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站桩和筋骨

陈沟水 2022-09-14




站桩


 

 “入门先站三年桩”,有黄花鱼那年就有这就话了。但很多初学者不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站桩可以求得什么东西。虽然日日苦站不辍,但功夫却没有长进,就如拉磨之驴,日日前进,最终却是原地打转。  

??知道站桩的目的是什么,就好像漆黑的海上亮起了灯塔,明确了前进方向,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激流暗涌,只要不断前进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  

??只要有明师的指点,告诉你站桩的目地,那么你根本不用三年就可以练出来。不知道这个目标,怎么站也不会出功夫。  

??站桩训练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效果,记得我在前面说过,有真功夫的老师不给你摆玄乎的龙门阵,都给你讲实实在在可操作的东西。因为如果把站桩后达到的最终目标直接告诉初学者,那个东西实在是太高了,太厉害的,恐怕很多人都会吓跑了,因为那个东西没法练啊。所以会教人的师傅,都是给你一步步的讲,你先练什么,练成了之后,再练什么。所谓“万丈高台始于累土”,等你把基础的东西一点点都练到身上以后,老师再在你量变转为质变的关键时刻来一个当头棒喝,你的功夫就成了。  

??站桩训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其中第一个阶段还可以继续细分。第一步体会肩颈肌肉松、第二阶段体会腰背松、第三阶段体会丹田(腹部肌肉)松,第四阶段体会胯松。  

??有了这个目标,你就可以一步步按图索骥,练下去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知道要求松了,但是我怎么松不下来呢?如何才能松下来呢?这里我结合我当初练功的体会给大家讲讲如何放松。  

??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真是玄妙,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以后看古拳谱中的这些名词就好理解了。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听着是不是很玄啊,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你站桩练成了,松紧变化不过是其中的小儿科而已。  

??当初我老师教我的时候只是让我按桩架站好,意念中模模糊糊的想着,把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放松就行了。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平时常用的肌肉是哪几块,老师就说,一会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平常人没有练过武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松了,哪里紧了,属于阴阳未分的混沌之体,刚站桩的时候可以把站桩理解为通过保持自己身体的静态结构来慢慢体会自己身体里的松紧的过程。薛颠说“桩功以慢练入道”,真是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赅。没练过武术的人身上肌肉是紧的,肩膀是端着的,只不过多少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根本就注意不到这些了。但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给正在站桩的朋友推荐,一定要看看“卢氏结构”。在结构里对站桩给出了不少好的指导。多说两句,卢氏结构绝对是好东西,卢氏结构以宋氏形意为基础,是卢宗仁先生和天津一批武林高手心血的结晶。在结构中第一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阐述,破除了武术中很多玄而又玄的迷信神话,将武术功法系统化,理论化。卢氏结构绝对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卢氏结构中就有用自己身体感受地球引力的论述,感觉到哪个地方肌肉酸痛了,就说明那里僵了,需要进行放松。也许有人会问,肌肉放松了,没有力去支持,那人不就倒了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猴子、猩猩这些灵长类动物。他们的肩是溜的,胸是平的,没有人类那样发达成块的胸、肩、臂肌。猴子的身体异常灵活,拥有发达的背肌,脊椎骨和肩胛骨的活动量很大,蹲在地上缩成一团的猴子,腾空跃起之时身形能够暴涨一倍,猴子的前臂能伸出很远。脊椎骨就行一根突然挺直的弹簧,将身体射出去。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近亲,人类祖先未直立行走之前也一定拥有类似的能力,只不过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后,原本经常使用的背肌、腹肌不再常用,而肩、臂、胸肌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如果把灵长类动物的身体运动模式称为先天用力模式,人类的身体运动模式可以称为后天用力模式。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在自然界生存,后天用力模式用于在社会中生活;先天用力模式用于动物间捕猎或逃生,后天用力模式用于人与人之间工作;先天用力模式力量灵活多变,后天用力模式力量呆滞单一;先天用力模式整体协调发力,后天用力模式单一局部用力。  



??站桩时把常用的肌肉放松了不用力,这就迫使那些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受力(在健美训练中,把这些肌肉称为惰性肌肉),通过地球引力的作用,第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平时不常用的肌肉的存在,第二步让这些平时不用的肌肉能够动起来,第三步让这些平时我们不用的肌肉变得和我们的臂肌一样灵活好用。所以站桩后肌肉放松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到的原因就是让那些平时不用的肌肉发动起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站桩的功夫越深,放松的越彻底,不常用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就越大,这些肌肉就越能发挥作用,最终替代常用肌肉的功能。以前武术中有个术语叫“换劲”,说得多神秘,其实只要明白了站桩的道理,就知道其实换劲就是身体肌肉用力模式的改变,让身上平时不常用的肌肉去负担以前常用肌肉的功能。只要把用力模式改变的道理明白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用自己的惰性肌肉去干各种工作,这就是前辈说的行走坐卧均可练拳,把拳化进生活里了。传说“煤子马”马贵(八卦门的高手,在李仲轩先生写的论点穴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但没有写出他的名字)他练功就是摇煤球。别人都是端着肩膀,举着笸箩,用肩膀摇煤球。马老则是沉肩坠肘,拎着笸箩,将其靠在腰上,鼓荡丹田来摇煤球,别人干活累个臭死,马老却越干活越精神,功夫还长了。  

??(八卦门里的“煤子马”并不是马贵,而是他师叔马维祺,马贵号称“螃蟹马”。。。。。)  

 

  

 快半夜了,今天先写到这,后面我再写如何应付站桩最为痛苦的筋骨关,如何克服站桩中出现的肌肉酸痛,大汗淋漓。Ok,睡觉。 

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无法坚持了。 

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又不是葵花宝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记得我刚开始站桩的时候,最累的不是腿而是肩和脖子,腿累了会发抖,但我还可以坚持,毕竟腿的力气要大,而肩膀累了却酸痛难当,忍不下去了。此关如何过?无他,放松。将这些酸痛的肌肉放松,让肩胛后背的肌肉发挥作用,去支撑肩膀的重量。肩胛的力量上来了,肩膀的力量就可以放松了,这样肩膀就不累了。在“卢氏结构”中,这一步叫做落肩回胛,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你看那大狗熊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卢氏机构”中将其称为平锁,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后背肩胛处没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站桩的时候要把指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 

说到狗熊,前天看了萨苏大人的文章,讲到停车场里的狗熊,“那狗熊就是一钻一拱,整个庞大的身子就‘滑’进了车里”,“野生动物的肌肉柔韧个个不亚于最好的武术运动员,他们动物园野生园区护栏被车撞了一下,弄出个三四十公分的缝隙,楞有一头羚羊从那儿钻了出去,这些野生动物只要有头能够过去的缝隙,就能跑”。读到这一段在下深以为然,实际上萨大人已经写出来站桩追求的是什幺。站桩第一步求松,怎样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动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还没有直观印象的话(也是,我想大家肯定很多人没有亲眼见过野生动物,大多都在动物园或《动物世界》里看过),你就参考猫身上的肌肉就行了。你摸猫身上的肉,非常松弛,可是猫的力气是很大的,猫爪一拍,老鼠被拍上就跑不了,向上一窜,一米多高的墙就上去了。没事时多逗逗猫,看看它的动作,你对武术的认识会不知不觉的提高。 

比如说,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很多人认为“砸之不落,推之不倒……”是整,当然这也不是错的,这种整是站桩中出功夫的表现,但“整”不仅仅是这些,这样的整是不能上场去格斗的,真正的整应该是把浑身上下练的整体协调,手上有触动,脚下就有感觉,腰胯就有动作,你看那猫的动作,无论何时都是身子整体协调的运动,一处动则浑身无处不动,甚至连它伸懒腰,蹭痒痒都是如此。李仲轩老先生说,“练形意拳的是属蛇的,浑身上下就一块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练得整了以后,原来身上各自动作的肌肉变成统一协调的运动,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块肉一样。 

站桩日久,功夫加深,身体的形态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逐步将原来在站桩时才会摆出来的肩膀和肩胛的姿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比如你的锁骨不再象以前那样耸着了,你后背的肩胛骨之间的距离展开了。这些都是能看出来的,记得原来听练舞蹈的说过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导演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武术也是如此,练功夫和不练功夫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我们的一位师兄,他的功夫很棒,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知道他能打,所以很多十几岁的半大小子都来找我们师兄学拳,他们来学拳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打架时不吃亏,想学几个好用的招式,上手就能用。可是有招式没功力那是没有威力的,纯粹是挨打的拳。师兄也不保守,为了让他们提高功力就教他们站桩,可是那帮小子哪是练功的料啊。一个个全都呲牙咧嘴,站了几次就不站了,为了搪塞师兄,每次问起练功的进度时,他们都说在家站桩了,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师兄一看他们的身子,一点变化都没有,知道他们全都偷懒,一生气把他们全给轰跑了。 

 

 

说到这里就要讲过筋骨关的方法了,站桩不是死站着不动,而是要体会身体内部的运动,站得肩膀酸痛,这是假疲劳阶段,一定要挺过去,但硬挺着也不行,容易发僵,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当你站桩站得肩膀酸痛的时候,可以活动肩膀,这个活动范围很小,就几毫米,有个意思就行,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动,活动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随你便,在活动中找你觉得最舒服的活动方向,动起来以后,酸痛就能缓解了,动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体内筋的位置。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一是:微小运动。 

想想我当初刚站桩的时候,也是肩颈处酸痛难当,后来加强意念放松这里,这里松下来以后,锁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两边展开,此时就体会到后背“头顶抻拔,尾锥下降,左右展开的十字劲”。现在你看我说的头头是道,但那个时候,我纯粹是傻站,不想其他,我觉得我那时候长功夫是最快的,而且练武讲究“意到气到”,也就是你关注哪里哪里的功夫就长得越快。比如你刚开始关注肩膀,意念中想着肩膀放松,那么你肩膀放松的速度,就会比身体其他的部位快。那时我站桩站得肩膀酸痛,两股颤颤,为了过这一关,我就想着“松肩、松肩”,重点关注肩部,很快肩就松下来了,当然这个意识不能太重,想的模模糊糊,有点就行了,否意念太重会伤身的。肩松下来以后,感觉后背的力量传上去了,就可以在站桩中体会后背的感觉的,将后背松下来。所以过筋骨关的方法二是:意念配合。 

回想当时站桩,确实是累、苦,但我自己并不觉得苦,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这个苦有价值,感觉身体有好的反映,所以练起来有乐趣。站桩要站出生气,站出乐趣,有了这个感觉才算是上道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人练拳了,而是拳练人。如果没有这个生气,那就不是站桩而是立了根电线杆子。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侧重于筋骨的东西,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但这个东西不好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筋骨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脾气秉性都有关系,而且站桩的不同阶段对神意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由明白的老师根据每个弟子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具体的指导。所以这里我就不谈了。  

 

 

 传统武术可以说是科学而且完善的. 

 咱们就以易筋经来说:这是一部什么经? 他实际上是一整套有针对性开发人体力量的训练方法.在什么姿态下,可以强化人体哪一部分力量,在易筋经里已经是非常明确的.现在的卢氏结构,也不见得就比它更科学更完善. 

 但是,现在披露的所有的易筋经功法,没有完善的. 

 在我所在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富区,有一支拳法,现在执掌门户的,是我的老师康剑平.据说这一门拳法是冯克善所传.熟悉武术的人知道,传说中的冯克善是天理教人,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每次起义失败后,在蛰伏中都以传授拳法为生.在河南河北一带传播的梅花拳,传说就是他留下的.在我们这里的一支,却不是梅花.而是叫青拳.门内流传一套内功,叫做蛤蟆气.作功的时候姿势基本与易筋经很象,但是要昂头,如蛤蟆呼吸,然后手掐指诀,口念真言.........在本地的青拳传人中,练这套功夫时间最长的,早年只有一个姓张的,练了一年多点,他随手一磕,可以打断小臂的树. 

 可能有朋友问,既然你师父会这门功夫,你风云生为什么不练?或者说,青拳门的为什么都不练?实际上这种功夫我不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可以练.我拜师在康师父门下时,已经结婚了,已经不适合练这一门功夫了. 

 其实我师父杨辉也会一种叫做<大易筋经>的功夫,但是他基本不教人,他认为这套功夫是内家拳之祖.在某一个阶段他曾经想过教我,但是我拒绝了.这种神功还是给能练的人去练吧. 

[page]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吧,我是卢氏结构的再传弟子.卢正文老爷子是我师爷.师爷有俩位师父,也就是说我有俩位太师爷,那就是肖海波太师爷与李旭洲太师爷. 

 肖太师爷是师爷的启蒙恩师.可是师爷为什么又要拜李旭洲太师爷为师呢?原因就是李旭洲太师爷的文化水平很高,对于传统武术的拳理非常的精通.李太师爷一生中写过很多文字资料,注解过很多家拳论.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这些文字都流失了.实际上很多前辈所撰写的文字资料都难免流失的命运,包括王乡斋与赵道新的.这些的题外话,不多说了.李太师爷逝世前,一直都是张贵良师爷相伴身边.临走前,太师爷把师爷叫到身边,留给他俩本书,说,你如果能把这俩本书参透,虽不敢说能达到天下第一,却绝对可以使人的功夫达到一流水平.........忙完了太师爷的丧事,师爷第一时间找到我的师叔,师叔是师爷门下文化水平最高的.师爷很兴奋的叫师叔给讲解这俩本书,师叔左一层,右一层,打开许多层纸包绸裹的,结果怎么样? 

 结果就是,这俩本书原来是初中课本的物理力学与平面几何的课本.  

 

  

 本来有些话想单独发个帖子,想了又想,还是在这里说明吧: 

 瑞明朋友谈到过内家正传,我要说明一下,在卢氏结构一门中,我是无可质疑的正传.因为这一点,我得到了天津宋门师叔最关键的点化,可以说宋门对我恩同再造. 

 但是我人在黑龙江,离师父,师叔都太远.最近几年我学习最多的还是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以及黑龙江尚志农家一位隐师传授的郭云深形意拳.但是这俩支拳法都不属于正传. 

 老朱家的祖师,朱殿琛,原籍是河北定兴.据说是医学世家,医术神奇.后来得到李存义祖师门下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的赏识,与之义结金兰,并商定以武艺换医术.于是祖师得到系统完整的形意拳传授.但是因为是兄弟换艺,所以我们这一支并没有记入形意拳门谱.不能说是正传. 

 郭云深形意拳更不是正传.在这一支里,我的太师爷是个病人,从小体弱,不能劳作.又拖累家里,无钱医治.后来郭云深祖师第二次去山西,路过太师爷家,在其家中投宿,太师爷得知来人是习武者,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作用下,跪求练武术强身的方法.因为同情穷苦人,祖师特地留下,向太师爷传授了一些功夫.经过刻苦修炼,很快太师爷身体有了完全的好转.而且变得力大过人.不但可以养家,据说还出过劳役,做过河工.,在战乱的年代,几次凭借武功死里逃生.晚年生活逐渐安定,与人比武试技,从无敌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才了解到郭云深祖师在武术界的崇高地位.祖师对其有再造之恩,但是等太师爷有能力的时候,祖师早已经不在人世.对于再造之恩无以为报,于是太师爷从家族中选择了最聪慧的子弟,也就是我的师爷,黑龙江尚志农家的那位隐师.从小进行培养,并且师爷在18岁以后,一直行走于山西与河北之间,寻访郭云深祖师在俩地的传人,完善所学.除了得到过宋家后人在<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其所学基本都是祖师法脉........因此,这一支拳法也不敢说是正传. 

卢氏结构是对传统的总结吧.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的前辈在人体功能的实践上,其高度已经不是我们敢轻言超越的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前辈练出的成就整明白.能整明白,我们就有可能达到前辈一样的程度.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在流传功夫的同时藏起来很多东西,歪曲了很多东西,这些才是障碍我们的东西. 

卢氏结构是什么?传统武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认为传统武术是一种吹牛吹出来的神话,为什么? 

 因为传统武术长期以来都是存在于机理不明确的状态下.讲道理,讲科学,讲不出来.拿实践能力说话,实践能力还达不到历史上前辈宗师的水平,被人骂,其实也是活该. 

 卢氏结构的研究工作之意义在于:把传统上说不清,道不明的武术机理弄明白.:比如说内气,比如说丹田.......对于这些东西,在武学修炼中确切的意义,给出一个客观的研究结论,这个叫定质分析. 

[page]


 

 在武术界,尤其是形意拳界,说形意拳的圣地,除了山西,河北,排名第三的,恐怕就是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有形意拳的拳窝子之称. 

 我的恩师谭景龙,是齐齐哈尔老朱家形意拳现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跟齐齐哈尔的其他拳法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某一个阶段,老朱家也专门有一支队伍,专门代表齐齐哈尔去参加全国的武术比赛.所以在老朱家现在有俩种武术风格.在拳法修为中最精深的,是以王林老师为代表的. 

 谭师早年好打架,16岁那一年,其白发苍苍的爷爷在到派出所给谭师送饭时,痛哭流涕的样子,触动了谭师,他向爷爷发誓,再也不打架.(其实爷爷本身也是武林高手,但是他没敢向谭师传授武功).就是那一年,谭师的同学有个叔叔,我们称他为崔老师吧,崔老师没有子女,他是尚派形意拳高手,于是他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谭师的同学天天拉到公园传授拳法.谭师天天跟着去看,看了三个月.有一天崔老师为自己侄子的不争气头疼时,看见谭师,就问,你天天看,能看懂个啥啊............谭师说能看懂.于是当场练了一下,崔老师一见,惊为天人,把侄子赶回家说,反正你不爱学,我不勉强你了,我教小谭....于是谭师开始学习形意拳.具体跟崔老师学多久,我不知道.后来崔老师专门把谭师推荐到老朱家形意拳师父刘玉文先生门下,郑重的说,小谭天赋过人,将来或可成为一代宗师,你将来扬名天下或许要靠他...........但是谭师在这一门里是不受重视的.一般的训练都由大师兄王林先生来带. 

 后来谭师无意中发现家附近有一伙人练形意拳,他又去看.这一看,就不走了,也不去刘门了.又看了很多天.某一天教拳的师父关注到这个小个子,就问,你能看明白吗?谭师说,有啥看不明白的.....于是又一一演示.话说这个师父,就是老朱家的祖师朱殿琛朱大膏药的外孙子,王忠谦先生.王师一看,原来还是一家的拳法,也为谭师的天赋震惊.于是从这一天开始,谭师成了王师门下的大师兄,负责带所有人训练,而他本人只教一个人就是谭师.再说王忠谦.王师出世的时候,老朱家已经没有那么豪富了.相反家中很穷.王师从小在酒坊里做学徒,喝了就喝酒.成年以后,他的酒量是7斤.这个是我所知道的最能喝酒的人.王师的功夫就一个字,强.但是老朱家的悲哀在于,几代强人都是毁在一个酒上.这个以后有机会在说.王师除了学习老朱家功夫以外,他本家也不是一般人.他家传有一种寒拳,十分了得(据说是一种杀手拳).王师当年在齐齐哈尔社会上的势力也很大.谭师在他手把手的培养下,练出一身实战功夫.据说当年还有一位香港永春高手,说是跟李小龙学习过,这个人专门来寻访王师,所以谭师系统的学过永春.早年谭师手中还有一本香港人留下的<李小龙校正永春拳>.........反正通过王师,谭师真正步入武术界,在王师的引介下,系统的学过永春,螳螂,大功力拳等等多家拳法. 

 除了拳法,谭师跟王师还学了一样功夫,就是喝酒.后来我另一个师父与谭师结为金兰兄弟后,在某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当能喝酒. 

 后来谭师结婚,不久王师检查出肝癌,当年大家不了解癌症,以为是痨病,认为会传染,所以包括王师的亲生弟弟,妻子,都不敢靠近病床,惟有谭师一直服侍在旁,王师这个时候看到认清的冷暖,几乎是在悲愤中逝去............  

  

 从王师逝世,到现在十八年,谭师再也没有练功.而且因为跟王师在一起时形成的习惯,谭师比较能喝酒.其实喝酒对他身体伤害很大......... 

 现在的人看见谭师,很难相信这个人是练武术的.于是就有一些人抱着好奇,求教的目的,希望跟谭师试一下.更有一些人希望能打倒谭师,扬名立万,总之齐齐哈尔很多人都想跟谭师打一打.对于这些人,能躲的,谭师就躲了,不能躲的,基本一拳干倒. 

 ................ 

 其实我没想到一说说了这么多话.我想说的是,在我学习内家拳的时候,卢氏结构,抟气对我影响很大.但是我真正学拳,怎么说呢,我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其实是谭景龙师父. 

 你想,一个身高不过1.7米,骨瘦如柴的人,早年就没站过桩,又十八年不练功,又喝酒伤了身体.........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能一拳干倒对手?一次是偶然,次次都这样,大家不深思吗? 

 可以说,天下武术是一家.大家练的是一个东西,但是对这个东西的认识有深有浅,有不同角度. 

 传统武术肯定是优秀的,大家看李小龙就知道了. 

 另外关于传统武术上擂台,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传统武术,怎么理解擂台. 首先传统武术不是象大家想象的那样,如果武打片里那样.其次呢,擂台也是个有规则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用犯规技术去打,守擂台规矩,那么去掉了不合规矩的技术,传统武术与散打还有多少区别呢? 

 此外,话语权是属于那些掌握了主流媒体的人.比如前些年有个<寻找功夫的江湖>文章中说到深山古寺去寻找隐者,那不是扯淡吗?是人就应该知道,在文革前,在破四旧的时候,庙里的出家人就被赶出去了,这些人流落四方,基本上能熬过文革的,百中无一.中国在寺庙中中传承的显派修炼法脉就此已经基本断绝了,你到寺庙里找什么?不名摆着骗傻子吗?实际上,练传统武术的人上擂台的,有很多.可不仅仅是某个门派那一个傻子.齐齐哈尔车俩厂,组织部副部长,张君秀,少年学通背,上大学时学习洪均生太极拳,得到过洪均生的指点.在大学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拳击比赛,就得过冠军.但是现在传统传统不承认他是传统,现代现代不承认他是现代.还有我早年的一个师兄,是我师谭景龙的弟子,上大学时也是参加全国散打比赛,而且他没有参加集训,而是回家向谭师求教,谭师传授了十字线打法,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亚军.此人父亲是齐齐哈尔市政府的干部,所以他回家后进了政府工作,在计划经济委员会.可是不久他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之后他被人从政府部门踢到单位下属的公司做总经理,因为公司早就亏损得很严重,所以此人一度带着员工蹲在市场里卖鱼.后来他一个同学来齐齐哈尔,看到他的惨况,将他礼聘到海南,在某大公司做保安经理.这个人走了以后没联系过齐齐哈尔的人,也没回来过...........实际上在各个门派,还有很多人是参加过散打比赛的.但是人家不宣传你,.你没办法. 

[page]


  

 说实在话,现在的传统武术界,最近一些年培养出的高手不多.大家算一算就明白了.现在在民间能打的高手,基本都是文革刚一结束,社会上正乱的那个年代的人. 

 如果说上这些人上擂台,他们也不见得就一定能赢.为啥? 主要是体能,还有擂台的竞技意识,得分意识等一些情况.要知道,台上台下是俩回事.在台下,一些散打冠军实际上见识过传统武术的高人,他们服.但是到了台上,就算他们服你,他们也不会认输,而是一直跟你打,等到你体能差不多,也就输了.实际上你将来如果真跟我学了,学了我教的穿透劲,你就知道了,传统武术的发力是非常精微的,戴一个拳套,效果的差别会非常大...... 

 实际上,真正要上擂台,即使你原本功夫再高,最好也是进行适应性训练,才能做最好的发挥. 

 穿透劲本来没什么神秘,它有点类似于我们一般所说的寸劲.但是我所体验到的穿透劲打在我身上的效果,如果跟李小龙的录象上表现的效果想比较,我觉得应该比李小龙的寸劲更加强劲. 但是这种劲,在国内的大师身上,应该是没有的. 

 出手软如棉,上身硬如铁,触手如爆炸,寸许劲力击. 

 它的练就,首先需要有人对自己身体内部的支撑关系有一个很深刻的体认. 

 其次,它要求人对发利的时机与距离有相当强的把握. 

 同时,还需要在意识上激活自己,激爆自己. 

那么为什么在关于擂台的帖子里提到这个问题呢?关键还是发力的时机与距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戴了拳套,那么已经习惯的发力的分寸感,就要发生变化.你原本发出的力再强,在这个时候也要打很大折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