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合作向宇宙”见证开放共赢大国心态

北京人大 2022-09-25
关注 

一路筚路蓝缕,饱尝被排斥封锁的辛酸,但当我们自力更生逐步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并跑者”乃至“领跑者”之时,却始终奉行开放合作姿态,与个别国家动辄打“科技冷战”、搞“技术壁垒”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坚定抉择与扎实行动,深度诠释了何谓“大有大的样子”,尽显大国风范和高远格局。

  连续在轨飞行183天后,3名中国航天员从浩瀚太空安全返回,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收官。在航天员们载誉归来的“高光时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新“时间表”和“路线图”也正式公布:今年我国空间站将正式搭建完成。
  中国航天,只争朝夕,这样的节奏令人感喟。曾几何时,我国载人航天梦被国外同行讥为“白日梦”。如今,30年锲而不舍,中国即将拥有自主建设的大型空间站。从逗留太空几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从“太空家园”更舒适到“天外有人”成常态,中国载人航天朝着星辰大海不断迈进。不断刷新的跨越发展,见证着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稳健,彰显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执着。
  “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从无到有、自主建设空间站绝非易事,但在中国航天的发展视野里,这份极其珍贵的战略资源并非“一花独放”的自留地,而是共建共享的“百花园”。在中国空间站公布的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中,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项目入选。而早在2015年,中国就与欧洲航天局签订合作协议,许多外国宇航员早已开始学习中文,“期望有一天可以登上中国的空间站”。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造空间站不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全人类合作探索太空的新阶段,这份空前开放的合作姿态,被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盛赞为“伟大范例”。
  诚邀世界共向宇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坚定行动。首次开启月背之旅,我们不只同意了美国方面的科研请求,“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搭载了德国、瑞典等国的科学载荷;中国“天眼”凝望苍穹,我们欢迎全球科学家来此共享探索星际的最强“工具”……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尽管在许多领域中国都是白手起家,一路筚路蓝缕,饱尝被排斥封锁的辛酸,但当我们自力更生逐步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并跑者”乃至“领跑者”之时,却始终奉行开放合作姿态,与个别国家动辄打“科技冷战”、搞“技术壁垒”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坚定抉择与扎实行动,深度诠释了何谓“大有大的样子”,尽显大国风范和高远格局。
  从太空俯瞰地球,是完全看不到国界的,这未尝不是另一重深刻隐喻。在浩渺宇宙面前,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面对未知世界的研究探索,甚至在更宏大更棘手的发展课题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打独斗走到最后,无不需要交流合作、开放共享。回望历史,各国曾携手战胜肆虐的天花病毒,曾共同识别飞越地球的潜在危险小行星,共同求解南极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气候风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由不同国家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的科学合作份额已从1998年的15%增至2017年的26%。人类科学史充分证明,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途径,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充分发挥科技为人类服务的关键作用,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紧迫性。
  “最强的智,是众智;最大的力,是合力”“创新需要‘开窗’,而非‘建墙’”……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解决全球性问题,科技力量是关键,科技合作是途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空间站回应了期待、树立了标杆,更生动说明,助力人类克难向前、探索未知,是每一个国家的使命,跨越人为藩篱,共推开放合作,共享创新成果,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才是面对未来的唯一正确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张雪松




【要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等 栗战书主持
【要闻】栗战书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时强调 认真履行法定职责 忠实代表人民利益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闻】蔡奇到延庆区调研时强调 谋划好后奥运文章 打造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 张延昆参加

【要闻】国家植物园正式在京揭牌 阴和俊陈吉宁揭牌

【要闻】当前中国经济十问

【要闻】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聚焦】追求卓越,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⑤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