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媒体纷纷追逐“数字利益”的今天,谁才是让人尊敬的新闻人?

CIS科研社 2021-03-12


前段时间,一贯是凭借集「有眼光和精确解读文章」,「兼顾见识和审美」,「倡导享受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生活」于一身的价值观引导而深得人心的文艺自媒体“新世相”卖起了营销课,刷屏朋友圈,一个上午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赚足了名气和金钱,然而半天不到的时间因涉嫌违规,它的授课链接被微信官方屏蔽。针对这一现象,各路媒体掀起了热烈的讨论。很多媒体人跳出来指责这个做法是穿着“知识付费”的衣裳,本质却是知识传销,甚至涉嫌违法。也有人指责其创始人张伟是“有文化的流氓”,遗憾一直都文艺的新世相变得铜臭味 。


这其实也牵扯出了一个古老的话题:什么样的从业者才是合格的媒体人?现如今,网络上很多媒体为了博眼球,自尊什么的可以统统扔掉,不仅频频失误,还有不实报道及明显的恶意宣传和导向,全然没有自省和自守。当然,不论是在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在新时期横空出世的自媒体,还有一些人坚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良知,始终老老实实做有价值的内容。


本文介绍的Howard W. French教授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及撰稿人,从业几十年,足迹遍布几大洲,报道话题非常广泛。媒体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怎样做新闻?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媒体人?看完本文也许你会找到答案,更有机会跟他一起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拥有崇高理想的,伟大的媒体人!

1

从业几十年,足迹遍布五大洲


Howard W. French(中文名傅好文,下文中均以此名称呼)的新闻事业始于西非。那时他是一名自由记者,为Africa NewsThe Washington PostThe EconomistAfrican Busines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和其他一些刊物供稿。



1986年傅好文加入了《纽约时报》,是当时《纽约时报》的第一批黑人记者之一,作为都市记者工作了三年,所写的报道涵盖了从警察到医疗保健到联邦法院等等各种各样的话题。因为出色的报道,《纽约时报》曾经六次给了他最高的奖项 The Publisher's Award。



1990年至1994年,傅好文担任《纽约时报》加勒比、中美洲和南美北部地区分社总编,报道范围涵盖海地、古巴、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多个国家。


1994至1998年,傅好文任《纽约时报》西非中非分社总编,报道了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中非的战争,重点报道了扎伊尔独裁者蒙博托·塞塞·塞科的倒台。1997年,他在扎伊尔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并且因为对外交事务的最佳诠释而赢得海外新闻报道奖。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1998至1999年,傅好文作为访问学者在夏威夷大学学习日语及研究东亚事务。1999年开始就担任《纽约时报》东京分社的社长,负责日本、韩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2003年至2008年,傅好文带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中国,成为《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的总编,关注中国的政治及社会事件,他的报道涉及中国民间团体的发展、2005年的汕尾“东洲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等。与此同时他还是《国际先驱论坛报》全球事务专栏作家,也经常为《纽约书评》、《纽约大西洋月刊》和《卫报》供稿。


2014年12月19日,Howard French访问中国南海研究院。与吴士存院长就大国关系、亚洲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中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南海争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作为一个资深记者和撰稿人,傅好文的足迹遍布了北美洲、亚洲、非洲、中美洲、南美洲,并且长时间的驻外,让他精通多种语言,除了母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普通话、日语也很流利。


除此之外,傅好文还是IRIN(综合区域信息网)的主席,一个建立在瑞士日内瓦的专注于人道主义部门的非盈利通讯社。


2

非洲:中国的第二块大陆


由于在非洲和中国都生活过多年,傅好文对非洲和中国都非常了解且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极感兴趣并且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这种对非洲和中国兴趣和深切的认知可以从他的4部作品中可见一斑(其中三部是非虚构类文本,一部是影集):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

《Everything Under the Heavens: How the Past Helps Shape China's Push for Global Power》(2017年《天下万物:历史如何帮助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强国》)

《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2014年《中国的第二个大陆:百万中国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资新帝国》)

Disappearing Shanghai: Photographs and Poems of an Intimate Way of Life(2012年《消失中的上海:私密生活的影像和诗作》)

《A Continent for the Taking: The Tragedy and Hope of Africa》(2004年《免费奉送的大陆:非洲的悲剧与希望》)


《免费奉送的大陆:非洲的悲剧与希望》及《中国的第二个大陆:百万中国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资新帝国》两本书均被多家报纸评为年度最佳非虚构类书籍或位列年度最受关注书单。而2017年的著作《天下万物:历史如何帮助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强国》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作为头版刊登在《纽约时报》六月书评中,并被英国《卫报》选做季度最值得关注书籍之列。



在《免费奉送的大陆:非洲的悲剧与希望》一书中,从蒙博托·塞塞·塞科的倒台,到查尔斯泰勒出兵占领蒙罗维亚,再到卢旺达和刚果的种族屠杀,傅好文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在本书中为这些动荡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将真实所见与历史洞见结合,深入研究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展现了殖民遗产的消亡与西方、非洲政客的虚伪无情。



傅好文曾任《纽约时报》驻中部与西部非洲、中国上海等地分社社长,对于中国援非项目及中非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都颇为熟悉,他的第二本书《中国的第二个大陆:百万中国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资新帝国》选择聚焦非洲的中国移民。



虽然关于中国与非洲关系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大多集中在宏观的地缘政治分析或者描述非洲当地人对中国投资的种种反应上,而那100万张鲜活的面孔往往只以群像出现。



在傅好文准备本书的过程中,他踏足非洲十五个大小国家,采访了非洲各色各样的中国移民,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很草根的,比如餐馆老板、农民、修理工、店主、酒店经理甚至性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栩栩如生的描述,勾勒出新移民如何成为中国和非洲在官方合作之外的另一联系,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所作所为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形象与中非关系。



这“走出去”的百万中国移民,是否会将非洲变成中国的第二个大陆?本书并未给出最终的答案,但它追溯答案的种种路径,却让人看到世界正如何改变。


3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


不得不承认,19和20世纪的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曾是边缘、被动的角色,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1世纪的中国正在并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西方对中国的无知程度仍然令人沮丧甚至惶恐。尽管现今科技信息发达,西方大部分普通民众仍然对“当代的中国”诸多误解甚至是不解,更别提历史的中国了。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一直都是西方的历史观在主导着世界——本质上,这是带有偏见和选择性的历史观。傅好文在《天下万物:历史如何帮助中国力争成为全球强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在当下,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历史,还要了解中国如何看待它的历史。



 

你不必认同它,但你必须了解它以在21世纪保持清醒。


随着我们进入中国正“赫然耸立”的新时代,听从傅好文的建议变得日益重要。


“激动人心…这本书提醒我们应当把中国的国际关系置于数个世纪乃至以千年为单位的历史背景之中考量,在进入深度历史的旅程中,傅好文先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向导。”——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场对中国由内而外的观察。傅好文对这个国家非常了解…他对政治历史的着力有助于阐明中国与其邻国之间领土冲突。”——《纽约客》


4

A Glimps of Shanghai


傅好文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师,在上海任职期间,不间断用相机记录着高楼和霓虹灯背后的上海,那些在城市化过程中正迅速消亡的老社区——山西路,中华路,董家渡路等等。


他以纪实的风格历时超过五年拍摄了一系列照片,集结成影集《消失中的上海》(2012年),本影集的摄影作品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等地皆有陈列展出,此外他的作品也被多名收藏家和多家博物馆收藏。


Disappearing Shanghai: Photographs and Poems of an Intimate Way of Life



这本书是快速消逝的上海老城区生活的摄影纪实,并配以作家裘小龙的诗文。作为一个异乡人,他以一种诗意的眼光和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带着猎奇,以纪实风格展现了20至21世纪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上海老城区的生活变迁。这是极为珍贵的视觉自然史。

裘小龙:

曾师从著名翻译家卞之琳先生,早年以翻译西方印象派诗歌为主,留学美国多年后开始用英文写作推理小说,处女作《红英之死》入围爱伦·坡推理小说奖,并获得世界推理小说大奖,他塑造的陈超探长颇受西方读者欢迎。


“这是一个了解她(上海)的机会,她值得被认识。这经验里包含着众多人的生活,他们的社区,以及多年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在她永远消逝之前。”


在上海的五年时间里,傅好文的镜头中没有挺拔秀美的东方明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南京路和身着名牌的时尚青年,甚至也没有奔腾的黄浦江、气派的外滩。有的只是被晒衣竿和电线切割的七零八落的深巷,满地垃圾却生龙活虎的农贸市场,墙壁上糊着报纸堆满杂物的狭小卧室。对于一个急速变化的城市,对于一个灿烂美妙的未来,他们是最无足轻重的一群,他们的生活早晚会被吞没在建设和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街坊里的人们曾多次问他拍摄他们的生活场景,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要显示中国的阴暗面?或嘲笑穷人?他很真诚地回答,是因为街坊们生活方式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也许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却非常珍贵而且恐怕不久就会消失了。


“在上海,这些正迅速消失的居民区所最吸引我的地方,正是弥漫其中的亲密无间。这里,人们知道相互的名字,愿意停下步子来谈一谈生活的痛苦和欢乐、季节的变迁、世代的更替。 老人和孩子受到大伙的照顾,人们在屋子外面吃饭,空气中混杂着上百家厨房的芳香。在街头,随时随地都会冒出小市场,可 以买到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人们关爱地饲放鸽子,让中午的天空布满白色的翅膀。”

在上海经历的巨大变迁中,傅好文所关注的,不是物质主义意义上的繁华竞逐,而是在城市重新发展过程中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尤其涉及到社会的底层,这一切正在摩肩接踵的高楼群下黯然失色。他摄影作品的意象因此唤起我们身上相应的复杂感受,我们进而也获得看世界以及自己的新视角。


Howard W. French

获奖经历



  • 两度入围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

  • 两度获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Overseas Press Club of America)新闻奖;

  • 尤里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Lettre Ulysses Award);

  • 格兰瑟姆环境奖;

  • 2011-12开放社会基金会会员;

  • 马里兰大学荣誉博士;

  • 2016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年度教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562d0ie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傅好文教授现在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课程China Seminar和International Reporting。2018年7月,他将来到中国上海,带领CIS科研项目的学生做科研!


如果你也有新闻理想与使命,对现今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处境、对大国之间微妙的关系……有探究的热情和冲动,那么赶快加入2018CIS科研项目,与国际资深新闻大咖傅好文一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课题:《新闻探究》                                       导师:Howard W. French


· Brief Description ·

Think about issues and topics we’ve covered in class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s, the role of specific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he ethics of journalism, the changes and challenges of journalism in the digital age, the role of the fourth (and fifth!) estate, the current field and role of bloggers, first amendment and privacy rights, etc.


·Research  method ·

Take the time to come up with an interesting angle on your topic, list questions you will want to find out, explain your research strategy, and clarify what the end project will look like (a book, a website, a TV show, an article). Explain also why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Requirements ·

The last assignment for this class is to envision a research project you would like take on. I ask that you write research paper relating to either a current issue in the media or an investigation of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journalism. 


·Referring Materials (papers and textbooks) ·

The types of primary sources that you should plan on using are magazines, journals, books, and videos.


报名方式

电话:400-860-5556

邮箱:admission@torhea.org

网站:www.cathaypath.com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联系了解CIS科研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