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唐玄宗、李白赠司马承祯诗歌

张保民 陈沟水 2022-09-14



唐玄宗赠司马承祯的两首诗歌

 张保民

    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温县人,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裔,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自小笃学好道,无心仕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浙江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留有唱和诗篇。


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超。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派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年),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派妹妹玉真公主跟随学道,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司马承祯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吸收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以老庄思想为本,融合成道教修道成仙理论。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将修道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在此基础上,他又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全唐诗》里收录有唐玄宗李隆基赠送司马承祯的两首诗,其一题目是《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年(722年),据《旧唐书》记载,开元九年,玄宗遣使迎司马承祯入京,亲受法箓,呼司马承祯为“道兄”。开元十年,司马承祯请还天台山,玄宗乃赋此诗赠行。这首诗以真诚景仰的口吻赞美司马承祯“厌俗尘”,甘居林泉、采食芝桂,其飘逸脱俗之态跃然可见。

    另一首诗题目是《答司马承祯上镜剑》: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又召司马承祯入宫,司马承祯将他设计制造的道教铜镜和宝剑进献,唐玄宗大为欣喜,写了此诗赠给司马承祯。

    此外,《覃怀志》里收录有一首李白所写的《送司马炼师归天坛》: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文史编号:20126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