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铺展美丽北京的更新画卷

北京人大 2024-01-09
聚焦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2023年3月23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2022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这是自2016年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连续8年听取审议年度环境报告,已经成为一项法定例行开展的监督工作。

  2022年,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以及区域协同减排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实现新时代十年持续改善、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密云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断面占比75.7%,动态消除劣Ⅴ类断面。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多年持续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本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过去一年来首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广大市民的直观感受实现“一年一提升”。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提出,首都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环保工作任重道远。一定要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绘出美丽北京的更新画卷。

3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带队调研本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摄影:王晓敏)

01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更好地铺就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北京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健全“1+N”政策体系。大幅提升外调绿电,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同比下降3%以上,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密云、通州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34亿元。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生产生活用水总量控制在26亿立方米以内。持续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印发实施新版产业禁限目录,疏解提升一般制造业企业166家。

  李静委员和安丽娟代表提出,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重点领域减碳目标任务,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行动指南。刘金良代表建议,要更好地发挥碳交易平台的作用,使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现有的燃油车置换成新能源车是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措施”。郭继孚委员的发言得到了其他委员的赞同。路海滨委员提出,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向双成委员、闫立刚委员和郭继孚委员建议,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政府和国有企业带头“油换电”,优化新能源货运车辆通行政策,鼓励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积极置换新能源车。


02

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准确把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形势、新要求,北京市深化“一微克”行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专项治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约61万辆;实现核心区72座燃油锅炉清零,完成2.1万户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规模以上工程视频监管全覆盖,降尘量降至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2.2%。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完成第三个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7年回升。密云水库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典型案例。强化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首钢老工业区安全转型奥运场地,成为绿色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年度减量约10平方公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8%。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印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平谷区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丰台区荣获“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密云等5区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出台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三年累计记录物种六千余种。

  环保政策和经济发展如何同频共振引起了委员代表们的关注。大家认为,既要支撑服务保障好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向好,也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丽娟代表和马飞骏代表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宣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事前评估,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提前介入把关。王金山委员、邢卫兵委员、黄勇委员和赵玉影委员认为,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措施的应用,分析研究近年环境变化数据,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进行推广。

  聚焦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李文委员建议,要通盘考虑大气污染的问题,推进PM2.5、PM10综合治理。关注水环境,李静委员和李远方代表建议,完善河湖长制监督管理政策,把节水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环境报告。对于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张利民委员和赵云英代表提出,依法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有好的举措,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落实垃圾分类职责,践行绿色生活新时尚。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刘金良代表提出,植树造林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和树木林草原有的树种结构,实现树种生态均衡。对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吴素芳委员和刘金良代表建议,要统筹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明确可量化、可稳步推进的工作措施,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吃亏。 


03

实施好噪声污染防治法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要求。北京市坚持人民至上,回应群众关切,完善噪声治理措施。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噪声扰民问题治理为抓手,推进商业固定设备噪声和夜间施工噪声治理,全年检查两类噪声近10万家、处罚近1500起,两类噪声投诉量实现明显下降。印发年度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缓解计划、装修噪声污染问题治理实施方案、夜施扰民专项执法工作方案等,全力做好噪声问题治理。

  202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实施。该法补充完善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在加大处罚力度、丰富处罚手段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有26条涉及规定由地方政府指定部门对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管。“建议市政府参考外省市的做法,印发相关文件,明确噪声法相关条款的监管执法部门,推进法律全面贯彻落实。”张力兵委员提出,“本市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拟纳入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我们要做好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论证、调研、起草和审议相关工作。”赵云英代表建议,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普法力度。万欣代表和李远方代表建议,重点监测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毗邻居民区的环境噪音,完善噪声治理措施。对群众反映的社会生活噪声等共性问题进行主动治理、长效治理,以法治力量守护和谐安宁生活环境。

  

04

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共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北京市与周边省市共同深化区域联建联防联治,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签订“十四五”合作框架协议,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会同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多年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区域携手兑现绿色办奥承诺,“一微克蓝”“冬奥蓝”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签署新一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圆满收官。

  孙国升委员、李正斌委员和李巧艳代表建议,推动京津冀等周边省份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采取更具体的措施,共同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

来源:《北京人大》2023年第4期

作者:王晓敏

责编:张雪松



【要闻】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
【聚焦】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
【要闻】尹力检查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时强调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主题教育】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聚焦】以法为盾 守护古都之“脊”
【家站故事】听天坛根儿下的民主故事——走进天坛街道祈谷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学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注】遗产活化 鼓楼出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