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教育要向前看30年,中美校长激辩教育变革

名师说 2023-12-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如何合作?中国学校如何在拥抱世界的同时坚守根本?如何在中国打造一所具有中西融合DNA的学校?有着30多年教龄的美国校长又是如何构建全球课程的?


当来自不同国家的校长坐在一起,他们对于东西方教育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家庭的焦虑、教师的迷茫,又有哪些独特的解读视角?



昨日,2019梅沙教育交流研讨会在深圳大梅沙畔美丽的万科梅沙书院举行。来自东西方的教育专家为数百名与会者献上丰盛的教育思想大餐。作为一所拥有丰富中外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学校,万科梅沙书院主办的此次“峰会+研修”活动,不仅吸引了数百名中小学校长、教师参与,也得到了政府部门、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的支持。


嘉宾致辞:加强合作交流,共育未来人才



盐田区教育局局长李志利在上午的致辞中指出,万科梅沙书院作为优秀国际化学校的代表和领航者,作为盐田区和深圳市教育国际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联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诸多国内外专家,打造专业教育交流研讨平台,为全国校长、学科教师和升学指导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意义重大。


李志利介绍,盐田区教育局正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在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教程模式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方面共同发展,培养适应未来、引领未来的优秀人才。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主任梁紫琪随后致辞。她说,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国际教育交流研讨会。本着合作和交流的宗旨,东西方最专业的教育专家在此分享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她强调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也期待在此次论坛中和业界精英进行思想碰撞。“创造成就未来。”她希望与万科梅沙书院一起,积极推动中美教育合作,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深圳中学副校长王东文在致辞中表示,立足本土、接轨国际是深中的认同与实践,万科梅沙书院始终传承这一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世界公民与领袖人才。在全球化时代,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在探索的课题。此次论坛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仁们提供了探讨前沿问题、分享创新教育理念的机会。在未来教育实践中,中国的教育不仅会与国际接轨,也还将为国际提供自己的宝贵经验。



IACAC主席(即将继任)Kathleen Schultz从国际化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形势。中国有35万学生想出国留学,这一群体的需求亟待满足,而IACAC将携手万科梅沙,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专业指导。


同时,Kathleen Schultz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代表加入IACAC,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在国际教育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她指出,新时代的教育之下,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IACAC将利用其自身强大的资源网络,为万科梅沙国际教育提供后备支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领导力支持计划(LSP)协调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小学校长领导力课程(PLI)讲师Viet Ngoc Nguyen在致辞中,强调了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技术和资源,不断提高学习者的素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简短的启动仪式之后,进入“烧脑”的主题演讲环节。从上午到下午,一共进行了5场主旨演讲和1场圆桌论坛。


精彩回顾


❏ 陈伟坚教授: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应更好结合发展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副院长陈伟坚教授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分享了他对教育全球化下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的看法。陈教授认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目的,而继续教育应该是持续终生的。三者应更好地结合发展,而不是各自为政。


❏ 朱建民:好的教育应该向前眺望30年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教育如何拥抱世界又坚守根本?中国学校如何借助先进国际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在第二场主题演讲中,北京三十五中校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主席朱建民全面介绍了北京三十五中的探索,亮出国际教育的“中国主张”。“好的教育应该向前眺望30年。今天的教育,一定要想想,在30年之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


❏ 美国校长John Andrew Strudwick:

打造全球化学校的核心是课程


在题为《构建全球课程:项目设计的基础》的主旨演讲中,有18年校长履职经验的美国湖森中学校长John Andrew Strudwick博士,分享了他为这所学校构建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以及课程、活动等。作为一所以培养“受激励的全球公民”为使命的学校,湖森中学在全球招生和招聘教师时,会确保他们认可并拥有全球视野。学校支持学生和老师到世界各地游学、开展研究。而课程建设与规划也必须服务这一目标。在他看来,打造全球化学校的首要之举就是抛开传统的课程设计,用全新的视角来构建全球课程。课程之外,学校还会开展大量的辅助课程,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球认知和领导力。


❏ Jessi Toh:把办学愿景落实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如何在中国创立一个具有中西融合DNA的学校?绍兴博雅学校总校长Jessi Toh的话题很吸引人,风趣幽默又经验丰富的她,时时引起现场掌声。作为一名新加坡人,她曾任职于亚洲顶尖的新加坡莱佛士书院,也曾任北大附中校长助理,协助打造国际教育体系。


在博雅学校,她致力于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未来领袖。“人文情怀,就是要有同理心,要包容。领袖不是做高官,是对周边的人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Jessi Toh进一步说,中国很多学校的愿景是请名书法家写的,雕刻起来挂在学校大门口,富丽堂皇。但问题是,进入学校后看不到课程、活动、管理跟愿景的关系,好像这是两回事。而在博雅学校,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围绕着愿景、育人目标。


❏ 中美校长激辩两国教育异同及未来挑战


传统中式教育的优点是什么?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解题能力比较强。美国和英国的教育,则更广泛,非常注重人文、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提不出问题”,而美国的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探索已进行多年,但在全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王赫

▲Peter Warsaw


在下午举行的中美校长圆桌论坛中,万科梅沙书院执行副院长王赫、外方院长Peter Warsaw博士携手顶尖学校校长们,围绕中美教育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差异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教育也好,西方教育也好,都有各自的长处。在互相试探、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兴奋点。比如万科梅沙书院有很多中国的老师,也有很多西方的老师。大家首先要有所接触,有一个基本视野,然后从相互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认知。”王赫的观点得到不少嘉宾的认同。


▲Jessi Toh

▲朱建民

▲John Andrew Strudwick


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方面,John Andrew Strudwick博士则指出,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认可他人,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交流越多,就越容易融合。”


❏ 邓宁:升学指导教师应成为人生规划师


昨日活动的大部分环节,由万科梅沙书院升学咨询及发展主任邓宁主持。她在结尾的一场主题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详细介绍了万科梅沙书院的升学指导体系,以及前两届毕业生在升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绩。在对未来的展望中,邓宁指出,升学指导教师应成为人生规划师,应能够教会学生眺望30年的社会,共同分析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家庭资源、课程资源来帮助学生获得应对未来的能力,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



今明两天,2019梅沙教育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及众多特邀国际教育专家,以校长工作坊、教师工作坊、升学指导工作坊的形式,为进一步提升校长、教师、升学指导的专业性提供系统辅导,共同探讨教育之道。


▲校长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


▲升学指导教师工作坊


▲学员讨论



作者:名师说团队

编辑:林惜肉



回复更精彩

后台回复【温儒敏】 获取温教授对语文新高考、新教材的解读

后台回复【郭玉竹】 获取郭老师成长秘笈

后台回复【张玉彬】 获取张老师成长秘笈


往期精彩

八一八深圳的知名小学 | 龙华篇

美好的教育是怎样的?

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袭!重新定义人才培养

八一八深圳的知名小学 | 罗湖篇(上)

八一八深圳的知名小学 | 罗湖篇(下)

八一八深圳的知名小学 | 福田篇

在这里,艺术与教育合奏最美的协奏曲

教师工作满30年可提前退休!宁夏经验值得借鉴



名师说

微信:mingshishuo

办深圳最有影响力的

教育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果觉得不错

请点个在看哦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