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自主创新 追求卓越 ——新时代北斗精神述评

北京人大 2022-09-25



学 党 史



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是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重要象征。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它的建成开通,是国之大事喜事,很多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当中,很多工程开创阶段时的科研人员,早已白发苍苍,但他们在建设北斗系统过程中孕育出来的“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已成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血脉赓续,不断激励着新时代北斗人继续前行。
  前无古人的“中国道路”
  在我国筹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之时,世界上已经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当时,我国底子薄,不可能“一步建全球”。1983年,“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这一方案,能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从无到有”。
  后来,北斗系统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进一步组织研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
  1994年1月10日,国家批准北斗一号立项。6年后,我国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太空本无路,但中国北斗人硬是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道路。
  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北斗二号工程建设。
  中国北斗人仍然没有采取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单一轨道星座构型,又一次独树一帜地选择了混合星座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
  对于以服务亚太地区为主的北斗二号来说,这种“混搭”组合可以用最少卫星数量实现最好覆盖效果,而使用的高轨卫星的抗遮挡能力更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此外,混合星座还可以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混合星座是国际首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说。
  中国智慧的“独门绝技”
  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开通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实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除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还能提供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后保险。”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说。
  星间链路技术让卫星之间可以互相通信,是北斗三号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这是因为,北斗系统的运行,需要地面站对卫星进行检测和信息注入,但有时卫星并不在地面站可覆盖的上空,而有了星间链路不仅实现了数十颗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对运动至境外的卫星进行“一站式测控”。
  2035年左右,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基础,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杨长风说:“现在回过头看,我们当时制定的北斗‘三步走’方案更符合中国国情,北斗的发展路线与星座方案设计充满了中华民族实践智慧和务实精神,为国际卫星导航技术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
责编:史健


【要闻】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

【发布】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12月23日召开

【聚焦】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重塑新时代中国经济述评

【聚焦】人民日报:关注群众“小事”  做好立法“大事——北京人大探索“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

【聚焦】“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座谈会发言摘编

【关注2022北京冬奥】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支持北京冬奥会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聚焦】运河水 映京华(美丽中国·关注运河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