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从来不过儿童节

田柳 田柳Talk 2019-06-24

 

主播:吕婕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在祝福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的同时,我想把镜头对准一群特殊的孩子。

 

 

2016年有一部根据真实的缉毒事件改编的电影佳作——《湄公河行动》,上映后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我至今难忘。一群原本天真可爱孩子们,竟然在把玩着枪支,捧着酒瓶吹瓶,还有很多吸烟、吸毒的镜头。

 


尤其是两个孩子玩“俄罗斯转盘”赌命的那一幕,与接下来他们所展现出的一枪爆头、人肉炸弹等画面给了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几场娃娃兵的戏份,一幕比一幕让人震惊,眼神呆滞的他们出手却非常狠毒。

 

这些本该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双手却拿起了枪,成为了杀人机器。

 

其实,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也仅仅是现实中很多“娃娃兵”的冰山一角。

 

目前,世界上很多战乱国家和武装组织都存在童兵现象,包括阿富汗在内的许多战乱国家甚至将年仅10岁的孩子征召入伍。本应接受教育的孩子沦为杀人武器,这无疑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内乱。


几天前,在整理中国军人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素材时,我接触到了中国拍摄维和纪录片第一人,历时10多年在维和一线采访报道的著名军事记者尙昌仪老师。

 

尙昌仪和非洲的孩子们


“在维和任务区,让你触目惊心的是什么?”


作为一名多次赴利比亚维和部队营区采访的老新闻人,尙昌仪和多名维和官兵的回答很一致:“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娃娃兵了!”

 

他告诉我,每年的2月12日是“红手日”:这是联合国于2000年5月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请政客和世界关注娃娃兵的命运。


尙昌仪老师拿出了当时拍摄的宝贵视频与照片向我讲述了很多有关娃娃兵的真实故事。

 

(为了增强阅读体验,以下均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


 

我一到利比里亚的维和营区,赵参谋就提醒我后面的采访中,一定不能大意一种人:非洲的小孩。



他跟我讲了不少维和部队官兵亲眼所见的一幕:“一个娃娃兵怒气冲冲手持大砍刀,另一个人叫喊着气势汹汹直奔他而去,娃娃手起刀落,一颗脑袋怒目圆睁滚落到地上,那人脖桩子还梗在那里,血往天上冲……这就是娃娃兵!要多残忍有多残忍,要多凶狠有多凶狠!”

 

这还并非是我们维和官兵唯一一次见到。还有一次,我们新闻官在执行任务时拍摄下了更为触目惊心的娃娃兵的视频:

 

只见几个10多岁尙未成年的孩子,将一人死死地摁在地上,随后的画面可谓毛骨悚然:一名少年用砍刀将这个活生生的人开肠破肚;之后,另一名少年掏出死者的心脏,兴高采烈地高举起来,这群孩子不断地欢呼着,他眉飞色舞地向路人炫耀着自己的战绩……。


在我们驻扎的营区外,只要一出营门,就会立即被一群少年儿童簇拥向前。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临时营地

 

我原本就是一个十分喜欢孩子的人,一开始我会经常情不自禁地向孩子们示好,可这一举动总是被别人制止:“不要和他们接触,这其中说不准就有娃娃兵。”

 

娃娃兵!这三个字一出现时,我的心也猛然一紧。

 

在我们的维和队伍里,有一个叫赵子生的维和军官,我挺佩服他,因为他一直尝试着去感化一个名叫“莫斯”的娃娃兵。

 

娃娃兵

 

莫斯常常会到我们驻扎的营区附近讨点吃的,一来二回赵子生竟然和他攀谈了起来,莫斯也渐渐放下戒心,还道出了令赵子生震惊的话:

 

“我今年15岁了,已经丛林中打了6年的仗。希望我交枪肯定不可能,因为现在面临的种种问题,只有枪才能解决,一旦战乱再起,没有了枪,我也就会失去生存和安全的保障。”

 

“娃娃兵”为各国的维和行动增添了不少麻烦。如果一名维和军人迎面撞上一个孩子,没有经验的他肯定会主动和孩子示好、搭讪,但谁会知道,这就有可能要了他的性命。


戒备森严的联合国维和部队

 

在绥德鲁,我第一次直面娃娃兵,他们不仅有男孩,还有女孩。尽管当时他们手中没有AK—47,也没有身背砍刀,但在工兵分队新闻官悄悄告诉我,这几个孩子是娃娃兵。站在地表温度近40摄氏度的炎炎烈日之下,此刻的我还是打了个冷颤,禁不住一阵阵头皮发麻。

 

对于他们,荷枪实弹的我们还是需要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利比里亚内战爆发长达14年的战乱期间,各派武装当中,18岁以下未成年的娃娃兵比例高达60%,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利比里亚儿童展示他的神功

 

这里的娃娃兵往往被派去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比如趟地雷阵,充当间谍刺探对方的情报等。


当然,娃娃兵们有时甚至比成年人还要残暴,在利比里亚的内战中,许多最残暴的战争罪行正是这些娃娃兵所犯下的。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娃娃兵?为什么他们如此凶残?


武装战斗人员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天性如此。其实,因连年内战很多孩子失去了家园、甚至成为孤儿。

 

因为军源短缺,政府军、反政府武装将眼光投向了这些孩子。他们征招娃娃兵的手段很简单,因为首都蒙罗维亚的130万居民断水断粮,所以他们就以给吃给喝为诱惑,让孩子们参加战斗。

 

对于流离失所的孩子来说,加入了童子军就意味着有了食物,有了家。

 

热情友好的利比里亚儿童


战争令娃娃失去家园,而娃娃兵加剧了战争,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恶性循环。

 

也有的孩子选择成为娃娃兵是因目睹家人被杀而复仇。

 

娃娃兵

 

但不管怎样,加入了各派武装组织后,这些娃娃兵们都得接受一系列的残暴训练。这就包括了训练他们手刃自己的亲人、同胞,这也是为了断绝这些孩子的后路。

 

更残忍的是,武装组织的头目还会将这些孩子的太阳穴割开放入可卡因,以此极其残暴的行为来控制这些孩子,并培养他们冷血、暴虐、视人命为草芥的冷血意识。

 

可惜,这些孩子们并不知道,训练他们的人,也是使他们成为“孤儿”的人。

 

所以你就能理解,那些娃娃兵为何冷血凶残,因为被人为地训练成这样。

 

利比里亚儿童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

 

后记:

 

截止到目前,根据国际组织的估算,大约仍有不少于30万的儿童正在世界各个地区大大小小战争中作战。

 

为了逃避战争而躲进了丛林的孩子


在没有国度的地方,他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与死的界限从来都是如此的模糊,死就死了,而生,却也是折磨。

 

前两天刚过的“国际维和日”,它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紧紧相连,或许是在提醒世人:这个世界并不太平,贫穷、饥饿、疾病等依然真实存在。不论是仍旧笼罩在战乱阴霾中的叙利亚,还是恐袭频发的西非马里、利比里亚,生死离别几乎每一天都在残酷上演,不计其数的难民因战火及而备受煎熬,而儿童的人身安全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论是对普通的孩子还是战场上的娃娃兵,他们的生理上、心理上都已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最后我们用安布罗斯一句话结束:没有比腐蚀心灵、束缚意识更可恶的事了。

 


为了不失散,欢迎添加个人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