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2276年历史的温县古城墙(组图)

张保民 周泽文 陈沟水 2022-09-14





 温县县城,最初名字叫李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7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扩建李城城墙,温县城古城墙至今已经2276年历史。


这是温县古城墙唯一残存,为城墙西南角



常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军40万兵卒后,直扑赵国国都邯郸。魏、楚救兵路远未至,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赵胜听从智勇双全的李同建议,拿家产招募勇士,组织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李同随同3000人向围城的秦军发动了勇猛的反击,秦军退却三十里。这时魏、楚两国救兵赶到,内外夹击秦军,秦军向西败退,邯郸之围解除。在这次战争中,李同战死。赵王为奖李同之功,便封李同的父亲为李侯,将温地赐与李侯,并在此修建李城。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列传》里详细记载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将温县城由古晋城迁移至此。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为温县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改温县为李城县,并在李城县置平州,仅领李城县一个县,并扩建李城城墙,周长五里十三步,高一丈五尺,宽十步,修东、西、南三座城门。仅仅4年之后,公元625年,废平州和李城县,恢复温县,属怀州,州治河内县(今沁阳)。明景泰元年、正德五年、嘉靖三十年、清康熙五十六年、雍正十年,都曾先后修补。乾隆二十三年,知县王其华捐金修复护城河,在西南王村引大丰堰水,环城为池,周长五里四十四步,宽一丈二尺,深六尺。为防连雨为害,又在城东南隅建桥修闸,旱闭涝启,导流入黄河。咸丰三年,城被太平军毁坏,同治元年重修,城垣周长八里三十步。民国四年、民国十二年也曾修复。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城池全部毁坏。在封建朝代和民国时期,温县城面积狭小,仅有衙前街(现在的温泉路)一条主要街道,狭窄逼仄。解放后,废城填河,今仅残存马道街南端不大的一处城墙遗址。



  


城墙上芳草萋萋



城墙上野生酸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