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河阳怀州节度观察使温造

许保金 陈沟水 2022-09-14

河阳怀州节度观察使温造

许保金

   《旧唐书·温造列传》载:“温造,字简舆,河内(今沁阳)人。造幼嗜学,不喜试吏,自负节概,少所降志,隐居王屋,以渔钓逍遥为事。”后来,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声名,致书请他为自己谋方划略。张建封认为温造确实是位有谋略的难得人才,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温造一生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藩镇割据势力,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二是兴修水利,施惠于民。

    唐代后期藩镇纷纷叛乱,拥兵自立,唐德宗决定裁抑藩镇。时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一带)节度使刘济向朝廷表示忠诚,唐德宗密诏张建封选择“特达识略之士”前往,张建封任命温造为节度参谋出使幽州。温造不负重托,转达了唐德宗的旨意,刘济俯伏流涕,表示“愿得率先诸侯,效以死节”。

    唐穆宗继位后,继续裁抑藩镇。长庆元年(821年)卢龙(治所在幽州)节度使刘总请以所部归附朝廷。唐穆宗认为温造“识机应变”,任命他为宣谕使,宣达朝廷旨意。温造行至范阳,刘总郊迎。温造宣读圣旨之后向他开示祸福,刘总诚惶诚恐,率所部归附。温造因功升为殿中侍御史。

    大和三年(829年)冬,南诏(唐时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反叛,朝廷诏令兴元(今陕西汉中一带)尹、山南西道(治所在今汉中)节度使李绛招募汉中青年,组织募兵征南诏。次年二月,叛乱平定,军回汉中,朝廷欲将募兵全部遣散回家。监军杨叔元贪财,挑拨募兵为乱,杀死李绛。唐文宗以温造“气豪嫉恶”,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之职,前往平乱。唐文宗连下四道手谕,令各路领兵均归温造调遣。温造到汉中以后,仅宣读了皇帝的诏书,安抚问候大家。一天,温造在操场上宴请将士。长廊两边拴了两根长绳,令军士们把所配刀剑挂在长绳上。募兵到齐后,只听一声鼓响,长绳被人从两头猛然拉起,刀剑被弹出三丈多远。募兵们没了武器,顿时乱了起来,被温造率领的唐军全部斩杀,杨叔元被流放。

    长庆二年(822年),温造为郎州(今湖南桃源一带)刺史。温造赴任后关心农业生产,修筑农渠九十余里,溉田两千余顷。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大将李光弼驻守河阳(今孟州)。河阳为黄河北岸的军事要塞之一,也是拱卫东都洛阳的北大门,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虑,李光弼下令在河阳城南北各修两座城池,形成“河阳三城”,朝廷又设立河阳节度使为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大和五年(831年)九月,温造“改授河阳怀节度观察使,造以河内膏腴,民户凋瘵,奏开浚怀州古秦渠枋口堰,役工四万,溉济源、河内、温、武陟四县田五千余顷。”温造任河阳、怀州(唐时焦作一带分为河阳、怀州二治,先后有河内、武德、修武、武陟、河阳、温、济源、王屋、忠义、紫陵、太行、谷旦等县)节度考察时,发现到自己的家乡虽土地肥沃,但百姓贫困,田园荒芜。原因是土地干旱,灌溉困难。于是温造上奏朝廷,修葺加固枋口各渠,不仅完善了原有的渠道,而且将渠系范围首次扩大到武陟县,使枋口各渠的灌溉面积涵盖四县五千多顷的土地。

    沁河出太行山大峡谷后迂回东去,汇入黄河,是黄河中游最大的支流。为了让沁河发挥更大的作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沁河出山口处修建沁河水利工程。因渠首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得名“枋口堰(枋口是指渠首进水口的木闸门)”,百姓俗称“秦渠枋口”,是我国最早利用水流弯道原理修建的水利工程之一,利泽至今,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被誉为“北国都江堰”。

    大和九年(835年),温造升礼部尚书,其年六月病卒,终年70岁。

(文史编号:20126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