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会聚焦】人大代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人大 2022-07-09

唐海龙代表:把北京打造为中国种都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种子和耕地。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唐海龙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把北京打造为中国农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为中国的种都。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北京种业科技力量雄厚。”唐海龙解释说,北京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种业科研国家队,拥有农业领域院士52位。北京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8%。“京研”系列大白菜品种、奶牛冻精、“京红”“京粉”等高产蛋种鸡的市场占有率均长期保持全国首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畜禽基因库均在北京。  他说,北京种业市场主体有活力,培育了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3家、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3家、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6家、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2家。首农食品集团是我国畜禽良种领域的领军企业,肉鸭育种全球第一、蛋鸡育种世界第三,在奶牛、生猪育种领域实力雄厚。在种业国际合作方面,世界种业前十家企业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办事机构。北京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走出国门,成为韩国、越南等国鲜食糯玉米生产主导品种。

  唐海龙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支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部市合作联手把北京打造为中国种都,把通州、平谷两大种业园区建成国家种业基地建设的大平台。

何福胜代表:推进学校财经素养教育 提高国民财经素养水平

“日益复杂的现代经济生活,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财经知识和理财技能,更要有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财富观和人生观,即财经素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何福胜建议,尽快在学校系统推进财经素养教育,提高国民财经素养水平,“这项工作具有面向未来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何福胜谈到,随着时代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理财意识。但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贷、套路贷、校园贷等经济案件多发。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相关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面临更多风险。”何福胜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民财经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福胜表示,目前,国家尚缺乏内涵统一的、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尽管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但与教育系统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服务面向的群体也比较有限。即便在一些学校开展了试点,也尚未惠及全体学生。”何福胜说,市场上一些商业机构推动财经素养教育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政策要求,理论研究也不足,很难形成统一、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与规范,有些商业化宣传甚至偏离了正确价值导向。  在何福胜看来,通过学校开展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是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最公平、有效的途径。“当下,各地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不平衡、碎片化、浅层化状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且学校普遍缺乏财经素养教育专业师资,阻碍了此项教育的开展。”

何福胜建议,国家层面尽快从综合素质角度统一使用“财经素养教育”概念,加强财经素养教育研究,推动有关部门赋予学校开展此项教育的充分政策依据;将财经素养教育师资的培养纳入国家培训计划,尽快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大中小幼学校以不同方式推行此项教育,使学生从小具备基本的财经素养,更好、更稳地融入未来社会经济生活。此外,还要注意推行正确的财经素养教育理念和目标,避免发生片面的商业化现象。

赵晓燕代表:增加农业类研究生招生指标 让农科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晓燕带来了一份关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面对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和后劲不足等问题,她建议增加农业类研究生招生指标,推动建立省级农科院与高校联合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机制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赵晓燕多年来持续关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农民不仅需要有人给他们面对面讲理论,也需要手把手教技术,所以,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6月,赵晓燕参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时,就十分感慨:“懂农艺的不一定懂机械技术,懂技术的不一定懂农艺,两头都会的人才太少了。”赵晓燕认为,这一问题出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层面。目前农业研究生培养主要是由涉农高校完成,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更重视科学理论和创新。理论和实践容易脱节,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很难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她说,省级农业科学院虽然科研实力和条件雄厚,但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赵晓燕调研发现,目前部分省级农科院研究人员在高校联合招生,由于招生名额的限制,生源数量与质量得不到保障,还存在招生需求兼容性差、共同培养研究生的知识成果产权不明晰等问题。由于没有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融合优势,造成整个社会的农业科技和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科研系统由于缺乏人才,也影响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未来农业科研一线人才队伍的建设。赵晓燕建议,扩大农业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将农科院系统的研究生招收指标单列出来,确立省级农科院系统参与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增加农业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国家鼓励高等院校合作招收研究生,建立1+N的联合培养机制,农科院可根据农业不同学科特点,与所属区域内的N所高等院校合作。理论课教学在高校完成,专业课、实践课和毕业设计在农科院完成。此外,她还建议明确农科院系统的招生数量,不与高校形成生源数量竞争。

全国人代会系列报道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史健



【大会聚焦】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大会聚焦】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大会聚焦】栗战书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

【大会聚焦】王晨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大会聚焦】全国人大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蔡奇陈吉宁李伟参加审议

【大会聚焦】发言精彩!北京团代表热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聚焦】北京团举行第三场媒体连线采访 四位代表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宣传人大制度,讲好人大故事
架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