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民生】主动治理 未诉先办 ——践行初心围绕“七有”“五性”抓好民生保障

北京人大 2021-11-26

聚焦民生


这个供暖季,通州居民头一回有了“供热管家”。家里暖气不热,一个电话,“管家”迅速上门排查。针对去年报修集中的小区和住户,“管家”们“冬病夏治”,早在几个月前就进行了逐户巡检。试供暖期间,全区关于供暖的投诉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供暖小管家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这是今年本市实施“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以来,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气象。      


以解决市民“七有”“五性”需求为指挥棒近两年来,北京市连续创新推出“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一揽子改革措施,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逐步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条热线激活基层治理

      

如果评选2019年度的北京热词,12345必居前位。      

作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措施的延伸,今年年初,北京以12345热线为主要载体,启动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一条被赋能的热线,恰如首都政务服务体系中的一只翩跹蝴蝶,带来了强大的连锁效应。


12345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
    

观其流程,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12345热线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及时对问题进行分类甄别,向属地街道乡镇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派单交办,要求限期解决,并就处理情况向群众进行点对点反馈。各街道能自行解决的,就地解决;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由街乡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共同研究解决;需要市级部门推动的,及时上报。每月,市里都要对333个街乡镇的接诉即办工作进行排名,并在区委书记月度点评会上通报。      

过去无法量化的基层政府治理效能,通过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的“三率”大排名,得到一定程度的直观体现。跟着解决市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这根指挥棒,333个街乡镇和市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工作重心齐刷刷下移到社区和居民身边。      

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扑面而来:      

从一开始的“闻风而动,有一办一”,到“抓住共性,主动治理”再到“体察民情,未诉先办”,“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的丰富实践中一步步向前,实现了递进式的演变。      

期间,全市召开街道工作会,赋予街道统筹协调的六项权力;全面完成152个街道的大部门制改革,构建扁平化的基层管理体系;深入推动“吹哨报到”,让街道有了攻坚克难的底气。以这条小小热线为杠杆,北京蹚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治理效能的新路径。


“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汇集民生大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25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量616.7万件,同比去年增加30.33%;办理群众诉求214.4万件,同比增加43.21%。群众诉求响应率始终保持在100%;诉求解决率由1月份的53.09%提升至10月份的74.36%,诉求的满意率64.61%提升至10月份的85.39%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市民诉求日益多元,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涌现。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发挥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关键在于找到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节律”。


全市首家“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在大兴成立

位于亦庄的北京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就是汇集民生大数据的“智慧中枢”。工作人员对12345热线民意舆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判。诉求热力图、分布类型、高频事项等,直接送到市领导和各区各部门主要领导案头,为决策提供参考。      

什么时段什么类型的问题容易高发?什么类型的区域在高发事项上有趋同性?……大数据为城市治理精准定位。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12345的大数据分析,梳理出违法建设、物业管理、施工管理、垃圾清理、交通设施、群租房、街头游商、房屋漏雨、预付式消费、交通噪声和教育11项共性问题,一个一个啃“硬骨头”。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一旦摸清了问题发生的规律,政府的治理举措变得更具靶向性。不少街道乡镇也尝试用信息化手段,精准定位辖区主要矛盾,提升治理效率。      

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将“接诉即办”纳入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居民诉求的热点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平台上一目了然。经过分析,每年汛期,街道下辖的石门营1-7号社区顶层漏雨的投诉较为集中,“经常是修好了这儿,那儿又漏了,维修师傅跑都跑不过来。”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文凯说。    

经过前期的大数据研判,东辛房街道今年5月为辖区内70栋易漏楼顶重新做了防水。今年汛期,街道收到的房屋漏雨的热线派单仅20多件,比2018年同期相比一下下降了90%。      

和东辛房街道异曲同工,丰台区在82个社区(村)推广智慧民情图,石景山区推出“12345热线数据实时分析仪表盘”,密云鼓楼街道打造综合数据调度智慧平台……得益于北京市大数据科技产业的发展,北京基层治理搭上了现代化的“数字快车”,极大激发了治理效能。


自行车专用路设置了潮汐车道
      

而对于多年形成的“硬骨头”,则采取部门会诊、联合施策的方式合力进行突破。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治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亚洲最大居住区多年形成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绝非某个部门能独立解决的。      

针对12345热线反馈的高频问题,北京启动了“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确定108个项目,覆盖教育、体育、文化、交通等多个方面。目前已开工72个项目,其中完成36个项目。开通回龙观自行车高速、建成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人大附中、清华附小等优质教育项目落户招生……实打实的变化,就发生在“回天”居民身边。

      

从主动治理到未诉先办

      

靶向性极强的主动治理,让一批居民投诉率高、“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老大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主动到百姓身边了解诉求 
    

从主动治理更向前一步“未诉先办”机制正在全市街道乡镇逐步建立起来。      

在丰台区云岗街道,1600名“红马甲”组建起了“民情前哨”志愿者队伍,依据街道制定下发的6大类38项问题类别,志愿者们定人、定点、定时间、定内容巡查,周末、节假日也不休息,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立刻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等居民打电话了再去解决,那是失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翠园社区,“民情前哨”志愿者在巡视中发现,社区10号楼东侧马路边,经常有许多老年居民聚在一起聊天休闲,附近居民也经常把车停在这边,容易带来矛盾和安全隐患。      

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冲突事件,社区未雨绸缪,把解决停车位和休闲空间的矛盾迅速提上日程。社区“吹哨”街道组织部门,利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将10号楼后马路西侧的树下裸露地进行规划提升,建成了“休憩园”。地面硬化后干净敞亮,美观的护栏隔离了来往汽车,便民座椅贴心舒适,居民拍手叫好。      

今年5月以来,云岗街道通过“民情前哨”发现的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已有90%以上得到了解决。      

在东城区,大部门制改革后诞生的159名社区专员,把办公桌全部搬到了社区里,每天走访入户,做居民的“首席接诉员”,有问题有难处,协调街道社区,一齐帮着办。      

西城区广内街道,开展社区服务站转型升级试点,从过去单一提供政务服务,变为覆盖政务服务、物业服务、公益服务、党建服务四大类149个服务事项,居民有任何诉求先找服务站,诉求响应速度比12345还快。      

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华贸社区居委会撤掉了办公桌,10名社工没有固定工位,全部包片入户;崔各庄乡每月第一个周三是雷打不动的走访日,乡党委、政府所有干部都要进村问需;小关街道社工坚持“一日三转”:早转问需求、午转问落实、晚转问反映。


到百姓身边宣传交流
      

随着“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深入推进,基层干部的眼光变了,从过去的“向上看”变为现在的“向下看”;从出了问题后着急忙慌“灭火”,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群众找我办事”到“主动为居民办事”,干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政风转变,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街道乡镇今年以来收到的锦旗数量明显增加。“有很多都被我们婉拒了。”广内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科长刘永红说,“居民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这一面面锦旗,就挂在我们心里。”

      

“七有”“五性”就是“试金石”

      

一切改革措施,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都紧紧围绕着民生二字。      

为了让“接诉即办”机制更好地服务民生,今年下半年北京首次创建了“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对市区相关部门的考核中。市委书记蔡奇在民生调研中多次强调要把“七有”“五性”作为对民生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担当的“试金石”,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今年1至10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七有”“五性”相关问题的诉求,在市民服务热线里占到70%而通过热线的大数据分析,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方面,政府治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养老照料中心里,老人得到细致照顾
      

以“七有”“五性”需求为导向,市区部门和基层的街乡镇社区都在努力聚焦热点、难点,一系列创新措施纷纷涌现。      

让“幼有所育”,市教委今年建立了普惠性幼儿园的补助机制,截至9月底,全市已有695所普惠性幼儿园享受市级财政补助,受益幼儿达到18万人。      

让“病有所医”,市卫生健康委今年完成46个乡村卫生室新建、改扩建,为80个偏远乡村每次开展1次巡诊,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让“老有所养”今年全市又有10家养老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另有11家已基本建成;全市已有150家养老驿站投入使用。     

完善“便利性”全市前三季度共建成和提升便民网点1132个,市民买菜、买早点、美容美发、维修大小器件、寻找家政服务等更加方便快捷。    

完善“宜居性”全市启动物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19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首批53个项目列入实施计划;《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呼之欲出。    

……

      一招招举措,一件件实事,都落在了百姓的心坎儿上。
 
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
    

眼下,2020年度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征集正在全市各区陆续启动。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各区将结合12345所反映的地区热点、难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形成沉甸甸的民生项目库。      

由一条热线牵引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在实践中结出了累累硕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市在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和效能,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来源:识政

责编:张雪松



【要闻】弘扬宪法精神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人大动态】 自觉成为宪法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学习】沈春耀: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扫码关注"北京人大”

获取更多精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