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虢公台上的伟丈夫情怀

王玮萱 陈沟水 2022-09-14



《厚重怀川·穿越城市》系列之探秘古温(十)

虢公台上的伟丈夫情怀 

——话说一代枭雄司马懿(上)

虢公台上的伟丈夫情怀


 司马懿的家族墓地

 

  ■核心提示

   在影响温县乃至世界的卜子夏、司马懿、陈王廷三个人中,人物性格、历史事件最为丰富饱满且时至今日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司马懿。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这通常被史学家称为三国时代的开始。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魏国要臣司马懿迅速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羽翼渐丰的他与蜀国诸葛亮、吴国孙权并驾齐驱。

   历史最终证明,司马懿才是三国游戏的最后赢家。然而,为什么在后世人的心中,司马懿却是一副奸雄形象呢?在品读了司马懿的戎马一生后,我们最好用“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这句话来评价他吧。

   关于司马懿的历史形象,诸多人士给予了诸多评价,均以负面形象为主,比如其心狠手辣、专于权谋、不吝猜忌等,其中最给力的代表莫过于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不过,既是演绎,便可无休止地吹牛,或把诸葛亮吹成神仙,或将司马懿说成白脸奸臣。然而,历史终究是客观的,司马懿也不用任何人刻意诋毁或证明。

   作为温县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司马懿在故里——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一直是位充满家乡情结且足智多谋的英雄豪杰。记者来到这里所见所闻后,也对司马懿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印象一:虢公台上的别样情怀

   在温县招贤乡上苑村西北处,有一处靠近古济水的高台,名叫虢公台。这处高台南近黄河,北依沁水,古济水又从其西侧由北而南穿流而过。公元前703年,东周大臣虢仲率诸侯国军队进攻晋国的曲沃时,曾在此誓师。公元236年,魏国大将司马懿也站在了这个高台上。与虢仲不同的是,司马懿的心中多了些对家乡父老的柔情。

   公元236年,辽东霸主公孙渊叛曹魏政权,魏明帝曹睿令大将军曹真远征辽东,曹真称病在家不愿远征,于是大任便落在了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深知此行凶险,即使获胜也是为曹真做了嫁衣,但他依旧欣然前往,并与魏明帝立下“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的约定。临行前,他还毕恭毕敬地来到曹真府上领取帅印,并看望曹真,让其安心养病。

   不畏艰险,豪爽之外却又心思缜密,这难道不是伟丈夫的做派吗?

   司马懿远征辽东路过家乡时,在虢公台宴请家乡父老,并当场作了首诗:“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济八方。告成归老,待罪舞阳。”这首诗中的“舞阳”,就是现今的漯河市舞阳县一带,秦时置县,后属司马懿封地。

   司马懿在这首诗中向家乡的父老表明了其远征辽东的壮志豪情,也有远走他乡时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还有政治家惯有的谨慎与谦逊。有人说,司马懿的诗与曹操的诗比较起来少了些许豪情,与诸葛亮的诗比较起来少了几分柔情,但这难道不也是伟丈夫的别样情怀吗?

   汉室虽飘摇,曹操一辈子却不敢表露野心;诸葛亮为刘婵愚忠效尽,一生不越雷池一步。然而,司马懿从入仕起便表露了心迹,他认清时局,竭力支持曹氏一族篡位,建立新政。正因如此,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后,司马懿作为功臣升迁至尚书左仆射高位。公元224年,曹丕南巡,命司马懿坐阵都城许昌。次年,曹丕大兴舟师伐吴,又命司马懿留守许昌。不惑之年,司马懿又成了曹魏下一任政权的托孤重臣,历史评价其“受遗二主,佐命三朝”。

   以上这些,难道不足以重塑司马懿的伟丈夫形象吗?

                   印象二:不盲从的高士之风

   你当然可以说,司马懿是个处心积虑的阴谋家。但是,最初的他,或许只是安居于家乡、游离于官场边缘的高士。

   从夏至汉,司马家族代代为官,司马懿的祖先休父因帮助周宣王平定徐方部落有功,被赐姓司马。历经春秋战国,司马家族渐散居于卫、赵、秦各地。楚汉之间,司马卯为赵将,因同各诸侯国一起伐秦有功,楚王项羽立其为殷王,定居于古温。自司马卯后,司马钧、司马量、司马隽、司马防等司马家族人士均历任各方将军、太守等要职,司马防即是司马懿的父亲。看着这样的履历,我们不得不感叹,司马懿家族本是高不可攀的世族之家。

   当曹操得知司马懿之才想收归己用时,当时司马懿却着实看不上这位出身不好的权臣。公元201年,曹操相请时,年仅22岁的司马懿以“有风痹之症”为由不愿出仕。惜才又多疑的曹操派人刺探真伪,司马懿料知曹操要查访他,就装病卧床不起,瞒过了曹操的眼线。又过了几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再次拜访司马懿,威胁其“若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只好硬着头皮就任文学掾这个无关轻重的职位。

   其实,司马懿不愿屈从曹操还有一个原因。曹操篡权天下皆知,当时不少名士纷纷隐退山林,竹林七贤就在其列。竹林七贤中有位举世闻名的人士——山涛(武陟人),他与司马懿是亲戚,按辈分讲其应该管司马懿叫老姑夫。山涛和司马懿时常见面,两人席地而坐谈论朝局。因而,我们可以判定,司马懿的先期思想与竹林七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着曹操专权,加之曹操出身低贱却身披高门世族外衣,持高士作风的司马懿怎能屈就于其呢?

   然而,面对曹操的逼迫,司马懿最终还是入朝为官。公元209年,也就是入朝后的第二年,司马懿便被擢升为主簿之职。从公元215年开始至公元220年,早已认清政治方向的司马懿在曹操麾下屡建奇功。

                 印象三:比孔明大度的处事风范

   从一个侧面来讲,司马懿被丑化,其实与他的老对手诸葛亮有着密切关系。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切优点到了司马懿那里便成了缺点。不过,近日,记者拜读了王呈祥所写的《司马懿与诸葛亮斗智斗谋话高低》一文,思之十分有趣。

   就领导艺术来说,诸葛亮气量狭窄,有着宗派主义倾向,只喜欢顺从自己的人。王呈祥在书中举例,马谡颇有才干,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平定南中”的决策以及司马懿第一次中计遭贬,均得益于马谡所献的计策。但诸葛亮用人无方,错把马谡放在作战指挥上,致使蜀国的战略重地街亭失守。同样,诸葛亮也未用好关云长这位将才。总之,诸葛亮在用人上是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用了,不该杀的杀了,以致于三国后期蜀国将才缺乏、后继无人。

   司马懿则不同,据史书记载,他“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沉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比如,司马懿手下有名大将叫邓艾,初时为典农纲纪,由于其有口吃,常被人嘲笑,一直没升迁,在被派往洛阳送呈账目时,司马懿发现他是一个奇才,便大胆培养使用,邓艾后来在晋国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司马懿的确惜才,他还在家乡招贤乡设招贤台,招揽四方人才。当地人称,当时司马家族供养三千门客。虽说“三千”多指虚数,但由“招贤”这个名字来看,司马懿必是心胸开阔的爱才之人。

   再从经济谋略上来讲。据史载,汉时的四川气候宜人,适于农耕,在战国后期以至汉代被誉为“天府之国”。诸葛亮也认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致使“天府之国”最后竟“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抑锦耳”。

   相反,司马懿于军事动乱之际,力荐曹操推广“屯田制”,发展扩大已有的“民屯”为“军屯”,开历史之先河,劝农桑,禁浮费,大兴水利,并修“成国渠”,筑“临晋陂”,穿“广漕渠”,赡国用而供军资,使魏国度过了罕见的中原大饥之灾。其实,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便是一位水利专家,他在主政河南郡时,对沁水进行全面治理,灌溉了千亩良田。

   综上所述,司马懿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论后世如何评价,关于他的是非成败终将定格。

   温县番田镇三陵村西头有三座高大的墓冢,相传是司马家族的祖坟,三座墓冢呈“品”字形排列,可里面究竟葬着何人并无记载。在凋敝的风景下,联想司马家族当年一统天下的豪情,记者顿感眼前的这三座高大的墓冢低调却又奢华。

                                                                             (王玮萱)

(人文编号:201615)




陈沟水精华文章导航:


早前:陈沟水@ 文章精华汇总(一)

【2019年4月】陈沟水发文集萃 

【2019年3月】陈沟水发文集萃 

【2019年2月】陈沟水发文集萃 

【2019年1月】陈沟水发文集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