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焦裕禄》

北京人大 2022-09-25

















党史学习教育

观影推荐

























《焦裕禄》 

一提到“主旋律”影视作品,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说教”“刻板”“空洞”这类词汇,似乎“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总容易把“英雄”塑造成一个不接地气的,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的形象。其实也不尽然。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英雄”的面貌也多种多样。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如说成是“英雄可以是什么样子”。多年前,一部“主旋律”的电影,在票房低迷、娱乐片盛行的1990年代一度制造了观影热潮。那就是由王冀邢导演,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

影片《焦裕禄》讲述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以坚强的毅力、炽热的情怀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三害”、战天斗地、撼人心魄的故事。据新华社报道,国产经典老电影《焦裕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张电影票价仅3角钱的时代,以130万元投资获得1.3亿元票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如果换算到现在30元一张票,是130个亿。当时,据统计全国看《焦裕禄》的是3亿人次。”回忆起自己的代表作,电影导演王冀邢至今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而这骄人的票房业绩背后,是人们对焦裕禄的尊重和对焦裕禄精神的传扬。

电影《焦裕禄》全片



电影

简介


焦裕禄站在沙丘上的泡桐树旁边

片头的藤椅

片中焦裕禄用茶杯盖顶住腰部的瞬间


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他看到火车站上挤满外出逃荒的饥民,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心情十分沉重。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焦裕禄立即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制订出治理肆虐兰考百年之久的风沙、水涝、盐碱三害的方案。

这时,上级调来的救灾物资运到兰考,负责发放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却坐视不管。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招致吴荣先的不满。不久,地委赵专员亲赴兰考,宣布调整县委领导班子,任命焦裕禄为县委书记。焦裕禄不顾肝脏经常胀痛,在治理"三害"第一线坚持工作,领导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深得群众拥戴。不久,县园艺场老场长由于过度操劳,活活累死,使焦裕禄受到极大震动。

焦裕禄不顾肝病的折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从车站拦回了准备离开的农业技术员,并决定为艰苦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每人补助50斤粮食。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他坚持战斗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带领群众挖沟排涝,抢救庄稼,还到风口去调查固沙防风的措施。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的肝病恶化。1964年3月23日,年仅42岁的焦裕禄病逝。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遗体被运回兰考,安葬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数万兰考群众前来送别他们的好书记。


延伸

解读


焦裕禄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是县委书记,是家庭中的丈夫和父亲,也是一个善良的平凡的人,他一方面在工作中果断坚定,另一方面又有着善良柔软的内心。果断坚定体现在不包庇吴县长的不良作为;冒着风沙和暴雨考察地形,大声呵斥哭成一片的农民并带领他们抢救暴雨中的水稻。而面对人民的困难又总是心软。大学生小魏是县里难得的人才,他研制出了嫁接泡桐树的方法。当他忍受不了兰考县的困苦想要离开的时候,焦裕禄去车站想要挽留,但又没有说出挽留的话,只是理解小魏的苦难处境,送他一包兰考县的沙土并让他珍重,他是不自私的。火车开起的时候焦裕禄跟随车子跑了一段。当他转身准备回县里却发现小魏没有上车时,他的眼里闪烁着泪光。后来林场的老厂长因病去世的时候,焦裕禄那个众人走后,一个人在病房里蹲着哭泣,令人动容。

焦裕禄发现小魏没有离开时的表情

站台上的焦裕禄和远处的小魏

在病房独自哭泣的焦裕禄


在家庭中,焦裕禄是父亲和丈夫。作为父亲的焦裕禄,展现给观众的是温情。有一次在家中,小儿子焦跃进吵嚷着要吃红烧肉,吃不到就把窝头扔在地上耍赖。焦裕禄先是训斥了他,后来又心疼的把儿子抱在怀里向他道歉说,卖肉的钱被自己花掉给别人垫付住院费了。另一次,焦裕禄半夜工作,腹痛难忍。这一幕被前来送宵夜的女儿小梅看到。小梅伤心哭泣,焦裕禄将女儿抱住并轻声安慰她,自己却忍不住流泪。影片中的焦裕禄每一次哭泣都是不同的,李雪健精湛的演技无疑是一大加分项。


为小儿子擦眼泪

抱紧女儿小梅


另外,影片中关于群众形象的塑造也十分重要。第一个群众的场面是兰考县的人民举着白幡为焦裕禄送葬,使人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第二个是火车站等待逃荒的群众,第三个是等在县委大院为焦书记求情的群众,第四个是焦裕禄病重被送往省会治病时为他送行的群众,之后还有焦裕禄去世前在医院门口为他守候的群众。人民从想要逃离兰考,到团结在书记周围。这种转变从侧面烘托出焦裕禄在兰考任职期间取得了人民的深深爱戴。

片头送葬的群众

焦裕禄在火车站看到想要离开兰考的群众

为焦裕禄求情的群众

焦裕禄离开兰考去治病的群众

在医院门口守候的群众


影片虽然是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叙述,却以一场葬礼作为开场,而以焦裕禄的特写作为结束。葬礼是生命的结束,而结尾举着红旗的人们在焦裕禄身后的场景,意味着以他为代表的红色精神还继续行走在世间,鼓励着后来的人们继续开拓进取。葬礼上的白幡和结尾焦裕禄身后的红旗,一“红”一“白”之间将他的形象烘托的更加伟岸。这是整个现实主义基调中的“浪漫”。

开头的白幡

结尾的红旗

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大到当时的环境氛围、政治形势,如肆虐的风沙,暴雨,还有吴县长不时流露出的上纲上线的“阶级斗争”话语;小到道具的选择,如兰考人行乞的讨饭篮、当时的纸烟、县委大院的残墙破瓦,以及富有河南地方唱腔的音乐处理,无不显示出60年代兰考特有的地方风情。这种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创作作风,从编导到演员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通力合作,使得影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魅力方面,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也是《焦裕禄》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焦裕禄精神肯定不会过时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每每踏上兰考的土地,我的心情都很激动。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时隔5年后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指出,“焦裕禄同志始终是我的榜样。1990年7月15日,我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以《念奴娇》的词牌填了一首《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李雪健主演的电影《焦裕禄》,我看过不止一遍。”同时,他进一步强调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他指出,“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电影精彩片段


素材:《人民艺术家》杂志、百科、1905电影网、腾讯视频

责编:张雪松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红海行动》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战狼Ⅱ》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我和我的祖国》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生死抉择》
党史学习教育观影推荐 | 《咱们的牛百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