注入新活力。



驼峰缓行器,被称为编组站的“心脏”,是铁路编组站自动化驼峰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每当车辆解体溜放下来,缓行器精准地调控着车辆从驼峰滑下的速度与节奏,确保每一辆列车都能安全平稳地驶入预设股道,实现快速编组成列,驶向远方的目的地,所以也称之为编组的“中转站”和“加工厂”。

自2013年站改以来,历经10载风雨洗礼,衡阳北编组站缓行器设备已渐显疲态。为进一步加强设备质量、提升编组效率、确保全年作业安全,缓行器的更新换代成了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重大任务,衡阳北信号车间在段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细致分析安全关键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无误。

此次施工工序多达10余道,流程复杂,难度系数大,需环环相扣、紧密相接。主要工序包括材料运送、设备拆旧、吊起旧基础、铺设道砟造床、吊装定位新基础、调整基础水平、安装缓行器所有部件、精调试验等。“施工只有2天,每一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闪失。”车间技术员、施工负责人刘忠强调道。为了能让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刘忠所在的党员攻关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每天天未亮就已经守在现场勘察,连续10余天风雨无阻。



施工现场道路湿滑,天寒地冻,给作业人员造成不小的难度。在该段副段长尹子彪和技术科邓海燕的指挥下,衡北信号车间缓行器、驼信、修配、集中修4个工区联合成立专业“大兵团”,100余名干部职工及施工人员顶着雨雪,不畏艰难,逆行而上。

2月24日6时10分,“天窗”作业命令下达,“大兵团”派出精锐先锋。驼峰信号工区工长刘保衡和工友们开始对旧设备的零部件逐一拆除,再由吊车入场将旧设备调离,工务部门进行基本轨切割,道床整平作业,为后续吊装新设备做好准备工作。

9时15分,“战斗”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次施工最大的难点在于缓行器设备吊装对位,设备笨重,每一台缓行器由3到4块大部件组成,每一个部件又重达30多吨。”车间党支部书记熊一平介绍,“用吊车进行缓行器的新基块吊装,基础块中心线与线路中心必须重叠吻合,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为了能让巨大的缓行器设备精准放入切割好的轨道中去,车间党员攻关队在前期勘察中制作了精准的测量卡尺,为施工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往前1米,再往左5厘米,停!好!放!”由于现场环境十分嘈杂,熊一平扯着嗓门大喊,一边比着手势,指挥吊车师傅作业。他和副主任罗伟初两人一人拿着卡尺,一人指挥吊装,忙而不乱,密切配合。

12时25分,在完成大部件的吊装后,还要进行主风管、制动风缸、制动钳等零部件的安装。所有零部件共有多达300个螺丝,需要百分百的细心和耐心。由于厂家没有配备配套的主风管,施工所用的主风管全部是由修配工区职工自制完成。“我们自主自制的主风管经过试验测试,将尺寸控制精确在了毫米级。”修配工区工长秦树生满脸自豪。

14时50分,施工进入尾声。在联锁试验良好后,现场作业人员还需等待车务机车、重车压道,再次上道检验设备是否良好,顺利做完最后的调试试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无误,让设备安全交付使用。



“此次缓行器升级换代后,缓行器的各项系统性能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段现代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段长肖新辉说。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记者 刘昊 通讯员 衡阳电务段 颜璐茜 邓丽娟 张雨晨 周健

编辑:叶楷

审核:赵灯 赵岳

监制:曾佳梅


更多精彩内容

捞刀河上的高空“打冰人”

学生出行高峰,广铁预计发送旅客194.1万人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