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书铭所传37式,实以杨式为基础改编​

陈沟水 2022-09-14

 



宋书铭所传37式拳势名称,缺失了重要的进化演变过程。用下面一张图说明,南方古猿直接跳到智人,中间几个进化过程省略了,跳跃式进化!!!




宋书铭所传37式


宋书铭所传太极功拳名三十七,因三十七势而名之,又名长拳者。所云滔滔不绝无间也,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名目书于后:四正四隅,云手,弯弓射雁,挥琵琶,进搬拦,簸箕式,凰展翅,雀起尾,单鞭,上提手,倒撵猴头,搂膝拗步,肘下捶,转身蹬脚,上步栽捶,斜飞式,双鞭,翻身搬拦,玉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马,单摆莲,上跨虎,九宫步,揽雀尾,山通臂,海底珍珠,弹指,摆莲转身,指点捶,双摆莲,金鸡独立,泰山生气,野马分宗(鬃),如封似闭,左右分脚,挂树踢脚,推碾,二起脚,抱虎推山,十字摆莲。此通共四十三手(应为四十二手)。四正,四隅,九宫步,七星八步,双摆莲在外,因自己多用坐的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之所传也。 






李先五之《太极拳》  


《太极拳》,李先五著,1933年出版。李先五幼耆技击,7岁从师习拳,因“性情燥暴,思改善之”(引文见〈自序〉)从刘彩臣改习太极拳。刘彩臣、名凤山,是全佑(吴鉴泉之父)的徒弟。他教李先五的太极拳并非全佑所传,而是民初宋书铭教他的“三十七”(因拳式为三十七、又名“三十七”)。宋书铭说此拳为唐朝人许宣平所创,后传其祖宋远桥,三十七是他的家传太极拳。他教授的方法是先教此单势,学习者练熟后再教一势,无确定套路。其拳势名称及练法大都同于杨派太极拳,对此太极拳史论家唐豪、徐震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到过。唐豪说:“宋书铭的太极功,它的具体内容与势名和杨家十三势大架基本相同,证明它是根据大架编出来的。宋谱的出现时期在1911年—1915年之间。它的特点是一势一势单练,和其它十三势的成套练法不同”(唐豪〈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从李先五著的《太极拳》书中便可得到佐证。李先五所著的《太极拳》介绍的就是三十七(亦名三世七)。值得注意的是李先五在书中并未说明三十七是宋书铭传授及师刘彩臣的。在该书所列《系统表》(即传承世系表)中仍将刘彩臣列在全佑名下,说明李先五也不相信三十七为唐朝人许宣平所创之说。据李先五介绍,1929年春他在广州创办“两广国术馆”时,即着手编著本书,因工作生活忙碌到1930年书稿始完成。1932年他三莅南京,旅居较久,在朋友们的督促下,1933年2月“及将旧稿重为整理,如是又需时一月,始得付梓”(见《太极拳自序》)。《太极拳》目次:一、 源流:与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基本相同。二、 意义:介绍太极拳之特点。三、 优点:概括练太极拳有十大优点:1、反弱为强,2、时间经济,3、金钱经济(不用特置服装,购置器械,4、地方经济(随处可以练习),5、发育平衡(心身双修,求体魄与精神同一发育),6、修养精神,7、增进智慧,8、陶冶性情(习之心平气和,而无浮躁习气,人格得以增进,道德可以提高),9、长幼咸宜,10、适于应用。| 四、 要点:下分,1、姿势:头、肩、肘、手、胸、背、腰、腹、臀、腿在练拳时的具体要求。2、要义:(1)意静心专,(2)动作柔缓,(3)演势均匀,(4)不用拙力,(5)虚实分清,(6)上下相随,(7)内外相合,(8)沾连粘随,(9)不丢不顶,(10)舍己从人。以上要义十则,前三则是练拳时之要求;次四则是练拳与推手均宜遵循之要求;末三则为推手必须遵守之要义。五、 三十七式释名与效用,自“揽雀尾”到弯弓射虎“,计37式,用“释名”、“功效”和“用法”分别作了解释。六、 拳势图解,作者演练的拳势套路,自“起势”到“合太极”,计220式,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是由37个基本拳式变化而成,对每个拳势又分身、手、步、眼、注意五个部分予以说明。七、 推手:有平圆推手,朋按推手,四正手,四隅手等均有图解。H 八、 拳论注释:1、《太极拳论》注释。所录《太极拳论》内容与武禹襄之《十三势说略》基本相同。2、《太极拳经》注释,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3、《十三势歌》。4、《行动心解》,摘自武禹襄《十三势等到要解》、《太极拳解》等拳论。5、《打手歌》注释。以上拳论本书均未注明原文作者和来源。因近人对宋传三十七有不同看法,李先五的《太极拳》是最早介绍三十七的专著,惜流传不广,故本文多做了一些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吴文翰 2004年5月




许禹生《太极拳势图介》说:"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北平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许又说:"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名三世七,因只三十七势而得名。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传宋远桥。"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辞,开合鼓荡,乃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中语,疑为宋书铭自著,托始于唐人。宋书铭不知陈氏太极拳另有长拳一百八势一路,故以自造之单式连贯练法为长拳。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刘彩臣学生李先五著有《太极拳》,可供参考宋书铭的拳姿。

  顾留馨附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