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作关于“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

北京人大 2021-11-26

 大

快   讯


导  读 

今天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2个代表团、148人次代表联名提交了14件涉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合并为“深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议案,交市政府办理,并明确与“乡村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合并办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成立了办理工作协调小组,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协办,共同做好议案办理暨相关专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聚焦代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形成了议案办理暨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现场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今年本市农业领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多年来首次下达粮食、蔬菜生产年度目标,确定“粮食稳定在2019年水平、蔬菜恢复到2018年水平”目标,全面开展常态化调度和工作督导。上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12.7万亩。改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调动蔬菜生产积极性。疫情期间,京郊蔬菜种植户尽最大努力扩大生产、补位供应,发挥了应急保供作用。出台生猪产业优化提升方案,今年计划新建的11家、改扩建的6家正在加紧施工。建立京郊农林产品产销对接联动工作机制,重点推动小微生产主体与经销主体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打通田间地头到销售端的渠道,促进京郊农林产品出村进城。

(二)抓好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个业态

选择1个乡镇和20个村开展林下经济试点,打造新型农林复合体,带动生态涵养区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开展7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

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布京郊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路线。目前,全市有7个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累计创建了3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以保障产业用地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生产用地方面,明确设施农业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种植设施不破坏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制定了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2025年)。明确生猪养殖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产业融合用地方面,新出台的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可通过自营、出租、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和文化体验等新产业。在“大棚房”整治中制定相关用地指导意见,明确办理用地手续的政策与适用范围,对朝阳、丰台、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6个区共29个项目以点状供地方式办理了建设用地手续。

用地监管方面,出台“村地区管”指导意见,细化集体土地管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查处惩戒问责机制。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做强种业“芯片”。制定现代种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建立北京鸭、北京油鸡、北京宫廷金鱼、老口味蔬菜等特有畜禽、水产、蔬菜遗传资源的保种体系,选育推广一批“北京味”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推动中国化工集团在北京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推进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一是蔬菜、猪肉等本地生产能力偏低,“菜篮子”自给率需要切实提升。二是农业科技、人才等优势发挥不够,比较效益持续走低,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和活力不足。三是农业机制模式创新不够,传统农业需要加快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点状供地工作机制需要加快探索完善。


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夯实农业基本盘地位,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引导设施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支持设施农业补短板、降成本、强科技、增效益。建立蔬菜生产目标考核机制,对各区实行以奖代补,引导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冬淡季生产。扎实推进生猪生产恢复,落实好生猪产业优化提升方案。(二)优化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适应和引领市民乡村消费升级需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新总规“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北京郊区的支柱产业和惠及全市人民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契机,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乡村旅游方式,引导广大游客更加注重乡村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智慧乡村旅游。落实好《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主题旅游,让更多市民体验“宿在民居、乐在乡间、游在山水”,引领带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三)深化点状供地试点探索,解决好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问题深入探索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用地实施审批办法,完善土地复合利用政策。加强点状供地与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和实施机制,为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现代种业、闲置农宅、乡村新型服务业等提供必要配套用地,实现点状布局、点状报批和点状供地模式落地。(四)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发挥种业优势,形成服务全国的大众种业与满足都市需求的精品种业发展格局。积极争取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支持,在北京搭建全国种业创新平台,承接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种业智库等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现代种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选育一批口感好、品质佳的都市精品优势品种。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聚焦平谷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整合全市资源,推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在平谷集聚发展。引导各区立足产业基础,建设一批科研项目转化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有机农业推广点和“科技小院”。与阿里巴巴、京东、联想佳沃等企业合作,探索数字农业发展路径。加快提升经营主体的科技应用能力水平。落实人才下乡创业补贴、担保贷款、“岗补社补”等政策,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培养一批爱农业、懂科技、会管理的新时代农民企业家。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
责编:张雪松

【要闻】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闻】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要闻】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等事项
【要闻】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在京开展专题调研
【要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开幕(会议日程)
【快讯】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提请一审
【快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提请一审
【快讯】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法治保障!《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草案)》提请一审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